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5007发布日期:2019-11-08 23:19阅读:911来源:国知局
燃烧炉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与燃烧炉结构有关,特别涉及一种可增进助燃效果的燃烧炉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华人的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的因素,多数人民会在民俗节日、神明生日、祖先忌日时,人民会焚香祈愿并焚烧纸钱,以祈求平安顺遂。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目前家庭所使用的燃烧炉。其包含一金属制的圆桶1、一设置于该圆桶1底部的筛袈2,该圆桶1上形成一开口3且于该圆桶的桶身贯穿复数个穿孔4,由此达到焚烧纸钱而不会污染地面的功效。

然而。目前的燃烧炉在使用时,经常发生某一区块的纸钱已经燃烧殆尽,而另一区块的纸钱则燃烧不完全的现象,该圆桶1的复数个穿孔4经常会被燃烧不完全的纸钱堵住而失去空气对流的效果,造成纸钱燃烧效率不佳,使焚烧时间冗长,而且容易残留有燃烧不完全的纸钱等问题,甚至需要使用铁杆不断翻动该圆桶1内的纸钱,但不断翻动的过程中又会产生灰烬乱飞的情形。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与从事此行向的相关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炉结构,其主要可供纸钱加速燃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烧炉结构,包含:

一外筒,具有一开口、一连接该开口往该外筒内部延伸的内壁面、一由该内壁面凸设且靠近该开口的第一凸环缘、及一由该内壁面凸设且远离该开口的第二凸环缘,该第二凸环缘界定一与该开口连通的组装空间、及一连通该组装空间的对流空间,该外筒贯穿一与该对流空间连通的对流孔;

一筛架,设置于该外筒的组装空间且抵靠该第二凸环缘;以及

一中空内筒,设置于该组装空间,并具有一抵靠该第一凸环缘的抵靠环部、及复数贯穿该中空内筒且与该组装空间连通的流通孔。

较佳地,其中该外筒具有一相反于该开口的底部,该底部设有复数脚柱。

较佳地,其中该外筒具有一相反于该开口的底部,该底部设有复数滚轮。

较佳地,其中该燃烧炉结构还包含一呈漏斗状的盖体,该盖体覆罩于该中空内筒上方且该盖体的外周缘抵靠在该中空内筒的抵靠环部。

较佳地,其中该燃烧炉结构还包含一覆盖该开口的排烟罩体,该排烟罩体往上延伸一延伸部,该延伸部贯穿一与该组装空间连通的排烟口,该外筒具有一与该组装空间连通投置口,该投置口的外缘下方连接一供使用者翻掀和盖合的掀盖体,该外筒贯穿的对流孔延伸至该外筒的底部,该对流孔的侧边外缘处连接一网罩体,该网罩体贯穿复数个与该对流空间连通的网孔。

由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燃烧炉结构,主要由一外筒、一筛架、及一中空内筒所组成,特色为通过该外筒的组装空间的下方界定一与该组装空间连通的对流空间,该对流空间供给纸钱源源不断燃烧所需的空气,由此,于燃烧纸钱时以构成气流循环效果,进而达到燃烧效率佳与不闷烧的目的。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燃烧炉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图4实施例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底部设有复数脚柱。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底部设有复数滚轮。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炉结构,包含:

一外筒10呈圆桶状且由金属所制成,具有一位于上方且与外界连通的开口11、一连接该开口11往该外筒10内部延伸的内壁面12、一由该内壁面12凸设且靠近该开口11的第一凸环缘13、一由该内壁面12凸设且远离该开口11的第二凸环缘14、及一相反于该开口11的底部15,该第二凸环缘14界定一与该开口11连通的组装空间16、及一连通该组装空间16 且位于该组装空间16下方的对流空间17,该外筒贯穿一与该对流空间17 连通且呈长方状的对流孔18。

一筛架20呈圆形状且为不锈钢或金属材质所制成,设置于该外筒10 的组装空间16且抵靠该第二凸环缘14,并具有一抵靠该第二凸环缘14的框架21,该框架21内设有复数条间隔排列且以焊接方式固定于该框架21 承载条22,各该承载条22之间具有一与该组装空间16及该对流空间17 连通的穿孔23,该承载条22用以承接丢进于燃烧炉内的纸钱,当该纸钱燃烧后会形成灰烬,该灰烬会通过复数个该穿孔23而落入于该外筒10的底部15。

一中空内筒30由金属所制成,其外径小于该外筒10的外径且设置于该组装空间16,并具有一位于一端且抵靠该第一凸环缘13的抵靠环部31、及复数环列贯穿该中空内筒30且与该组装空间16连通的流通孔32,该中空内筒30的抵靠环部31与该外筒10的第一凸环缘13相互顶挚,以使该中空内筒30可固定于该外筒10的组装空间16,该中空内筒30能分离于该外筒10。

以上即为本实用新型燃烧炉结构的组装与结构叙述,兹再对该燃烧炉结构的使用情况作进一步的描述:

当该燃烧炉结构在燃烧纸钱时,空气(以箭头表示)能由该外筒10的对流孔18流入该对流空间17,并且该对流空间17内的空气能分布散发于该中空内筒30的内部,同时燃烧的热气能由该中空内筒30的流通孔32向外排出,构成气流循环效果以增进其燃烧效率,避免闷烧的情形。

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由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态及功效同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故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不同处在于:该外筒10的底部15设有复数脚柱40,该复数脚柱40平均分布于该底部15,由此赋予定位功能,其更灵活的配置以因应消费者的需求。

请参阅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由于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组态及功效同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故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不同处在于:该外筒10的底部15设有复数滚轮50,通过该复数滚轮50的配置,使该燃烧炉结构可任意移动并提升机动性,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功效特性者。

请参阅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由于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组态及功效同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故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不同处在于:该燃烧炉结构还包含一呈漏斗状的盖体60,该盖体60覆罩于该中空内筒30上方且该盖体60的外周缘61抵靠在该中空内筒30的抵靠环部31,通过呈漏斗状的该盖体60的配置,可大幅地减少白色的灰烬往上飞扬,而且该盖体60具有一位于上方且呈斜状的斜面 62,使用者可通过该斜面62滑入手上的纸钱,防止火焰误烧伤使用者的手部,达到安全的特点。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特色为通过该外筒10的组装空间16的下方界定一与该组装空间16连通的对流空间17,该对流空间17供给纸钱源源不断燃烧所需的空气,由此,于燃烧纸钱时以构成气流循环效果,进而达到燃烧效率佳与不闷烧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请参阅图9所示,该燃烧炉结构还包含一覆盖该开口 11的排烟罩体70,该排烟罩体70往上延伸一延伸部71,该延伸部71贯穿一与该组装空间16连通的排烟口72,该外筒10具有一与该组装空间16 连通投置口19,该投置口19的外缘下方连接一供使用者翻掀和盖合的掀盖体80,该外筒10贯穿的对流孔18延伸至该外筒10的底部,该对流孔 18的侧边外缘处连接一网罩体90,该网罩体90贯穿复数个与该对流空间 17连通的网孔91,由此能避免灰烬四处飞扬,以提升焚烧纸钱的效率的优点。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例及图式仅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