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6261发布日期:2018-12-07 22:2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家电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水壶。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加热功能的小型家电多数是以使用电热管为发热元件的发热盘为主。在产品装配方面,底盖通常要与发热盘连接配合,而底盖作为外观件,通常选用外观性能好、成本低的材料,如PP、ABS等,但这种外观材料通常耐高温性能不强,受到发热盘的影响后,容易导致塑胶融化。

底盖中塑胶融化,不仅会导致家电内部结构发生变形,影响其自身正常工作,而且对其外观品质也有一定影响,失去了选用外观材料制作底盖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水壶,通过设置隔热件来减少发热盘向底盖传递的热量,进而避免底盖受到高温影响而融化。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水壶,包括壶体、发热盘和底盖,所述发热盘固定在所述壶体的底部,所述底盖位于所述壶体下方并与所述发热盘固定连接,所述发热盘上设有向下凸出的第一螺柱,所述底盖上设有固定通孔,第一螺钉穿过所述固定通孔后与所述第一螺柱固定连接,且所述电水壶还包括减少所述第一螺柱向所述底盖传递的热量的隔热件。

电水壶的壶体底部设置有发热盘,发热盘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把水加热;底盖设置于壶体下方并且与发热盘连接固定,底盖覆盖发热盘使其不外露。发热盘上设有向下凸出的第一螺柱,第一螺柱铆接在发热盘上,同时底盖上设有固定通孔,第一螺柱上螺纹孔的中心线与固定通孔的中心线重合,第一螺钉穿过固定通孔并与第一螺柱固定,从而将发热盘与底盖固定。

电水壶中还设置有隔热件,该隔热件耐高温,传热系数低,自身承受第一螺柱高温的同时,减少第一螺柱向底盖传递的热量,防止塑料材质的底盖受热后融化,影响电水壶的正常使用和外观。

可选地,所述隔热件包括第一隔热件,所述第一隔热件固定在所述第一螺柱的下端。

第一隔热件固定在第一螺柱的下端,避免第一螺柱的下端与底盖的固定通孔直接接触,阻止第一螺柱向底盖直接传递热量,同时该第一隔热件还起到隔热作用,进一步减少第一螺柱向底盖传递的热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热件为第一隔热套,所述第一隔热套具有底壁和侧壁,所述第一隔热套的底壁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隔热套套设在所述第一螺柱的下端外,所述第一螺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与所述第一螺柱固定连接。

第一隔热套套设在第一螺柱的下端,第一隔热套的内侧壁面与第一螺柱的外侧壁面配合,第一隔热套的底壁与第一螺柱的下端面配合;第一隔热套的底壁上开有第一通孔,第一螺钉依次穿过固定通孔、第一通孔,最后旋入第一螺柱,通过第一螺钉与第一螺柱的螺纹配合,发热盘与底盖固定连接到一起,第一隔热套装配到第一螺柱上的操作方便快捷,且便于第一螺钉的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通孔的上端面上设有环形定位筋,所述环形定位筋套设在所述第一隔热套外,并与所述第一隔热套的侧壁配合定位。

环形定位筋设置于固定通孔的上端面,并且环形定位筋可起到装配定位导向的作用。具体地,环形定位筋套在第一隔热套外后,固定通孔的中心线与第一螺柱上螺纹孔的中心线大致重合,以便第一螺钉穿过固定通孔后与第一螺柱上的螺纹孔连接,从而将发热盘与底盖固定。

可选地,所述隔热件包括第二隔热件,所述第二隔热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螺钉与所述固定通孔之间。

在第一螺钉与固定通孔之间设置的第二隔热件,自身承受第一螺钉的高温,减少第一螺钉向固定通孔附近的底盖部分传递的热量,避免了该底盖部分因长时间承受高温而损坏。

通过第二隔热件与第一隔热件,可进行分散式隔热,且根据隔热位置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结构和材料的隔热件,有利于减少第二隔热件与第一隔热件的重量及材料成本。

