一种带自锁功能的遮阳篷椅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4727发布日期:2018-06-12 18:53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自锁功能的遮阳篷椅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自锁功能的遮阳篷椅子,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户外用品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椅子或床椅的遮阳篷通常是固定式的,即遮阳角度不能调节,或者是能绕一轴转动,如文献CN2008201452453,披露一种带遮阳棚的休闲椅,其椅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棚支架,棚支架上固定有棚布;所述棚支架包括两根枢接在椅支架的椅背支杆上方的弧形杆,每根弧形杆的另一端均枢接有一滑座,该滑座上设有滑孔,一竖支杆滑套于该滑座的滑孔内,该竖支杆的底端固定有一带卡槽的固定座,该固定座在棚支架支起时以其卡槽卡固于弧形杆上,该竖支杆的顶端枢接有一横支杆。上述技术方案实现起来操作复杂,成本高,使用不方便。又如文献CN201320045833公开一种带遮阳篷沙滩椅,该沙滩椅结构中除一般骨架外还包括顶篷竖撑杆、顶篷横撑杆、支杆、塑卡、加强块、杯圈、顶篷、插扣,其中靠背撑杆下端与靠背管连接,上端与顶篷横撑杆后端以及支杆连接在一起;顶篷竖撑杆下端插在塑卡的孔内,塑卡与靠背管用铆钉连接在一起,顶篷竖撑杆上端与顶篷横撑杆以及支杆连接;顶篷横撑杆后端与靠背撑杆及支杆连接,顶篷横撑杆后端偏前位置与顶篷竖撑杆及支杆连接;支杆两端连接在顶篷横撑杆上。该带遮阳篷沙椅的技术方案实现的遮阳篷角度是固定的,不能转动调节,使用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自锁功能的遮阳篷椅子,遮阳区域前后同步转动调节角度,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等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带自锁功能的遮阳篷椅子,包括椅架,椅架连接两支撑架,每一支撑架包括连接杆、滑动连接件、顶篷前管、顶篷后管及前、后斜支撑,滑动连接件套接在连接杆上,前、后斜支撑分别同滑动连接件相铰接形成三角支撑结构,顶篷前管分别同前斜支撑和连接杆相互铰接,顶篷后管同后斜支撑和连接杆相铰接。

进一步,两支撑架通过顶篷横向杆件连接,顶篷横向杆件包括两支撑杆,两支撑杆之间通过折动配合组件相铰接,两支撑杆的外端通过固定件铰接于顶篷前管上,折动配合组件包括折动配合件1和折动配合件2,折动配合件1的伸出块同折动配合件2的凹槽相配合,并且通过铰接孔相互铰接。

进一步,滑动连接件上设有连接孔槽以穿设连接杆,连接孔槽侧壁延展形成弹性臂,弹性臂上设有凸台卡点,凸台卡点朝向连接孔槽一侧以与连接杆之间产生摩擦实现自锁,连接孔槽两侧设有铰接臂分别用来连接前斜支撑与后斜支撑。

进一步,滑动连接件连接孔槽的内径与连接杆的外径相匹配,连接孔槽的内径略大于连接杆的外径,滑动连接件的弹性臂两端设有两U形槽以增加弹性臂的弹性效果。

进一步,两支撑架的连接杆平行设置,连接杆底端通过固定座同椅架相铰接,连接杆同固定座通过卡扣形式相互配合。

进一步,固定座上设有固定槽、卡槽,该固定槽用来固接椅架的靠背管,该卡槽设置在固定槽一侧用来卡接连接杆,卡槽的一端设有卡口,卡口的距离小于连接杆的外径宽度,实现连接杆与卡槽需要一定的外力才能实现卡合或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包括顶篷前管与顶篷后管,顶篷前管与顶篷后管实现同步同向转动,即顶篷前管向下转动,顶篷后管向下转动,顶篷前管向上转动,顶篷后管向上转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展开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折合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折合状态图。

