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物分离器和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70904发布日期:2019-01-02 23:05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脏物分离器和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可用于真空吸尘器的脏物分离器和包括这样的脏物分离器的真空吸尘器。

本发明不限于用于任何特定类型的真空吸尘器的脏物分离器。例如,它包括用于立式真空吸尘器的脏物分离器和用于筒式真空吸尘器或手持式真空吸尘器的脏物分离器。



背景技术:

很多传统脏物分离器包括卡扣件,例如用于控制盖的打开,所述盖可被打开以倒空脏物分离器。然而,闩锁机构可对脏物分离器整体施加设计约束。例如,分离器的其他部件可能需要重新定位或缩小,以便于提供用于闩锁机构的空间。此外,闩锁机构可以与收到来自分离器的脏物收集腔的脏物的侵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减轻或消除上述缺点中的至少一个,和/或提供改进或替代的脏物分离器或真空吸尘器。

依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脏物分离器,该脏物分离器包括:

第一分离级,具有第一脏物收集腔,用于存储由第一分离级移除的脏物;

第二分离级,定位在第一分离级的下游,所述第二分离级具有第二脏物收集腔,用于存储由第二分离级移除的脏物;以及

可选择性地释放的闩锁机构,

其中闩锁机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二脏物收集腔的侧壁的外表面上。

脏物分离器在真空吸尘器上可占用的空间通常是有限的(例如使得真空吸尘器整体充分紧凑和/或比例美观),且定位闩锁机构的部分在第二脏物收集腔的侧壁上可降低闩锁机构对其它部件的尺寸和位置的影响。相反,在为了紧凑或美观原因脏物分离器的总直径受限,如果闩锁机构被设置在限定脏物分离器的外周边的第一脏物收集腔的壁上,第一脏物收集腔的壁的相关部分将需要向内径向移动以补偿。这进而将降低第一脏物收集腔的容量。

替代地或附加地,提供闩锁机构的至少部分在第二脏物收集腔的侧壁上可降低脏物分离器的部件总数(且由此降低生产成本和/或组装时间),与闩锁机构设置在专门的锁闩支撑结构上的布置相比。

闩锁机构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在第二脏物收集腔的外表面上可避免被容纳在第二脏物收集腔内部的脏物堵塞或以其它方式干涉闩锁机构,例如与闩锁机构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二脏物收集腔的内表面上的布置相比。

所述闩锁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可包括闩锁机构的运动部件。

所述分离器还包括遮蔽件,配置为覆盖所述闩锁机构的至少一部分的一些或大体全部。

基本全部的闩锁机构可以被设置在所述外表面上。

脏物分离器还可包括盖,可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以选择性地阻挡或不阻挡设置在第一脏物收集腔中的倒空孔,其中闩锁机构被布置为选择性地固定盖在关闭位置。

如果闩锁机构不能选择性地固定盖,附加闩锁机构(其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上述缺点)可被需要。

盖还可选择性地阻挡或不阻挡设置在第二收集腔中的倒空孔。优选地,盖被配置为使得当盖在关闭位置时,两个所述倒空孔都被阻挡,且盖在打开位置时不被阻挡。

盖可枢转地安装到第一脏物收集腔的壁。

为了避免疑问,闩锁机构可,但不是必须,直接接触盖。

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可相对于彼此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该相对运动可为有利的,因为它可帮助将脏物从脏物分离器的部件摇下,和/或所述相对运动可被用于驱动脏物分离器内的附加操作(譬如如下所述的网擦拭操作)。

闩锁机构可被配置为选择性地固定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在第一位置。

如果闩锁机构不能选择性地固定第一和第二脏物分离器,附加闩锁机构(其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上述缺点)可被需要。

可选地:

第一分离级包括空气出口,其具有空气可透过网;

分离器还包括擦拭构件,用于清洁所述网;以及

所述网可随着第一脏物收集腔相对于第二收集腔运动,且擦拭构件可随着第二脏物收集腔相对于第一脏物收集腔运动,使得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相对于彼此的运动使得擦拭构件跨网运动。

使得擦拭构件跨网运动可从网清除脏物,譬如绒毛或毛发,其可能已经被缠绕到网或以其它方式粘附到网。否则,脏物在网上的堆积会将其堵塞,且由此影响分离器的性能。

网由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的运动擦拭可避免由用户执行的分离操作的需要。例如,倒空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可涉及将它们运动到第二位置。网由此将在倒空期间被自动地擦拭,而不需要用户执行独立的操作。

擦拭构件可,例如,为刷或弹性体刮片。

网可绕由分离级限定的纵向轴线周向延伸。

脏物分离器还可包括偏压构件,布置为将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朝向第二位置推。

这可避免需要用户施加力来将脏物收集腔运动到第二位置。例如,在闩锁机构被配置为将脏物收集腔固定值啊第一位置的情况下,脏物分离器被布置为使得用户可简单地通过释放闩锁机构(然后脏物收集腔在偏压构件的作用下运动到第二位置)而将脏物收集腔运动到第二位置。

