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装置和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70912发布日期:2019-01-02 23:05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分离装置和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分离装置和包括所述分离装置的真空吸尘器。



背景技术:

已知真空吸尘器包括箱,用于收集由旋风分离单元分离的碎屑。这样的箱具有基座,其可被打开以便移除碎屑以处置。为了关闭箱的基座,用户被要求抓住箱的基座以手动地推动基座到关闭位置。在关闭基座之前用户不彻底地清洁箱的情况下,会污染用户的手。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包括:第一分离单元;第二分离单元,可相对于第一分离单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及收集腔,具有端部壁,所述端部壁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关闭位置用于收集通过第一分离单元分离的碎屑,打开位置用于移除通过收集腔收集的碎屑,其中第二分离单元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运动导致端部壁从关闭位置到打开位置的运动,且第二分离单元从第二位置到第一位置的运动导致端部壁从打开位置到关闭位置的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分离装置主要由于以下原因而有益:第二分离单元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运动导致端部壁从关闭位置到打开位置的运动,且第二分离单元从第二位置到第一位置的运动导致端部壁从打开位置到关闭位置的运动。

特别地,当端部壁从关闭位置到打开位置的运动,且反之亦然,是由第二分离单元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运动引起,且反之亦然时,这可移除用户通过接触端部壁手动地打开和关闭收集腔的端部壁的需要。这可阻止用户接触碎屑(已被收集在收集腔内)。因此,分离装置可提供卫生布置用于打开和关闭收集腔的端部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真空吸尘器,其包括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分离装置。

第一分离单元可包括旋风分离单元,且可例如包括旋风腔。第二分离单元可包括旋风分离单元,且可例如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旋风腔。

第一分离单元可包括分离器轴线,例如流体在第一分离单元内流动所绕的轴线。分离器轴线可包括流体(例如带脏物空气)在第一分离单元内以螺旋形流动所绕的轴线。分离器轴线可包括第一分离单元的纵向轴线,且可例如包括第一分离单元的中心纵向轴线。第二分离单元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可包括沿平行于分离器轴线方向的运动。

端部壁的关闭位置可包括一配置,在该配置中端部壁被定位为在使用中碎屑能够被收集在其上。关闭位置可包括一配置,在该配置中端部壁沿大体垂直于分离器轴线的方向延伸。

端部壁的打开位置可包括一配置,在该配置中端部壁被定位为允许由收集腔收集的碎屑从其倒空。打开位置可包括一配置,在该配置中端部壁沿相对于分离器轴线和/或收集腔的主体部的倾斜成角度(例如相对于分离器轴和/或收集腔的主体部成45°和80°之间的角度)的方向延伸。

分离装置可包括触发器,用于触发第二分离单元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运动。这可为有利的,因为触发器可移除用户手动地将第二分离单元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的需要。

端部壁可在关闭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例如绕沿大体垂直于分离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这可为有利的,因为绕沿大体垂直于分离器轴线方向延伸的轴线的运动使分离装置能够具有简单和紧凑布置。端部壁可旋转地安装到收集腔的主壁,例如可旋转地安装到收集腔的主壁的最低端部。端部壁的旋转轴线可沿大体垂直于分离器轴线的方向延伸。

分离装置可包括运动转换构件,用于将第二分离单元的运动转换为端部壁的旋转运动。运动转换构件可被配置为转换运动,例如第二分离单元的直线运动转换为端部壁的旋转运动,例如端部壁绕端部壁的旋转轴线的旋转运动。这可为有利的,因为端部壁的旋转运动,而不是端部壁的直线运动,可使端部壁能够简单安装,例如使用铰链作为端部壁的枢轴安装。此外,端部壁的旋转运动,而不是端部壁的直线运动,可使得能够实现简单和可靠的布置和/或紧凑的布置。

运动转换构件可被安装到第一分离单元,且可例如位于收集腔的外侧。这可为有利的,因为运动转换构件可定位为远离收集在收集腔内的碎屑,从而防止碎屑抑制运动转换构件的操作,例如通过堵塞运动转换构件的运动部分。运动转换构件可相对于收集腔被密封。

运动转换构件可绕沿大体垂直于分离器轴线和/或大体垂直于端部壁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例如在偏压位置和未偏压位置之间旋转。偏压位置可包括运动转换构件被第二分离单元接合的位置,例如被保持在位。未偏压位置可包括运动转换构件不被第二分离单元接合的位置,例如不被保持在位。当第二分离单元在第一位置中时运动转换构件可在偏压位置中,且当第二分离单元在第二位置时运动转换构件可在未偏压位置中。

上述未偏压位置是第二分离单元没有施加任何力到运动转换构件的位置。这不排除其他力被施加到运动转换构件,以保持运动转换构件在未偏压位置中,且例如,第一分离单元可包括至少一个保持突出部,用于保持运动转换构件在未偏压位置中。