可选地,所述第二隔热件为第二隔热垫,所述第二隔热垫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隔热垫固定在所述第一螺钉的端头与所述固定通孔的下端面之间。

第二隔热件是片状的隔热垫,该第二隔热垫上开有第二通孔,第一螺钉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固定通孔、第一通孔,最后旋入第一螺柱的螺纹孔。第二隔热垫不仅用于第一螺钉与固定通孔之间的隔热,还能防止第一螺钉的端头在转动时擦伤固定通孔的下端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隔热件为第二隔热套,所述第二隔热套的下端设有环形凸缘,所述第二隔热套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隔热套的上端穿过所述固定通孔,所述环形凸缘固定在所述第一螺钉的端头与所述固定通孔的下端面之间。

第二隔热件为第二隔热套,第二隔热套下端设有环形凸缘,环形凸缘与第二隔热套为一体成型,加工方便,结构牢固;第二隔热套的上端伸入固定通孔内,环形凸缘抵在固定通孔的下端面上,并且环形凸缘固定于第一螺钉的端头与固定通孔的下端面之间。

第二隔热套将第一螺钉的端头和螺杆与固定通孔隔离,很好地隔绝了第一螺钉与固定通孔间的热量传递,保护底盖免受高温损坏。此外,第二隔热套还能防止第一螺钉的端头或螺杆擦伤固定通孔的下端面或内侧壁面。

可选地,所述电水壶还包括上连接器,所述上连接器与所述发热盘固定连接,并且所述上连接器与所述发热盘的发热元件电连接,所述第一螺柱位于所述上连接器的一侧。

上连接器固定在发热盘下方,与发热盘的发热元件(如发热管)电连接,同时上连接器还能够与电水壶底座内的下连接器连通,形成电流通路,使发热元件通电,发热元件把电能转化为热能,将电水壶内的水烧开。第一螺柱的位置设置在上连接器的一侧,不影响上连接器的位置布置。

此外,上连接器设置在底盖与发热盘之间,起到隔热作用,且上连接器与底盖之间无直接连接,避免上连接器的热量直接传递到底盖。因此,上连接器具有隔热、保护底盖的效果。

可选地,所述发热盘上设有向下凸出的第二螺柱,所述上连接器通过第二螺钉与所述第二螺柱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壶体为玻璃壶体,所述玻璃壶体的下端设有向内弯折的折边,所述发热盘与所述折边固定,且所述发热盘与所述折边之间设有密封件。

壶体采用耐高温隔热玻璃材料,隔热效果好,外观性能佳,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在玻璃壶体的下端还设有向内弯折的折边,用于与发热盘固定连接,可降低对玻璃壶体的尺寸精度的要求,且发热盘与折边之间设有密封件,保证严密性,防止漏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隔热件,解决了发热盘和底盖的隔热问题,且隔热件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本低,装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水壶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一隔热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第一隔热套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电水壶的发热盘上第一螺柱的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电水壶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6中第二隔热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第二隔热套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图1-图9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关系为:

1底盖,11固定通孔,111环形定位筋,2发热盘,21第一螺柱,22发热元件,3第一隔热套,31底壁的下表面,32底壁的上表面,33预紧筋,34第一通孔,4第二隔热垫,4’第二隔热套,41第二通孔,42环形凸缘,5第一螺钉,6壶体,60折边,7上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隔热结构的电水壶,包含有壶体6、发热盘2和底盖1,其中底盖1位于壶体6下方并与发热盘2固定连接。所述壶体6可为玻璃壶体。

