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理疗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5947发布日期:2019-10-15 17:56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理疗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疗枕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理疗枕。



背景技术:

颈椎腰椎病是一种白领、老年人常见易患疾病,其患因主要是因为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引发经络拥堵、椎间盘突出形成痕血和骨刺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脊髓、从而引发疼痛。目前常用的防治方法有:推拿、牵引、按摩等,这些防治方法往往需要操作者具有专业的理疗知识才能进行操作,在口常生活工作时无法满足人们随时随地想要理疗预防颈椎腰椎病的需求,另一方面,专业按摩理疗机构的消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理疗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理疗枕,它包括理疗枕本体,该理疗枕本体包括乳胶枕主体,乳胶枕主体的前表面中部设置有加热片,加热片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左振动电机、右振动电机;所述乳胶枕主体左侧面开设有方形开关孔,方形开关孔上安装有皮标按钮;

所述乳胶枕主体内设置有空腔,该乳胶枕主体的底面中部设置有通口;所述乳胶枕主体的空腔安装有电路板架,电路板架上安装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皮标按钮控制电路;所述线路板通过导线分别与穿插过乳胶枕主体上的圆形线孔与加热片、左振动电机、右振动电机、皮标按钮电连接;

所述皮标按钮控制电路包括微处理器U1,所述微处理器U1左侧面的第 1-6脚分别与P34-P36、P00-P02接口相连,P34-P36、P00-P02接口分别与 HOGND端头、MOGND端头电连接、IO端头、RESTB端头、振动电机控制按钮S1、加热片控制按钮S2电连接;RESTB端头一端与电容C2串联,电容C2的另一端与接地;所述微处理器U1的第7脚接地,微处理器U1的第8脚与电容C3 串联,电容C3另一端接地;微处理器U1的第10脚与VCC端头相连,电容C1 与微处理器U1的第10脚并联,电容C1另一端接地;

所述微处理器U1右侧面的第1-9脚分别与P15接口、P14接口、P23-P27 接口、P31-P32接口相连,P15接口、P14接口、P23-P27接口、P31-P32接口分别与P_G1端、P_B1端、P_R1端、HO端、P_R2端、MO端、SWDIO端、SWDICK 端、P_B2端相连;微处理器U1右侧面的第20脚与P33接口相连,P33接口与P_G2端相连;

U4稳压芯片的第1脚接地,电容C6、C7并联在U4稳压芯片的第2脚上,电容C6与3.3V电压端相连,电容C7与VCC端相连,电容C6、C7的另一端分别接地;U4稳压芯片的第3脚与二极管D9串联,二极管D9一端与P1接口的第2脚相连,P1接口为连接器接口,P1接口的第1脚接地;电容C4、C5 一端与U4稳压芯片的第3脚并联,电容C4、C5另一端分别接地;P1接口的第2脚与输入电压VIN端相连;

电阻R20、R21串联,R21一端与MOGND端相连,电阻R20另一端接地;振动电机接口P3的第1脚与导线一相连,导线一的一端与电阻R20、R21之间的连接导线相连,导线一的另一端与MO端相连;振动电机接口P3的第2 脚与VIN端相连;二极管D10并联在振动电机接口P3的第2脚与MOGND端之间;

电阻R18、电阻19串联,电阻19一端与HOGND端相连,电阻R18一端接地,加热片接口P2的第1脚与导线二相连,导线二的一端与电阻R18、R19 之间的连接导线相连,导线二的另一端与HO端相连;加热片接口P2的第2 脚与VIN端相连;

发光二极管D1、D4的第1脚通过导线三相连,发光二极管D1、D4的第2 脚通过导线四相连,发光二极管D1、D4的第4脚通过导线五相连;发光二极管D2、D3的第1脚分别并联在导线三上,发光二极管D2、D3的第2脚分别并联在导线四上,发光二极管D2、D3的第4脚分别并联在导线五上;电阻R2 一端并联在导线三上,电阻R2另一端与P_R1端相连;电阻R1一端并联在导线四上,电阻R1另一端与P_G1端相连;电阻R3一端并联在导线五上,电阻 R3另一端与P_B1端相连;发光二极管D1、D2、D3、D4的第4脚分别与VCC 端相连;