第二分离单元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运动可导致运动转换构件从偏压位置到未偏压位置的旋转,且反之亦然。运动转换构件从偏压位置到未偏压位置的旋转可导致端部壁从关闭位置到打开位置的运动,且反之亦然。这可为有利的,因为当运动转换构件从它的偏压位置到它的未偏压位置运动(也就是一旦运动转换构件被释放)时第二分离单元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运动可自动地导致端部壁从关闭位置到打开位置的运动。这可提供从关闭位置到打开位置的迅速转变。

运动转换构件的第一侧部可被连接到端部壁,且运动转换构件的第二,例如相对侧部可被连接到第二分离单元。运动转换构件的第一侧部可在从端部壁的旋转轴线移位的位置处被连接到端部壁。运动转换构件的运动,例如运动转换构件的旋转,可从而导致端部壁绕它的旋转轴线的旋转。第二分离单元沿分离器轴线的运动可通过运动转换构件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端部壁绕其旋转轴线的旋转运动。

第二分离单元沿第一方向(沿分离器轴线)的运动可导致端部壁沿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大体相反)的运动。第二分离单元沿第二方向(沿分离器轴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运动可导致端部壁大体沿第一方向的运动,例如端部壁沿与第二方向大体相反的方向的运动。

沿第一方向(沿分离器轴线)被施加到运动转换构件的第二侧部的力可导致运动转换构件的第一侧部沿第二方向(与被施加的力的方向大体相反)的运动。

运动转换构件可包括至少一个臂部(其从中心毂向外延伸),且可例如,包括第一和第二相对臂部(其从中心毂径向向外延伸)。第一和第二臂部可限定运动转换构件的第一和第二侧部。该至少一个臂部可从中心毂径向向外延伸,且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运动转换构件可包括两个直径相对的臂部,其从中心毂径向向外延伸。该至少一个臂部可与中心毂一体形成。这可减少用于运动转换构件的所需部件的数量,减少布置的复杂性,且降低使用中故障的风险。

偏压位置可包括该至少一个臂部沿相对于运动转换构件的旋转轴线倾斜成角度的方向延伸,和/或沿相对于分离器轴线倾斜成角度的方向延伸,和/或沿相对于端部壁的枢转轴线倾斜成角度的方向延伸的位置。

未偏压位置可包括该至少一个臂部沿相对于运动转换构件的旋转轴线大体垂直的方向延伸,和/或沿相对于分离器轴线大体垂直的方向延伸,和/或沿相对于端部壁的枢转轴线大体平行的方向延伸的位置。例如,在没有任何力由第二分离单元应用到运动转换构件的情况下,该至少一个臂部可沿大体垂直于运动转换构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和/或沿大体垂直于分离器轴线的方向延伸和/或沿大体平行于端部壁的枢转轴线的方向延伸。

运动转换构件可被配置为当第二分离单元在第一位置时抑制端部壁从关闭位置到打开位置的运动。这可为有利的,因为端部壁从关闭位置到打开位置的运动可在分离装置的正常操作期间被抑制,且可阻止在使用中收集腔的意外倒空。

运动转换构件的第一侧部可间接地连接到端部壁,例如通过中间连接构件。中间连接构件可被配置为抑制端部壁从关闭位置到打开位置的运动。中间连接构件可被配置为当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在第一位置时保持端部壁在关闭位置中,且可例如被配置为当第二旋风分离单元时在第一位置时在拉力作用下保持端部壁。中间连接构件可包括弹簧。

中间连接构件可在端部壁在打开位置时限制端部壁的运动。当端部壁在打开位置中时用户可克服中间连接构件,例如通过应用足够的力到端部壁。这可为有利的,因为这可允许当端部壁在打开位置时用户更充分打开端部壁用于清洁目的,如果期望和/或必须的话。

运动转换构件的第二侧部可间接地连接到第二分离单元,和/或间接地由第二分离单元接合,例如通过中间促动构件。中间促动构件可包括接合臂部,用于接合运动转换构件和/或第二分离单元。中间促动构件可滑动地安装到分离装置,例如使得中间促动构件可沿轴线(其沿平行于分离器轴线的方向延伸)在接合位置和不接合位置之间滑动。中间促动构件的接合位置可对应于第二分离单元的第一位置,且中间促动构件的不接合位置可对应于第二分离单元的第二位置。

第二分离单元可在第一位置中接合中间促动构件,以使中间促动构件保持运动转换构件在它的偏压位置中,且端部壁被保持在关闭位置中。

第二分离单元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运动可从与运动转换构件的接合中释放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和/或中间促动构件,以使运动转换构件自由地回到它的未偏压位置,且端部壁从关闭位置运动到打开位置。