整个第二分离级可相对于第一脏物收集腔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这可避免对于第二脏物收集腔相对于第二分离级的其他部件运动的需要,其进而简化分离器的构造。

作为替代,第二脏物收集腔可相对于第一脏物收集腔和第二脏物收集腔的一个或多个其他部件两者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作为另一替代,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两者可相对于第二分离级的其它部件运动。

第二脏物收集腔的侧壁可提供引导结构,其被配置为引导第一脏物收集腔相对于第二脏物收集腔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

提供了引导结构的侧壁可与外表面上设置有闩锁机构的至少一部分的侧壁相同或不同。引导结构可被提供在所述外表面上。

第一脏物收集腔可限定存储空间,用于容纳由第一分离级分离的脏物,且第二脏物收集腔可被定位在所述存储空间外部。

这可将闩锁机构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从容纳在第一脏物收集腔内的脏物分离开。相反,如果第二脏物收集腔被定位在存储空间内,则其中收集的脏物将进入闩锁机构并堵塞它。

相反或进而,这可最大化第一脏物收集腔的存储容量。

在第二脏物收集腔定位在所述存储空间外部的情况下,它仍被第一脏物收集腔部分地或完全地包封。

闩锁机构可包括闩锁构件,其可绕枢转轴线枢转,以便于释放闩锁构件。

可枢转闩锁构件的使用可提供一种闩锁机构,其有利地需要较小的力来释放它,和/或一种闩锁机构,其有利地寿命长(例如与使用弯曲的闩锁构件的闩锁机构相比,在这种情况下闩锁构件可能疲劳或折断)。

枢转轴线可基本正交于所述外表面。

闩锁构件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外表面上。

闩锁构件可为闩锁机构的相对大块的部件,由此该部件被安装在侧壁上可降低闩锁机构对其它部件的尺寸和位置的影响到特别有利的程度。

可枢转的闩锁构件可使得它特别易于被脏物堵塞,由此该部件被安装在所述外表面上(且由此通过所述侧壁从第二脏物收集腔内的脏物隔离开)是特别有益的。

脏物分离器可具有从所述外表面沿枢转轴线突出的轴,且该轴被可旋转地接收在闩锁构件中的孔中。作为替代,闩锁构件可具有沿枢转轴线突出的轴,该轴被可旋转地接收在所述外表面中。

闩锁构件可具有闩锁面,和接收表面,以接收输入力用于枢转闩锁构件且由此释放闩锁机构,在接收表面和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在闩锁面和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

这可允许闩锁机构提供“机械益处”,如果需要给定力来移动闩锁面以释放闩锁机构,用户将仅需要施加较小的力到接收表面,因为由闩锁构件提供的杠杆。

在接收表面和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可为闩锁面和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的至少1.2倍。例如,在接收表面和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可为闩锁面和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的至少1.4倍。

闩锁机构可包括促动杆,其限定纵向轴线,促动杆可沿其纵向轴线相对于所述侧壁往复运动,且被配置为枢转闩锁构件以便于释放闩锁机构。

促动杆可允许部件的线性运动(例如按钮的按压)被用于枢转闩锁构件,以便于释放闩锁机构。这可谓特别具有用户直觉的机构,和/或可允许闩锁机构有利地紧凑。

促动杆可为推杆,其被配置为传输轴向压缩,以便于枢转闩锁构件。替代地,促动杆可为拉杆,其被配置为传输轴向拉力,以便于枢转闩锁构件。

促动杆可往复运动地安装在所述外表面上。

促动杆和用于支撑它可往复运动的器件可为闩锁机构的相对大块的部件,由此该部件被安装在侧壁上可降低它对其它部件的尺寸和位置的影响到特别有利的程度。

可往复运动的促动杆可使得它特别易于被脏物堵塞,由此该部件被安装在所述外表面上(且由此通过所述侧壁从第二脏物收集腔内的脏物隔离开)是特别有益的。

可选地:

脏物分离器具有附接机构,用于将脏物分离器可释放地附接到真空吸尘器;

附接机构具有操作构件,其配置为由用户操纵,以释放附接机构;以及

闩锁机构被链接到操作构件,使得操作构件的操纵可以释放闩锁机构。

这可改善不同操作可被执行的速度和简单性。例如,在闩锁机构固定盖的情况下,分离器可被布置为使得如果用户期望在分离器附接到真空吸尘器时清空脏物分离器,他们可简单地操纵操作构件第一次,将脏物分离器从真空吸尘器脱离接合,且然后操纵操作构件第二次,以将盖释放以倒空第一脏物收集腔。

替代地或进而,被链接到操作构件的闩锁机构可消除为闩锁机构提供独立操作构件的需要,其可为相对大块的部件。这可降低机器的总尺寸,和/或降低分离器部件的数量且由此降低生产成本。