如图2所示,底盖1与发热盘2通过第一螺钉5固定连接。具体地,发热盘2上设有向下凸出的第一螺柱21,第一螺柱21铆接在发热盘2上,且第一螺柱21上开设有螺纹孔。发热盘2正常工作时,第一螺柱21和整个发热盘2的温度较高,可达100摄氏度以上。底盖1上设有固定通孔11,固定通孔11的中心线与第一螺柱21的中心线重合,第一螺钉5穿过固定通孔11后与第一螺柱21上的螺纹孔固定连接。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发热盘2上设有三个第一螺柱21,即底盖1与发热盘2通过三个第一螺钉5固定连接。

进一步,电水壶还包括减少第一螺柱21向底盖1传递的热量的隔热件,隔热件耐高温,传热系数低,自身承受第一螺柱21高温的同时,减少第一螺柱21向底盖1传递的热量,避免底盖1温度过高,防止塑料材质的底盖1受热后融化,影响电水壶的正常使用和外观。

可选地,隔热件包括第一隔热件,第一隔热件固定在第一螺柱21的下端,避免第一螺柱21与固定通孔11的直接接触,阻止第一螺柱21向底盖1直接传递热量,同时该第一隔热件还起到隔热作用,进一步减少第一螺柱21向底盖1传递的热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热件为第一隔热套3,第一隔热套3具有底壁和侧壁,第一隔热套3套设在第一螺柱21的下端外,并固定在第一螺柱21上。其中,第一隔热套3的侧壁与第一螺柱21的外侧壁面配合,第一隔热套3的底壁的上表面32(见图4)与第一螺柱21的下端面配合,第一隔热套3将第一螺柱21的下端和侧壁包覆,可减少第一螺柱21向底盖1传递的热量。

第一隔热套3的底壁上开有第一通孔34,第一螺钉5依次穿过固定通孔11、第一通孔34,最后旋入第一螺柱21上的螺纹孔,通过第一螺钉5与第一螺柱21的螺纹配合,发热盘2与底盖1固定连接到一起。

此外,第一隔热套3与第一螺柱21过盈配合(紧配合),使第一隔热套3能够紧箍在第一螺柱21上,使得第一隔热套3与第一螺柱21的装配方式方便快捷,便于拆卸。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隔热套3的内侧壁面上可以设置预紧筋33,使第一隔热套3能够紧箍在第一螺柱21上,使得第一隔热套3装配的更加牢固。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通孔34的直径为D1,第一隔热套3的侧壁的内径为D2,D1小于D2,且D1大于第一螺钉5的直径,D2大于第一螺柱21的外径。

可选地,为保证底盖1和发热盘2之间能够通过第一螺钉5紧固连接,如图2所示,在固定通孔11的上端面和第一隔热套3的底壁的下表面31(见图4)之间留有间隙H1,一般为0.5-2mm。

可选地,固定通孔11的上端面上设有环形定位筋111,环形定位筋111套设在第一隔热套3外,并与第一隔热套3的侧壁配合定位,为发热盘2与底盖1的固定连接起到装配定位导向的作用。具体地,环形定位筋111套在第一隔热套3外后,固定通孔11的中心线与第一螺柱21上螺纹孔的中心线大致重合,以便第一螺钉5穿过固定通孔11后能够与第一螺柱21上的螺纹孔连接,从而将发热盘2与底盖1固定。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定位筋111的高度H3一般为2-5mm,H3大于H1,使得环形定位筋111能够套在第一隔热套3外。H3应避免设置地过大,以免环形定位筋111受到来自第一螺柱21的热量的影响。

可选地,隔热件还包括第二隔热件,第二隔热件设置在第一螺钉5与固定通孔11之间。

在第一螺钉5与固定通孔11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热件,第二隔热件承受第一螺钉5的高温,阻止第一螺钉5向固定通孔11直接传递热量,避免了固定通孔11附近的底盖部分因长时间承受高温而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隔热件为第二隔热垫4,第二隔热垫4上设有第二通孔41,第二隔热垫4固定在第一螺钉5的端头与固定通孔11的下端面之间。