第二分离单元从第二位置到第一位置的运动可使得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和/或中间促动构件进入与运动转换构件的接合,以使运动转换构件从它的未偏压位置运动到它的偏压位置,且端部壁从打开位置运动到关闭位置。

第一分离单元可包括另外的收集腔,其围绕收集腔,例如使得分离装置包括内部碎屑收集腔和外部碎屑收集腔。端部壁从关闭位置到打开位置的运动可使得被收集在内部收集腔的碎屑运动到外部收集腔。

该另外的收集腔包括另外的端部壁,其可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且第二分离单元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运动导致端部壁和另外的端部壁从它们相应的关闭位置到它们相应的打开位置的运动。这可为有利的,因为在不需要用户接触任一收集腔的情况下两个收集腔的打开可被大体同时实现。因此,分离装置可提供卫生布置。

在分离装置包括内部收集腔和外部收集腔的情况下,第二分离单元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运动可大致内部碎屑收集腔从关闭位置到打开位置的运动,且第二分离单元从第二位置到第一位置的运动可导致内部碎屑收集腔从打开位置到关闭位置的运动。这可为有利的,因为内部碎屑收集腔可能由于包围的壳体而难以彻底清洁,且由此用户接触内部碎屑收集腔以将内部碎屑收集腔在收集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的需要的移除可提供比现有技术中的已知布置更卫生的布置。

第一位置可包括分离装置的可操作状态,例如分离装置能够执行它的预期分离功能的状态。第二位置可包括分离装置的不可操作状态,例如分离装置不能够执行它的预期分离功能的状态。第二位置可对应于分离装置的倒空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和更清楚地示出本发明如何发生作用,现在将通过实例、参考以下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显示了在可操作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分离装置的前透视图;

图2显示了图1中的分离装置沿图1中所示方向a-a截取的剖视图;

图3是在可操作状态中的图1中的分离装置的后透视图;

图4是在可操作状态中的图1中的分离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显示了图1中的分离装置沿图4中所示方向b-b截取的剖视图;

图6是在倒空状态中的图1中的分离装置的后透视图;

图7是在倒空状态中的图1中的分离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在断开清洁状态中的图1中的分离装置的后透视图;

图9是在断开清洁状态中的图1中的分离装置的前透视图;

图10是在断开清洁状态中的图1中的分离装置的后视图;

图11是在倒空状态中的图1中的分离装置的第一旋风分离单元的后视图;

图12是在独立状态中的图1中的分离装置的第二旋风分离单元的下前透视图;

图13是在关闭位置中的图1中的分离装置的内部碎屑收集腔和促动机构的第一后上透视图;

图14是在关闭位置中的图1中的分离装置的内部碎屑收集腔和促动机构的第二后上透视图;

图15是在关闭位置中的图1中的分离装置的内部碎屑收集腔和促动机构的后下透视图;

图16是在关闭位置中的图1中的分离装置的内部碎屑收集腔和促动机构的前上透视图;

图17是在关闭位置中的图1中的分离装置的内部碎屑收集腔和促动机构的后上透视图;

图18是在关闭位置中的图1中的分离装置的内部碎屑收集腔和促动机构的后下透视图;

图19是在关闭位置中的图1中的分离装置的内部碎屑收集腔和促动机构的前上透视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的前透视图;

图21是依照本发明的罩的下边缘和内部碎屑收集腔孔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对分离装置分离的碎屑的质量的图;以及

图22是依照本发明的脏空气入口的下边缘和罩的下边缘之间的距离对分离装置分离的碎屑的质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依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分离装置,大体指示为10,被示出在图1-12中。

分离装置10包括第一12和第二14旋风分离单元。

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2包括箱16,该箱具有上壁18,外壁20,下壁22,内部分隔壁24和内部分离器壁26。

外壁20是大体圆柱形形状,还包括大体平坦的后部部分28,以使箱16的横截面形状是大体截头圆形的形状。

上壁18包括圆形孔30,其被成形且设置尺寸以接收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的罩112。圆形孔30的直径稍大于罩112的外表面的直径。环形擦拭件32围绕圆形孔30的周边朝向箱16的内部延伸。环形擦拭件32相对于圆形孔30的周边倾斜成角度,以使环形擦拭件32的最内侧边缘具有小于环形孔30的直径的直径。环形擦拭件32的最内侧边缘的直径大体等于罩112的外表面的直径,以使当第一12和第二14旋风分离单元在可操作状态中被连接时,环形擦拭件32的最内侧边缘接触罩112的外表面的最上部区域。

定位壁36,其成形且设置尺寸以被接收在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的相应定位凹处120中,绕上壁18的弯曲周边向上延伸。