优选地,附接机构和闩锁机构被配置为使得当脏物分离器附接到真空吸尘器时,操作构件的操纵释放附接机构,且使得当脏物分离器从真空吸尘器分离时,操作构件的操纵释放闩锁机构。这可避免当意图将脏物分离器从真空吸尘器拆下而操纵操作构件时,闩锁机构被意外释放的风险。

第一分离级可包括旋风分离级。

可选地:

第一分离级可包括定位在第一脏物收集腔内的旋风腔。

旋风腔限定纵向轴线,且限定周向延伸的槽,其形成脏物出口,旋风腔中的脏物可通过该出口进入第一脏物收集腔。

第二分离级可为旋风分离级。

第二分离级优选包括被布置为平行的两个或多个旋风腔。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真空吸尘器,其包括如任意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脏物分离器。

这可提供一种真空吸尘器,该真空吸尘器提供了一个或多个上述优点。

依照有利于理解本发明的第一布置,提供了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脏物分离器,该脏物分离器包括:

第一分离级,具有第一脏物收集腔,用于存储由第一分离级移除的脏物;

第二分离级,定位在第一分离级的下游,所述第二分离级具有第二脏物收集腔,用于存储由第二分离级移除的脏物;

盖,可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以选择性地阻挡和不阻挡设置在第一脏物收集腔中的倒空孔;以及

闩锁机构,可在固定配置和释放配置之间运动,其中:

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可相对于彼此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当闩锁机构在固定配置中时,闩锁机构被配置为固定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在第一位置,且固定盖在关闭位置;以及

当闩锁机构在释放配置中时,闩锁机构被固定为允许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朝向第二位置运动,且允许盖朝向打开位置运动。

被配置为固定和释放脏物收集腔和盖两者的闩锁机构避免需要两个闩锁机构(一个用于固定和释放脏物收集腔且一个用于固定和释放盖)。这进而使得分离级易于使用,因为用户仅需要操作单个卡扣件和/或可以降低脏物分离器的部件,且由此使得它的生产更简单或便宜。

闩锁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可设置在第二脏物收集腔的侧壁上。

脏物分离器在真空吸尘器上可占用的空间通常是有限的(例如使得真空吸尘器整体充分紧凑和/或比例美观),且定位闩锁机构的部分在第二脏物收集腔的侧壁上可降低闩锁机构对其它部件的尺寸和位置的影响。相反,在为了紧凑或美观原因脏物分离器的总直径受限,如果闩锁机构被设置在限定脏物分离器的外周边的第一脏物收集腔的壁上,第一脏物收集腔的壁的相关部分将需要向内径向移动以补偿。这进而将降低第一脏物收集腔的容量。

替代地或附加地,提供闩锁机构的至少部分在第二脏物收集腔的侧壁上可降低脏物分离器的部件总数(且由此降低生产成本和/或组装时间),与闩锁机构设置在专门的锁闩支撑结构上的布置相比。

闩锁机构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可被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外表面上。

这可避免被容纳在第二脏物收集腔内部的脏物堵塞或以其它方式干涉闩锁机构,例如与闩锁机构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二脏物收集腔的内表面上的布置相比。

所述闩锁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可包括闩锁机构的运动部件。

所述分离器还包括遮蔽件,配置为覆盖所述闩锁机构的至少一部分的一部分或大体全部。

基本全部的闩锁机构可以被设置在所述外表面上。

依照有利于理解本发明的第二布置,提供了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脏物分离器,该脏物分离器包括:

第一分离级,具有第一脏物收集腔,用于存储由第一分离级移除的脏物;

第二分离级,定位在第一分离级的下游,所述第二分离级具有第二脏物收集腔,用于存储由第二分离级移除的脏物;其中

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可相对于彼此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及

引导结构,设置在第二脏物收集腔的侧壁上,所述引导结构被配置为引导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相对于彼此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

脏物分离器在真空吸尘器上可占用的空间通常是有限的(例如使得真空吸尘器整体充分紧凑和/或比例美观),且定位引导结构在第二脏物收集腔的侧壁上可降低它对其它部件的尺寸和位置的影响。相反,在为了紧凑或美观原因脏物分离器的总直径受限,如果引导结构被设置在限定脏物分离器的外周边的第一脏物收集腔的壁上,第一脏物收集腔的壁的相关部分将需要向内径向移动以补偿。这进而将降低第一脏物收集腔的容量。

替代地或附加地,提供引导构件在第二脏物收集腔的侧壁上可降低脏物分离器的部件总数(且由此降低生产成本和/或组装时间),与引导结构设置在专门的支撑结构上的布置相比。

两个引导结构可被设置在第二脏物收集腔的一个或多个侧壁上。

两个引导结构而非一个的提供可改善稳定性,脏物收集腔的运动受其引导,与单个引导结构提供在单个位置处的引导支撑的布置相比。设置在第二脏物收集腔的一个或多个侧壁上的引导结构两者可进一步降低他们对分离器的其他部件的尺寸和位置的影响,如上所述。

