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门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47028发布日期:2021-01-15 11:59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自动门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门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自动门帘。



背景技术:

门帘具有保冷、保温、节约能源,防虫、防尘、防风、保湿、防火、防静电、防强光、防紫外线、隔音、采光、通风、安全警示、防止意外的性能。适用于家庭、商铺、市场、餐厅、冷库、食品、化工、制药、纺织、电子、机械、印刷、工厂、车间、医院、等各种行业任何场所。人员、车辆、物品进出容易,阻隔效果佳,防止冷气流失,成本低廉。

现有的自动门帘门底框较高,均超过5cm,在使用时容易发生磕绊事故,尤其在人多的场所,且工业环境时过高的底框车辆进出非常不便,现有自动门帘,房间需要制冷制热时是空调帘,需要通风时还得换上纱帘,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自动门帘,它结构合理,可根据季节和环境选择适用的门帘,无需拆卸更换,干净卫生,方便清洗,为人们进出提供了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自动门帘,包括单开门自动门帘、双开门自动门帘,所述单开门自动门帘、双开门自动门帘均包括门头、边框、底框、电机一、感应装置、电机齿轮组、出风装置、空气压缩泵、回卷弹簧、上门框、纱帘、空调帘、门框、移动轮、拖链,所述门头上分别安装电机一、感应装置、空气压缩泵、上门框,所述感应装置、空气压缩泵、储气罐分别与电机一连接,所述门头的两侧分别安装边框,边框底部与边框底部之间安装底框,所述门框内安装电机齿轮组、移动轮、拖链,所述拖链的一端与移动轮连接,并沿电机齿轮组向上移动从而进入门框内,门框上安装若干个出风装置;

所述上门框上安装上滑道,所述上门框与上滑道的间隙内安装弹力棉,所述拖链分别与上滑道、底框连接,所述拖链由若干个拖链组件构成,所述拖链组件上设有若干个挂钩,拖链组件上设有抗风槽,所述抗风槽至少为一个,所述拖链宽度随着抗风槽的数量而变化,所述纱帘、空调帘的端部分别安装在抗风槽内,所述底框上设有固定孔,上滑道、底框上分别设有若干个挂钩孔,所述挂钩与挂钩孔连接;

所述电机齿轮组包括电机二、主轴、从动轴一、从动轮一、侧从动轮一、从动轴二、侧从动轮二、主动轴、主动轮二、主动轮一、电机齿轮组板,电机二安装在电机齿轮组板一侧,电机齿轮组板上分别安装主轴、从动轴一、从动轴二、主动轴,所述主轴安装在从动轴一上,从动轴一上分别安装从动轮一、侧从动轮一,从动轴二上安装侧从动轮二,主动轴上分别安装主动轮二、主动轮一,侧从动轮一与侧从动轮二连接,侧从动轮二与主动轮二连接,电机二带动主轴转动,主轴带动从动轴一转动,从而带动从动轮一、侧从动轮一转动,侧从动轮一带动侧从动轮二转动,从而带动从动轴二同步转动,侧从动轮二带动主动轮二转动,从而带动主动轴、主动轮一转动;

所述边框内安装回卷弹簧,回卷弹簧上安装转轴,转轴上分别安装或替换安装纱帘、空调帘,所述纱帘、空调帘的边缘设有抗风拉链,对称的抗风拉链将纱帘、空调帘通过超声波烫接在一起,所述纱帘、空调帘平行排列,所述纱帘、空调帘的侧部均安装卡槽组件一,门框上分别安装卡槽组件二,所述纱帘或空调帘上的卡槽组件一与卡槽组件二连接,所述卡槽组件一与卡槽组件二可替换安装电磁组件。

可选的,所述边框上设有隐藏槽,所述纱帘为折叠状或平滑状纱帘,所述折叠状纱帘收缩在隐藏槽内。

可选的,所述拖链外宽度小于主动轮二的内宽度。

可选的,所述出风装置上安装喷嘴,所述出风装置内安装微型气泵或通过管路与空气压缩泵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泵、储气罐通过管路与喷嘴连接,所述微型气泵或空气压缩泵与喷嘴连接,所述喷嘴可旋转360°。

