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分区域控制温度的保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7893发布日期:2019-03-08 17:40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以分区域控制温度的保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分区域控制温度的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保温杯、保温饭盒等保温装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日用品,做工优秀的保温装置能减缓甚至阻隔装置内液体与外界的热传递,达到更长时间的保持装置内液体的温度的效果,为人们对保存、饮用或食用不同温度的液体、食物提供了很大便利。常见的用于饮水的保温装置有双层保温杯和真空保温杯两种。双层保温杯主要是利用双层杯壳中存在的间隙层作为延缓热量散发的保温材料,真空保温杯是在双层保温杯的基础上,把间隙层间的空气抽出形成真空,通过真空绝热层使杯内的液体延缓散热,以达到保温的目的,是保温效果更好的高级保温杯。目前人们使用的真空保温杯一般是由双层不锈钢、玻璃、陶瓷等材料制成。

虽然保温杯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传统的保温杯功能仅限于延缓杯体内溶液的热量交换,具有单一性,且在使用过程中也有诸多不便以及不安全之处。首先,对于刚倒入的滚烫的热水、茶、咖啡等溶液,通常人们需要饮用时都要经历漫长的等待时间等容器里的溶液温度降下来,刚冲泡好的高温的茶和咖啡等还没冷却到适合饮用的温度时人们去饮用则极容易造成嘴唇皮肤、口腔内侧、食道、肠胃等器官的烫伤,造成严重的后果。其次,由于保温杯有着良好的保温效果,从100度的开水降温到65度一般需要3-6个小时,通常人们为了尽快获得适合饮用的温度,会将保温杯打开盖子散热,但尽管这样,等待的时间也是漫长的,着急饮用的人们一般还会不断用嘴去试探表层液体的温度是否已适合饮用,这样常常也会造成对嘴唇和口腔的烫伤。更重要的是,放置于桌面不加盖子的保温杯极容易因为误触而倾倒,从而发生热水对皮肤的大面积烫伤事故,对于儿童、老人尤为不安全。现有技术保温杯,为了解决需要短时间内饮用适合温度的水的问题,有采用热相变技术,在缝隙层中加入能吸收热量的液体,通过摇晃实现迅速吸收杯内液体热量而降温的,但是这样一来杯子全部的液体都会被同时降温,失去了作为一个保温杯应有的长效保温功能。因此,人们需要一种能够在长效保温的同时快速降低待饮液体的温度以使其适合饮用的保温杯,这也是现有技术所忽视和缺乏的。

对于茶叶、咖啡等对于冲泡温度要求较为讲究的饮料,合适的温度对于良好口感的获得至关重要。拿咖啡举例,人们喜欢喝热咖啡,因为热咖啡液中含有的芳香挥发性香气受热散发使得咖啡闻起来香浓,喝起来别具风味,咖啡的温度往往决定咖啡口感以及喝入口内的咖啡液含有的芳香挥发性香气成分化合物挥发气体量。公知的咖啡最佳热水冲泡温度在90至95度,喝入口的咖啡液一般建议温度在55-65度,这样在进入鼻腔的新鲜咖啡保持芳香挥发性香气成分化合物的浓度是最佳,能防止咖啡液变酸、变苦。通常人们为了能够使刚冲泡好的咖啡快速降温到适用饮用的温度,都会将冲泡好的咖啡置于杯内敞开于空气中,由此杯内咖啡液热度不断下降,杯内的咖啡液含有的芳香挥发性香气成分化合物吸热挥发在空气中慢慢散发殆尽,这时咖啡液就会变酸、变苦味,不香不好喝,因此杯内未喝完的咖啡液经常只能被丢弃。现有技术为了解决咖啡冷却这一问题的手段是利用电加热杯将杯内全部的咖啡液加热,但咖啡经过较长时间重复加热,咖啡也会有变酸、变苦,芳香挥发性香气成分化合物消失,咖啡口感被严重破坏的问题。因此,一种既能延缓杯内整体咖啡液温度散发速度使得咖啡能够被更长时间地饮用,又能够让每一口喝入口的咖啡液温度保持在最佳饮用温度55-65度之间的保温杯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也是现有技术所缺乏的。

