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窗框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9007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塑胶窗框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胶窗框条,尤指一种针对更换旧窗框时所使用的窗框条结构予以创新设计,使旧窗框无需拆除,新窗框即可直接覆盖于旧窗框上,而有效节省工作,符合经济效益。
时下窗框的按装方式都是将木质窗框直接装设于墙面所预留窗口四周缘,再将窗框与窗口四周缘的缝隙以水泥敷平,而后方能适当将窗框四周墙壁予以油漆或贴壁纸加以装璜,该种窗框极易腐烂损坏,故老旧即必须更换,而以往均大兴土木将旧窗框条拆除后,再安装一新窗框(木质或塑胶),重覆上述的安装过程,费时费工,并且拆除窗框时,容易破坏到墙面及装璜,因此相对导致更换费用的提高,如此,不但费事,除了浪费材料,且所拆除的废料更造成环保的问题,极不符合经济原则。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塑胶窗框条,其主要采用组合方式安装于旧窗框条外层,而覆盖于原先固定在墙上的旧窗框外层表面,且可根据旧窗框的宽度而自由调整,如此设计,可有效减少在安装时的复杂手续,并可避免旧窗框于拆除时造成的破坏,间接节省材料的浪费及工时的花费,具有产业上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塑胶窗框条,其旧窗框内、外侧的旧窗框边因塑胶窗框条安装后无法完全覆盖,而塑胶窗框条与旧窗框边形成若干缝隙时,可适当利用一固定条及塑胶板条覆盖之,此外,固定条可配合具有造型变化的塑胶线板盖加以覆盖结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胶窗框条,包括一前、后侧窗框条、固定条、塑胶线板盖,其特征在于前侧窗框条,其直立壁上缘向后弯折呈一外墙,该直立壁内壁向后延伸数层的阶级板,阶级板与阶级板间具有一适当间隙;后侧窗框条,其直立壁上缘向前弯折呈一外墙,该直立壁外壁向前延伸数层的层板,该层板最上端形成两条轨条,而层板与层板间具有一适当间隙,恰可供前侧窗框条的阶级板插契;利用上述前侧窗框条及后侧窗框条,其配合旧窗框适当裁切后,令前侧窗框条的阶级板可适当插入后侧窗框条的层板所形成的间隙,其分别由旧窗框前、后侧互相插契结合,这样,该后侧窗框条可依原先固定于墙上的旧窗框根据其原有的宽度而自由调整其宽度,且前、后侧窗框条则可适当覆盖旧窗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胶窗框条,其特征在于该前侧窗框条安装后与旧窗框边侧壁具有缝隙时,可利用一塑胶板条嵌设于前侧窗框条直立壁内侧覆盖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胶窗框条,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条呈一板条,其一侧面上设有两条平行的扣片,扣片顶端具有扣钩,可与塑胶线板盖盖体两侧的平行的扣条上的扣钩相互扣接;当后侧窗框条安装后若无法完全覆盖旧窗框边侧壁时,而后侧窗框条与旧窗框边侧壁形成一缝隙时,可于后侧窗框条的直立壁的外壁固设固定条,再配合塑胶线板盖以扣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胶窗框条,其特征在于该塑胶线板盖可依实际需要制作成具有弯曲摺纹的外观造型以增进装饰美感,只要两扣条的宽度与固定条的扣片相配合。
如此设计,可节省拆除旧窗框上工时、避免装璜破坏外,更可克服产生缝隙的困扰,并达到美化装饰的目的。
以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图。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塑胶窗框条,主要是将窗框条的前侧窗框条11及后侧窗框条12分别由旧窗框6的前后侧相互插契结合,并配合固定条2及塑胶线板盖3加以组装,其中前侧窗框条11,它是一体成形的塑料,该直立壁111上缘向后弯折形成一外墙112,并于直立壁111内壁向后延伸三层阶级板113、114、115,阶级板113及阶级板114之间具有一适当间隙,而阶级板114与阶级板115之间也具有一适当间隙,且阶级板115表面设数个螺孔116供螺钉4锁固;后侧窗框条12,它是一体成形的塑料,该直立壁121上缘向前弯折形成一外墙122,直立壁122外壁向前延伸一上层板123及下层板124,上层板123上端形成两条轨条125,而上层板123与下层板124间具有一适当间隙,且直立壁121下缘设数个螺孔126以供螺钉4锁设;固定条2,为一板条21,其表面设数个螺孔211,且在其一侧面上设有两条平行的扣片22,该扣片22顶端具有向外的扣钩,该扣钩恰可与塑胶线板盖3相扣接;塑胶线板盖3,其为条