引导结构可例如为轨或轨道,或配置为沿轨或轨道行进的滑块。

所述两个引导结构可被设置在第二脏物收集腔的不同侧壁上。

这可将两个引导结构分离开,其进而可分散由引导结构提供的引导支撑,由此进一步增加脏物收集腔的运动稳定性。

作为替代,两个引导结构可被设置在脏物收集腔的相同侧壁上。在这种情况下,引导结构可仍在所述侧壁上定位为充分分离,以提供充分的稳定性。

两个引导结构可被定位在第二脏物收集腔的相对侧部上。

以这样方式间隔开的引导结构可进一步增加脏物收集腔的运动被引导的稳定性。

作为示例,在两个引导结构被设置在不同侧壁的情况下,第二脏物收集腔可为大体长方体形且引导结构可以设置在相对侧壁上。作为另一实例,在两个引导结构设置在同一侧壁上的情况下,脏物收集腔可具有单个大体圆柱形侧壁且引导轨道可绕侧壁设置在大体径向相对点处。

第一分离级可限定纵向轴线,且两个引导结构可定位为相对于纵向轴线沿周向方向相对彼此大体相对地定位。

引导结构可被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外表面上。

这可降低容纳在第二脏物收集腔内的脏物干涉引导结构的功能的可能性(例如堵塞凹入轨道形式的引导结构)。

引导结构可接触第一脏物收集腔。

这可简化脏物分离器的设计,和/或降低其部件数量(其进而可降低组装时间和成本),与引导构件接触安装到第一脏物收集腔的突出部件相比。

第一脏物收集腔可限定至少一个互补结构,互补结构与每个引导结构协作以引导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的运动。

引导结构与由第一脏物收集腔提供的互补结构接合可改善所述引导的性能。例如,可增加强度或稳定性,或降低摩擦阻力(例如在引导结构为轨且被接收在为轨道或滑块形式的互补结构中,而不是支撑在平面表面上的情况)。

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可通过从第一位置运动它们超过第二位置而被从彼此拆卸。

这可允许用户将脏物收集腔分离用于清洁和维护,或更换脏物收集腔中的一个而不会更换其他。脏物收集腔可通过运动它们超过第二位置而分离可为对于用户有利的快速、简单或直觉操作。

脏物分离器还可包括一对止动表面,其布置为在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处于第二位置时邻接,以便于防止它们从第一位置移动超过第二位置。

脏物收集腔被防止运动操作第二位置可使得脏物分离器用户友好地运动——用户可以简单地将脏物收集腔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运动,且一旦它们已经抵达第二位置,脏物收集腔将停止运动。在没有止动表面的情况下,用户可能必须判断脏物收集腔何时抵达第二位置并在该点处停止。

止动表面的一个可设置在第二脏物收集腔的侧壁上。

在第二脏物收集腔的侧壁上提供一个止动表面可降低止动表面对分离器的其他部件的尺寸和位置的影响,和/或降低脏物分离器的部件总数量,基于如上所述关于设置在第二脏物收集腔的侧壁上的引导结构相同的原因。

一个所述止动表面可被选择性地运动离开与另一个止动表面的接合,以便于允许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超过第二位置的运动。

这可提供用户友好性,如上所述,在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在它们抵达第二位置时停止的情况下,同时如果期望仍允许脏物收集腔运动超过第二位置(例如如上所述在将脏物收集腔从彼此拆卸时)。

本发明的不同方面或用于理解本发明的布置的可选或优选特征也可用于本发明的其他方面或本发明的其它用于适当理解本发明的布置。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仅通过举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真空吸尘器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真空吸尘器的脏物分离器的前透视图,其中脏物收集腔在第一位置;

图3是图2的脏物分离器的后透视图;

图4是图2和3的脏物分离器的侧截面视图;

图5是图2-4的脏物分离器的剖切透视图;

图6是脏物分离器的后透视图,其中脏物收集腔在第二位置;

图7是脏物分离器的另一后透视图,其中脏物收集腔在第二位置;

图8是脏物分离器的剖切透视图,其中脏物收集腔在第二位置;

图9是脏物分离器的第一分离级的壳体的后透视图;

图10是脏物分离器的后透视图,其中闩锁机构上的遮蔽件被移除;

图11是图10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12是脏物分离器的后透视图,其中第一和第二组件从彼此分离;

图13是脏物分离器的侧透视图,其中第一和第二组件从彼此分离;