同理,人们平常所使用的保温饭盒、保温汤煲等保温装置都有着同样的缺点,在追求长时间保温效果的同时,因为保温装置整体保温的设计,不能用简单快捷的方式快速降温到适合食用或饮用的温度,不方便使用。一种能够在长效保温的同时快速降低所需液体或食物的温度以使其适合饮用或食用的保温装置,是现有技术所忽视和缺乏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分区域控制装置内液体温度以达到方便饮用效果功能的保温装置,主要包括杯盖、保温杯体、底座、饮管;所述保温杯体包括真空隔温层;所述底座包括底座隔温层、散热层,所述底座隔温层与散热层之间的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可容纳满足人一口所需容量的液体,所述底座隔温层中留有下水孔可供所述保温杯体中的高温液体流入所述底座,液体接触所述散热层后热量迅速被吸收并散发到空气中,在1-3秒内降温到适合饮用的温度;所述饮管从所述杯盖贯穿所述保温杯体至所述底座空腔结构内,使用者可从饮管直接吸取所述底座内被降温到适合饮用温度的液体。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散热层材质可使用金刚石、硅、银、铜、铝、不锈钢、铝合金等吸热和导热性能优良的材料制成,并且可做成厚体结构,散热层所选用材质的质量可根据所选材质的热容性和导热性、所述散热层与底座隔温层之间的空腔结构所容纳的液体的容量、期待降温时间、目标降温温度而计算得出,所述空腔结构可容纳满足人一口所需容量的液体约为20ml,期待降温时间3秒以内,目标降温温度为适合饮用的55-65度。

优选的,在所述散热层与空气接触的外侧底部可设置成多个凸点状或条状的散热点/散热片/散热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散热速度。

优选的,所述散热层内侧底部中心处包括一个低于周围平面的凹位,可供液体往中间聚集,方便吸管吸取。

优选的,所述杯盖为双层结构,包括杯盖隔温层、上翻盖、杯盖开关、锁扣;所述杯盖隔温层将杯盖和所述保温杯体隔开为独立的两部分,所述杯盖隔温层包括供所述饮管通过的饮管孔位以及对流孔;所述上翻盖通过按下所述杯盖开关后即弹开,上翻盖内包括硅胶塞,上翻盖处于关闭状态时硅胶塞将所述吸管与旁边的对留孔位紧密封闭,防止漏水;所述锁扣可以在上翻盖关闭状态下扣上,防止上翻盖被意外开启。

优选的,所述的保温杯体可使用保温杯常用的不锈钢、玻璃、陶瓷等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保温杯体的上下两端外侧、所述杯盖底部内侧、所述底座顶部内侧都有螺纹结构,所述保温杯体与所述杯盖、所述底座通过互相对应的螺纹结构以及密封硅胶圈相连接,可达到密封、防止漏水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饮管为双层结构,内外层之间通过空气隔热或真空隔热,饮用时通过内层管将所述底座的液体吸起,可有效防止从所述底座吸起的液体通过吸管经过保温杯体的高温液体时被再次加热,保证饮用到的是被降温后温度适合饮用的液体。

优选的,所述饮管通过卡槽或凸点等限位方式与所述底座隔温层相固定,可有效防止饮管移动,特别是防止在饮用所述底座内降温到适合饮用温度的液体时不慎将吸管伸入所述保温杯体内误吸高温液体而导致烫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作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分区控制温度的保温装置,不同于传统的保温装置只具备整体保温的单一功能,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保温装置基础上在底部增加散热层,使得杯子同时具有长效保温和将待饮液体迅速降温到适合饮用的温度两种功能,无论是刚冲泡好的热咖啡或茶等饮料,还是经过不同时间保温的液体,使用者在需要饮用时只需通过饮管即可喝到位于保温装置底部经过快速散热降温到适合饮用温度的液体,上层高温液体持续滴入散热底座,在1-3秒的短时间内被吸收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如此循环,使用者可持续地喝到适合饮用温度的液体,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保温杯只能整体保温而不能在短时间内饮用适合温度的水造成时间的浪费甚至烫伤事故、传统电热杯为了保温多次加热饮料使饮料口感丧失等的问题,为人们更高效、安全地使用保温装置提供了便利,且本实用新型的降温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便于取材、生产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生产和全面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可以分区域控制温度的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可以分区域控制温度的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可以分区域控制温度的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四种可以分区域控制温度的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标记如下:1、杯盖;2、保温杯体;3、底座;4、底座隔温层;5、散热层;6、饮管;11、上翻盖;12、杯盖隔温层;13、硅胶密封塞;14、对流孔;15、杯盖开关;16、锁扣;21、真空隔热层;41、下水孔;42、饮管孔位;51、散热片;61、饮管真空层;62、外层饮管;63、内层饮管;64、密封硅胶圈;7、饮管连接位;8、外部饮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以分区控制温度的保温装置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内容。

