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装置的风扇和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2128发布日期:2019-03-30 08:3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烹饪装置的风扇和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烹饪电器制造
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装置的风扇和具有该风扇的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在烹饪装置中为了使腔体内的温度更加均匀,从而使食物受热更均匀,一般具有热风对流功能。热风对流功能由热风对流装置实现。热风对流装置包括热风腔体、加热器、热风扇叶和热风电机。热风扇叶与热风电机的轴联接,热风扇叶与加热器设置在热风腔体内部。相关技术中的加热器布置在扇叶四周,在工作时,热风电机带动热风扇叶转动,热风扇叶的旋转面与其转动轴的方向垂直,向四周吹风,将加热器的热量吹向烹饪装置腔体内,对腔体内对食物进行加热。具体工作过程为热风对流装置的热风风扇通过吸入轴向的常温空气,再吹向加热器进行加热,然后送入烹饪装置的腔体内对食物加热,加热后的空气会通过腔体的孔、缝排出到烹饪装置外面。在这个过程中,烹饪装置不断地吸入常温空气进行加热,再送入腔体工作,然后排出腔体外部。这是一个单向不可逆的过程,只是不断地重复,没有热量的积累与叠加效应。所以热风对流装置工作时,腔体内部的最高温度无法突破现在的最大值,而且不断排出的热空气会导致烹饪装置整体温升超标,尤其使电脑板温升过高会影响烹饪装置的使用寿命,用户界面温度过高也会影响体验效果。相关技术中的热风对流装置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加热器加热产生的最热风沿腔体壁进入腔体,热量会传导给腔体壁,回流到腔体中心区域的空气散失了一部分热量,不是最热风,中心温度不是最高温;2)最热风从腔体壁以及缝隙散失的热量较大,会导致烹饪装置外围器件温升较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饪装置的风扇,所述烹饪装置的风扇可以实现内圈吹风、外圈吸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风扇,包括:内圈扇叶和外圈扇叶,所述外圈扇叶位于所述内圈扇叶的径向外端,所述内圈扇叶与所述外圈扇叶位于所述风扇的转动平面的同侧,且所述内圈扇叶与所述外圈扇叶相对于所述风扇的转动平面朝相反的方向弯折。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风扇,单个风扇实现内圈吹风、外圈吸风,便于在烹饪装置内实现热风循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风扇,所述内圈扇叶与所述转动平面的夹角为α,所述外圈扇叶与所述转动平面的夹角为β,满足:30°≤α≤40°,30°≤β≤4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风扇,满足:α>β。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风扇,满足:3°≤α-β≤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风扇,所述内圈扇叶的径向长度为L1,所述外圈扇叶的径向长度为L2,满足:3/1≤L1/L2≤4/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风扇,所述内圈扇叶的宽度沿径向从内向外逐渐变大。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风扇,所述内圈扇叶与所述外圈扇叶在径向间隔开,在周向错开。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风扇,还包括:支撑片,所述支撑片沿径向延伸,所述内圈扇叶和所述外圈扇叶均与所述支撑片相连,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片的两侧。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风扇,还包括:轮毂,所述支撑片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片沿所述轮毂的周向间隔开布置,所述内圈扇叶和所述外圈扇叶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内圈扇叶、多个所述外圈扇叶、多个所述支撑片一一对应。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风扇,所述支撑片、所述内圈扇叶和所述外圈扇叶形成为一体,所述支撑片在与所述内圈扇叶的径向内端和径向外端的连接处均设有第一工艺槽,所述支撑片在与所述外圈扇叶的径向内端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工艺槽。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烹饪装置,包括:热风腔体、加热器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所述加热器和所述风扇均安装在所述热风腔体内,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内圈扇叶的吹风面相对设置。所述烹饪装置与上述的风扇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爆炸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热风循环原理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的轴测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的正视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的侧视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的单个叶片的正视图;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的单个叶片的侧视图。附图标记:烹饪装置100,风扇10,内圈扇叶11,内圈扇叶的吹风面11a,内圈扇叶的吸风面11b,外圈扇叶12,外圈扇叶的吹风面12a,外圈扇叶的吸风面12b,支撑片13,第一工艺槽14,第二工艺槽15,轮毂16,转动平面17,加热器20,腔体后板31,热风罩32,热风腔体33,驱动单元34,烹饪腔3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装置100,烹饪装置100可以电烤箱等食物料理器。