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机及搅拌容器的转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5057发布日期:2019-04-30 18:33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搅拌机及搅拌容器的转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搅拌机及搅拌容器的转动机构。



背景技术:

搅拌机作为一种厨房小家电广泛用作食物搅拌、打蛋搅拌、揉面和面等操作,因使用简单方便从而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

中国专利申请CN 2017102446701涉及一种搅拌容器自转又公转打蛋机,括底座、与底座卡扣连接的主机、搅拌容器以及由主机内马达驱动减速机构带动的搅拌器;于主机与底座之间,减速机构连接有齿轮传动机构;于底座内的齿轮传动机构连接有行星轮系,行星轮系其中一行星轮固定连接的行星轮轴伸出底座,其上端安装有转盘,搅拌容器与转盘拆卸式固定连接。该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缺陷:虽然能实现搅拌容器随行星轮自转又公转来提高搅拌效率,但是需要在主机与底座之间设置齿轮传动机构,该齿轮传动机构包括数量众多的齿轮组,结构复杂且实现成本较高;并且,由于搅拌时搅拌器高速转动,从而给搅拌容器产生横向扭力导致搅拌容器与转盘分离,不仅降低搅拌效率甚至导致搅拌器损坏,存在可靠性较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的搅拌容器的转动机构,以及具有该转动机构的搅拌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结构复杂且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搅拌容器的转动机构,该搅拌容器中设有搅拌组件,该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和固定在搅拌轴下末端的搅拌器,该转动机构包括:用于使搅拌容器随搅拌轴反向转动的转动驱动装置;由耐磨材料制成的限位柱和限位肋,限位柱和限位肋分别与搅拌容器内外侧壁贴合设置。

其中,该转动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搅拌轴上随搅拌轴以第一方向同步转动的第一齿轮;设于搅拌容器外侧面的外齿圈;用于带动搅拌容器朝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的第二齿轮,该第二齿轮与外齿圈外齿啮合相连且通过齿轮传动结构与第一齿轮传动相连。

其中,第二齿轮直接与第一齿轮外齿啮合相连。

其中,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之间设有1级或多级传动齿轮以确保第一齿轮能够带动第二齿轮转动。

其中,外齿圈设置在搅拌容器上端缘的外侧面。

其中,限位柱和/或限位肋由橡胶或塑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搅拌机,包括:带有驱动电机的机头、底座和可活动的设于底座上的搅拌容器,机头通过托座设于底座上;以及所述搅拌容器的转动机构,其中,搅拌轴的上末端与机头的驱动电机传动相连。

其中,该托座与机头为一体成型结构。

其中,底座的一侧纵向向上延伸出支撑部,该支撑部的上端面设有安装位槽,托座的下端部设有安装端部,该安装端部设于安装位槽之间。

其中,安装端部与安装位槽之间设有抬头控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搅拌容器的内外侧壁分别设置耐磨材料制成的限位柱及限位肋从而限制搅拌容器因搅拌轴的横向扭力产生的摆动或抖动,降低了外齿圈与第二齿轮之间出现跳齿磨齿故障的概率,从而有利于提高搅拌机的可靠性,并有利于增加了搅拌机的使用寿命。

2.通过在搅拌轴上设置第一齿轮给搅拌容器提供转动动力,第一齿轮通过与搅拌容器的外齿圈外齿啮合相连的第二齿轮传动相连从而带动搅拌容器与搅拌轴反向转动,从而可以提高搅拌效率,实现搅拌容器内无死角的食物搅拌。

3. 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且便于操作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可拆卸式搅拌机在初始状态(或搅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搅拌机在抬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机头及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搅拌机(未画出机头及搅拌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结合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搅拌机,包括:带有把手11的机头1,该机头1中设有驱动电机;底座3,该底座3的一侧纵向向上延伸出支撑部30,该支撑部30的上端面设有安装位槽301;固定在机头1下端面的托座2,该托座2与机头1可为一体成型结构,托座2的下端部设有安装端部20,该安装端部20设于安装位槽301之间,且安装端部20与安装位槽301之间设有抬头控制结构;可活动的设于底座3上的搅拌容器4;固定在机头1上搅拌组件5;用于让搅拌容器4在搅拌过程中相对搅拌器52以相反方向进行转动的转动机构。

结合图3所示,该搅拌组件5至少包括与驱动电机传动相连的搅拌轴51和固定在搅拌轴51下末端的搅拌器52。当搅拌机处于图1所示初始状态时,该搅拌器52可伸入搅拌容器4中。当搅拌机处于图2所示抬头状态(即当机头1相对底座3转动一个预设角度时),搅拌器52跟随机头1远离搅拌容器4运动从而脱离并外露出搅拌容器4。

进一步结合图2-图5所示,转动机构至少包括让搅拌容器4随搅拌轴51反转的转动驱动装置。该转动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搅拌轴51上的第一齿轮53,该第一齿轮53与搅拌轴51同步转动;设于托座2上的第二齿轮28,该第二齿轮28通过齿轮传动结构与第一齿轮53传动相连;设于搅拌容器4外侧面的外齿圈41,该外齿圈41与第二齿轮28外齿啮合相连。其中,第二齿轮28通过齿轮传动结构与第一齿轮53传动相连是指第二齿轮28可直接与第一齿轮53外齿啮合相连,或者,第二齿轮28与第一齿轮53之间设有1级或多级传动齿轮以确保第一齿轮53能够带动第二齿轮28转动。

当搅拌机进行搅拌工作时,机头1中的驱动电机带动搅拌轴51以第一方向转动,从而第一齿轮53与搅拌轴51同步以第一方向转动;第一齿轮53带动第二齿轮28转动,并由第二齿轮28外齿啮合外齿圈41从而带动搅拌容器4朝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可以提高搅拌效率,实现搅拌容器4内无死角的食物搅拌。

众所周知,当搅拌负荷较重时,比如搅拌机进行和面作业时,搅拌轴51在转动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的横向扭力,此横向扭力可能会造成第二齿轮28与外齿圈41之间出现跳齿磨齿故障。为了避免产生此故障,见图4、图5所示,转动机构还设有转动限位装置,该转动限位装置包括:在托座2的下端面设有由耐磨材料(比如橡胶或塑胶)制成的限位柱29和限位肋27,该限位柱29的外表面与搅拌容器4的内侧壁贴合设置,该限位肋27与搅拌容器4的外侧壁贴合设置,通过限位柱29和限位肋27分别从搅拌容器4的内、外侧壁进行限位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搅拌容器4因搅拌轴51的横向扭力产生的摆动或抖动,降低了外齿圈41与第二齿轮28之间出现跳齿磨齿故障的概率,从而有利于提高搅拌机的可靠性,并有利于增加了搅拌机的使用寿命。

其中,设于安装端部20与安装位槽301之间的抬头控制结构乃现有技术,比如,见中国专利申请CN201720251656X、CN2012203287936及CN2014200615800均有公开搅拌机(或打蛋机)的抬头结(机)构或抬头控制结构,在此不详细展开描述。并且,依据上述描述可知,将机头1切换至图2所示的抬头状态后,第二齿轮28与搅拌容器4的外齿圈41不再咬合,且机头1带动搅拌组件5脱离出搅拌容器4,从而可以方便的将搅拌容器4从底座3上取下,从而方便用户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