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清洁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0524发布日期:2018-08-24 17:47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领域,主要涉及到可进行室内清洁任务的智能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智能清洁机器人主要以吸尘、清扫为主来进行室内清洁任务,随着用户对智能清洁机器人的依赖使用,智能清洁机器人逐步向多功能方向发展,逐渐出现了具有可以洗地、拖地等多功能的智能清洁机器人,主要通过在智能清洁机器人的内部设置尘盒用于收集灰尘、垃圾,或设置水箱用于拖地、洗地。

现有智能清洁机器人的内部设置独立的尘盒或水箱,智能清洁机器人的底部设置独立的清洁部件来进行清洁任务,用户可以通过放置尘盒或水箱来进行需要的清洁模式,并对应更换相应的清洁部件来进行不同的清洁模式;可见现有智能清洁机器人需要用户更换的配件较多,用户容易出现更换错误或忘记更换,导致智能清洁机器人容易出现故障不工作,且导致智能清洁机器人在组装过程中组装困难、成本较高。

现有智能清洁机器人在长久使用过程中,需要用户对各配件进行独立的清洗,比如单独拆卸清洗尘盒或水箱,并单独拆卸清洁部件进行清洗,导致用户拆卸困难且清洗不方便,影响了用户的体验感,且用户在拆卸的过程中容易错误安装,导致智能清洁机器人处于非正常工作的情况,智能清洁机器人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清洁机器人,主要解决现有智能清洁机器人组装复杂导致的成本高的问题,清洁部件难拆卸导致的清洗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智能清洁机器人,智能清洁机器人设置有翻盖,翻盖安装在智能清洁机器人的顶部位置,智能清洁机器人还包括整体式结构的扫地模块,扫地模块包括集尘部、集尘通道和清扫部,清扫部的内部设置有可旋转扫地的滚刷;智能清洁机器人还包括整体式结构的拖地模块,拖地模块包括储水部、出水通道和滚拖部,滚拖部的内部设置有可旋转拖地的滚布;智能清洁机器人的内部设置有可限位安装扫地模块和拖地模块的凹槽,凹槽贯穿智能清洁机器人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模块和拖地模块可拆卸地安装在凹槽位置。

前述的智能清洁机器人,所述扫地模块和拖地模块可互换地安装在凹槽位置。

前述的智能清洁机器人,所述凹槽的侧面设置有限位安装扫地模块和拖地模块的卡接部。

前述的智能清洁机器人,所述凹槽的侧面和底面设置有支撑扫地模块和拖地模块的支撑部。

前述的智能清洁机器人,所述清扫部相对集尘部可上下浮动连接,或集尘通道设置为软性可变形结构。

前述的智能清洁机器人,所述滚拖部相对储水部可上下浮动连接,或出水通道设置为软性可变形结构。

前述的智能清洁机器人,所述出水通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均匀出水的喷水结构。

前述的智能清洁机器人,所述集尘部的侧部设置有用于过滤灰尘的过滤部。

前述的智能清洁机器人,所述当扫地模块安装在位时,智能清洁机器人设置有吸尘模式或扫地模式。

前述的智能清洁机器人,所述当拖地模块安装在位时,智能清洁机器人设置有拖地模式或洗地模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清洁机器人通过设置扫地模块和拖地模块来实现智能清洁机器人的扫地吸尘和拖地的清洁效果,通过设置整体结构的扫地模块和整体结构的拖地模块,且在智能清洁机器人的内部设置限位安装扫地模块和拖地模块的凹槽来实现扫地模块和拖地模块的安装取放,实现了智能清洁机器人在组装的过程中更简单,成本更低。

