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感温精度的电饭煲内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5432发布日期:2019-02-01 19:50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高感温精度的电饭煲内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饭煲,尤其涉及高感温精度的电饭煲内胆。



背景技术:

电饭煲为煮饭电器在生活中必不可少,其具有自动煮饭、自动保温等功能,其中电饭煲的感温组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的感温组件采用感温杯与电饭煲内胆的底部相接触,直接对其底部进行测温。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可制成电饭锅的内胆的材料已经越来越多。例如采用陶瓷材料制成的电饭煲内胆,其美观大方深受大众欢迎。但由于陶瓷自身导热慢的特性,在加热时其外部加热面的温度远远大于内部的温度,这样不便于感温元件测量到锅内的温度,导致温度信息有误,影响电饭煲煮饭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陶瓷内胆温度检测不准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高感温精度的电饭煲内胆。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高感温精度的电饭煲内胆,包括内胆本体,所述内胆本体上设有内腔,所述内胆本体的底部设有缺口,且所述缺口内设有用于与感温元件接触的导热块。

如上所述的高感温精度的电饭煲内胆,所述缺口为从所述内胆本体的下端面贯穿至与内腔连通的通孔,所述导热块密封连接在所述缺口内。

如上所述的高感温精度的电饭煲内胆,所述缺口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内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从内胆本体的下端延伸至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如上所述的高感温精度的电饭煲内胆,所述缺口为第二通孔的孔径与第一通孔孔径相等的圆孔。

如上所述的高感温精度的电饭煲内胆,所述缺口为第二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孔径的圆孔。

如上所述的高感温精度的电饭煲内胆,所述缺口为第二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孔径的圆孔。

如上所述的高感温精度的电饭煲内胆,所述导热块的下端面设有向上凹陷便于供感温元件伸入的凹槽。

如上所述的高感温精度的电饭煲内胆,所述导热块由热传导系数高的合金铝材或铁材或石墨材料或铜材或锈钢材制成。

如上所述的高感温精度的电饭煲内胆,所述内胆本体为陶瓷材料的锅胆。

如上所述的高感温精度的电饭煲内胆,还包括用于封盖内腔的锅盖,所述锅盖包括封盖在内腔上的内锅盖和封盖在所述内锅盖上的外锅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高感温精度的电饭煲内胆,其在内胆本体的底端放置导热块,利用导热块来传递锅内的热量,使感温元件直接检测导热块的温度,有效解决了由于锅体材料自身导热慢而导致加热时其外部加热面的温度远远大于内部的温度,不便于感温元件测量到锅内的温度的问题,提高了感温的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高感温精度的电饭煲内胆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高感温精度的电饭煲内胆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电饭煲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感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如图2所示,高感温精度的电饭煲内胆,包括内胆本体2,所述内胆本体2上设有内腔21,所述内胆本体2的底部设有缺口202,且所述缺口202内设有用于与感温元件接触的导热块20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高感温精度的电饭煲内胆,其在内胆本体的底端放置导热块,利用导热块来传递锅内的热量,使感温元件直接检测导热块的温度,有效解决了由于锅体材料自身导热慢而导致加热时其外部加热面的温度远远大于内部的温度,不便于感温元件测量到锅内的温度的问题,提高了感温的精度。所述内胆本体为陶瓷材料的锅胆。

如图1所示,所述缺口202为从所述内胆本体2的下端面贯穿至与内腔21连通的通孔,所述导热块201密封连接在所述缺口202内。导热块直接与内腔连通,内腔的温度直接通过导热块传递,导热块另一端与感温元件接触,即可使感温元件检测到更准确的锅内温度。

所述缺口的作用是为了安装所述导热块201,一下列举几种缺口的形状;

所述缺口的形状为如图2所示,所述缺口202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内腔21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从内胆本体2的下端延伸至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缺口202的形状可为第二通孔的孔径与第一通孔孔径相等的圆孔。

所述缺口的形状为如图1所示,缺口202的形状也可为第二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孔径的圆孔。

另外,所述缺口202的形状也还可为第二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孔径的圆孔。

具体地,如图1所示,以第二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孔径的缺口为例,所述第二通孔为与内腔21直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为从所述内胆本体2的下端向上延伸至与第一通孔连通的通孔,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接处为倾斜过渡段。所述导热块201包括嵌入至第二通孔内且与内腔21连通的本体2012和设于本体2012下端外缘的卡位部2013,且所述本体2012的下端面设有向上凹陷便于供感温元件伸入的凹槽2011,且所述卡位部2013上设有与所述倾斜过渡段配合的斜面,所述本体2012的下端面与所述内胆本体2的下端面齐平。导热块201采用该结构有利于将导热块稳固安装在内胆本体内,且导热块与缺口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提高内胆的使用寿命和质量。