图14是穿过脏物分离器的简化轴线横截面,沿正交于第一分离级的纵向轴线截取;以及

图15是脏物分离器的第二组件从下方的透视图。

贯穿说明书和附图,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应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真空吸尘器2。这个实施例中的真空吸尘器2是筒式真空吸尘器。它具有滚动组件4,其具有入口6,用于经由棒和软管(未示出)连接到抽吸嘴(未示出),和脏物分离器8。使用中,用户抓住棒并在要被清洁的表面上移动抽吸嘴,当需要时通过拉动软管拉动它们后方的真空吸尘器2。携带脏物的空气被容纳在滚动组件4内的电机驱动风扇(不可见)形式的抽吸发生器抽吸进入抽吸嘴(未示出)。空气被抽吸穿过棒和软管,然后进入真空吸尘器的入口6,然后空气被引导到脏物分离器8。脏物分离器8从空气分离脏物,如下更详细地讨论。清洁空气然后行进进入抽吸发生器,然后从真空吸尘器2排出。

真空吸尘器2的脏物分离器8被独立示出在图2-5中。与图1结合参考这些图,脏物分离器8通过附接机构10可释放地附接到真空吸尘器2的滚动组件。钩状突起部(不可见)从滚动组件4突出,并且被接收在脏物分离器8上提供的操作构件12中的孔11中。突起部(不可见)被定位为钩到孔11的下边缘11a上,以便于防止脏物分离器8被拉动离开真空吸尘器2。

操作构件12可往复运动地安装在脏物分离器的手柄14上,且被向上偏压。为了释放附接机构10,用户通过相对于手柄14将其按下而操纵操作构件(且相对于脏物分离器8和真空吸尘器2的剩余部分)。这向下运动孔11的下边缘11a,离开与钩状突起部(不可见)的接合,从而脏物分离器8可从真空吸尘器2拆下。

脏物分离器8具有分离器入口16,分离器出口18,第一分离级20和第一分离级下游的第二分离级22。第一分离级20为旋风分离级,其在这个特定实施例中为分离器8的主分离级(即它是脏物分离器8中最上游的分离级)。本实施例的第一分离级20包括单个旋风腔24。本实施例的第二分离级22在第一分离级20的直接下游,且具有并联布置的多个旋风腔26。

第一分离级20具有第一脏物收集腔28,且第二分离级22具有第二脏物收集腔30。每个脏物收集腔被配置为存储由相关旋风腔移除的脏物。第一脏物收集腔28采用大体d形箱的形式。第二脏物收集腔30为大体长方体,且定位在第一脏物收集腔28的外部,如下详述。分离器8具有盖32,其可枢转地安装到第一脏物收集腔28的壁33。盖32可封闭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28、30,如下详述。

第一分离级20的旋风腔24为大体圆柱形,限定第一分离级的纵向轴线34,且定位在第一脏物收集腔28内部。径向向内螺旋的通道形式的入口被提供在旋风腔22的上轴向端部处。轴向端壁38和周向延伸的槽40被提供在旋风腔24的相对轴向端部处。入口36的上壁42支撑截头锥形的弹性体刮片形式的擦拭构件44。第一分离级具有“罩”形式的空气出口46,其包括支撑在支撑梁48上的空气可透过网(未示出)。网(未示出)绕纵向轴线34周向地延伸,在本实例中绕轴线延伸全部360°。

第二分离级22的每个旋风腔26为大体截头锥形,具有敞开末端50。每个旋风腔26具有入口52,其与气室54流体连通,和“涡流溢流板”形式的出口56。第二级还具有中间腔室60中的成角度板58,该中间腔室60大体定位在第二脏物收集腔30的上方。

使用中,被吸入真空吸尘器2的入口6的脏空气被引导到分离器入口16,且然后穿过第一分离级的入口36并进入旋风腔24。空气然后在旋风腔24内形成旋风。相对粗的脏物被向外扔,由此它接触旋风腔24。旋风腔24通过摩擦减慢脏物。脏物通过槽40掉落到第一脏物收集腔28,该槽用作第一分离级20的脏空气出口。剩余空气,以及仍卷吸在其中的相对细的脏物,被通过空气出口46(且通过网)吸出旋风腔24,进入气室54。空气流然后被分为多股子流,每股通过相关入口52进入第二分离级22的一个旋风腔26。每股子流然后在相应旋风腔28内形成旋风。每股子流中的细脏物被向外丢出,通过敞开末端50掉落到旋风腔26外部,且进入中间腔室,然后成角度板58引导它进入第二脏物收集腔30。子流被通过它们相应的涡流溢流器56抽吸出旋风腔26,然后它们被重新组合为单股流体并通过出口18离开脏物分离器8。

盖32在图1-5中示出为处于闭合位置。在该位置,它分别阻挡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28、30中的倒空孔62、64。为了倒空从分离器8收集的脏物,盖32被移动到打开位置,以便于不堵住倒空孔62、64,并允许脏物穿过它们离开脏物收集腔28、30。

在本实施例中,倒空过程由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28、30辅助,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可相对于彼此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更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整个第二分离级22可相对于第一脏物分离腔20运动——第一组件66(其包括第一脏物收集腔28、旋风腔24、入口36、擦拭构件44和轴向壁38可相对于第二组件68(其包括第二分离级22和第一分离级的出口46)运动。图1-5显示了第一和第二组件66、68(且由此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28、30)在第一位置,其中分离器被配置为用于正常使用。