具体实施方式1

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可以分区域控制温度的保温装置,主要包括杯盖(1)、保温杯体(2),底座(3),所述保温杯体(2)为双层结构,中部为真空隔热层(21),所述底座(3)位于保温杯体(2)底部,包含底座隔温层(4)及散热层(5),所述底座(3)通过所述底座隔温层(4)与所述保温杯体(2)隔开,形成相对独立的空腔结构,所述底座隔温层(4)中部留有下水孔(41)供液体从上方流入所述散热层(5),所述散热层(5)由热容性和散热性优良的材料制成,可对从所属保温杯体(2)内流下的液体进行快速散热降温。所述杯盖(1)为双层结构,包括上翻盖(11)、杯盖隔温层(12)、对流孔(14)、杯盖开关(15)、锁扣(16),所述杯盖隔温层(12)将杯盖(1)和保温杯体(2)隔开为独立的两部分,所述杯盖隔温层(12)包括供所述饮管通过的饮管孔位以及对流孔;所述上翻盖(11)通过按下所述杯盖开关(15)后即弹开,上翻盖(11)内包括硅胶密封塞(13),上翻盖(11)处于关闭状态时密封硅胶塞将所述吸管与旁边的对留孔(14)紧密封闭,防止漏水;所述锁扣(16)可以在上翻盖(11)关闭状态下扣上,防止上翻盖(11)被意外开启。

用户使用时将杯盖(1)拧开,保温杯体(2)上部开口可供液体方便倒入,用户加入需要保温的温度的液体,拧紧杯盖(1),进入保温杯体(2)内的高温液体通过底座隔温层(4)的下水孔(41)流入底座(3)内,高温液体接触散热层(5),散热层(5)在1-3秒内对流入液体进行快速散热降温,用户通过按下杯盖开关(15)打开上翻盖(11),从饮管(6)吸取底座(3)内的约为一口容量的经降温后温度适合饮用的液体,所述饮管(6)为双层结构,内外层之间通过空气隔热或真空隔热,可有效防止从所述底座吸起的液体通过吸管经过保温杯体的高温液体时被再次加热,保证饮用到的是被降温后温度适合饮用的液体;高温液体持续从上方流入底座(3)经散热层(5)散热,在1-3秒左右的短时间内被散热降温,如此循环,用户可持续饮用到温度适合饮用的液体,同时又保证了保温杯体(2)内的液体长效保温,延长整个保温装置内液体的饮用时间。不需饮用时,用户只需将上翻盖(11)盖上,上翻盖(11)内部的硅胶密封塞(13)压住吸管(6)开口处及杯盖隔温层(12)的对流孔(14),可保证水杯的密封防漏和保温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2

如附图2所示的一种可以分区域控制温度的保温装置,具体实施方式2与具体实施方式1基本相同,不同在于具体实施方式2所述饮管(6)包括外层饮管(62)、内层饮管(63)、上下两个密封硅胶圈(64),外层饮管(62)通过螺纹或卡合等方式分别与杯盖隔温层(12)和底座隔温层(4)的中部相固定,内层饮管(63)通过上下两个密封硅胶圈(64)与外层饮管(62)连接固定,密封硅胶圈(64)位置固定不变,用户可以通过拉起和压下内层饮管(63)以调节适用于饮用的饮管高度,因为外层饮管(62)贯穿于盛有高温液体的保温杯体(2),用户在移动内层饮管(63)时也不用担心会不慎吸入未经降温的保温杯体(2)内的高温液体,同时上下密封硅胶圈(64)在外层吸管(62)与内层吸管(63)间形成的空气隔温层也可有效避免饮管内吸起的经过降温的液体重新被保温杯体(2)内的高温液体升温,结构简单安全,对于在电脑面前工作双手不便的用户,直接用嘴咬住内层饮管(63)即可调节到舒适饮用的高度,解放双手,简单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3

如附图3所示的一种可以分区域控制温度的保温装置,具体实施方式3与具体实施方式1基本相同,不同在于具体实施方式3所述底座(3)底部还包含饮管连接位(7)和外部连接饮管(8),可通过所述外部连接饮管(8)吸取所述底座(3)内液体。

具体实施方式4

如附图4所示的一种可以分区域控制温度的保温装置,具体实施方式4与具体实施方式1基本相同,不同在于具体实施方式4所述散热层(5)与空气接触的外侧底部包括多个凸点状或条状的散热点/散热槽/散热片(51)。

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