发光二极管D5、D8的第1脚通过导线六相连,发光二极管D5、D8的第2 脚通过导线七相连,发光二极管D5、D8的第4脚通过导线八相连;发光二极管D6、D7的第1脚分别并联在导线六上,发光二极管D6、D7的第2脚分别并联在导线七上,发光二极管D6、D7的第4脚分别并联在导线八上;电阻R2 一端并联在导线六上,电阻R2另一端与P_R1端相连;电阻R1一端并联在导线七上,电阻R1另一端与P_G1端相连;电阻R3一端并联在导线八上,电阻 R3另一端与P_B1端相连;发光二极管D5、D6、D7、D8的第4脚分别与VCC 端相连;

LED灯驱动三极管Q1的第1脚接地,第2脚分别与电阻R9串联,电阻 R9另一端与P_R1端相连;第3脚与R1相连,第4脚接地,第5脚与电阻R13 串联,电阻R13另一端与P_R2端相连,第6脚与R1相连;

LED灯驱动三极管Q2的第1脚接地,第2脚分别与电阻R10串联,电阻 R10另一端与P_B1端相连;第3脚与B2相连,第4脚接地,第5脚与电阻R14串联,电阻R14另一端与P_B2端相连,第6脚与B1相连;

LED灯驱动三极管Q3第1脚接地,第2脚分别与电阻R11串联,电阻R11 另一端与P_G1端相连;第3脚与G2相连,第4脚接地,第5脚与电阻R15 串联,电阻R14另一端与P_B2端相连,第6脚与B1相连;

发热片驱动NMOS管Q4第1脚接地,第2脚与电阻R8串联,电阻R8另一端与PWMIO端相连,第3脚与第1脚并联,第4脚与电阻R7串联,电阻R7 另一端与IO端相连,第5、6脚与HO端相连,第7、8脚与MO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U4稳压芯片是型号为XC6206P302的稳压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二极管D9、二极管D10是型号为1N5819的肖特基二极管。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D1-D8是型号为0805RGB发光二极管。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片驱动NMOS管Q4为型号是AO4800场效应管。

进一步地,所述微处理器U1为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生产的HC32F003系列32位MCU微处理器。

进一步地,所述通口上安装有盖板,使用螺丝固定在乳胶枕主体5。

进一步地,所述乳胶枕主体的材料为乳胶。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理疗枕,它通过在靠枕及睡枕与人体颈椎及腰椎接触部分增加振动及远红外发热装置并配合各种药物敷贴,达到理疗按摩的功效,该装置采用配套的轻薄充电宝供电,满足随时随地使用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电路中的微处理器的局部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中的连接器接口、振动电机接口、加热片接口的局部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中的振动电机共阳RGBLED指示灯的局部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中的加热片共阳RGBLED指示灯的局部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中的LED灯驱动三极管、发热片驱动NMOS 管的局部电路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处理器的拓扑流程图;

图8微处理器按钮处理的拓扑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皮标按钮;2、左振动电机;3、右振动电;4、加热片;5、乳胶枕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理疗枕,它包括理疗枕本体,该理疗枕本体包括乳胶枕主体5,乳胶枕主体5的前表面中部设置有加热片4,加热片4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左振动电机2、右振动电机3;所述乳胶枕主体5 左侧面开设行方形开关孔,方形开关孔上安装有皮标按钮1;

所述乳胶枕主体5内设置有空腔,该乳胶枕主体5的底面中部设置有通口;所述乳胶枕主体5的空腔安装有电路板架,电路板架上安装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皮标按钮控制电路;所述线路板通过导线分别与穿插过乳胶枕主体5上的圆形线孔与加热片4、左振动电机2、右振动电机3、皮标按钮1电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皮标按钮控制电路包括微处理器U1,所述微处理器U1 左侧面的第1-6脚分别与P34-P36、P00-P02接口相连,P34-P36、P00-P02接口分别与HOGND端头、MOGND端头电连接、IO端头、RESTB端头、振动电机控制按钮S1、加热片控制按钮S2电连接;RESTB端头一端与电容C2串联,电容C2的另一端与接地;所述微处理器U1的第7脚接地,微处理器U1的第 8脚与电容C3串联,电容C3另一端接地;微处理器U1的第10脚与VCC端头相连,电容C1与微处理器U1的第10脚并联,电容C1另一端接地;