内部分离器壁26的第一端部被附接到外壁18,而且内部分离器壁26在箱16的内部延伸,以使内部分离器壁26从外壁18间隔开。内部分离器壁26以螺旋状方式在箱14内、在第一端部和第二自由端部之间延伸过稍超过360°的角度。内部分离器壁26的内表面限定用于箱16内的脏空气的弯曲流动路径。

旋风分离腔42由上壁18,内部分隔壁24和内部分离器壁26限定。旋风分离腔42具有分离器轴线x,带脏物流体以螺旋形式绕该分离器轴线x流动。内部分隔壁24围绕箱16的周边延伸,以使旋风分离腔42的下部区域敞开以限定碎屑出口41,其允许由旋风分离腔42分离的碎屑掉入箱16的下部区域17。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2具有脏空气入口43,其位于箱16的后表面上,临近内部分离器壁26的第一端部。由此,在使用中,脏空气从脏空气入口43被沿由内部分离器壁26的内表面限定的弯曲流动路径引导,以使脏空气在旋风分离腔42内以螺旋形式运动。在旋风分离腔42内分离的碎屑通过碎屑出口41掉入箱16的下部区域17。

外壁20,下壁22和内部分隔壁24限定箱的下部区域17的外部碎屑收集腔44。下壁22通过位于外壁20的外部上的外部铰链46枢转地连接到外壁20。下壁22被成形和设置尺寸为对应于外壁20的下边缘。弹性周边密封件(未示出)绕外壁22的周边延伸,以使当下壁22接合外壁20时形成密封。

下壁22具有第二密封突出部50,其从下壁22的主体部向外延伸。第二密封突出部50具有弹性上表面。第二密封突出部50成形且设置尺寸以对应于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的细脏物收集腔116的出口,以使在使用中,当下壁20关闭箱16的底部时,第二密封突出部50关闭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的细脏物收集腔116的出口。第二密封突出部50具有锁闩接收构造51,用于接收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的锁闩138。

内部碎屑收集腔54(更详细地示出在图13-19中)被容纳在外部碎屑收集腔44内,且从碎屑出口41向下延伸。内部碎屑收集腔54包括中空的主体部56和封闭壁58。中空主体部56从内部分隔壁24和碎屑出口41向下悬垂,且是大体圆柱形形状。中空主体部56的周边的下部最后侧部区域被扩大,以提供平坦的接口区域60,用于与封闭壁58的相应的平坦的接口区域接合,且该平坦的接口区域60为中空主体部56提供线性下后边缘。中空主体部56延伸稍超过外部碎屑收集腔44的长度的一半,以使中空主体部56的下端部从外壁20的下端部间隔开。

中空主体部56的前部面向区域包括切口62,以使当封闭壁58与中空主体部56的下部周边接合时,在收集配置中,切口62限定内部碎屑收集腔54的出口孔。切口62遵循中空主体部56的形状,以使,在收集配置中,当封闭壁58与中空主体部56的下部周边接合时限定的孔是槽状的。这可在图16中更清晰地看出。切口62的中心角在90°和130°之间。

封闭壁58通过弹性铰链64枢转地安装到中空主体部56。弹性铰链64被包覆模制到封闭壁58上,且在中空主体部56的线性下后边缘处压配合到中空主体部56上,以使弹性铰链64延伸跨过中空主体部56的线性下后边缘的整个范围。弹性铰链的包覆模制区段是大体平面形式,且从弹性铰链64的压配合区段(其大体为立方形形状)延伸。这可在图15和18中更清晰地看出。弹性铰链64在中空主体部56和封闭壁58之间彻底地延伸,以使没有间隙形成在中空主体部56和封闭壁58之间弹性铰链64的区域中。包覆模制部与外壁20的大体平坦的后部区域的内表面齐平,从而形成内部碎屑收集腔54和箱16之间的密封布置。

弹性构件64的包覆模制性质,相比于传统铰链,阻止碎片被弹性铰链64捕获。这使得弹性铰链64能被定位于分离装置的在使用中暴露于碎屑的区域内,且由此使铰接开口的使用能够用于内部碎屑收集腔54。

封闭壁58的上表面具有凸起表面66。凸起表面66不延伸到封闭壁的上表面的边缘,以使台阶68被形成在封闭壁58上。台阶68被成形和设置大小为对应于中空主体部56的最下侧边缘。因此,当封闭壁58在收集配置中时,封闭壁58与中空主体部56的最下侧边缘大体齐平。

当封闭壁58在收集配置中时,封闭壁58整个被包含在外部碎屑收集腔44内,如图1-5中所示。当封闭壁58在倒空配置中时,封闭壁58相对于中空主体部56倾斜成角度,通常在约45°-80°的角度,以使封闭壁58在箱16的外壁20的最低边缘下方延伸,如图6-11可见。

