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安全的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4514发布日期:2018-10-09 19:2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安全的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安全的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各种食品加工机制作果蔬汁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流行的生活方式,一方面能满足营养摄入的需求,另一方面能满足现在人们崇尚个性口味的需求。随着用户对物料粉碎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食品加工机的转速也越来越高,机体工作时的噪音也随之增大,市售的食品加工机普遍采用玻璃杯用以降低机体工作时的噪音。为了便于提拿整个玻璃杯体,杯体的外部一般设有与杯体一体成型的玻璃手柄。在实际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发现,玻璃手柄与玻璃杯体的连接处易因应力集中而发生断裂的情况,玻璃杯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机的使用性能,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有效提高手柄与杯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以提高使用安全性的食品加工机。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使用安全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设于机座上的搅拌杯和设于机座内的电机,搅拌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杯体内设有由电机驱动的粉碎刀,杯体外部设有把手,所述杯体为玻璃杯体,杯体的外壁上设有两条上下分布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有固定带,把手的端部连接于固定带以使把手连接于杯体。

优选的,所述固定带的高度为H,10mm≤H≤25mm。

优选的,所述环形凹槽的高度与固定带的高度为间隙配合,环形凹槽与固定带在高度方向的单边间隙为ΔH,0.3mm≤ΔH≤1mm。

优选的,所述两条上下分布的环形凹槽分别为上方环形凹槽和下方环形凹槽;所述上方环形凹槽的顶壁与杯体顶面之间的距离为L1,10mm≤L1≤35mm;所述下方环形凹槽的顶壁与杯体顶面之间的距离为L2,130mm≤L2≤180mm。

优选的,所述环形凹槽的内径与固定带的内径为过渡配合,环形凹槽的深度为D,固定带的厚度为T,D≥T。

优选的,所述环形凹槽的内壁上设有用于限位固定带周向的限位凸台;或者,所述环形凹槽与固定带之间设有弹性垫;或者,所述环形凹槽的内壁上设有用于限位固定带周向的限位凸台,且环形凹槽与固定带之间设有弹性垫。

优选的,所述固定带为不锈钢固定带或塑料固定带;所述把手为塑料把手。

优选的,所述把手的端部通过螺钉连接于固定带,固定带上设有与螺钉配合的连接孔,把手上设有与螺钉配合的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固定带呈开口的环形,固定带的两个端部均向外弯折形成舌片,连接孔设于舌片上,把手端部的内壁上设有与舌片对应的凸柱,安装孔设于凸柱上且与连接孔同轴,螺钉穿过舌片上的连接孔后拧紧于对应凸柱上的安装孔中以使固定带抱紧杯体;

或者,所述固定带呈开口的环形,固定带的两个端部均向外弯折形成舌片,两个舌片的末端相向弯折形成重叠的连接片,连接孔设于连接片上,两个舌片之间设有位于连接片内侧的固定块,固定块呈非圆柱形且设有与连接孔同轴的固定孔,螺钉穿过安装孔和连接孔后拧紧于固定孔中以使固定带抱紧杯体;

或者,所述固定带设于环形凹槽内且抱紧杯体,固定带的外壁上设有固定凸台,连接孔设于固定凸台上,螺钉穿过安装孔后拧紧于连接孔中。

优选的,所述把手端部的内壁上设有限位柱,固定带上设有供限位柱插入的限位槽或限位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使用安全的食品加工机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使用安全的食品加工机,对现有玻璃杯体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在杯体的外壁上通过两条上下分布的环形凹槽设置两根上下分布的固定带,把手的上、下两个端部分别连接于两根固定带,实现把手连接于杯体的目的,从而使杯体便于通过把手提拿。

把手与杯体分开设置并通过固定带实现连接,可以有效降低玻璃杯体的成型难度,提高玻璃杯体的生产合格率,且能减少用于生产玻璃杯体的耗材,降低杯体的重量。另外,还能有效提高把手与杯体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把手与杯体一体成型时因连接处的应力较为集中导致把手易断裂的情形,把手的结构更加牢靠,有效提高使用安全性。

2、10mm≤H≤25mm,合理设置固定带的高度,使其满足把手的强度要求,从而满足把手的使用要求。若H<10mm,固定带较窄,把手安装完成后的强度低,不能很好地满足把手的使用要求。若H>25mm,固定带较宽,生产耗材多,虽能提高把手的安装强度,但超过了使用要求的限度。

3、环形凹槽和固定带在高度方向采用间隙配合,便于降低玻璃杯体的成型难度和固定带的组装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生产率。0.3mm≤ΔH≤1mm,合理设置环形凹槽与固定带之间的间隙,在降低生产难度和组装难度的同时保证符合使用要求。若ΔH<0.3mm,不能有效降低玻璃杯体的成型难度。若ΔH>1mm,通过把手提拿起杯体时杯体可能会发生明显的下移,影响使用体验。