所述导热块201由热传导系数高的材料制成。例如采用合金铝材,铁材,石墨材料,铜材,不锈钢材等,便于使感温元件更准确的检测到锅内的温度。

本电饭锅内胆还包括用于封盖内腔21的锅盖22,所述锅盖22包括封盖在内腔21上的内锅盖221和封盖在所述内锅盖221上的外锅盖222。

如图3、图4所示,高感温精度的电饭煲,包括电饭煲壳体1,所述电饭煲壳体1内设有向下凹陷且用于安放电饭煲内胆2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感温装置,所述感温装置包括感温杯301,所述感温装置上设有用于隔开所述感温杯301与所述电饭煲内胆2的隔热罩302和连接在所述感温杯301上且从所述隔热罩302伸出并可与电饭煲内胆2底部接触的测温组件3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新型的感温装置,其在原有的感温杯检测基础上增加了一隔热罩,通过隔热罩将感温杯与电饭煲内胆的底部隔开,一来可避免感温杯直接与内胆底部接触,二来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使在内胆底部散发出来的热量不会直接影响到其测温,再通过一个从隔热罩伸出且与感温杯连接的测温组件来检测电饭煲底部的温度,由于其检测的位置靠近在电饭煲加热盘与内胆的接触面上,其检测的温度相对精准,使得感温杯能够精准的检测到内胆的温度,从而起到精准的控制效果。特别相对陶瓷材料制成的电饭煲内胆,由于陶瓷的特性导热较为慢,其加热面温度会相对较高,采用本新型感温装置可有效避免该状况,能够精确地检测出内胆的内部温度。

电饭煲内胆的结构为,所述电饭煲内胆2为陶瓷内胆。所述电饭煲内胆2的底部与所述隔热罩302上通孔相对的凹位201,所述凹位内设有导热块202,所述测温组件303从通孔处伸出至凹位201内与所述导热块202接触。该导热块202为铝块,其上也开设有凹口,便于测温组件伸入到凹口内进行测温。所述内胆下端凹位的下端开口大小大于所述通孔的大小,且小于所述隔热罩302上端面的大小。设计该尺寸以保证电饭煲内胆2能放置在隔热罩302上且能够让测温组件顺利伸入到凹位内与内部的导热块202接触测温,采用较为简单的配合结构,实现更为准确的间接测温。

隔热罩302的结构为,所述感温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的固定支架304,所述感温杯301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架304上,所述隔热罩302与传感器组件303可相对固定支架304上下移动。上下移动方便了电饭煲内胆2放入后,一能保持内胆与电饭煲内的加热盘相接触,二来保证了传感器组件303与隔热罩302能够与内胆的底部保持接触。所述隔热罩302的表面向上凸起形成一开口向下的空腔,所述感温杯301与固定支架304位于所述隔热罩302的空腔内,且所述隔热罩302的上设有与其空腔连通的通孔,所述测温组件从所述通孔处伸出至隔热罩302外。所述隔热罩302的下端为与其空腔侧壁连接且向外延伸的凸缘3021,所述凸缘3021包括与空腔侧壁连接的平面部和连接在所述平面部外侧向下弯折的“L”型折弯部。所述隔热罩302上还设有用于将隔热罩302向上顶起使隔热罩302与电饭煲内胆2底部接触的顶压件,所述隔热罩302的凸缘平面部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平面部的导孔,所述顶压件包括穿过所述导孔与电饭煲壳体1连接的固定螺栓401,所述固定螺栓401上位于所述平面部的下方套设有复位弹簧。固定螺栓401与电饭煲壳体固定连接,通过复位弹簧将隔热罩302顶起,简单的结构保证了隔热罩302能够与内胆的底部保持接触。提升其隔热效果从而使感温装置的温度检测更为精确,提升本产品的控制精度。所述所述隔热罩302上设有多个所述的顶压件。保证了隔热罩302能够与内胆的底部保持接触。

所述测温组件303与所述感温杯301之间设有用于将测温组件303向上顶起使测温组件303与电饭煲内胆2底部接触的顶压弹簧。采用简单的结构保证了传感器组件303能够与内胆的底部保持接触。能够顺利伸入至内胆的凹位内与铝块接触测温,该测温组件可采用温度传感器或导热条来配合实现将电饭煲内胆上铝块的温度传递到感温杯上。从而使感温杯实现间接测温,避免了直接接触而造成测温不精准的状况。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高感温精度的电饭煲内胆,其在内胆本体的底端放置导热块,利用导热块来传递锅内的热量,使感温元件直接检测导热块的温度,有效解决了由于锅体材料自身导热慢而导致加热时其外部加热面的温度远远大于内部的温度,不便于感温元件测量到锅内的温度的问题,提高了感温的精度。

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实用新型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