封闭壁58绕弹性铰链64的运动由促动机构70控制。促动机构70可在图13-19中的与内部碎屑收集腔54的组合中更清晰地看到。

促动机构70包括中心毂72,第一74和第二76臂部,弹簧78,钩构件80和滑动接合构件82。

中心毂72是大体圆形形状,其包括中心圆孔,该圆孔用于安装中心毂72到内部碎屑收集腔54的中空主体部56的后表面。中心圆孔被成形且设置大小以接收内部碎屑收集腔54的中空主体部56的相应安装凸耳86,以使中心毂72可绕安装凸耳86旋转。因此,安装凸耳86限定中心毂72的旋转轴线,且由此限定促动机构70的旋转轴线。

第一74和第二76臂部从中心毂72的相对侧部向外延伸,且直径相对。第一74和第二76臂部是细长形状,且与中心毂72一体形成。这可减少促动机构70的运动部件的数量,从而减少布置的复杂性,降低制造成本,且降低使用中故障的风险。

第一臂部74的远端具有突出部形式的安装结构,弹簧78的近端围绕该突出物。钩构件80具有近端,其具有被连接到弹簧78的远端的连接构造,细长的主体部部分和被布置在远端处的钩(未示出)。弹簧78和钩构件80延伸穿过形成在内部碎屑收集腔54的中空主体部部分56的平坦的接口区域60内的连接孔84,且钩被连接到形成在封闭壁58上的相应的钩接收构造86。钩接收构造86从包覆模制铰链64间隔开,以使通过钩施加的向上力导致封闭壁58绕包覆模制铰链64的旋转。

弹性构件绕钩构件80的细长主体部部分缠绕,以使弹性构件阻止碎屑从内部碎屑收集腔54穿过连接孔84到促动机构70的通过。

第二臂部76的远端限定向上面向的接合表面90,用于接合滑动接合构件82。向上面向接合表面90是大体平面形状。

滑动接合构件82是推杆,用于施加力到向上面向的接合表面90。推杆82是细长形状。推杆82的近端具有圆形端部,用于与向上面向接合表面90接合。推杆82的远端具有扩大的头部92,且推杆82被安装在形成在箱16的后表面上的滑动通道94内,以使扩大的头部92以礼帽状布置覆盖滑动通道94的一端。由此,扩大的头部92可阻止碎屑进入滑动通道94,且由此可阻止碎屑达到促动机构70。

当推杆82的远端接合向上面向接合表面90时,第二臂部76经受向下的力。由于中心毂72可旋转地安装到中空主体部56,被施加到第二臂部76的该向下的力引起中心毂72绕安装凸耳86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这使得第一臂部74升高,从而通过弹簧78和钩构件80的连接提起封闭壁58。中心毂72的顺时针旋转由第二臂部76与形成在箱16的内表面上的第一相应突出部的接合限制。这是内部碎屑收集腔54的收集配置,且被示出在图1-5和13-16中。

在没有施加力到推杆82的情况下,封闭壁58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地下降,从而推杆弹簧78和钩构件80的连接使得中心毂72绕安装凸耳86逆时针旋转。中心毂72自由地回到一位置中,在该位置中,第一74和第二76臂部沿平行于封闭壁58的旋转轴线(也就是平行于弹性铰链64)的方向延伸,其中中心毂72通过第二臂部76与被形成在箱16的内表面上的第二相应突出部和促动机构70的第三相应突出物87的接合被保持在这个位置中。这是内部碎屑收集腔54的倒空配置,且被示出在图6-7和17-19中。

促动机构70被定位在箱16的下部区域17中,通过内壁和中空主体部56从外部碎屑收集腔44密封。

滑动通道94被定位于箱16的后表面上,在用于安装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到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2的安装通道96内,且为闭合形式。安装通道96包括第一98和第二100相对壁,其沿箱16的后表面沿平行于分离器轴线x的方向纵向地延伸且是敞开形式。第一98和第二100壁部之间的距离对应于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的细脏物收集腔116的宽度,以使细脏物收集腔116可被接收在安装通道96内。当下壁22密封外部碎屑收集腔44时,安装通道96的最低端部由下壁22的第二密封突出部50密封。

安装通道96的第一壁部98具有卡扣件102,其可与位于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的细脏物收集腔116的外表面上的相应卡扣突出部136接合,以保持细脏物收集腔116在安装通道96内。卡扣件102是可释放地,以允许第一12和第二14旋风分离单元完全分离用于清洁目的。第一12和第二14旋风分离单元在图8-10中以这样的分离方式示出。

同样被布置在安装通道96内的是定位突出部104,用于在分离装置10在可操作状态时接合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的相应的定位凹处132和偏压套筒134。定位突出部104从形成在箱16的后表面中的定位通道立起,且是细长的和平面形式,以使定位突出部104具有大体脊状整体形状(ridge-likeglobalform)。定位突出部104沿平行于安装通道96的第一98和第二100壁部的方向延伸。定位突出部104的最低端部在形成在定位通道106的最低端部处的定位板108处终止。定位板108是平坦的,沿大体垂直于定位突出部104的方向延伸,且被成形为对应于偏压套筒134的形状。