智能清洁机器人设置有多种清洁模式,当设置扫地模块安装在位时,智能清洁机器人设置有吸尘模式或扫地模式;当设置拖地模块安装在位时,智能清洁机器人设置有拖地模式或洗地模式;用户只需要一次更换安装,安装扫地模块在位或更换拆卸扫地模块安装拖地模块在位,即可实现清洁模式的更换,可实现吸尘清扫转变为拖地清洁,实现对地面的多种清洁效果;整体结构的扫地模块和整体结构的拖地模块方便用户的安装和更换,用户可直接对扫地模块和拖地模块进行淋水清洗,清洗方便安装简单,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且提升了智能清洁机器人的清洁效率,使用更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清洁机器人的局部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清洁机器人翻盖打开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清洁机器人的底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清洁机器人的扫地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清洁机器人的扫地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清洁机器人的扫地模块底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清洁机器人的扫地模块取出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清洁机器人的扫地模块安装在位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清洁机器人的拖地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清洁机器人的拖地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清洁机器人的拖地模块底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清洁机器人的拖地模块取出状态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清洁机器人的拖地模块安装在位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智能清洁机器人,101-凹槽,1011-支撑部,2-翻盖,3-扫地模块,31-集尘部,32-清扫部,33-集尘通道,311-过滤部,321-滚刷,4-拖地模块,41-储水部,42-滚拖部,43-出水通道,421-滚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清洁机器人1,如图1至图13构成所示,智能清洁机器人1设置有翻盖2,翻盖2安装在智能清洁机器人1的顶部位置,智能清洁机器人1还包括整体式结构的扫地模块3,扫地模块3包括集尘部31、集尘通道33和清扫部32,清扫部32的内部设置有可旋转扫地的滚刷321;智能清洁机器人1还包括整体式结构的拖地模块4,拖地模块4包括储水部41、出水通道43和滚拖部42,滚拖部42的内部设置有可旋转拖地的滚布421;智能清洁机器人1的内部设置有可限位安装扫地模块3和拖地模块4的凹槽101,凹槽101贯穿智能清洁机器人1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模块3和拖地模块4可拆卸地安装在凹槽101位置。

所述扫地模块3和拖地模块4可互换地安装在凹槽101位置;所述凹槽101的侧面设置有限位安装扫地模块3和拖地模块4的卡接部;所述凹槽101的侧面和底面设置有支撑扫地模块3和拖地模块4的支撑部1011;所述清扫部32相对集尘部31可上下浮动连接,或集尘通道33设置为软性可变形结构;所述滚拖部42相对储水部41可上下浮动连接,或出水通道43设置为软性可变形结构;所述出水通道43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均匀出水的喷水结构;所述集尘部31的侧部设置有用于过滤灰尘的过滤部311;所述当扫地模块3安装在位时,智能清洁机器人1设置有吸尘模式或扫地模式;所述当拖地模块4安装在位时,智能清洁机器人1设置有拖地模式或洗地模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扫地模块3和拖地模块4,且通过设置可限位安装扫地模块3和拖地模块4的凹槽101,凹槽101贯穿智能清洁机器人1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模块3和拖地模块4可拆卸地安装在凹槽101位置,用户可根据清洁需要选择放置对应的扫地模块3或拖地模块4来进行室内清洁任务,可拆卸设置方便用户的取放,扫地模块3和拖地模块4可互相更换,方便用户的选择;扫地模块3和拖地模块4限位的安装在凹槽101的内部,通过在凹槽101的侧面设置卡接部来实现扫地模块3和拖地模块4安装在凹槽101内卡接限位,防止扫地模块3和拖地模块4在凹槽101的上下左右位置的晃动,确保稳定安装卡接固定在凹槽101内,且通过在凹槽101的侧面和底面设置支撑部1011来实现对扫地模块3和拖地模块4的受力限位支撑安装,防止扫地模块3或拖地模块4安装在位时的晃动偏移。

本实用新型的扫地模块3和拖地模块4可互换地安装在凹槽101位置,对应设置有多种不同的清洁模式,扫地模块3安装在位时对应设置有吸尘模式或扫地模式,用户可选择开启独立的吸尘模式或开启独立的扫地模式;优选的,也可以设置边扫地边吸尘的清洁模式,更有利于对灰尘和垃圾的收集,实现边清扫边吸尘的清洁效果;当拖地模块4安装在位时对应设置拖地模式或洗地模式,可独立进行拖地,储水部41的水喷洒在滚布421上,利用智能清洁机器人1的行走实现滚布421的滚动湿拖地的效果;可选的,也可以为储水部41的水直接喷洒在地面上进行洗地的清洁效果,实现了对地面的多种清洁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整体式结构的扫地模块3和整体式结构的拖地模块4,整体式结构为一个整体的模块结构,方便用户的一次性取放,用户可直接取出扫地模块3或拖地模块4进行清洗,且扫地模块3和拖地模块4与智能清洁机器人1的主体部分开,智能清洁机器人1的凹槽101部分可设置为整体密封的凹槽101空间,避免了扫地模块3或拖地模块4对智能清洁机器人1内部元器件的污染,且智能清洁机器人1在组装的过程中更简单,组装工序少,安装简单,成本更低;用户需要更换的只有扫地模块3或拖地模块4,减少了需要用户取放或更换的配件,操作更简单,用户体验感更好。