4、10mm≤L1≤35mm,130mm≤L2≤180mm,合理设置两条环形凹槽的分布位置,使其更好的满足使用要求。若L1<10mm或L2<130mm,安装完成后,把手相对于杯体偏上,通过把手提拿杯体时的手感不佳,影响使用体验。且当L1过小时,玻璃杯体位于上方环形凹槽顶壁的位置处在受力时容易发生碎裂的情况,使用性能降低。若L1>35mm或L2>180mm,安装完成后,把手相对于杯体偏下,通过把手提拿杯体时的手感也不佳,影响使用体验。

5、环形凹槽和固定带在径向上采用过渡配合,D≥T,便于进一步降低玻璃杯体的成型难度、固定带的加工难度和组装难度,同时保证固定带的安装能很好的满足使用要求。

6、环形凹槽上设置限位凸台或环形凹槽与固定带之间设置弹性垫或同时设置限位凸台和弹性垫,通过限位凸台或弹性垫实现固定带沿周向的限位,从而实现把手相对于杯体周向的限位,避免把手可沿杯体周向移动导致使用时发生意外的情况,提高使用体验和使用安全性。

7、不锈钢固定带或塑料固定带均能弯曲抱紧杯体实现安装把手的目的,生产成本低,且能很好的满足安装要求和使用要求。塑料把手的生产成本低,且能很好的满足使用要求。另外,由于塑料的导热性差,加工完成后,尤其是热加工的情况下,塑料把手升温不高,便于通过把手立即拿取杯体。

8、把手的上、下两个端部通过螺钉连接于两根固定带,把手与固定带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且连接强度高,使把手很好地满足使用要求,从而保证杯体的使用安全性。

9、螺钉拧紧于凸柱内或固定块内或固定凸台内,使固定带抱紧杯体,实现把手通过固定带连接于杯体的目的,结构简单,便于组装,且螺钉拧紧后不会外露于把手,杯体整体的外形美观大方。

10、把手内壁上设置限位柱,固定带上设置限位槽或限位孔,通过限位柱和限位槽的配合或限位柱和限位孔的配合实现定位和固定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把手的安装稳定性,更好的满足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食品加工机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食品加工机中杯体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食品加工机中杯体沿轴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食品加工机中杯体与把手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食品加工机中把手与固定带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食品加工机中把手与固定带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食品加工机中把手与固定带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机座,11-电机,2-搅拌杯,3-杯体,31-环形凹槽,31a-上方环形凹槽,31b-下方环形凹槽,32-限位凸台,4-杯盖,5-粉碎刀,6-把手,61-凸柱,62-安装孔,63-限位柱,64-凹腔,65-螺母,7-固定带,71-舌片,72-连接孔,73-限位槽,74-连接片,75-固定凸台,8-螺钉,9-固定块,91-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使用安全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1和设于机座上的搅拌杯2,机座内设有电机11。搅拌杯2包括杯体3和用于盖合杯体的杯盖4,杯体内设有由电机11驱动的粉碎刀5,杯体的外部设有把手6。杯体3为玻璃杯体,杯体的外壁上设有两条上下分布的环形凹槽31,环形凹槽内设有固定带7。把手6的端部连接于固定带7,从而实现把手连接于杯体3。

把手6与杯体3分开设置并通过固定带7实现连接,可以有效降低玻璃杯体的成型难度,提高玻璃杯体的生产合格率,且能减少用于生产玻璃杯体的耗材,降低杯体的重量。另外,还能有效提高把手与杯体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把手与杯体一体成型时因连接处的应力较为集中导致把手易断裂的情形,把手的结构更加牢靠,有效提高使用安全性。

两条上下分布的环形凹槽31分别为上方环形凹槽31a和下方环形凹槽31b。如图3所示,为了使把手6安装完成后相对于杯体3处于合适的位置,以便提高使用体验,上方环形凹槽31a的顶壁与杯体3顶面之间的距离为L1,10mm≤L1≤35mm,下方环形凹槽31b的顶壁与杯体3顶面之间的距离为L2,130mm≤L2≤180mm。具体来说,L1可以设置为10mm、15mm、20mm、25mm、30mm、35mm,L2可以设置为130mm、140mm、150mm、160mm、170mm、180mm,本实施例中,L1优选设置为15mm,L2优选设置为150mm。

如图4所示,为了合理设置固定带7以满足使用要求,固定带的高度为H,10mm≤H≤25mm。具体来说,H可以设置为10mm、15mm、20mm、25mm,本实施例中,H优选为15mm。

为了降低玻璃杯体的成型难度、固定带7的加工难度和固定带的组装难度,环形凹槽31的内径与固定带7的内径为过渡配合,环形凹槽的深度为D,固定带的厚度为T,D≥T。环形凹槽31的高度与固定带7的高度为间隙配合,环形凹槽与固定带在高度方向的单边间隙为ΔH,0.3mm≤ΔH≤1mm。具体来说,ΔH可以设置为0.3mm、0.5mm、0.8mm、1mm,本实施例中,ΔH优选设置为0.5mm。