图6-8显示了脏物分离器8,其中盖32在打开位置,且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28、30(以及相关联的组件66、68)在第二位置。在该配置中,脏物分离器8被配置为倒空脏物收集腔28、30。在盖32在打开位置的情况下,倒空孔62、64没有被堵塞且容纳在脏物收集腔28、30中的脏物可掉入箱中。

脏物收集腔28、30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运动执行“罩擦拭”操作。由于第一组件66,其包括网(不可见),可相对于第二组件68(其包括擦拭构件44)运动,将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28、30(即第一和第二组件)相对于彼此运动使得擦拭构件44和网相对于彼此运动。更具体地,当脏物收集腔28、30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时,擦拭构件44在网上运动,以便于从网刮除任何粘附到它的脏物。从网刮下的脏物可掉落离开旋风腔,进入第一脏物收集腔28,且穿过倒空孔62离开。擦拭构件44跨网的运动通过将图4和5与图7比较更清楚地示出。

图6-8显示了当盖32被打开且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28、30被运动到第二位置时,轴向端壁38相对于第一脏物收集腔的旋风腔24向下枢转。这帮助确保由擦拭构件44从网刮下的脏物落入第一脏物收集腔28,而不是停靠在轴向端部壁28的顶部上(然后它会在真空吸尘器2下次使用时在粘附到网)。当盖32闭合且脏物收集腔28、30返回到第一位置时,轴向端壁38返回到图1-5所示的位置。轴向端壁38枢转的机构对于本发明并不重要,但是为了完整性将在下文参考图9简要讨论。

旋风腔24的轴向下部部分由壳体70限定,其包括槽40且下部轴向壁38通过弹性体膜铰链72可枢转地附接到壳体70。可枢转地安装到壳体70的与槽40相对的侧部上的是跷跷板74,其一端76通过拉力弹簧78附接到端壁38,且另一端80定位在往复活塞82的路径中。

图9示出了当第一和第二组件66、68处于第一位置时,跷跷板74在它所占据的位置。在该位置,活塞82被第二组件68的突起部(不可见)保持在下方。活塞78保持跷跷板74的相关联端部80下,其保持跷跷板的另一端部76上。这施加拉力到弹簧78,其进而向上拉端壁30,使得它保持与壳体接触。

当第一和第二组件在第二位置时,活塞82不再被第二组件68的突起部(未示出)保持在下。跷跷板74由此相对于壳体70自由枢转。端壁38可由此在其自身重量作用下向下枢转到图6-8所示的位置,拉动弹簧78且拉动跷跷板74的相关联端部76向下。

盖的位置和脏物收集腔的相对位置由闩锁机构84控制。闩锁机构84可选择性地释放,其具有固定和释放配置。基本全部闩锁机构84由遮蔽件85所覆盖,其在本实例中形成脏物收集腔的外周边的一部分,且保护闩锁机构84不受撞击。闩锁机构在图10和11中更清楚地示出,其中遮蔽件85已经被移除。这些图示出在固定配置的闩锁机构84。

在这个实施例中,闩锁机构84当在固定配置时,固定脏物收集腔28、30在第一位置且固定盖32在封闭位置,且在闩锁机构84处于释放配置时允许脏物收集腔28、30朝向第二位置运动,并允许盖32朝向打开位置运动。

在本实例中,闩锁机构84选择性地接合盖32。更特别地,当闩锁机构84处于固定位置时,它抵靠第二脏物收集腔30扣住盖32(且抵靠第一脏物收集腔),并保持它封闭。由于盖32被附接到第一脏物收集腔28,通过保持盖抵靠第二脏物收集腔30,闩锁机构84还相对于第二脏物收集腔30保持第一脏物收集腔28(即保持脏物收集腔在第一位置)。当闩锁机构84处于释放位置时,它不再抵靠第二脏物收集腔30扣住盖32。盖32由此自由运动到打开位置,且相似地第一脏物收集腔28相对于第二脏物收集腔30自由运动,使得脏物收集腔朝向第二位置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闩锁机构84具有可枢转闩锁构件86,和往复促动杆88,其配置为枢转闩锁构件86以便于释放闩锁机构(即运动闩锁机构到释放配置)。闩锁构件86具有设置在第一臂92上的闩锁面90和设置在第二臂96上的接收表面94。闩锁面90钩到设置在盖32上的凸缘98,以便于在闩锁机构84处于固定位置时将盖抵靠第二脏物收集腔30扣住,且当闩锁机构处于释放位置时离开与凸缘的对齐以便于允许盖运动。接收表面94被定位为接收输入力,用于枢转闩锁构件86,以便于释放闩锁机构84。在本实例中,输入力由促动杆88施加到闩锁构件86上。

