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转位的餐盘托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29445发布日期:2018-12-19 06:06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转位的餐盘托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活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转位的餐盘托举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吃饭的时候,尤其是吃火锅的时候,桌子上要摆放锅、调料和碗等东西,这些东西占据了桌子很大一部分的空间,而且有的人喜欢在吃火锅的时候调好几种调料,还喜欢放酒水,这时候桌子上的空间就更小了,如果再放烫火锅的菜品,桌子就会满满的,还会放不下,还容易弄脏,极为不便。目前火锅店里采取的办法是在桌子旁边放一个推车来放菜品,但是这种推车都是多层的,取菜很不方便,而且推车只能放在餐桌的一边,这就导致餐桌另一边的人取不到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转位的餐盘托举装置,本装置能够将餐盘托举于桌面之上,不占用桌面空间,使人们用餐时更加方便干净;本装置的转位组件呈摩天轮状,能够增大托举餐盘的数量,且能够在调节转位组件的角度之后自锁而无法自动转动,保证了本装置调节时的可靠性;且本装置的托盘能够围绕两个轴转动,便于取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转位的餐盘托举装置,包括轨道组件、转位组件和托举组件;所述的轨道组件包括竖支架、定位片、螺栓和轨道;所述的竖支架数量为四,竖支架底面上有螺纹孔,且竖支架底部固定有水平杆,用于支撑轨道;所述的轨道数量为二,每个轨道的两端均分别垂直固定到两个竖支架上,用于支撑转位组件。

所述的转位组件在两根轨道上滑动连接,转位组件包括转轴、连接臂、悬臂、蜗轮、蜗杆和支撑臂;所述的连接臂为两根对称的竖直杆件,连接臂的上部内侧带有与轨道侧面配合的凹槽,用于将转位组件连接到轨道上;转轴的两端转动连接到两个连接臂下部内侧,用于搭载蜗轮和悬臂;所述的悬臂共两组,每组悬臂均包含多个呈辐射状固定到转轴上的悬臂,两组悬臂对称布置,用于搭载托举组件;所述的蜗轮数量为二,每个蜗轮均固定于连接臂和该侧悬臂之间,用于与蜗杆配合来调整悬臂的转动;所述的蜗杆配合于蜗轮上侧,蜗杆与支撑臂的底端转动连接,支撑臂的顶端固定到连接臂上,用于与蜗轮配合来调整悬臂的转动。

所述的托举组件有多个,托举组件转动连接到两侧两个悬臂上,托举组件包括连接架和托盘,用于盛放餐盘。

优选的,所述的定位片为“l”形片,定位片水平段上靠近竖直段的一侧有通孔;所述的螺栓穿过定位片的孔与竖支架的螺纹孔配合,用于将本装置安装到餐桌上。

优选的,所述的蜗杆长度大于两根悬臂的总长,蜗杆的两端垂直固定有转盘,以便于两侧的食客调整转位组件的转动。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架包括连接架主体、定位块、顶针、顶针簧片、卡针和卡针簧片;定位块、顶针、顶针簧片、卡针和卡针簧片的数量均为二;所述的连接架主体为中空的门形框架,连接架主体上部两侧带有短轴与两个悬臂转动连接,该连接架主体外侧面底部和底面靠内侧均带有相互垂直且连通的圆孔,且连接架主体底面靠内侧的圆孔与连接架主体的中空内腔连通,用于承载其余成分;所述的定位块为长方体形块,定位块外侧通过杆件连接到连接架主体上,用于连接托盘;所述的顶针滑动连接到连接架主体底面靠内侧的圆孔上,顶针的外侧面上带有凹槽,该顶针上端固定有板件,该顶针的板件与连接架主体的内腔滑动连接,用于控制托盘的转动;所述的顶针簧片固定于连接架主体内腔,顶针簧片的下端与顶针的板件上侧接触,用于给顶针一个下压的力;所述的卡针滑动连接到连接架主体外侧面底部的圆孔上,该卡针与顶针侧面的凹槽配合,且该卡针下端连接有滑块,该卡针的滑块滑动连接于连接架主体底面与定位块顶面之间的间隙中,用于对顶针实现定位;所述的卡针簧片的一端固定于定位块上,卡针簧片的另一端与卡针的滑块外侧接触,用于给卡针一个向内侧的力。