为了防止固定带7在环形凹槽31内沿周向发生转动,环形凹槽的内壁上设有用于限位固定带周向的限位凸台32。为了进一步提高固定带7的安装稳定性,从而保证把手6的使用稳定性,环形凹槽31与固定带7之间设有弹性垫。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固定带7能弯曲抱紧杯体3且与把手6连接的目的,固定带采用不锈钢固定带。为了降低把手6的成型难度,把手采用塑料把手,便于同时降低把手的重量。另外,由于塑料的导热性差,加工完成后,尤其是热加工的情况下,塑料把手升温不高,便于通过把手立即拿取杯体。

如图5、图6所示,把手6的端部通过螺钉8连接于固定带7。固定带7呈开口的环形,固定带的两个端部均向外弯折,形成两个平行的舌片71,舌片上设有连接孔72。把手6端部的内壁上设有与舌片71对应的凸柱61,凸柱上设有与连接孔72同轴的安装孔62。

为了实现安装的定位,把手6端部的内壁上还设有朝向舌片71凸出的限位柱63,舌片71上设有供限位柱插入的限位槽73。本实施例中,限位槽73呈U形。

安装时,将固定带7装入环形凹槽31内,使舌片71的弯折处刚好抵于限位凸台32的竖向两侧。通过限位柱63和限位槽73的配合实现把手6安装的定位,将螺钉8穿过舌片71上的连接孔72后拧紧于对应凸柱61上的安装孔62内。把手6的上端部通过两个螺钉8连接于上方的固定带7,并使上方的固定带抱紧杯体3,把手6的下端部也通过两个螺钉8连接于下方的固定带7,并使下方的固定带抱紧杯体3,实现把手6的固定安装。安装完成后,由于限位凸台32的作用,固定带7不可沿周向转动,从而保证把手6的组装稳定性和使用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弹性垫可以采用橡胶垫或硅胶垫。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固定带7在周向上的限位,也可单独设置限位凸台32或单独设置弹性垫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带7也可以采用强度足够的塑料固定带。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限位凸台32也可与固定带7的其他部位配合实现固定带在周向上的限位,此时,可在固定带的内壁上设置与限位凸台匹配的限位卡槽,通过限位凸台和限位卡槽的配合实现固定带在周向的限位。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中的限位槽73也可以设置成与限位柱63匹配的限位孔。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也可取消限位柱63和限位槽73的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在把手6端部的内壁上成型凸柱61和限位柱63,把手采用左右分体式结构。当然,把手也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结构形式。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固定带7呈开口的环形,固定带的两个端部均向外弯折,形成两个平行的舌片71,两个舌片的末端相向弯折,形成两个重叠的连接片74,连接片上设置有连接孔72,连接孔为通孔。两个舌片71之间设有位于连接片74内侧的固定块9,固定块呈方形柱状,固定块的中心处设置有与连接孔72同轴的固定孔91,把手6上开设有与连接孔同轴的安装孔62。

安装时,螺钉8穿过把手6上的安装孔62和连接片74上的连接孔72后,拧紧于固定块9上的固定孔91中,使固定带7抱紧杯体3,且实现把手与固定带之间的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固定块9在拧紧螺钉8时打转导致螺钉无法拧入的情况,固定块只需设置成非圆柱形即可,即固定块9不受限于上述记载的方形柱状,也可设置成五边形柱状或六边形柱状等其他合理的形状。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为了在实现把手6固定安装的同时提高杯体3的美观度,把手6采用内外分体式结构,即把手采用内框与外盖配合的结构,安装孔62设置在把手的内框上,且内框的上、下端部设有供舌片71和固定块9插入的凹腔64。当然,把手6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合理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中记载的结构相同,故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固定带7设于环形凹槽31内,且闭合抱紧杯体3。固定带7的外壁上设有向外凸出形成的固定凸台75,固定凸台上设有沿固定带径向开设的连接孔72,把手上设置与连接孔同轴的安装孔62,螺钉8穿过把手6上的安装孔62后拧紧于固定凸台75上的连接孔72中。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为了在实现把手6固定安装的同时提高杯体3的美观度,把手6采用内外分体式结构,即把手采用内框与外盖配合的结构,安装孔62设置在把手的内框上,且内框的上、下端部设有供固定凸台75插入的凹腔64。当然,把手6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合理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三中记载的结构相同,故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四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舌片71上设置连接孔72,把手6上设置与连接孔同轴的安装孔62和螺母65。螺钉8穿过把手上的安装孔62和舌片71上的连接孔72后,拧紧于螺母65中。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为了在实现把手6固定安装的同时提高杯体3的美观度,把手6采用内外分体式结构,即把手采用内框与外盖配合的结构,安装孔62设置在把手的内框上。当然,把手6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合理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中记载的结构相同,故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