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尘器进风结构以及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5753发布日期:2019-02-10 23:14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尘器进风结构以及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尘器进风结构以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吸尘器一般在除尘装置上的设计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含尘气体从进风口进入经过除尘装置中间的滤网和海帕

现有的很多尘杯结构大多采用外接管设置,结构冗长,尺寸大,各个零件设计分散不紧凑,且由于其复杂的风道设置,当脏空气从风道口内进入时直线直接吹向过滤器,但过滤部位工作面通常较大,而且呈环形,如此直入的气流无法完全利用过滤部位的全部工作面,影响了吸尘器的除尘效率,使吸尘器过滤部分无法发挥全部效果。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进风结构运用至现有的吸尘器上,可以改善吸入的气流与过滤工作面的接触方式,以提高吸尘器过滤、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吸尘器进风结构,所述吸尘器包括圆柱形的尘杯和手柄,所述尘杯的底部壁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为斜向设置;所述手柄上设有风道口,手柄内部设置有一风道,所述风道口连通手柄内部设置的风道;所述尘杯设置于手柄上,且尘杯的进风口与手柄内部的风道连通对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手柄包括一用户手持的提握部和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延伸出一尘杯固定部,所述支撑部的顶面与尘杯接触,尘杯通过尘杯固定部与手柄固定。结构简单,保证风从风道口吹出时方向与风道一致,为后续进入斜向的进风口作准备。

作为优选的,所述尘杯固定部的端部开设有风道口,所述尘杯固定部与支撑部内部连通并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一端与风道口连通,另一端设置在支撑部的顶面与尘杯的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口面积为风道口面积的0.6-0.8倍。可实现增压、保证气流进入尘杯内后整周旋转,进一步充分利用筒形尘杯内部的圆柱形过滤零件的工作面积。

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撑部开设有风道口,且风道口低于尘杯固定部设置;所述支撑部的内部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一端与风道口连通,另一端设置在支撑部的顶面与尘杯的进风口连通。

作为优选的,所述风道为L形或弧形风道。此结构可使风道与尘杯纵向上下位置布置,使整体结构简单,占用空间更小。

作为优选的,所述尘杯的进风口与尘杯壁相切,且进风口处设置有斜向导风面,进风口的宽度大于进风口的长度。通过研究测试发现进风口如果长度大于宽度会使气流集中这样无法利用进风口正面的过滤零件的工作面积,采用进风口的宽度大于进风口的长度的设计可同时保证正面和圆周方向各个位置过滤工作面的充分利用。

作为优选的,所述尘杯的进风口与手柄内部的风道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形状与进风口形状对应。

作为优选的,所述尘杯顶部设置有观察视窗。

一种吸尘器,所述吸尘器具有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吸尘器新型进风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尘器进风结构,结构简单,不需要连接较长的吸尘管作为风道,含尘气体从风道内经过斜向进风口进入尘杯内,可自动产生旋转风,防止粉尘不规则四处飘散。该种结构在制造手柄和尘杯时可分别一次成型后再进行组装,降低了吸尘器的结构复杂度,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尘器进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尘器进风结构中手柄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尘器进风结构中尘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进风口局部结构示意图及风向通过进风口后的变向示意图。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说明:

1、尘杯;2、手柄;3、进风口;4、斜向导风面;5、风道口;6、风道;7、提握部;8、支撑部;9、尘杯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的很多尘杯结构大多采用外接管设置,结构冗长,尺寸大,各个零件设计分散不紧凑,且由于其复杂的风道设置,当脏空气从风道口内进入时物旋风发生,且尘杯的体积比较大,影响了吸尘器的除尘效率。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风结构,运用至现有的吸尘器上,以提高吸尘器工作效率。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3所示,一种吸尘器进风结构,吸尘器包括尘杯1、手柄2。

尘杯1的底部壁上开设有进风口3,进风口3为斜向设置,尘杯1的进风口3与尘杯1壁相切,且进风口3处设置有斜向导风面4。尘杯1顶部设置有观察视窗,可观察积尘。

手柄2上设有风道口5,手柄2内部设置有一风道6,风道口5连通手柄2内部设置的风道6。尘杯1设置在手柄2上,且尘杯1的进风口3与手柄1内部的风道6连通对接。具体的,手柄2包括一用户手持的提握部7和一支撑部8,支撑部8延伸出一尘杯固定部9,支撑部8的顶面与尘杯1接触,尘杯1通过尘杯固定部9与手柄2固定。

手柄2的风道口5开设在尘杯固定部9的端部,尘杯固定部8与支撑部8内部连通并设置有风道6,风道6一端与风道口5连通,另一端设置在支撑部8的顶面与尘杯1的进风口3连通。尘杯1的进风口3与手柄2内部的风道6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的形状与进风口3形状对应,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3为方形,故而密封垫为方形密封垫。为了提高进风效率,优化结构,缩小占用空间,将风道6设置为弧形风道。

实施例二:

一种吸尘器进风结构,吸尘器包括尘杯、手柄。

尘杯的底部壁上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为斜向设置,尘杯的进风口与尘杯壁相切,且进风口处设置有斜向导风面。尘杯顶部设置有观察视窗,可观察积尘。

手柄上设有风道口,手柄内部设置有一风道,风道口连通手柄内部设置的风道。尘杯设置在手柄上,且尘杯的进风口与手柄内部的风道连通对接。具体的,手柄包括一用户手持的提握部和一支撑部,支撑部延伸出一尘杯固定部,支撑部的顶面与尘杯接触,尘杯通过尘杯固定部与手柄固定。

支撑部开设有风道口,且风道口低于尘杯固定部设置;所述支撑部的内部设置有风道,风道一端与风道口连通,另一端设置在支撑部的顶面与尘杯的进风口连通,进风口面积为风道口面积的0.7倍,。尘杯的进风口与手柄内部的风道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的形状与进风口形状对应,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为圆形,故而密封垫为圆形密封垫。为了提高进风效率,将风道设置为具有倒角的L形风道。

实施例三:

一种吸尘器进风结构,吸尘器包括尘杯、手柄。

尘杯的底部壁上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为斜向设置,尘杯的进风口与尘杯壁相切,且进风口处设置有斜向导风面。尘杯顶部设置有观察视窗,可观察积尘。

手柄上设有风道口,手柄内部设置有一风道,风道口连通手柄内部设置的风道。尘杯设置在手柄上,且尘杯的进风口与手柄内部的风道连通对接。

尘杯的进风口与手柄内部的风道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的形状与进风口形状对应,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为方形,故而密封垫为方形密封垫。为了提高进风效率,将风道设置为弧形风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尘器进风结构,结构简单,不需要连接较长的吸尘管作为风道,含尘气体从风道内经过斜向进风口进入尘杯内,可自动产生旋转风,防止粉尘不规则四处飘散。该种结构在制造手柄和尘杯时可分别一次成型后再进行组装,降低了吸尘器的结构复杂度,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难度。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