第二隔热件是片状的隔热垫,该第二隔热垫4开有第二通孔41,第一螺钉5依次穿过第二通孔41、固定通孔11、第一通孔34,最后旋入第一螺柱21上的螺纹孔。第二隔热垫4不仅用于第一螺钉5与固定通孔11之间的隔热,还能防止第一螺钉5的端头在转动时擦伤固定通孔11的下端面。

可选地,第二隔热垫4的材质可以是硅胶、云母片等传热系数低材料。

一般发热盘2传到第一螺钉5上的温度不会特别高,部分条件下,第二隔热垫4也可以取消。

本实施例中,第二隔热垫4与第一隔热套3共同隔热,减少发热盘2向底盖1传递的热量。通过第二隔热垫4与第一隔热套3,进行分散式隔热,且根据隔热位置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结构和材料的隔热件,有利于减少第二隔热垫4与第一隔热套3的重量及材料成本。

可选地,为进一步减少发热盘2与底盖1之间的热量传递,避免发热盘2过热对底盖1造成不良影响,发热元件22和底盖1不能接触,二者之间应具有间隙。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发热元件22和底盖1之间的最小间隙,即发热元件22与环形定位筋111间的距离H2不得小于2mm,以防距离过近高温损坏环形定位筋111。

如图1所示,电水壶还包括上连接器7,上连接器7与发热盘2固定连接,并且上连接器7与发热盘2的发热元件22电连接,同时上连接器7可与电水壶底座内的下连接器连通,形成电流通路,使发热元件22通电,发热元件22把电能转化为热能,将电水壶内的水烧开。

可选地,第一螺柱21设置在上连接器7的一侧,以便第一螺柱21的位置不影响上连接器7的位置布置。

可选地,上连接器7通过第二螺钉固定连接至发热盘2。具体地,发热盘2上设有向下凸出的第二螺柱,第二螺柱上设有螺纹孔,上连接器7通过第二螺钉与第二螺柱固定连接。

上连接器7设置在底盖1与发热盘2之间,起到隔热作用,且上连接器7与底盖2之间无直接连接,避免上连接器7的热量直接传递到底盖1。因此,上连接器7具有隔热、保护底盖1的效果。

可选地,如图1所示,壶体6为玻璃壶体,玻璃壶体的下端设有向内弯折的折边60,发热盘2与折边60固定,且发热盘2与折边60之间设有密封件。

壶体6采用耐高温隔热玻璃材料,隔热效果好,外观性能佳,能有效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在玻璃壶体的下端还设有向内弯折的折边60,用于与发热盘2固定连接,可降低对玻璃壶体的尺寸精度的要求,且发热盘2与折边60之间设有密封件,保证严密性,防止渗水。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水壶,如图6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水壶与实施例一的电水壶的不同之处在于:隔热件的结构。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隔热件仅包括第二隔热套4’,通过该第二隔热套4’进行隔热。

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隔热套4’整体呈法兰结构,第二隔热套4’下端设有环形凸缘42,环形凸缘42与第二隔热套4’为一体成型,加工方便,结构牢固,且第二隔热套4’上开设有第二通孔41。

安装时,如图7所示,第二隔热套4’的上端伸入固定通孔11然后从上方穿出固定通孔11,环形凸缘42抵在固定通孔11的下端面上,且环形凸缘42固定于第一螺钉5的端头与固定通孔11的下端面之间。

第二隔热套4’将第一螺柱21的端头和螺杆与固定通孔11隔离,第二隔热套4’的环形凸缘42和侧壁均起到隔热作用,很好地隔绝了第一螺钉5与固定通孔11间的热量传递,隔热效果更加明显,保护底盖1免受高温损坏。此外,第二隔热套4’还能防止第一螺钉5的端头或螺杆擦伤固定通孔11的下端面或内侧壁面。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减少了隔热件的数量,简化了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将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隔热套4’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隔热套3配合使用,来增强隔热效果。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