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器喷嘴及煮茶器喷洒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9823发布日期:2019-03-22 19:32阅读:737来源:国知局
煮茶器喷嘴及煮茶器喷洒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煮茶器喷嘴及煮茶器喷洒组件。



背景技术:

茶,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品茶能够修身养性,陶冶性情,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茶随着时间的变迁已经演变出独特的茶道文化以及养生方法,通过泡茶、赏茶、饮茶、可以增进友谊,同时保健养生。但是对于发酵程度较高的茶叶,如黑茶等,仅仅通过沸水浸泡未能将茶叶的味道渗透出来,继而出现煮茶器的等家用电器。

现有的煮茶器,其工作原理为通过对烧开的沸水产生的蒸汽将沸水引流至滤茶器内经喷嘴结构喷出并过滤茶叶,进而反复过滤茶叶达到煮茶的效果,然而,现有煮茶器的喷嘴结构,其喷出的沸水缺乏喷洒的效果,喷水比较集中,未能对滤茶器内的茶叶全面浸泡和过滤,使茶叶的味道不能全部渗透出来,煮茶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喷洒效果,泡茶效果好的煮茶器喷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煮茶器喷嘴,包括喷洒结构和连接部,喷洒结构连接在连接部的上侧,所述连接部设有贯通其上下两端的引流通道,所述喷洒结构包括设于引流通道上方的阻挡部以及连接于阻挡部下侧的排水部,所述排水部内部设有连通所述引流通道的排出腔,所述排水部侧部设有与排出腔连通的排水结构,所述阻挡部下表面向下沿中心隆起形成导流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煮茶器喷嘴,阻挡部位于位于引流通道的喷水方向设有隆起形成的导流面,使引流通道喷出的茶水经导流面分流从排水结构向四周分散喷出,均匀喷洒到滤茶器中的茶叶上,使茶叶得到充分浸泡,达到较好的煮茶效果。

优选的,所述导流面的设置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所述导流面为球面凸起,球面凸起的中心对应引流通道中心上方。

第二种方式:所述导流面为锥面凸起,锥面凸起的中心对应引流通道中心上方。

采用上述导流面的设置方式,使引流通道喷出的茶水经导流面向四周分流更均匀,分流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阻挡部外侧环设有一圈挡沿,所述挡沿延伸出所述排水部外侧;采用这种方式限制引流通道喷出茶水向上侧喷出;当打开煮茶器上盖时,可以防止茶水向外上侧飞溅。

优选的,所述排水部为连接所述阻挡部和连接部的若干筋条,相邻的两个筋条之间的空间为所述排水结构;采用这种结构,最大限度提高排水结构的周向喷洒面积,达到周向均匀喷洒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滤茶器连接,所述连接部为筒状,其内腔为所述引流通道,其外侧设有与滤茶器连接的定位结构;采用圆筒形结构,方便生产制造。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下部设有若干间隔设置有分隔槽,所述分隔槽贯穿所述连接部的侧壁和下端,所述分隔槽将所述连接部下部分隔成安装片体,所述定位结构为环绕所述安装片体设置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上下间隔设置有两圈;通过这样设置,使安装片体具有弹性形变,便于喷嘴本体下部的定位环更容易插入滤茶器的安装孔内。

优选的,所述引流通道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排出腔的横截面积;采用这种结构,增大排水结构喷出茶水的压力,使排水结构喷出茶水的射程更远,使茶叶得到充分喷淋。

优选的,所述引流通道的直径为Φ1,导流面的俯视正投影直径为Φ2,导流面的球面半径为R,挡沿下表面与导流面最低点的高度为H,其中Φ2/Φ1≥1.2,R/3≤H≤R;通过这样设置,进一步提高导流通道喷出的茶水经导流面向四周均匀喷洒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所述煮茶器喷嘴的煮茶器喷洒组件,其包括所述喷嘴、滤茶器、引流管和隔水罩,所述滤茶器底部设有上下端开口安装孔,所述喷嘴通过所述连接部装配在安装孔内,所述引流管一端与所述连接部下端连通引流通道的进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隔水罩的引流孔连接;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煮茶器喷洒组件,使引流通道喷出的茶水经导流面分流从排水结构向四周分散喷出,均匀喷洒到滤茶器中的茶叶上,使茶叶得到充分浸泡,达到较好的煮茶效果。

优选的,所述滤茶器底部设有若干过滤孔,滤茶器仅底部设有过滤孔,使排水结构喷洒的茶水在纵向流经茶叶,更好地带出茶叶的味道,提高煮茶的效果,所述隔水罩底部设有吸水盘,所述隔水罩上部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连通所述吸水盘内腔的引流孔,便于蒸汽气压将茶水压进隔水罩内经引流孔向所述喷嘴送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煮茶器喷嘴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煮茶器喷嘴的示意图;