可选的,所述底框为凸字形结构,所述上滑道为t形结构。

可选的,所述门头内外两侧均安装感应装置,防止误开。

可选的,所述若干个为两个以上的自然数。

可选的,所述底框高度为1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运行平稳,无噪音,使用过程中无需润滑,可根据季节选择适用的门帘,干净卫生,方便清洗,为人们进出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图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机齿轮组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抗风槽安装空调帘与纱帘无风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抗风槽安装空调帘与纱帘有风状态下弹力棉受力的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底框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底框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拖链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拖链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拖链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帘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纱帘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帘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双开门自动门帘的结构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双开门自动门帘的结构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双开门自动门帘的结构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单开门自动门帘的结构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单开门自动门帘的结构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单开门自动门帘的结构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纱帘与空调帘的双开门自动门帘结构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空调帘的双开门自动门帘结构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纱帘的双开门自动门帘结构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空调帘的单开门自动门帘结构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纱帘的单开门自动门帘结构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单个抗风槽安装空调帘无风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单个抗风槽安装空调帘有风状态下弹力棉受力的结构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单个抗风槽安装纱帘无风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单个抗风槽安装纱帘有风状态下弹力棉受力的结构图;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图26、图27中所示:1、门头,2、边框,3、底框,4、电机一,5、感应装置,6、电机齿轮组,7、出风装置,8、空气压缩泵,9、回卷弹簧,10、储气罐,11、上门框,13、纱帘,14、空调帘,15、门框,16、移动轮,17、弹力棉,18、拖链,71、喷嘴,2-1、隐藏槽,2-2、卡槽组件一,2-3、卡槽组件二,3-1、固定孔,3-2、挂钩孔,6-1、电机二,6-2、主轴,6-3、从动轴一,6-4、从动轮一,6-5、侧从动轮一,6-6、从动轴二,6-7、侧从动轮二,6-8、主动轴,6-9、主动轮二,6-10、主动轮一,6-11、电机齿轮组板,11-1、上滑道,18-1、拖链组件,18-2、挂钩,18-3、抗风槽,18-4、滚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图26、图27所示,一种新型自动门帘,包括单开门自动门帘、双开门自动门帘,所述单开门自动门帘、双开门自动门帘均包括门头1、边框2、底框3、电机一4、感应装置5、电机齿轮组6、出风装置7、空气压缩泵8、回卷弹簧9、储气罐10、上门框11、纱帘13、空调帘14、门框15、移动轮16、拖链18,所述门头1上分别安装电机一4、感应装置5、空气压缩泵8、上门框11,所述感应装置5、空气压缩泵8、储气罐10分别与电机一4连接,所述门头1的两侧分别安装边框2,边框2底部与边框2底部之间安装底框3,所述门框15内安装电机齿轮组6、移动轮16、拖链18,所述拖链18的一端与移动轮16连接,并沿电机齿轮组6向上移动从而进入门框15内,门框15上安装若干个出风装置7;

所述上门框11上安装上滑道11-1,所述上门框11与上滑道11-1的间隙内安装弹力棉17,所述拖链18分别与上滑道11-1、底框3连接,所述拖链18由若干个拖链组件18-1构成,所述拖链组件18-1上设有若干个滚针18-4,所述拖链组件18-1上设有若干个挂钩18-2,拖链组件18-1上设有抗风槽18-3,所述抗风槽18-3至少为一个,所述拖链18宽度随着抗风槽18-3的数量而变化,所述纱帘13、空调帘14的端部分别安装在抗风槽18-3内,所述底框3上设有固定孔3-1,上滑道11-1、底框3上分别设有若干个挂钩孔3-2,所述挂钩18-2与挂钩孔3-2连接;

所述电机齿轮组6包括电机二6-1、主轴6-2、从动轴一6-3、从动轮一6-4、侧从动轮一6-5、从动轴二6-6、侧从动轮二6-7、主动轴6-8、主动轮二6-9、主动轮一6-10、电机齿轮组板6-11,电机二6-1安装在电机齿轮组板6-11一侧,电机齿轮组板6-11上分别安装主轴6-2、从动轴一6-3、从动轴二6-6、主动轴6-8,所述主轴6-2安装在从动轴一6-3上,从动轴一6-3上分别安装从动轮一6-4、侧从动轮一6-5,从动轴二6-6上安装侧从动轮二6-7,主动轴6-8上分别安装主动轮二6-9、主动轮一6-10,侧从动轮一6-5与侧从动轮二6-7连接,侧从动轮二6-7与主动轮二6-9连接,电机二6-1带动主轴6-2转动,主轴6-2带动从动轴一6-3转动,从而带动从动轮一6-4、侧从动轮一6-5转动,侧从动轮一6-5带动侧从动轮二6-7转动,从而带动从动轴二6-6同步转动,侧从动轮二6-7带动主动轮二6-9转动,从而带动主动轴6-8、主动轮一6-10转动,主动轮一6-10与拖链组件18-1上的滚针18-4连接带动拖链移动;