促动杆88限定纵向轴线100,且可沿纵向轴线相对于第二脏物收集腔30运动,该促动杆安装到第二脏物收集腔30(如下讨论)。在本实例中,促动杆为推杆且配置为传输轴向压缩——当促动杆88的上端部被向下压时,杆向下运动且其下端部压闩锁构件的接收表面94。这向下推第二臂96,由此枢转闩锁构件86(从图10和11的视角为顺时针方向)。枢转的闩锁构件86运动第一臂92远离盖32的凸缘98(即大体到图10和11视角的左边),其将闩锁面90从凸缘解锁,且释放盖。盖32于是可以朝向打开位置运动,且脏物收集腔28、30可朝向第二位置运动。

在本实例中,脏物分离器8包括偏压构件(未示出)其将脏物收集腔28、30远离第一位置并朝向第二位置推。因此,一旦闩锁面90从凸缘98解锁,第一脏物收集腔28开始相对于第二脏物收集腔30运动。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在释放闩锁机构84之后,用户可手动运动脏物收集腔28、30朝向第二位置。

根据本发明,闩锁机构84的部分被设置在第二脏物收集腔28的侧壁上,更特别地在该侧壁的外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闩锁构件86和促动杆88(即可运动部件两者,其在本实例中一起形成闩锁机构的大体全部)被如此提供。闩锁构件86和促动杆88两者都安装在第二脏物收集腔30的侧壁104a的相同外表面上。闩锁构件86可旋转地安装在从该外表面凸起且限定用于闩锁构件的枢转轴线106的轴上,且被弹性挡圈108保持抵靠该外表面。在本实例中,枢转轴线106大体正交于侧壁104a的外表面。从该外表面凸出的一组保持凸片110位于促动杆88上,保持它抵靠该外表面,同时允许它沿其纵向轴线100滑动。

将脏物收集腔28、30朝向第二位置推的偏压构件(不可见)意味着相对高的力被从盖32的凸缘98传递到闩锁构件86的闩锁面90。结果,相对高的摩擦力抵抗闩锁面90离开与凸缘98接合的运动。在该实施例中,该效果由提供机械益处的闩锁构件所抵消——在接收表面94和枢转轴线106之间的距离大于闩锁面90和枢转轴线106之间的距离。由于闩锁构件86提供的杠杆,对于克服凸缘98和闩锁面90之间的摩擦所需的给定力,较小的力可由促动杆88施加到接收表面94。在本实例中,接收表面94和枢转轴线106之间的距离为闩锁面90和枢转轴线106之间的距离的约1.5倍,由此为了枢转闩锁构件96所必须施加在接收表面94上的力为克服在闩锁面90和凸缘98之间的摩擦所需的力的约三分之二。

闩锁机构84被链接到释放机构10的操作构件12,使得操作构件的操纵可以释放闩锁机构84。链接构件114(大部分隐藏在脏物分离器8的表面下方),在操作构件12和促动杆88之间延伸,且可沿促动杆的纵向轴线100往复运动。链接构件114被配置为使得当用户通过按压操纵操作构件12时,操作构件向下推链接构件114。链接构件114的下端部116,进而,将促动杆88向下推,且这通过枢转闩锁构件86而释放闩锁机构84,如上所述。

在本实施例中,附接机构10和闩锁机构84被配置为使得当脏物分离器8附接到真空吸尘器2时操作构件12的操纵释放附接机构,且使得当脏物分离器从真空吸尘器分离时,操作构件的操纵释放闩锁机构。这通过能够向内运动使得它不与促动杆88对齐的链接构件的下端部116来实现。当脏物分离器8从真空吸尘器2分离时,链接构件114的下端部116与促动杆88对齐,且操作构件12的按压释放闩锁机构84,如上所述。当脏物分离器8被附接到真空吸尘器2,滚动组件4上的突起部(不可见)将下端部116向内推,且离开与促动杆88的对齐。在该位置,操作构件12的按压仍运动链接构件114,但是链接构件并不运动促动杆88,且由此闩锁机构84保持在固定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引导结构被设置在第二脏物收集腔的侧壁上。在本实例中,两个引导结构每个被设置在第二脏物收集腔的侧壁的外表面上。这在图12-14中更清楚地示出。在本实例中,第一引导结构118被设置在一个侧壁104b的外表面上,且第二引导结构120被设置在不同侧壁104d的外表面上。引导结构118、120被配置为引导脏物收集腔28、30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它们提供侧向和旋转支撑,允许脏物收集腔28、30以增加的稳定性在位置之间运动。这不仅可降低磨损,而且使得脏物分离器8感觉跟坚固,且由此用户手中更高的质量。