状盖体,两侧平行的扣条31具有向内的扣钩,且两扣条31的宽度恰可与固定条2扣片22顶端的扣钩相扣接;利用上述前侧窗框条11及后侧窗框条12的结构设计,其配合旧窗框6适当裁切后,分别由旧窗框6的前侧置放前侧窗框条11并以螺钉4钉设于前侧窗框条11的阶级板115的螺孔116以便锁固于旧窗框6上,前窗框条11的阶级板114插契于后侧窗框条12上、下层板123、124之间所形成的间隙,而前窗框条11的阶级板113抵止于后侧窗框条12的上层板123上缘,后侧窗框条12的下层板124插契于前侧窗框条11的阶级板114、115的间隙内(如图2所示),这样,该后侧窗框条12可依原先固定于墙上的旧窗框6根据其原有的宽度而自由调整其宽度,且前、后侧窗框条11、12可适当覆盖旧窗框6,同时,于前、后侧窗框条11、12上端套接间隙并可注入适当的矽利康胶剂13予以填平,使其结合更加稳固,且能达到无接缝无渗漏的效果,综观整体设计,不仅可节省在安装时的复杂手续,并可避免旧窗框于拆除时造成的破坏,间接节省材料的浪费及工时的花费,具有产业上利用价值。
再者,上述前、后侧窗框条11、12安装后,其为确保前侧窗框条11与旧窗框边侧壁61完全覆盖贴置(例如该旧窗框边侧壁61的高度大于前侧窗框条11的上下高度时),并可预先以一塑胶板条5沿旧窗框边侧壁61贴置定位,进而再配合前侧窗框条11的套合安装,令该塑胶板条5恰可夹设于前侧窗框条11所设直立壁111与旧窗框边侧壁61之间,达到无缝隙的紧密结合,且能有效防止窗外雨水渗入;而后侧窗框12与旧窗框边另一侧壁62所形成的缝隙,可于后侧窗框条12的直立壁121外壁配合一固定条2,以螺钉4钉设固定条2中央凹沟的螺孔211及后侧窗框条12的螺孔126以锁设定位于旧窗框6上,固定条2可利用具有装饰作用的塑胶线板盖3加以嵌接固定,遮掩固定条2凹沟表面所锁设的螺钉4。
本实用新型中的塑胶线板盖3可依实际需要制作成具有弯曲摺纹的外观造型,以增进装饰的美感,只要塑胶线板盖3的两扣条31的宽度与固定条2的扣片22相互配合扣接。
权利要求1.一种塑胶窗框条,包括一前、后侧窗框条(11、12)、固定条(2)、塑胶线板盖(3),其特征在于前侧窗框条(11),其直立壁(111)上缘向后弯折呈一外墙(12),该直立壁(111)内壁向后延伸数层的阶级板,阶级板与阶级板间具有一适当间隙;后侧窗框条(12),其直立壁(121)上缘向前弯折呈一外墙(122),该直立壁(121)外壁向前延伸数层的层板,该层板最上端形成两条轨条(125),而层板与层板间具有一适当间隙,恰可供前侧窗框条(11)的阶级板插契;利用上述前侧窗框条(11)及后侧窗框条(12),其配合旧窗框(6)适当裁切后,令前侧窗框条(11)的阶级板可适当插入后侧窗框条(12)的层板所形成的间隙,其分别由旧窗框(6)前、后侧互相插契结合,这样,该后侧窗框条(12)可依原先固定于墙上的旧窗框(6)根据其原有的宽度而自由调整其宽度,且前、后侧窗框条(11、12)则可适当覆盖旧窗框(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窗框条,其特征在于该前侧窗框条(11)安装后与旧窗框边侧壁(61)具有缝隙时,可利用一塑胶板条(5)嵌设于前侧窗框条(11)直立壁(111)内侧覆盖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窗框条,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条(2)呈一板条(21),其一侧面上设有两条平行的扣片(22),扣片(22)顶端具有扣钩,可与塑胶线板盖(3)盖体两侧的平行的扣条(31)上的扣钩相互扣接;当后侧窗框条(12)安装后若无法完全覆盖旧窗框边侧壁(62)时,而后侧窗框条(12)与旧窗框边侧壁(62)形成一缝隙时,可于后侧窗框条(12)的直立壁(121)的外壁固设固定条(2),再配合塑胶线板盖(3)加以扣接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窗框条,其特征在于该塑胶线板盖(3)可依实际需要制作成具有弯曲摺纹的外观造型以增进装饰美感,只要两扣条(31)的宽度与固定条(2)的扣片(22)相配合。
专利摘要一种塑胶窗框条,尤指一种针对损坏老旧的窗框外表进行覆盖修饰所使用塑胶材料制作的窗框条结构加以创新,其主要是将塑胶窗框设计成前侧及后侧框条相互插契结合,而覆盖于原先固定在墙上的旧窗框外层表面,且可根据旧窗框的宽度而自由调整,若旧窗框内、外侧的窗框边因塑胶窗框条安装后无法完全覆盖而形成一缝隙时,可适当利用一固定条及塑胶板条覆盖之,该固定条可配合具有造型变化的塑胶线板盖加以覆盖结合。
文档编号E06B1/26GK2197445SQ9421424
公开日1995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1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1日
发明者吴明欣 申请人:吴明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