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玻璃窗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37398发布日期:2021-05-11 17:10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隔热玻璃窗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如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改进的隔热玻璃窗(insulatedglazing)单元。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双层玻璃窗单元可用于住宅的窗户或更一般地用于建筑物的窗户中,以确保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的热绝缘。

隔热玻璃窗单元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其包括框架和两个以上的玻璃窗格(pane),这些玻璃窗格气密地固定到框架上以限定封闭体积。

这种封闭体积通常可以容纳幕帘(tent),例如软百叶帘或百褶帘。在软百叶帘的特定情况下,百叶帘包括插入在框架的底部构件和顶部构件之间的多个板条。多个板条、底部构件和顶部构件通过至少一组绳索和梯子彼此连接,所述至少一组绳索和梯子能够使板条既竖直移动又围绕板条的对称轴线移动。

在现有技术中,百叶帘安装到框架的横构件,并且底部构件构造成从顶部构件到框架的基部可逆地滑动。

特别地,百叶帘构造成在升高位置和降低位置以及多个中间位置之间转变。

在升高位置,底部构件和多个板条在横构件处被压紧在一起,从而允许光穿过玻璃窗格。

另一方面,在降低位置,底部构件位于基部处。在降低位置中,多个板条基本上沿着框架的顶部构件和底部构件之间的整个空间布置。

在各个中间位置和在降低位置,板条可以在两个极限之间采取各种构造,包括打开构造和遮挡构造。

在打开构造中,板条采取基本垂直于玻璃窗格的位置。在这种打开构造中,光可以在板条之间通过。

相反地,在遮挡构造中,板条以部分重叠的关系基本平行于玻璃窗格取向。因此,板条被布置成阻挡光在顶部构件与底部构件之间的空间中通过。

现有技术的问题

这种布置的一个缺点是,在降低位置和遮挡构造中,百叶帘的底部构件不能确保完全阻挡非常接近基部的光。

更详细地,在降低位置,底部构件搁置在基部上。因此,当底部构件搁置在基部上时,百叶帘的绳索被松开,因为它们不再被底部构件的重量拉紧。结果,板条被不正确地布置。

更详细地,底部构件附近的板条未被均匀地布置在隔热玻璃窗单元内,并且不再处于重叠关系。换句话说,底部构件附近的板条间隔开。因此,光能够在靠近底部构件的板条之间通过。

此外,在降低位置中,梯子可以插入在板条之间。因此,梯子不允许板条适当地重叠。因此,光线能够在板条之间通过。

发明目的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消除上述现有技术缺点的隔热玻璃窗单元。

特别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热玻璃窗单元,该隔热玻璃窗单元在遮挡构造中允许靠近隔热玻璃窗单元的基部的板条适当地定位。



技术实现要素:

前述技术目的和目标通过包括如所附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中公开的技术特征的隔热玻璃窗单元得以基本实现。

对于本发明,隔热玻璃窗单元通过一旦底部构件接近框架的基部就使底部构件倾斜而解决了技术问题。

有利地,百叶帘的底部构件的倾斜因此引起板条旋转靠近底部构件。结果,板条被布置成在板条之间没有间隙或空间,从而防止了光的通过,并确保了百叶帘的适当的遮挡。

另外,底部构件的倾斜运动独立于梯子的长度,这在设置梯子长度方面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从附图中所示的隔热玻璃窗单元的优选的、非排他性实施方式的说明性、非限制性说明中更加清楚地得出,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隔热玻璃窗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隔热玻璃窗单元的底侧细节的立体图;

-图3a是图1的隔热玻璃窗单元在第一操作构造中的详细的底侧细节的截面侧视图;

-图3b是图1的隔热玻璃窗单元在第二操作构造中的详细的细节的截面侧视图;

-图3c是图1的隔热玻璃窗单元在第三操作构造中的详细的细节的截面侧视图;

-图3d是图1的隔热玻璃窗单元在第四操作构造中的详细的细节的截面侧视图;

-图4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本发明的隔热玻璃窗单元的详细的立体图;和

-图5是图4的隔热玻璃窗单元的详细的截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的设备应被认为是示意性地示出的、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不一定代表其各部分的实际比例。

尽管未明确示出,但如参照其它实施方式所述的,参照各个实施方式说明的各个特征应旨在与其它特征作为辅助和/或可互换。

参照附图,附图标记1表示被设计用于建筑物窗户的隔热玻璃窗单元,以确保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的热绝缘。

