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5851发布日期:2019-04-09 21:39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锅具。



背景技术:

在烹饪食物之前的热锅期间,因使用者对温度判断不准,无法确定放油进行烹饪的时间点,如果温度过低,烹饪效果不佳,如果温度过高放油进行烹饪,锅内会产生很大的油烟,不利于身体健康,且增加了厨房的清洁难度。另一方面在使用者开始放油的时候也无法判断该放多少油,放入过多的油会使使用者摄入过多的油脂,不利于健康。

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在锅底表面印刷变色油墨,当锅底温度上升到180℃左右时,通过油墨颜色变化提醒使用者可以放油烹饪,但变色油墨通常印刷在锅底正中心,恰好是明火和电磁炉加热的盲区,导致变色会有延迟,而且无法提醒使用者该放入多少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示温锅存在的由于变色层变色延迟从而导致不能及时示温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及时示温的锅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具,该锅具包括:

锅体;以及

形成在所述锅体内表面上的变色层,所述变色层呈长条的线状;

其中,所述变色层以可逆的方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优选地,所述变色层的形成位置位于锅底中心的附近。

更优选地,所述变色层与锅底中心的最小距离为25-30毫米。

优选地,所述变色层为环绕锅底中心的环形线。

优选地,所述锅具的内腔为下凹的结构,且锅底中心为下凹的最低点。

优选地,所述变色层为2-10个相互分离的变色图案。

更优选地,2-10个相互分离的变色图案形成在同一个面上或者形成在不同的面上。

更优选地,2-10个相互分离的变色图案具有相同的变色效果,或者至少有两个变色图案具有不同的变色效果。

更优选地,所述变色层形成为油量刻度线。

优选地,所述底涂层覆盖整个锅体内表面。

优选地,所述变色层与所述底涂层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优选地,所述锅体内表面上还形成有底涂层,所述底涂层直接覆盖锅体的整个内表面,且变色层形成在所述底涂层的上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锅具还包括形成于所述锅具内表面的最内层的透明面涂层。

优选地,所述锅具为炒锅,所述锅体包括铁外层和铝内层,所述变色层形成在所述铝内层上。

更优选地,所述铝内层为中心厚且从中心向外周逐渐变薄的结构。

更优选地,所述铁外层底部具有镂空的圆形通孔,所述铝内层受到挤压凸出于所述通孔内,至少有一个所述通孔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变色层构成的区域内。

优选地,形成所述变色层的涂层材料含有氧化铁和二萘嵌苯红。

优选地,所述变色层通过印刷方式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锅具中,变色层形成为长条的线状,不仅可以起到示温的作用以提醒使用者开始放油烹饪,而且还可以显示放油量。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变色层形成在锅底中心附近,避开了锅具的加热盲区(即锅底中心),从而能够更加及时地反应出锅底温度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锅具的外观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锅体 21 底涂层

23 变色层 30 透明面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锅具包括:

锅体10;以及

形成在所述锅体10内表面上的变色层23,所述变色层23呈长条的线状;

其中,所述变色层23以可逆的方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锅具中,优选地,所述变色层23的形成位置不在锅底中心,而是在锅底中心的附近,避开了锅具在常规加热(如燃气灶、电磁炉等)时锅底中心的加热盲区,而锅底中心附近的位置才是加热的最大能量位置,因而,通过在锅底中心的附近形成变色层能够更加及时地反应出锅底温度的变化。在优选情况下,所述变色层23与锅底中心的最小距离为25-30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锅具中,所述变色层23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各种常规的几何形状或不规则形状均可。在优选情况下,所述变色层23为环绕锅底中心的环形线(如图3所示)或者以锅底中心为圆心的扇形(如“wifi”的扇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锅具中,优选地,所述锅具的内腔为下凹的结构,且锅底中心为下凹的最低点。在这种情况下,加入锅具中的油都往锅底中心聚集,可以更好更准确地测量出油量的多少。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锅具中,所述变色层23可以为单个图案层,也可以为多个图案层。在优选情况下,所述变色层23为2-10个(更优选为2-5个)相互分离的变色图案。

当所述变色层23为多个图案层时,这些图案层可以形成在同一个面上,也可以形成在不同的面上。如图1所示,多个变色图案层(即变色层)均形成在底涂层21的上表面上。当多个变色图案层(即变色层)形成不同的面上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部分变色图案层形成直接形成在底涂层21的上表面上,再覆盖透明面涂层30,然后再形成其他的变色图案层。