本实用新型方案在于清扫部32相对集尘部31可上下浮动连接,或集尘通道33设置为软性可变形结构,通过设置清扫部32可上下浮动来增强了智能清洁机器人1对多种地面的可适应清洁,不受地面不平整的影响,且增加了智能清洁机器人1的越障能力,针对不平或有台阶的地面均可很轻易的跨越,大大提升了智能清洁机器人1的可靠性和清洁效率;可选的,集尘通道33为软性可变形结构,即为集尘部31与清扫部32之间软性连接,也可实现清扫部32可相对集尘部31上下浮动,增强了清扫部32的可适应性,提升了智能清洁机器人1的使用范围,可针对多种地面进行清洁。

本实用新型方案在于滚拖部42相对储水部41可上下浮动连接,或出水通道43设置为软性可变形结构;通过设置滚拖部42可上下浮动来增强了智能清洁机器人1对多种地面的可适应清洁,不受地面不平整的影响,且增加了智能清洁机器人1的越障能力,针对不平或有台阶的地面均可很容易的跨越,大大提升了智能清洁机器人1的可靠性和清洁效率;可选的,出水通道43为软性可变形结构,即为储水部41与滚拖部42之间软性连接,也可实现滚拖部42可相对储水部41上下浮动,增强了滚拖部42的可适应性,提升了智能清洁机器人1的使用范围,可针对多种地面进行清洁。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拖地模块4的出水通道43设置喷水结构(说明书附图中未示出),实现储水部41内部的水可均匀喷洒在滚拖部42位置,滚布421被均匀淋湿用于进行拖地清洁任务,储水部41提供智能清洁机器人1拖地或洗地所需要的水;可选的,可在智能清洁机器人1的储水部41位置设置电磁泵,电磁泵用于提供供水的动力,实现把储水部41内的水抽送到滚拖部42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集尘部31的侧部设置有用于过滤灰尘的过滤部311,主要用于过滤集尘部31内部的灰尘,当智能清洁机器人1处于吸尘模式时,此时智能清洁机器人1的内部风机开始工作产生吸力,吸收滚刷321清扫的灰尘和垃圾,并收集到集尘部31位置,灰尘和垃圾在集尘部31的侧部被过滤部311过滤后积累在集尘部31,过滤部311杜绝了灰尘排出到智能清洁机器人1外部的问题,使得智能清洁机器人1在吸尘过程中不会影响到室内的空气洁净度,杜绝了二次污染的问题。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扫地模块3和拖地模块4来实现智能清洁机器人1的不同清洁模式,通过设置扫地模块3,扫地模块3设置集尘部31和清扫部32来实现智能清洁机器人1的吸尘或清扫的效果,清扫部32内部的滚刷321起到清扫灰尘或垃圾的清洁效果,垃圾通过集尘通道33积累在集尘部31位置,方便用户的清理;通过设置扫地模块3为整体式结构,实现了用户可一次取放更换扫地模块3,安装更简单,也方便用户对扫地模块3的清洗。

通过设置拖地模块4,拖地模块4设置储水部41和滚拖部42来实现智能清洁机器人1的拖地的效果,滚拖部42内部的滚布421起到旋转滚动拖地的清洁效果,储水部41内的水通过喷水结构均匀喷洒在滚布421上,拖地效果更干净,同时方便用户的加水和清洗;通过设置拖地模块4为整体式结构,实现了用户可一次取放更换拖地模块4,也方便用户对拖地模块4的清洗。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