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包括主体部部分110,罩112,多个次级旋风器14和细脏物收集腔116。

主体部部分110是大体圆柱形形状,还具有平坦的后表面118,以使主体部部分110的横截面形状是大体截头圆形的形状。主体部部分110的前部面向表面具有定位凹处120,其被成形且设置尺寸以接收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2的定位壁部36。主体部部分110是大体中空的,但包括多个内部壁。清洁空气出口122被布置在主体部部分110的后部面向表面上,且包括形成在主体部部分110的外壁中的大体圆形孔。

罩112是管状的,且从主体部部分110的下表面向下悬垂。罩112由硬穿孔金属板和塑料框架形成,其中穿孔提供了用于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的流体入口,且还提供了用于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2的流体出口。由此,罩112位于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2的旋风分离腔42的下游。罩112具有罩轴线y,当第一12和第二14旋风分离单元被连接且罩112位于旋风分离腔42内时该轴线y与分离器轴线x同轴地延伸。罩112具有大体对应于环形擦拭件32的最内侧边缘34的直径的直径。罩112的内部是中空的,且与多个次级旋风器114流体连通。

罩接口密封件124被布置在罩112和主体部部分110之间的接口处。罩接口密封件124从主体部部分110的下表面向下悬垂,且具有大于罩112的直径的直径,以使罩接口密封件124围绕罩112的上部部分。罩接口密封件124具有直径,其沿从罩112和主体部部分110之间的接口到罩112的自由端部的方向增大,以使罩接口密封件124具有大体锥形的整体形状。罩接口密封件124被定位为当在可操作状态中第一12和第二14旋风分离单元被连接时绕圆形孔接合上壁18的上表面。

多个次级旋风器114被布置为与第一旋风分离单元的旋风分离腔42串联,且多个次级旋风器114的每个被布置为与彼此并联。多个次级旋风器114被布置在罩112的下游。多个次级旋风器114被布置为定位在主体部部分110之上的堆叠阵列,其中次级旋风器114绕主体部部分110的弯曲上周边延伸。

由多个次级旋风器114分离的碎屑掉入主体部部分110的内部腔126中。内部腔126具有倾斜底面,该倾斜导向细脏物收集腔116的入口。因此,由多个次级旋风器114分离的碎屑通过内部腔126的倾斜底面引导入细脏物收集腔116。

细脏物收集腔116从主体部部分110的后部区域向下悬垂。细脏物收集腔116是细长形状,沿平行于罩轴线y的方向延伸,且从罩轴线y间隔开。细脏物收集腔116遵循主体部部分100的弯曲壁的一部分,以使细脏物收集腔116的横截面形状是弯曲形状。细脏物收集腔116形成且设置大小以安装在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2的安装通道96内。细脏物收集腔116是中空的,具有开放的下端部128,该开放的下端部128被成形且设置大小为对应于箱16的下壁22的第二密封件突出部50。

细脏物收集腔116的外表面包括促动臂130,用于接合促动机构70的推杆82。促动臂130是硬管状臂,从细脏物收集腔116的上部区域向下悬垂。促动臂130沿平行于罩轴线y的方向延伸。

细脏物收集腔116的外表面还包括定位凹处132和偏压套筒134,用于接合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2的相应定位突出部104。

定位凹处132是细长的形状,且由具有形成在其中的间隙的管状通道限定。该间隙对应于定位突出部104,以使当定位突出部104被保持在定位凹处132内时,定位突出部104能够稍稍延伸出该间隙。偏压套筒134绕管状通道(其限定定位凹处)延伸,使得在没有任何力施加到偏压套筒134的情况下定位凹处132被偏压套筒134隐藏。偏压套筒134被沿平行于罩轴线y的向下方向偏压。

细脏物收集腔的外表面包括卡扣突出部136,用于接合安装通道96的第一壁98的相应卡扣件102。

细脏物收集腔116的下表面具有锁闩138,用于接合下壁22的相应锁闩接收构造51。锁闩138可移除地连接到触发器140。在延伸穿过主体部部分110且在临近手柄142处终止之前,触发器140沿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平行于细脏物收集腔116延伸。

分离装置10的可操作状态被示出图1-5中。可操作状态意味着一种状态,其中第一12和第二14旋风分离单元能够被操作以从脏空气移除碎屑,例如通过连接到真空吸尘器体部。分离装置的可操作状态可对应于第二旋风分离器单元14的第一位置和/或内部54和/或外部44脏物收集腔的收集配置。