图3为茶器喷嘴具有标注尺寸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煮茶器喷嘴100,包括喷洒结构2和连接部1,所述连接部1为圆筒状,所述连接部1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出水口11和进水口12,所述连接部1内设有连通所述出水口11和进水口12的引流通道10,所述引流通道10为连接部1的内筒,所述喷洒结构2连接在连接部1的上侧,所述喷洒结构2包括设于连接部1位于出水口11 上方的阻挡部21以及连接于阻挡部21下侧的排水部,所述排水部内部设有连通所述引流通道10的排出腔20,所述排水部外周侧部设有与排出腔20连通的排水结构13,所述阻挡部21下表面靠近出水口11一侧设有向下沿中心隆起形成导流面23,所述阻挡部21优选采用金属或塑料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煮茶器喷嘴,阻挡部21位于位于引流通道10的喷水方向设有隆起形成导流面23,使引流通道10喷出的茶水经导流面23分流从排水结构13向四周分散喷出,均匀喷洒到滤茶器中的茶叶上,使茶叶得到充分浸泡,达到较好的煮茶效果。

参见图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流面23为球面凸起,球面凸起的中心对应引流通道 10中心上方;使出水口11喷出的茶水经导流面向四周分流更均匀,分流效果更好。

作为所述导流面的一种替换方案(图中未示出),所述导流面为锥面凸起,锥面凸起的中心对应引流通道10中心上方。

参见图1和图2,作为优选方案,为了阻挡排水结构13向上喷洒,所述阻挡部21外侧环设有一周挡沿24,所述挡沿24延伸出所述排水部外侧;通过这样设置;当打开煮茶器上盖时,可以防止茶水向外上侧飞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排水部为连接所述阻挡部21和连接部1的若干筋条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筋条22设置有四个,并均布环设在阻挡部21与连接部1之间,相邻的两个筋条22之间的空间为所述排水结构13,排水结构31为排水口,一共形成四个排水口13;采用这种结构,最大限度提高排水结构13的周向喷洒面积,达到周向均匀喷洒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筋条22呈扁平形状,所述筋条22垂直于引流通道10的周向方向设置,从而使所述排水结构13的喷洒面积自内向外逐渐增大。

参见图1至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1外侧设有与滤茶器3连接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为环绕所述连接部1下部设置的定位环14,所述定位环14上下间隔设置有两圈,优选的,为了便于生产制造,所述定位环14与所述连接部1一体成型;所述连接部1与安装孔31安装到位时,所述安装孔31的上端与下端夹设在两定位环14之间,采用这种固定方式,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1下部外周竖向设有若干间隔设置有分隔槽15,所述分隔槽15贯穿所述连接部1的侧壁和下端,所述分隔槽15将所述连接部1下部分隔成安装片体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槽15设有四个,一共形成四个安装片体16;通过这样设置,使安装片体16具有弹性形变的功能,当连接部1与滤茶器3的安装孔31装配时,便于连接部1安装片体16弹性形变插入滤茶器的安装孔31内,并且安装片体16安装到位时发生弹性复位使所述安装孔31的上端与下端夹设在两定位环14之间,装配牢固,结构简单。

参见图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引流通道10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排出腔20的横截面积;采用这种结构,增大排水结构13喷出茶水的压力,使排水结构13喷出茶水的射程更远,使茶叶得到充分喷淋。

参见图1至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引流通道10的直径为Φ1,导流面23的俯视正投影直径为Φ2,导流面23的球面半径为R,挡沿24下表面与导流面23最低点的高度为H,其中Φ2/Φ1≥1.2,R/3≤H≤R;通过这样设置,进一步提高导流通道10喷出的茶水经导流面向四周均匀喷洒的效果。

实施例二:

参见图1至5,本实施例在于提供应用实施例一的煮茶器喷洒组件,其包括所述喷嘴 100、上侧开口的滤茶器3、引流管4和隔水罩5,所述滤茶器3底部中部设有上下端开口安装孔31,所述喷嘴100通过所述连接部1穿过所述安装孔31并通过所述定位结构装配在安装孔31内,所述滤茶器3底部设有若干过滤孔32,所述隔水罩5底部设有吸水盘51,所述隔水罩5上部设有连接座52,所述连接座51上设有连通所述吸水盘51内腔的引流孔 53,所述连接座51内设有导流通道54,所述导流通道54呈圆柱腔形状,所述引流管4一端套设所述连接部1下端的进水口12内,其另一端与通过柳钉与所述引流孔53固定连接并伸入导流通道54内,由于导流通道10的截面面积较少,可以使茶水在蒸汽压力的作用下,快速进入引流管4内;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煮茶器喷洒组件,使引流通道10喷出的茶水经导流面23分流从排水结构13向四周分散喷出,均匀喷洒到滤茶器3中的茶叶上,使茶叶得到充分浸泡,达到较好的煮茶效果。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