所述微处理器U1右侧面的第1-9脚分别与P15接口、P14接口、P23-P27 接口、P31-P32接口相连,P15接口、P14接口、P23-P27接口、P31-P32接口分别与P_G1端、P_B1端、P_R1端、HO端、P_R2端、MO端、SWDIO端、SWDICK 端、P_B2端相连;微处理器U1右侧面的第20脚与P33接口相连,P33接口与P_G2端相连;

如图3所示,U4稳压芯片的第1脚接地,电容C6、C7并联在U4稳压芯片的第2脚上,电容C6与3.3V电压端相连,电容C7与VCC端相连,电容C6、 C7的另一端分别接地;U4稳压芯片的第3脚与二极管D9串联,二极管D9一端与P1接口的第2脚相连,P1接口为连接器接口,P1接口的第1脚接地;电容C4、C5一端与U4稳压芯片的第3脚并联,电容C4、C5另一端分别接地; P1接口的第2脚与输入电压VIN端相连;

电阻R20、R21串联,R21一端与MOGND端相连,电阻R20另一端接地;振动电机接口P3的第1脚与导线一相连,导线一的一端与电阻R20、R21之间的连接导线相连,导线一的另一端与MO端相连;振动电机接口P3的第2 脚与VIN端相连;二极管D10并联在振动电机接口P3的第2脚与MOGND端之间;

电阻R18、电阻19串联,电阻19一端与HOGND端相连,电阻R18一端接地,加热片接口P2的第1脚与导线二相连,导线二的一端与电阻R18、R19 之间的连接导线相连,导线二的另一端与HO端相连;加热片接口P2的第2 脚与VIN端相连;

如图4所示,发光二极管D1、D4的第1脚通过导线三相连,发光二极管 D1、D4的第2脚通过导线四相连,发光二极管D1、D4的第4脚通过导线五相连;发光二极管D2、D3的第1脚分别并联在导线三上,发光二极管D2、D3 的第2脚分别并联在导线四上,发光二极管D2、D3的第4脚分别并联在导线五上;电阻R2一端并联在导线三上,电阻R2另一端与P_R1端相连;电阻R1 一端并联在导线四上,电阻R1另一端与P_G1端相连;电阻R3一端并联在导线五上,电阻R3另一端与P_B1端相连;发光二极管D1、D2、D3、D4的第4 脚分别与VCC端相连;

如图5所示,发光二极管D5、D8的第1脚通过导线六相连,发光二极管 D5、D8的第2脚通过导线七相连,发光二极管D5、D8的第4脚通过导线八相连;发光二极管D6、D7的第1脚分别并联在导线六上,发光二极管D6、D7 的第2脚分别并联在导线七上,发光二极管D6、D7的第4脚分别并联在导线八上;电阻R2一端并联在导线六上,电阻R2另一端与P_R1端相连;电阻R1 一端并联在导线七上,电阻R1另一端与P_G1端相连;电阻R3一端并联在导线八上,电阻R3另一端与P_B1端相连;发光二极管D5、D6、D7、D8的第4 脚分别与VCC端相连;

如图6所示,LED灯驱动三极管Q1的第1脚接地,第2脚分别与电阻R9 串联,电阻R9另一端与P_R1端相连;第3脚与R1相连,第4脚接地,第5 脚与电阻R13串联,电阻R13另一端与P_R2端相连,第6脚与R1相连;

LED灯驱动三极管Q2的第1脚接地,第2脚分别与电阻R10串联,电阻 R10另一端与P_B1端相连;第3脚与B2相连,第4脚接地,第5脚与电阻 R14串联,电阻R14另一端与P_B2端相连,第6脚与B1相连;

LED灯驱动三极管Q3第1脚接地,第2脚分别与电阻R11串联,电阻R11 另一端与P_G1端相连;第3脚与G2相连,第4脚接地,第5脚与电阻R15 串联,电阻R14另一端与P_B2端相连,第6脚与B1相连;

发热片驱动NMOS管Q4第1脚接地,第2脚与电阻R8串联,电阻R8另一端与PWMIO端相连,第3脚与第1脚并联,第4脚与电阻R7串联,电阻R7 另一端与IO端相连,第5、6脚与HO端相连,第7、8脚与MO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U4稳压芯片是型号为XC6206P302的稳压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二极管D9、二极管D10是型号为1N5819的肖特基二极管。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D1-D8是型号为0805RGB发光二极管。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片驱动NMOS管Q4为型号是AO4800场效应管。