在可操作状态中,第一12和第二14旋风分离单元被连接到彼此,使得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2的罩112延伸穿过圆形孔30进入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2的旋风分离腔42。分离器轴线x和罩轴线y是同轴的,也就是说它们共享共同的轴线。在这个配置中,罩112的穿孔限定旋风分离腔42的流体出口和第二旋风分离单元42的流体入口。由此,罩112的穿孔与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2的旋风分离腔42流体连通。

细脏物收集腔116被定位在安装通道96内,使得细脏物收集腔116整个位于安装通道96内。锁闩138与下壁22的相应的锁闩接收构造51接合,从而保持下壁22在与外壁20的周边的密封接合中,使得外部碎屑收集腔44被关闭。锁闩138还保持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相对于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2在位。

形成在箱16的后表面上的定位突出部104接合偏压套筒134,以使偏压套筒134被移动以暴露定位凹处132,且偏压套筒134通过定位板108在拉力作用下被保持在这样的位置中。定位突出部104被容纳在定位凹处132内。

促动臂130接合推杆82以使推杆82接合向上面向的接合表面90,其施加向下力到第二臂部。施加到第二臂部76的向下力意味着促动机构在旋转位置,使得第一臂部74提起。由此,内部碎屑收集腔54的封闭壁58被保持与中空主体部56接合,以使封闭壁58沿垂直于分离器轴线x和罩轴线y的方向延伸。内部碎屑收集腔54由此在收集配置中,如图13-16中所示。弹簧78在拉力作用下保持封闭壁58,确保内部碎屑收集腔54保持在收集配置中,而不管由碎屑和空气流施加到封闭壁58的力。

在分离装置在上述可操作状态中的情况下,分离装置10可被连接到真空吸尘器体部200,如图20中所示。

真空吸尘器体部200具有真空吸尘器脏空气入口202,其通常被连接到软管或导管(其具有喷嘴头部(未示出)),和电机(未示出,其用于产生吸力)。在使用中,脏空气由电机通过真空吸尘器脏空气入口202和分离装置脏空气入口43吸入分离装置10。内部分离器壁26的形状使得脏空气以螺旋形态在旋风分离腔42内流动,以使碎屑通过旋风分离腔42分离。

由旋风分离腔42(也就是由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2)分离的碎屑通过碎屑出口41掉入内部碎屑收集腔54。碎屑能够从内部碎屑收集腔54通过中空主体部部分56内的切口62穿过到外部碎屑收集腔44。由此由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2分离的碎屑被收集在内部54和外部44碎屑收集腔内。

部分清洁的空气能够通过形成在罩内的穿孔从旋风分离腔42穿过,且由此穿过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2,到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部分清洁空气被供给到多个次级旋风器114,其用于从空气流分离较小的碎屑。由多个次级旋风器114分离的碎屑掉入主体部部分110的内部腔126中,且通过内部腔126的倾斜底面引导入细脏物收集腔116。清洁的空气能够通过清洁空气出口122排出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

如图5中所示,当分离装置10在可操作状态中时,罩112的最低边缘从内部碎屑收集腔54的中空主体部部分56内的切口62的最上部边缘间隔开一距离m。对于距离m存在折衷,因为更大距离增加可在穿过罩12的空气流下降之前被收集的碎屑的质量,但较低距离对于分离装置的紧凑性是期望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距离m是20mm,其提供了相对较大可在穿过罩112的空气流下降之前被收集的碎屑的最大质量,同时保持紧凑布置。图21示出了对于这个的支撑数据,且如图21中所示,相对高质量的分离的碎屑在20mm间隔处被实现。

以相似的方式,如图5中所示,当分离装置10在可操作状态时,罩112的最低边缘从封闭壁间隔开距离p,同时旋风分离腔42的最上侧边缘从封闭壁58间隔开距离l。在这里存在折衷,因为期望距离p尽可能大以避免重新夹带碎屑进入流动在旋风分离腔42内的流体,且增大可被收集在内部碎屑收集腔54内的碎屑的体积,但是更短距离被期望以提供紧凑布置。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距离l是约90mm,而距离p是约45mm。已发现在距离l的40%-60%之间的距离p提供了降低的重新夹带和更好水平的碎屑质量(其可在穿过罩112的空气流下降之前被收集),同时保持紧凑布置。当距离p是距离l的约50%时收集的数据被示出在图21中。

如图5中所示,当分离装置10在可操作状态时,罩112的最低边缘从脏空气入口43的最低边缘间隔开距离n。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距离n高至10mm,其提供了相对较大的可在穿过罩112的空气流下降之前被收集的碎屑的最大质量,同时保持紧凑布置。图22示出了对于这个的支撑数据,且如图22中所示,相对高质量的分离碎屑在10mm间隔处被实现。