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装置100包括:腔体罩、热风罩32、加热器20、风扇10、驱动单元34。其中,腔体罩限定出烹饪腔35,烹饪腔35的前端可以敞开,并通过与门体配合实现烹饪腔35的开启和关闭,热风罩32安装于腔体罩的后方,且热风罩32与腔体罩的腔体后板31共同限定出热风腔体33,加热器20和风扇10均安装在热风腔体33内,驱动单元34可以安装于热风罩32的外侧(热风腔体33外),驱动单元34可以包括电机,电机通过联轴器与风扇10相连,加热器20安装于风扇10与腔体后板31之间,且加热器20与风扇10的中心正对,加热器20可以为发热管。下面参照图3-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装置100的风扇10。如图3-图5所示,风扇10包括内圈扇叶11和外圈扇叶12,外圈扇叶12位于内圈扇叶11的径向外端,比如内圈扇叶11和外圈扇叶12均为多个,多个内圈扇叶11沿周向均匀间隔开分布,多个外圈扇叶12沿周向均匀间隔开分布,且多个外圈扇叶12环绕在内圈扇叶11的径向外端。需要说明的是,外圈扇叶12位于内圈扇叶11的径向外端并非指外圈扇叶12位于内圈扇叶11在周向上正对,外圈扇叶12与内圈扇叶11在周向错开设置。如图3和图7所示,内圈扇叶11与外圈扇叶12位于风扇10的转动平面17的同侧,且内圈扇叶11与外圈扇叶12相对于风扇10的转动平面17朝相反的方向弯折,换言之,内圈扇叶11的侧面与外圈扇叶12的侧面相对设置。可以理解的是,该结构形式的风扇10可以实现内圈扇叶11的吹风方向与外圈扇叶12的吹风方向相反,如图7所示,内圈扇叶11的吹风面11a和外圈扇叶12的吸风面12b朝向烹饪腔35,内圈扇叶11的吸风面11b和外圈扇叶12的吹风面12a背离烹饪腔35。如图2所示,内圈扇叶11具有吹风作用,把加热器20加热的空气吹入烹饪腔35内,且加热器20与内圈扇叶11的吹风面相对设置,这样热风吹向烹饪腔35的中部,外圈扇叶12不与加热器20相对设置。外圈扇叶12可以从烹饪腔35中吸风,把烹饪腔35中加热过食物的空气抽回到热风腔体33中再次加热。热风在烹饪腔35和热风腔体33内进行循环,这样可以使工作过后的热风返回到热风腔体33内继续加热。不仅可以减少工作完成后的热空气逸散到腔体外部导致温升超标,又可以使热风继续升温,更高效地提高烹饪腔35工作温度,使热风对流工作效率更高。也就是说,吹到烹饪腔35中心区域的风是最热风,可以使烹饪腔35中心区域最高温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加热过食物后的次热风沿烹饪腔壁重新吸入风扇10,重复利用,降低功耗,且减少热风从缝隙逸散,热量损失较小,烹饪装置100外围元器件温升较小。通过设置该风扇10,有效地减少热风加热烹饪腔35的侧壁,同时,热风循环加热时最热风从中心进入烹饪腔35,可以更高效地利用热量,更快提高烹饪腔35内的工作温度。表1使用不同风扇时中心温度对比测试t普通风扇本公开的风扇600230.087249.571601230.101249.897602230.612248.777603230.464249.796604230.52249.291605230.951249.228606230.648247.832607230.262247.345608230.342246.835609230.764246.276max230.951249.89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装置100的风扇10,单个风扇10实现内圈吹风、外圈吸风,便于在烹饪装置100内实现热风循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装置100,可以实现热风从内圈向外圈的循环,烹饪腔35中心区域的温度高,热量利用率高,热量逸散少,烹饪装置100的外围零部件升温少,使用寿命长。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7所示,风扇10还可以包括:支撑片13,支撑片13沿径向延伸,内圈扇叶11和外圈扇叶12均与支撑片13相连,且内圈扇叶11和外圈扇叶12分别位于支撑片13的两侧。也即是说,内圈扇叶11和外圈扇叶12通过同一个支撑片13和中心的轮毂16相连,可以简化风扇10的结构,增大流通面积。如图3-图7所示,风扇10还可以包括:轮毂16,轮毂16所在的平面可以为转动平面17,支撑片13为多个,多个支撑片13沿轮毂16的周向间隔开布置,内圈扇叶11和外圈扇叶12均为多个,多个内圈扇叶11、多个外圈扇叶12、多个支撑片13一一对应。如图3-图7所示,支撑片13、内圈扇叶11和外圈扇叶12形成为一体,支撑片13在与内圈扇叶11的径向内端和径向外端的连接处均设有第一工艺槽14,支撑片13在与外圈扇叶12的径向内端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工艺槽15。可以理解的是,在加工时,内圈扇叶11和外圈扇叶12可以通过弯折成型,第一工艺槽14用于防止弯折内圈扇叶11时发生断裂,第二工艺槽15用于防止弯折外圈扇叶12时发生断裂,外圈扇叶12的径向外端可以与支撑片13的径向外端平齐,这样可以在有限的尺寸内增大风扇10的功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内圈扇叶11与外圈扇叶12在径向间隔开,比如支撑片13的中间一段不与内圈扇叶11相连,也不与外圈扇叶12相连。也就是说,内圈扇叶11的径向外端到风扇10的转动轴线的距离小于外圈扇叶12的径向内端到风扇10的转动轴线的距离,这样可以减小内圈扇叶11的吹风与外圈扇叶12的吸风相互干扰,提高风扇10的吸风和吹风效率。如图3和图7所示,内圈扇叶11与转动平面17的夹角为α,外圈扇叶12与转动平面17的夹角为β,满足:30°≤α≤40°,30°≤β≤40°。可以理解的是,内圈扇叶11、外圈扇叶12与转动平面17成基本相同的角度,这样可以保证吹风速度和吸风速度保持一致。发明人通过大量实验发现,α>β时,吹风量和吸风量基本一致,在一些实施例中,3°≤α-β≤7°,比如α-β=5°,此时吹风速度和吸风速度保持一致,风量循环最好。如图6所示,内圈扇叶11的径向长度为L1,外圈扇叶12的径向长度为L2,满足:3/1≤L1/L2≤4/1。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空气在扇叶被扰动的过程中有两种效应:1)、空气会沿着离心方向流动;2)、扇叶转动时角速度相同,则外圈扇叶12的线速度比内圈大。通过设置内圈扇叶11和外圈扇叶12的上述长度比例,可以使吹风量和吸风量基本一致,是风量循环最好的比例。如图6所示,内圈扇叶11的宽度沿径向从内向外逐渐变大,这样可以将风向中间集中。增强送风效率。内圈扇叶11的截面可以是直板形,也可以呈现弧形,外圈扇叶12的截面可以是直板形,也可以呈现弧形。当内圈扇叶11或外圈扇叶12设计为弧形时,吸风面凸起,压力面凹陷,拱高范围为0mm~7mm时,比如4mm,扇叶工作效率最高。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