进一步地,所述微处理器U1为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生产的HC32F003系列32位MCU微处理器。

进一步地,所述通口上安装有盖板,使用螺丝固定在乳胶枕主体5。

进一步地,所述乳胶枕主体5的材料为乳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设计中,微处理器U1是型号为HC32F003,U1为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生产的HC32F003系列32位MCU微处理器,是可以PIN TO PIN替换STM8S003 的32位MCU。S1为振动电机控制按钮,S2为加热片控制按钮,D1-D4分别是振动电机共阳RGBLED指示灯,D5-D8分别加热片共阳RGBLED指示灯,Q1-Q3 分别为LED灯驱动三极管,Q4为发热片驱动NMOS管。U4稳压芯片是型号为 XC6206P302的稳压芯片,二极管D9、二极管D10是型号为1N5819的肖特基二极管。

本设计中,皮标按钮电路由MO内核的微处理器U1进行统一调度控制,微处理器U1其型号为HC32f003。当S1或S2被按下,此时微处理的对应连接的IO口会被接致GND,产生低电平,从而触发对应的程序模块处理按键,通过驱动NMOS管Q4来驱动加热片和振动电机,并通过三极管Q1-Q3控制共阳 RGBLED产生对应的指示灯光。振动电机和加热片接口处,分别加了电阻R18、 R19、R20、R21,其中R18、R19、加热片组成串联电路,并在R18、R19分压点通过微处理器检测该点电压,若加热片断路,则该点的电压始终为0V,反之则微处理器能检测到该点的电压,从而判断加热片是否断路故障,同样的振动电机部分也是如此,通过R20、R21和振动电机组成的分压电路检测。

微处理器主程序采用定时器中断查询的方式进行调度处理,系统上电主程序初始化IO口、定时器开启1ms定时中断,主程序检测加热片和振动电机是否断路故障,若故障则闪烁LED报警,若无故障主程序继续查询是否需要振动电机模式切换控制,当定时器1ms中断产生,中断程序执行按键扫描、故障指示、定时时间查询等任务,若加热定时时间到则停止加热,若振动定时时间到则停止振动。

按键处理程序,当检测到用户按下S1按钮并释放且按下的时间小于2秒(短按),可开启振动电机,并通过RGBLED指示工作状态,继续短按可切换不同的振动模式并改变共阳RGBLED颜色,依次为:持续振动(LED显示红灯)、均匀长停歇间隔振动(共阳RGBLED显示紫灯)、均匀短停歇间隔振动(共阳 RGBLED显示黄灯),长短停歇交替振动(共阳RGBLED显示绿色)、停止按摩 (共阳RGBLED熄灭);当检测到用户按下S2按钮并释放且按下的时间小于2 秒(短按),可开启加热片,并通过RGBLED指示工作状态,继续短按可切换不同的加热功率并改变共阳RGBLED颜色,依次为:100%功率加热(LED显示红灯)、90%功率加热(共阳RGBLED显示紫灯)、80%功率加热(共阳RGBLED 显示黄灯),60%功率加热(共阳RGBLED显示绿色)、停止加热(共阳RGBLED 熄灭);当检测到S1按键按下且按下的时间达到2S,若当前开启了振动状态,则启动20分钟的振动定时时间,同样的当检测到S2按键按下且按下的时间达到2S,若当前开启了加热状态,则启动20分钟的加热定时时间。

本设计使用时,接通电源,人体平躺或依靠使颈椎或脊椎靠于理疗枕加热按摩处,点按皮标按钮,开启加热或振动,指示皮标按钮指示灯亮,若再次点按亮灯的按钮,可切换不同模式,若长按亮灯的按钮2秒以上,则指示灯开始闪烁表示进入20分钟定时模式,倒计时20分钟后停止加热或振动。

本设计中,写入微处理器U1中的程序是本行业的技术人员能够轻易实现的,故属于现有技术。为了方便本行业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晰知晓主程序流程控制,申请人将程序拓扑图附上(附图7、图8)。

本设计中涉及的振动电机、发热片均为市场现有产品,故属于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理疗枕,它通过在靠枕及睡枕与人体颈椎及腰椎接触部分增加振动及远红外发热装置并配合各种药物敷贴,达到理疗按摩的功效,该装置采用配套的轻薄充电宝供电,满足随时随地使用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中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