图4是支撑架展开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滑动连接件示意图。

图6是滑动连接件俯视图。

图7是滑动连接件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固定座示意图。

图9是固定座侧视图。

图10是图9俯视图。

图11是固定座左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11,一种带自锁功能的遮阳篷椅子,包括椅架1,椅架1连接两支撑架100,每一支撑架包括连接杆2、滑动连接件3、顶篷前管4、顶篷后管5及前、后斜支撑6、7,滑动连接件3套接在连接杆2上,前、后斜支撑6、7分别同滑动连接件3相铰接形成三角支撑结构,顶篷前管4分别同前斜支撑6和连接杆2相互铰接,顶篷后管5同后斜支撑7和连接杆2相铰接。两支撑架100通过顶篷横向杆件8连接,顶篷横向杆件8包括两支撑杆81、82,两支撑杆之间通过折动配合组件83相铰接,两支撑杆的外端通过固定件84铰接于顶篷前管4上。滑动连接件3上设有连接孔槽31以穿设连接杆,连接孔槽侧壁延展形成弹性臂32,弹性臂上设有凸台卡点33,凸台卡点朝向连接孔槽一侧以与连接杆之间产生摩擦实现自锁,连接孔槽31两侧设有铰接臂34分别用来连接前斜支撑与后斜支撑。滑动连接件3连接孔槽的内径与连接杆的外径相匹配,连接孔槽的内径略大于连接杆的外径,滑动连接件3的弹性臂32两端设有两U形槽35以增加弹性臂的弹性效果。两支撑架100的连接杆2平行设置,连接杆底端通过固定座9同椅架1相铰接,连接杆2同固定座9通过卡扣形式相互配合。固定座9上设有固定槽91、卡槽92,该固定槽91用来固接椅架的靠背管,该卡槽92设置在固定槽一侧用来卡接连接杆,卡槽92的一端设有卡口93,卡口的距离小于连接杆的外径宽度,实现连接杆与卡槽需要一定的外力才能实现卡合或分离。

两根平行设计的连接杆2,滑动连接件3套接在连接杆2上,两根斜撑杆分别同滑动连接件3相铰接形成三角支撑结构;顶篷前管4分别同前斜支撑6和连接杆相互铰接,顶篷后管5同后斜支撑7和连接杆相铰接;顶篷前管4上设置一固定件84,顶篷横向支撑杆(顶篷横向杆件8)同固定件相铰接;支撑杆分别同折动配合件1和折动配合件2相铰接,折动配合件1和折动配合件2构成折动配合组件;折动配合件1的伸出块同折动配合件2的凹槽相配合,并且通过铰接孔相互铰接;固定座同椅架相铰接,连接杆同固定座通过卡扣形式相互配合。

所述的滑动连接件3上设有连接孔槽31、弹性臂32、凸台卡点33、U形槽35、铰接臂34;所述的连接孔槽31两侧设有铰接臂34,铰接臂用来连接前斜支撑与后斜支撑,连接孔槽的内径与连接杆的外径相匹配,且略大于连接杆的外径;所述的弹性臂32沿连接孔槽延展设置,在弹性臂两端还设有两U形槽35,增加弹性臂的弹性效果;所述的凸台卡点33设置在弹性臂上,且朝向连接孔槽一侧,当连接杆通过连接孔槽时,势必挤压凸台卡点,使弹性臂发生塑性变形,使凸台卡点与连接杆之间产生足够的摩擦力,致使活动连接件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在连接杆的任意位置实现自锁。

所述的固定座9上设有固定槽91、卡槽92及卡口93,所述的固定槽用来固接靠背管,所述的卡槽92设置在固定槽91一侧,用来卡接连接杆,卡槽的一端设有卡口,卡口的距离小于连接杆的外径宽度,实现连接杆与卡槽需要一定的外力才能实现卡合或分离。

本实用新型结构特点如下:

1、现有技术方案通常没有独立的顶篷后管,即使有顶篷后管也是与顶篷前管一体设置,其他技术方案在功能上顶篷后管的转动与顶篷前管相反,即顶篷前管向下转动,则顶篷后管相上转动,反之亦然,而我司的技术方案能实现顶篷前管4与顶篷后管5实现同步同向转动,即顶篷前管向下转动,顶篷后管向下转动,顶篷前管向上转动,顶篷后管向上转动;

2.滑动连接件3的构成及实现自锁功能的弹性臂及凸台卡点;现有技术方案通常采用弹簧结构或弹珠结构来实现;实现过程比较复杂,成本也较高,而且收折或打开时需要额外按压弹簧或弹珠来实现卡接的松合,本技术方案采用弹性臂上设置凸台卡点的方式实现自锁功能。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