所述边框2内安装回卷弹簧9,回卷弹簧9上安装转轴,转轴上分别安装或替换安装纱帘13、空调帘14,所述纱帘13、空调帘14的边缘设有抗风拉链,对称的抗风拉链将纱帘13、空调帘14通过超声波烫接在一起,所述纱帘13、空调帘14平行排列,所述纱帘13、空调帘14的侧部均安装卡槽组件一2-2,门框15上分别安装卡槽组件二2-3,所述纱帘13或空调帘14上的卡槽组件一2-2与卡槽组件二2-3连接,所述卡槽组件一2-2与卡槽组件二2-3可替换安装电磁组件。

可选的,所述边框2上设有隐藏槽2-1,所述纱帘13为折叠状或平滑状纱帘,所述折叠状纱帘13收缩在隐藏槽2-1内。

可选的,所述拖链18外宽度小于主动轮二6-9的内宽度。

可选的,所述出风装置7上安装喷嘴71,所述出风装置7内安装微型气泵或通过管路与空气压缩泵8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泵8、储气罐10通过管路与喷嘴71连接,所述微型气泵或空气压缩泵8与喷嘴71连接,所述喷嘴71可旋转360°。

可选的,所述底框3为凸字形结构,所述上滑道11-1为t形结构。

可选的,所述门头1内外两侧均安装感应装置5,防止误开。

可选的,所述若干个为两个以上的自然数。

可选的,所述底框3高度为1cm。

如图1所示,附图中的圆即为喷嘴71出风状态,所述喷嘴71可旋转360°。

实施例1

如图16、图17、图18、图22、图23所示,单开门自动门帘,包括包括门头1、边框2、底框3、电机一4、感应装置5、电机齿轮组6、出风装置7、空气压缩泵8、回卷弹簧9、储气罐10、上门框11、纱帘13、空调帘14、门框15、移动轮16、拖链18,所述门头1上分别安装电机一4、感应装置5、空气压缩泵8、上门框11,所述感应装置5、空气压缩泵8分别与电机一4连接,感应装置5与电机齿轮组6连接,所述门头1的两侧分别安装边框2,边框2底部与边框2底部之间安装底框3,所述门框15内安装电机齿轮组6、移动轮16、拖链18,所述拖链18的一端与移动轮16连接,并沿电机齿轮组6向上移动从而进入门框15内,门框15上安装若干个出风装置7;

所述一侧边框2内安装连个回卷弹簧9,回卷弹簧9上安装转轴,转轴上分别安装纱帘13、空调帘14,所述纱帘13、空调帘14平行排列,所述纱帘13、空调帘14的侧部均安装卡槽组件一2-2,门框15上分别安装卡槽组件二2-3,所述纱帘13或空调帘14上的卡槽组件一2-2与卡槽组件二2-3连接,所述卡槽组件一2-2与卡槽组件二2-3可替换安装电磁组件;

所述上门框11上安装上滑道11-1,所述上门框11与上滑道11-1的间隙内安装弹力棉17,所述拖链18分别与上滑道11-1、底框3连接,所述拖链18由若干个拖链组件18-1构成,所述拖链组件18-1上设有若干个挂钩18-2,拖链组件18-1上均设有平行排列的抗风槽18-3,所述纱帘13、空调帘14的端部分别安装在抗风槽18-3内,所述底框3上设有固定孔3-1,上滑道11-1、底框3上分别设有若干个挂钩孔3-2,所述挂钩18-2与挂钩孔3-2连接;