特别参照图1,隔热玻璃窗单元1包括框架12。该框架12包括基部13、放置在基部13上方的横构件15和用于在横构件15和基部13之间连接的两个直立构件14。

更详细地,基部13具有两个相反的端部131。两个直立构件14在基部13的端部131处连接到基部13。换句话说,每个直立构件14连接到基部13的一个相应的端部131。

同样,横构件15具有两个相反的端部151。横构件15的两个端部151中的每一个都位于基部13的一个相应端部131的上方。两个直立构件14在横构件15的端部151处连接到横构件15。换句话说,每个直立构件14连接到横构件15的一个相应的端部151。

优选地,基部13和横构件15彼此平行且相对。结果,用于连接基部13和横构件15的两个直立构件14也彼此平行且相对。

隔热玻璃窗单元1包括至少两个至少部分透明的窗格(pane),其被施加到框架12。

至少两个窗格处于相互面对且平行的关系。

至少两个窗格优选由玻璃制成并且是完全透明的。

尽管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两个玻璃窗格,但是也可以设置三个或四个玻璃窗格。

至少两个窗格被以气密的方式施加到框架12,例如以包含气体的方式,从而限定了气密密封的内部体积18。

隔热玻璃窗单元1包括放置在体积18中的光线遮蔽装置2以及用于向上和/或向下驱动该光线遮蔽装置的驱动器具(means)。

特别地,光线遮蔽装置2包括多个板条21和底部构件22。板条彼此连接并且与底部构件22连接。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光线遮蔽装置2通过软百叶帘实施。

出于此目的,应注意还参照图1,驱动器具包括安装到横构件15的支撑器具,诸如盒23。

如本身已知的那样,盒23接收联接到电动机及其电子器件的轴,以引起光线遮蔽装置2(未示出)的运动。

特别地,盒23中的轴也以公知的方式通过绳索和梯子连接至板条21和底部构件22,这在此将不进行公开。

一方面,多个板条21、底部构件22和盒23在框架12的两个直立构件14之间延伸。

一方面,光线遮蔽装置2的底部构件22具有两个相反的端部221。特别地,该端部221被放置成靠近框架12的直立构件14。

应注意,光线遮蔽装置2适于在升高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转变。

在升高位置,板条21和底部构件22被压紧在一起。换句话说,在升高位置,板条21和底部构件22在施加至横构件15的盒23处被压紧在一起。

在展开位置,底部构件22被放置成靠近隔热玻璃窗单元1的基部13。特别地,在展开位置,底部构件22与盒23间隔开,而板条21跨过底部构件22和盒23之间的空间。

换句话说,在展开位置,板条21基本上跨过横构件15和框架12的基部13之间的整个空间。应注意,上述驱动器具适于使光线遮蔽装置2在升高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转变。

应注意的是,光线遮蔽装置2可以处于在升高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的一系列中间位置。在中间位置,底部构件22位于基部13和盒23之间的中间位置。换句话说,底部构件22与基部13和盒23两者都间隔开。此外,一些板条21在盒23处被压紧,而其余的板条23跨过底部构件22与盒23之间的空间。

在展开位置和中间位置,板条21可以在打开构造和遮挡构造之间转变。

在打开构造中,板条21基本垂直于窗格。另外,板条彼此间隔开,并且在该构造中,允许光在板条21之间通过。

在遮挡构造中,板条处于部分重叠的关系。板条21的部分重叠关系阻挡了光在光线遮蔽装置的底部构件22和盒23之间的空间中的通过。

光线遮蔽装置2的底部构件22构造成在第一构造和第二构造之间转变。

特别参照图3a,在第一构造中,底部构件22能够朝向/远离基部13滑动,从而限定滑动方向x。

特别参照图3d,在第二构造中,底部构件22靠近基部13并且相对于滑动方向x倾斜。

应注意,在第一构造中,底部构件22能够从盒23朝向框架12的基部13可逆地滑动,特别是使光线遮蔽装置2从升高位置向展开位置转变。

优选地,当底部构件22滑动时,与其连接的板条21被展开。

在第二构造中,底部构件22相对于滑动方向x倾斜预定角度。换句话说,底部构件22围绕垂直于滑动方向x的底部构件22的轴线y(图4)旋转。

有利地,如图2和图4所示,底部构件22相对于滑动方向x的倾斜使得在板条21的遮挡构造中,板条21靠近底部构件22部分地重叠。板条21的部分重叠关系阻挡了光的通过。