应理解,如果引导结构118、120被定位为靠近在一起,由此提供的引导支撑将更局部化。因此,如果它们被定位为进一步远离彼此,将为引导结构118、120的引导动作提供更大的稳定性。引导结构118、120被提供在不同的侧壁104b、104d上可帮助实现这个目的。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引导结构118、120被定位在第二脏物收集腔30的相对侧上(且在本实例中,被定位为沿围绕第一分离级20的旋风腔24的纵向轴线34的周向方向大体相对于彼此定位)。这进一步增加引导结构118、120之间的间隔,且由此增加由此提供的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每个引导结构118、120接触第一脏物收集腔28。更特别地,每个引导结构118、120每个与设置在第一脏物收集腔28上的互补结构接合。第一引导结构118采用滑块的形式,其接合第一互补结构122,该互补结构122为限定在两个脊部122a、122b之间的轨道的形式。第二引导结构120采用轨的形式,其接合第二互补结构124,该互补结构124也为限定在两个脊部124a、124b之间的轨道的形式。这在图14中更清楚地示出。引导结构118、120和互补结构122、124相互协作,以引导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28、30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

图14还更清楚地显示了主和第二脏物收集腔28、30的相对位置。第一脏物收集腔28限定存储空间126,用于容纳由第一分离级20分离的脏物,且第二脏物收集腔28被定位在所述存储空间外部。因此,诸如闩锁机构84的闩锁构件86和促动杆88和引导结构118、120这样的部件没有暴露到存储空间126内容纳的脏物。然而,第二脏物收集腔30由第一脏物收集腔28部分地包封——第一脏物收集腔28具有一对辅助壁128、130,第二脏物收集腔30被接收在它们之间。然而第二脏物收集腔30没有完全被第一脏物收集腔28包封。安装有闩锁构件86和促动杆88的侧壁104a保持暴露。

如图12和13所示,第一和第二组件66、68(且由此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28、30)可以从彼此分离。这通过从第一位置移动第一和第二组件66、68超过第二位置而实现(即通过将它们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然后继续沿相同方向移动它们)。

本实施例的脏物分离器8包括一对止动表面132、134,其在第一和第二组件66、68(且由此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28、30)处于第二位置时邻接,由此防止它们从第一位置移动超过第二位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止动表面132、134可以阻止脏物收集腔28、30从彼此意外地分离。一个止动表面132设置在滑块118的端部处。止动表面132由此设置在脏物收集腔的侧壁上(更特别地在侧壁104b的外表面上)。另一个止动表面134设置在相关联轨道122的对应端部处。在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28、30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止动表面132、134分隔开。在脏物收集腔28、30朝向第二位置运动时,止动表面132、134接近彼此,且当脏物收集腔抵达第二位置时止动表面邻接并且防止进一步运动。

当止动表面132、134接触彼此时,脏物收集腔28、30的运动突然停止。这执行两个不同功能。首先,它赋予振动到脏物收集腔28、30,其可有助于晃下粘附到它们的脏物。其次,它促使盖32打开。盖32包括密封构件(未示出),其接合脏物收集腔28、30,且偶尔密封构件会粘到脏物收集腔中的一个并阻止盖的打开。当第一脏物收集腔28停止时(假设用户抓住手柄14,意味着第一脏物收集腔28相对于静止的第二脏物收集腔30运动),在第一脏物收集腔28的运动期间累积的盖32中的惯性使得盖32保持运动。这将密封构件从脏物收集腔28、30分离,允许盖32打开。

尽管止动表面132、134防止脏物收集腔28、30运动超过第二位置可以是有益的,如上所述还优选脏物收集腔可运动超过第二位置,以便于分离它们。为了提供两者功能,一个止动表面134被安装在可枢转卡扣构件138上。用户可按压卡扣构件,以便于选择性地提起止动表面134使其离开与止动表面132的对齐,使得止动表面在脏物收集腔28、30在第二位置中时不再邻接。脏物收集腔28、30由此可以运动超过第二位置并从彼此分离。

图15显示了独立的第二组件68。从这个视角,突起部140,其如上所述按压活塞82以枢转跷跷板74以便于向下枢转轴向端壁38,是可见的。该视角还示出了一机构,偏压构件(不可见)通过该机构将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腔28、30朝向第二位置推。偏压构件(不可见)采用压缩弹簧的形式,且被容纳在中空筒体142中。活塞144可往复运动地安装在筒体内,从其突出,且被弹簧向下推。当第一和第二组件66、68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分离级20的入口36的上壁42压缩弹簧(不可见)将活塞144向上推入筒体142。来自弹簧的恢复力相对于第二组件68向下推活塞144,且由此推第一组件66。弹簧64由此用于将组件66,68朝向第二位置推。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的许多修改可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如附属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被做出。例如在特定实施例中,第一分离级为主分离级(即在脏物分离器中最上游的分离级)。在另一实施例中,然而,第一分离级可在主分离级的下游。相似地,在特定实施例中,第二分离级为第一分离级直接下游的分离级。在其它实施例中,然而,其它分离级可定位在第一分离级下游,但是第二分离级上游。

应注意,尽管第一引导结构在上文中被描述为滑块,可等同地考虑(相对短的)轨。相似地,尽管两互补结构都被描述为轨道,每个可等同地考虑为一对轨(每个脊部形成所述轨中的一个)。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