当所述变色层23为多个图案层时,多个变色图案层(即变色层)可以具有相同的变色效果,或者至少有两个变色图案具有不同的变色效果。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变色图案层在常温下具有相同的颜色,当锅底加热至预定温度(如170℃以上,优选175℃以上,更优选175-200℃,最优选180℃左右)时,这些变色图案层颜色发生变化,同时由浅变深或者由深变浅。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变色图案层在常温下具有相同的颜色,当锅底加热至预定温度(如170℃以上,优选175℃以上,更优选175-200℃,最优选180℃左右)时,这些变色图案层的颜色发生变化,由浅变深或者由深变浅,并且最终所有变色图案层的颜色变为相同的颜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变色层23形成为油量刻度线(如多个同心环或者多个同心扇形)。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变色层23不仅可以起到示温的作用以提醒使用者开始放油烹饪,而且还可以显示放油量。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锅具还可以包括底涂层2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涂层21直接覆盖锅体10的整个内表面,且变色层23形成在所述底涂层21的上表面上。

在优选情况下,所述变色层21与所述底涂层23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具体地,在常温下变色层21和底涂层23的颜色不同,并且在预定温度(如170℃以上,优选175℃以上,更优选175-200℃,最优选180℃左右)下变色层21和底涂层23的颜色也不同。

在优选情况下,所述底涂层21优选为黑色。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底涂层21可以充当衬色的作用,使得使用者更加关注变色层23颜色的变化。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涂层21可以由本领域常规的深色底油形成,所述深色底油例如可以含有聚四氟乙烯和黑色颜料。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锅具还可以包括透明面涂层3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变色层23包括多个相互分离的变色图案,且通过所述透明面涂层30将这些变色图案分层两部分,一部分位于透明面涂层30的上表面上,另一部分位于底涂层21和透明面涂层30之间。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明面涂层30形成于所述锅具内表面的最内层,也即透明面涂层30完全覆盖底涂层21和变色层23。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透明面涂层28可以由本领域常规的耐热、透明材料形成,例如可以由聚四氟乙烯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变色层23可以由含有以可逆的方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的化学物质的涂层材料形成。例如,形成所述变色层23的涂层材料含有氧化铁和二萘嵌苯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锅具为炒锅,所述锅体10包括铁外层和铝内层,所述变色层23形成在所述铝内层上。通过这样设计锅体结构,使得变色层23能更加及时、准确、真实地反映出锅底的温度。

在优选情况下,所述铝内层为中心厚且从中心向外周逐渐变薄的结构。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热量尽量往锅中心转递,进一步地提高炒锅变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优选情况下,所述铁外层底部具有镂空的圆形通孔,所述铝内层受到挤压凸出于所述通孔内,至少有一个所述通孔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变色层23构成的区域内。通过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增加铝内层与铁外层的接触面积,把铁外层的热量迅速地往锅内传递,使得变色更加准确和及时;另一方面当把炒锅放在煤气灶上加热的时候,煤气灶中心的火力可以通过与变色区域相对的通孔内的铝层直接传递给变色材料,从而进一步地提高炒锅变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变色层23可以通过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形成。在优选情况下,所述变色层23通过印刷方式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3所示,所述锅具包括:

锅体10;

形成在所述锅体10的内表面上的底涂层21,底涂层21覆盖整个锅体内表面;

形成在所述底涂层21的上表面的局部区域上的变色层23,变色层23包括多个变色图案层,这些变色图案层为围绕锅底中心的同心环形,这些变色图案层以可逆的方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以及

完全覆盖底涂层21和变色层23的透明面涂层30。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锅具,在烹饪食物之前的热锅期间,锅具温度由常温升高到适合烹饪温度,即180℃左右时,变色层23的颜色由浅变深或者由深变浅,以此提醒使用者此时可以放油进行烹饪,避免了温度过低或过高而造成烹饪效果不佳、烹饪油烟大的问题;而且变色层23中不同的环线可以起到显示放油量的作用。在烹饪完成后,锅底温度恢复至常温,变色层23恢复到温度升高前的颜色状态,即变色层23的颜色随温度变化是可逆变化。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锅具中,变色层23形成于透明面涂层30之下,这样可以有效保护变色层23,使其不会在长久使用过程中脱落而丧失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和3所示,所述锅具包括:

锅体10;

形成在所述锅体10的内表面上的底涂层21,底涂层21覆盖整个锅体内表面;

形成在所述底涂层21的上表面的局部区域上的第一变色图案层,所述第一变色图案层为围绕锅底中心的环形;

完全覆盖底涂层21和第一变色图案层的透明面涂层30;以及

形成在透明面涂层30的上表面的局部区域上的第二变色图案层,所述第二变色图案层为围绕锅底中心的环形,且在外观上第一变色图案层与第二变色图案层为同心环形,而且二者均以可逆的方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锅具,在烹饪食物之前的热锅期间,锅具温度由常温升高到适合烹饪温度,即180℃左右时,第一变色图案层与第二变色图案层的颜色由浅变深或者由深变浅,以此提醒使用者此时可以放油进行烹饪,避免了温度过低或过高而造成烹饪效果不佳、烹饪油烟大的问题;而且第一变色图案层和第二变色图案层形成的不同环线可以起到显示放油量的作用。在烹饪完成后,锅底温度恢复至常温,变色层23恢复到温度升高前的颜色状态,即变色层23的颜色随温度变化是可逆变化。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