隔热玻璃窗单元1还包括位于隔热玻璃窗单元1的基部13处的第一不动(stationary)引导器具24(图2和图4)。更详细地,第一引导器具24构造成位于隔热玻璃窗单元1的基部13的至少一个端部131处。

更详细地,第一引导器具24固定到框架12的直立构件14。特别地,第一引导器具24在基部13的端部131处固定到直立构件14。

隔热玻璃窗单元1还包括位于所述光线遮蔽装置2的底部构件22上的第二移动引导器具25。更详细地,第二引导器具25至少位于底部构件22的其中一个端部221处。

第一引导器具24和第二引导器具25构造成在光线遮蔽装置2处于展开位置时彼此接触,并使底部构件22从第一构造转变为第二构造。

换句话说,第一引导器具24和第二引导器具25之间的相互滑动运动导致底部构件22从第一构造向第二构造转变,从而允许底部构件围绕对称轴线旋转。

在如图2、图3a、图3b、图3c和图3d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器具24包括至少一个凹部31,并且第二引导器具25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到底部构件22的销32。销32构造成相对于隔热玻璃窗单元1的基部13移动并且在凹部31中滑动。

换句话说,凹部31保持静止,而销32在凹部31中滑动。更详细地,销32固定在底部构件22的其中一个端部221处。还更详细地,销32被置于底部构件22的重心下方。优选地,销32被置于底部构件22的一个端部221的对称平面处,与底部构件22的重心相距预定距离。

特别地参照图2和图3a的凹部31,该凹部31具有轮廓50,该轮廓50具有相对于底部构件22的滑动方向x倾斜的第一部分311。该第一部分311构造成当光线遮蔽装置2处于展开状态时与销32接触并引导该销32在凹部31中的滑动。换句话说,在百叶帘2的滑动运动期间,第一部分311位于销32的下方。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热玻璃窗单元,其中,凹部31的轮廓50具有第二部分312,该第二部分312基本平行于所述底部构件22的滑动方向x,并且构造成将所述底部构件22锁定在第二构造中。换句话说,第一部分311和第二部分312相对于彼此倾斜。

更详细地,连接部分313连接轮廓的第一部分311和第二部分312。连接部分313是基本水平的。第二部分312防止销32滑过连接部分313。因此,该销32被锁定在连接部分313处。

在图2至图3d的实施方式中,销32沿着凹部31的轮廓50的第一部分311的滑动运动导致底部构件22倾斜。

在图2、图3a、图3b、图3c和图3d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器具24优选包括一对销32,并且第二引导器具包括一对凹部31。每个销32位于底部构件22的一个相应的端部221处,而每个凹部31位于基部13的一个相应的端部131处。因此,每个销32构造成在对应的凹部31中滑动。

在例如如图4和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器具24包括至少一个销42,并且第二引导器具25包括至少一个凹部41。凹部41构造成相对于绝缘玻璃窗单元1的基部13移动并且绕销42滑动。

换句话说,销42保持静止并且凹部41围绕销42滑动。更详细地,销42位于距离基部13的一个端部131的对称平面预定距离处。

特别参照图4和图5所示的凹部41,将理解,其具有轮廓60,该轮廓60具有相对于底部构件22的滑动方向x倾斜的第一部分411。当光线遮蔽装置2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部分411构造成接触销42,并引导销42在凹部41中的滑动运动。

此外,轮廓41具有相对于滑动方向x倾斜并且与底部构件22的第一部分411对称的第二部分412以及在第一部分411和第二部分412之间的连接部分413。

在图4和图5的实施方式中,凹部41的第一部分411围绕销42的滑动运动导致底部构件22倾斜。

第二部分412和销42之间的接触将底部构件22锁定在第二构造中。因此,在底部构件22的第二构造中,销42接触连接部分413和第二部分412。

优选地,在图4和图5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器具24包括一对凹部41,并且第二引导器具包括一对销42。

各个凹部41位于底部构件22的一个相应的端部221处,而各个销42位于基部13的一个相应的端部131处。因此,各个凹部41构造成围绕其相应的销42滑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将理解在不背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如上所述的许多改变和变型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