优选的,所述的托盘包括托盘主体、托盘臂、推块、顶针室、定位针和把手;所述的托盘臂数量为二,两个托盘臂分别垂直固定到托盘主体两侧,该托盘臂的外侧上部带有与定位块侧面配合的凹槽,用于连接连接架;所述的推块固定于托盘臂的凹槽上侧,用于推动卡针运动;所述的顶针室为位于托盘臂顶面上的圆柱槽,该顶针室与顶针配合,且该顶针室内壁侧面中部位置上有一与内壁垂直的柱形槽,用于与顶针配合,并搭载定位针;所述的定位针滑动连接到顶针室内壁的柱形槽上,且该定位针的底端通过弹簧与顶针室内壁的柱形槽连接,用于限制顶针的运动;所述的把手固定于托盘臂上,用于为食客提供转动托盘的把手。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可转位的餐盘托举装置,本装置能够将餐盘托举于桌面之上,不占用桌面空间,使人们用餐时更加方便干净。

(2)本发明的一种可转位的餐盘托举装置,本装置的转位组件呈摩天轮状,能够增大托举餐盘的数量,且能够在调节转位组件的角度之后自锁而无法自动转动,保证了本装置调节时的可靠性。

(3)本发明的一种可转位的餐盘托举装置,本装置的托盘能够围绕两个轴转动,便于取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的左视图;

图2是本发明整体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托举组件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托举组件的主视图;

图5是图4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轨道组件,2.转位组件,3.托举组件,11.竖支架,12.定位片,13.螺栓,14.轨道,21.转轴,22.连接臂,23.悬臂,24.蜗轮,25.蜗杆,26.支撑臂,31.连接架,32.托盘,311.连接架主体,312.定位块,313.顶针,314.顶针簧片,315.卡针,316.卡针簧片,321.托盘主体,322.托盘臂,323.推块,324.顶针室,325.定位针,326.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转位的餐盘托举装置,包括轨道组件1、转位组件2和托举组件3;所述的轨道组件1包括竖支架11、定位片12、螺栓13和轨道14;所述的竖支架11数量为四,竖支架11底面上有螺纹孔,且竖支架11底部固定有水平杆;所述的定位片12为“l”形片,定位片12水平段上靠近竖直段的一侧有通孔;所述的螺栓13穿过定位片12的孔与竖支架11的螺纹孔配合;所述的轨道14数量为二,每个轨道14的两端均分别垂直固定到两个竖支架11上。

如图2所示,所述的转位组件2在两根轨道14上滑动连接,转位组件2包括转轴21、连接臂22、悬臂23、蜗轮24、蜗杆25和支撑臂26;所述的连接臂22为两根对称的竖直杆件,连接臂22的上部内侧带有与轨道14侧面配合的凹槽;转轴21的两端转动连接到两个连接臂22下部内侧;所述的悬臂23共两组,每组悬臂23均包含多个呈辐射状固定到转轴21上的悬臂23,两组悬臂23对称布置;所述的蜗轮24数量为二,每个蜗轮24均固定于连接臂22和该侧悬臂23之间;所述的蜗杆25配合于蜗轮24上侧,该蜗杆25长度大于两根悬臂23的总长,蜗杆25的两端垂直固定有转盘,蜗杆25与支撑臂26的底端转动连接,支撑臂26的顶端固定到连接臂22上。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托举组件3有多个,托举组件3转动连接到两侧两个悬臂23上,托举组件3包括连接架31和托盘32。