当期望倒空由分离装置10收集的碎屑时,分离装置10从真空吸尘器体部200移除。

为了将分离装置从可操作状态移动到倒空状态,用户向下按触发器140,其使得锁闩138移动出与下壁22的锁闩接收构造51的接合。现在没有东西保持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相对于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2在位。下壁22在重力作用下落下以使碎屑能够从外部碎屑收集腔44和细脏物收集腔116清空。倒空配置被示出在图6-7和17-19中。

由于偏压套筒134由定位板108在拉力作用下保持在位置中,一旦锁闩138被释放,偏压套筒134推动抵靠定位板108,使得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相对于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2沿分离器轴线x的方向且由此也沿罩轴线y的方向滑动。

因此,下壁落下的同时,细脏物收集腔116沿安装通道96滑动,直到细脏物收集腔116的卡扣件突出部136接合安装通道96的第一壁部98的相应卡扣件102,由此防止第一12和第二14旋风分离单元的进一步分离。

当细脏物收集腔116沿安装通道96滑动时,促动臂13移出与推杆82的接合,以使推杆82不再施加向下力到促动机械70的第二臂部76。中心毂72由此自由地沿逆时针方向绕安装凸耳86旋转,直到中心毂72回到平衡位置,在该位置中第一74和第二76臂部定位为垂直于分离器轴x线。当中心毂7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一臂部74被降低,从而允许封闭壁58绕弹性铰链64枢转入打开位置。

因此,在下壁22由于锁闩138的释放掉落的同时,内部碎屑收集腔54的封闭壁58由于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相对于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2的运动而自由地掉落。内部碎屑收集腔54内的碎屑自由地行进到外部收集腔44,且穿过箱16的底部(其不再由下壁22关闭)。

当细脏物收集腔116沿安装通道96滑动时,罩112沿向上方向沿罩轴线y且由此也沿分离器轴线x滑动穿过箱16的上壁18的圆形孔30。当罩112滑动穿过圆形孔30时,罩112的外表面由环形擦拭件32刷洗,使得卡到罩112的外表面的碎屑被移除。该碎屑自由地掉入内部碎屑收集腔54,进入外部碎屑收集腔44,且穿过箱16的底部排出。

当第一12和第二14旋风分离单元之间的相对间隔在卡扣件102允许的最大程度处时,分离装置10可被认为在倒空状态或配置中。倒空状态或配置可对应于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的第二位置。当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在它的第二位置中时,罩112的穿孔位于圆形孔30上方,以使罩112的穿孔不与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2的旋风分离腔42流体连通。因此,在倒空状态或配置中,空气不能从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2流动到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因此,分离装置10的状态的倒空配置可为分离装置10的不可操作状态。

以这样的方式,分离装置10可在不需要用户接触分离装置10的在使用中已由碎屑污染的部分的情况下自动地移动入倒空配置。

如果期望,用户可释放卡扣件102,以使第一12和第二14旋风分离单元能够完全分离用于清洁目的。第一12和第二14旋风分离单元在图8-10中以这样的清洁状态示出。

当期望将分离装置10返回到其可操作状态时,细脏物收集腔116被定位在安装通道96内,以使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沿分离器轴线x的方向朝向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2滑动。当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朝向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2移动时,罩112经由圆形孔30重新进入旋风分离腔42,以使罩112的穿孔再次与旋风分离腔42流体连通。

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朝向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2的运动使促动臂130进入与推杆82的接合,使得推杆82滑动入与向上面向的接合表面90的接合。当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前进时,推杆82施加向下力到向上面向的接合表面90,且由此施加力到第二臂部76,从而使得中心毂72绕安装凸耳86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这使得第一臂部74被提起,从而提起内部碎屑收集腔54的封闭壁58直到封闭壁58接触中空主体部56的下表面。因此,在不需要用户接触封闭壁58的情况下,内部碎屑收集腔54可通过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朝向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2的运动自动地返回到收集配置。

当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前进时,形成在箱16的后表面上的定位突出部104接合偏压套筒134,以使偏压套筒134被移动以暴露定位凹处132,且偏压套筒134通过定位板108在拉力作用下被保持在这样的位置中。定位突出部104被容纳在定位凹处132内。

一旦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已朝向第一旋风分离单元滑动到最大可能程度,箱16的下壁22可通过用户提起,以使下壁22的锁闩接收构造51移动入与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的锁闩138的接合。因此,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通过锁闩138被相对于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2保持在位,分离装置10再次处于可操作状态中。分离装置10于是可重新附接到真空吸尘器体部200用于随后的使用。

替代地,将分离装置10返回到可操作状态的过程可由用户提起下壁22开始,以使下壁22接触内部碎屑收集腔54的封闭壁58,从而提起封闭壁58且开始促动机械70的顺时针旋转。该过程于是由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4朝向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2滑动而结束,如上所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