使用时,可根据天气或通风需求将纱帘13或空调帘14上的卡槽组件一2-2与卡槽组件二2-3连接,感应装置5对进出的人群、车辆进行感应,同时,感应装置5与电机二6-1连接,电机二6-1带动主轴6-2转动,主轴6-2带动从动轴一6-3转动,从而带动从动轮一6-4、侧从动轮一6-5转动,侧从动轮一6-5带动侧从动轮二6-7转动,从而带动从动轴二6-6同步转动,侧从动轮二6-7带动主动轮二6-9转动,从而带动主动轴6-8、主动轮一6-10转动,所述拖链18的一端与移动轮16连接,并沿电机齿轮组6向上移动从而进入门框15内,门框15随之同步向边框移动,当车辆、人群离开感应范围,拖链18沿电机齿轮组6向下移动从而推出门框15内,门框15随之同步向另一侧边框移动,门关闭。

实施例2

如图13、图14、图15、图19、图20所示,双开门自动门帘,包括包括门头1、边框2、底框3、电机一4、感应装置5、电机齿轮组6、出风装置7、空气压缩泵8、回卷弹簧9、储气罐10、上门框11、纱帘13、空调帘14、门框15、移动轮16、拖链18,所述门头1上分别安装电机一4、感应装置5、空气压缩泵8、上门框11,所述感应装置5、空气压缩泵8分别与电机一4连接,感应装置5与电机齿轮组6连接,所述门头1的两侧分别安装边框2,边框2底部与边框2底部之间安装底框3,所述门框15内安装电机齿轮组6、移动轮16、拖链18,所述拖链18的一端与移动轮16连接,并沿电机齿轮组6向上移动从而进入门框15内,门框15上安装若干个出风装置7;

所述一侧边框2内安装连个回卷弹簧9,回卷弹簧9上安装纱帘13、空调帘14,所述纱帘13、空调帘14平行排列,所述纱帘13、空调帘14的侧部均安装卡槽组件一2-2,门框15上分别安装卡槽组件二2-3,所述纱帘13或空调帘14上的卡槽组件一2-2与卡槽组件二2-3连接,所述卡槽组件一2-2与卡槽组件二2-3可替换安装电磁组件;

所述上门框11上安装上滑道11-1,所述上门框11与上滑道11-1的间隙内安装弹力棉17,所述拖链18分别与上滑道11-1、底框3连接,所述拖链18由若干个拖链组件18-1构成,所述拖链组件18-1上设有若干个挂钩18-2,拖链组件18-1上均设有平行排列的抗风槽18-3,所述纱帘13、空调帘14的端部分别安装在抗风槽18-3内,所述底框3上设有固定孔3-1,上滑道11-1、底框3上分别设有若干个挂钩孔3-2,所述挂钩18-2与挂钩孔3-2连接;

使用时,可根据天气或通风需求将纱帘13或空调帘14上的卡槽组件一2-2与卡槽组件二2-3连接,感应装置5对进出的人群、车辆进行感应,同时,感应装置5与两个门框15内的电机二6-1连接,电机二6-1带动主轴6-2转动,主轴6-2带动从动轴一6-3转动,从而带动从动轮一6-4、侧从动轮一6-5转动,侧从动轮一6-5带动侧从动轮二6-7转动,从而带动从动轴二6-6同步转动,侧从动轮二6-7带动主动轮二6-9转动,从而带动主动轴6-8、主动轮一6-10转动,所述拖链18的一端与移动轮16连接,并沿电机齿轮组6向上移动从而进入门框15内,门框15随之同步向边框移动,当车辆、人群离开感应范围,拖链18沿电机齿轮组6向下移动从而推出门框15内,门框15随之同步向另一侧边框移动,门关闭。

在实施例1、实施例2中,门框15上设有扶手,门头1上设有感应装置5,单开门自动门帘、双开门自动门帘可采用手动开门或电动开门。

在实施例1、实施例2中,单开门自动门帘、双开门自动门帘均包括纱帘、空调帘,根据季节的不同,可选择透气门帘或封闭保暖门帘。

在实施例1、实施例2中,所述纱帘采用金刚纱纱网,所述空调帘采用pvc材质。

在实施例1、实施例2中,所述喷嘴可360旋转出风,避免灰尘、蚊虫进入。

在实施例1、实施例2中,单开门自动门帘、双开门自动门帘中的纱帘可采用折叠开门或卷轴方式安装。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运行平稳,无噪音,使用过程中无需润滑,可根据季节选择适用的门帘,干净卫生,方便清洗,为人们进出提供了便利。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进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