所述的连接架31包括连接架主体311、定位块312、顶针313、顶针簧片314、卡针315和卡针簧片316;定位块312、顶针313、顶针簧片314、卡针315和卡针簧片316的数量均为二;所述的连接架主体311为中空的门形框架,连接架主体311上部两侧带有短轴与两个悬臂23转动连接,该连接架主体311外侧面底部和底面靠内侧均带有相互垂直且连通的圆孔,且连接架主体311底面靠内侧的圆孔与连接架主体311的中空内腔连通;所述的定位块312为长方体形块,定位块312外侧通过杆件连接到连接架主体311上;所述的顶针313滑动连接到连接架主体311底面靠内侧的圆孔上,顶针313的外侧面上带有凹槽,该顶针313上端固定有板件,该顶针313的板件与连接架主体311的内腔滑动连接;所述的顶针簧片314固定于连接架主体311内腔,顶针簧片314的下端与顶针313的板件上侧接触;所述的卡针315滑动连接到连接架主体311外侧面底部的圆孔上,该卡针315与顶针313侧面的凹槽配合,且该卡针315下端连接有滑块,该卡针315的滑块滑动连接于连接架主体311底面与定位块312顶面之间的间隙中;所述的卡针簧片316的一端固定于定位块312上,卡针簧片316的另一端与卡针315的滑块外侧接触。

所述的托盘32包括托盘主体321、托盘臂322、推块323、顶针室324、定位针325和把手326;所述的托盘臂322数量为二,两个托盘臂322分别垂直固定到托盘主体321两侧,该托盘臂322的外侧上部带有与定位块312侧面配合的凹槽;所述的推块323固定于托盘臂322的凹槽上侧;所述的顶针室324为位于托盘臂322顶面上的圆柱槽,该顶针室324与顶针313配合,且该顶针室324内壁侧面中部位置上有一与内壁垂直的柱形槽;所述的定位针325滑动连接到顶针室324内壁的柱形槽上,且该定位针325的底端通过弹簧与顶针室324内壁的柱形槽连接;所述的把手326固定于托盘臂322上。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转位的餐盘托举装置在具体使用时,当要取菜时,则需要改变转位组件2的位置或转角,当需要改变转位组件2的位置时,拉动蜗杆25即可,当需要改变转位组件2的转角时,转动蜗杆25即可,蜗杆25即带动蜗轮24进而带动转轴21转动。

取菜时,食客拉动该侧的把手326,使对面一侧的顶针313被托盘臂322的顶面推到上面,进而使对面的顶针313脱离对面的顶针室324,此时,由于对面一侧的推块323与对面的卡针315脱离,所以对面的卡针315被卡针簧片316推到内侧,进而卡在对面的顶针313侧面的凹槽里,使得对面的顶针313无法下行。与此同时,由于对面一侧的顶针313上行,使得连接架主体311内的液体将食客一侧的顶针313压下,使食客一侧的顶针313把该侧的定位针325推到内侧,进而使食客一侧的顶针313插入该侧的顶针室324深处,此时,食客一侧的顶针313无法脱离该侧的顶针室324,而对面一侧的顶针313已经脱离了对面一侧的顶针室324,所以,此时托盘主体321便以食客一侧的托盘臂322为轴转到食客一侧。

当取食完毕之后,将托盘主体321转回去,对面一侧的推块323便把对面一侧的卡针315推到外侧,对面一侧的卡针315与对面一侧的顶针313凹槽脱离,使得对面一侧的顶针313下行插入到对面一侧的顶针室324中,由于有定位针325的限制,对面一侧的顶针313只能下行到定位针325上侧,同时,由于对面一侧的顶针313下行,使得连接架主体311内的液体回到初始状态,进而使得食客一侧的顶针313上行,食客一侧的定位针325也将伸出,实现复位。当另一侧的食客需要取食时,同样操作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