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褶帘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20432阅读:来源:国知局
6]图12-1中示出观点十五的第二实施方式,其中,(a)是放大图,(b)是俯视图。
[0087]图12-2中示出观点十五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其中,(a)是放大图,(b)是俯视图。
[0088]图13-1中示出观点十九的第二实施方式,其中,(a)是放大图,(b)表示制造方法。
[0089]图13-2中示出观点十九的第三实施方式,其中,(a)是放大图,(b)、(c)表示制造方法。
[0090]图13-3中示出观点十九的第四实施方式,其中,(a)是放大图,(b)、(c)表示制造方法。
[0091]图13-4中示出观点十九的第五实施方式,其中,(a)是放大图,(b)?(f)表示制造方法。
[0092]图13-5中示出观点十九的第六实施方式,其中,(a)是放大图,(b)、(c)表示制造方法。
[0093]图14-1中(a)?(c)是观点二十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放大图。
[0094]图14-2中不出观点二 ^ 的第一实施方式,其中,(a)、(b)、(d)、(e)是表不向面料中插入针的方法的放大图,(c)、(f)、(g)是参考图。
[0095]图14-2B是观点二^^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0096]图14-2C是观点二^^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0097]图15-1中示出观点二十二的第一实施方式,其中,(a)是放大图,(b)?⑷是防脱件的模式(pattern),(e)是折叠时的后视图,(f)是参考图。
[0098]图15-2中(a)?(d)是观点二十二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放大图。
[0099]图15-3中示出观点二十二的第三实施方式,其中,(a)?(c)是放大图,⑷是折叠时的放大图。
[0100]图15-4中示出观点二十二的第四实施方式,其中,(a)是放大图,(b)是折叠时的放大图。
[0101]图15-5中(a)?(c)是观点二十二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放大图。
[0102]图15-6中(a)?(c)是观点二十二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放大图。
[0103]图16-1中(a)、(b)是观点二十三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104]图16-2中(a)?(c)是观点二十三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105]图16-3中示出观点二十三的第三实施方式,其中,(a)是侧视图,(b)是折叠时的侧视图,(c)是放大图。
[0106]图16-3A是观点二十三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放大图。
[0107]图16-3B是观点二十三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放大图。
[0108]图16-4中示出观点二十三的第四实施方式,其中,(a)是侧视图,(b)是折叠时的侧视图,(c)是放大图。
[0109]图17-1中示出观点二十四的第一实施方式,其中,(a)是侧视图,(b)是后视图,
(c)是折叠时的侧视图。
[0110]图17-2中示出观点二十四的第二实施方式,其中,(a)是侧视图,(b)是后视图,
(c)是折叠时的侧视图。
[0111]图17-3中示出观点二十四的第三实施方式,其中,(a)是侧视图,(b)是后视图,
(c)是折叠时的侧视图,(d)是升降绳插通部的放大图,(e)是升降绳插通部的俯视图。
[0112]图17-5中(a)?(e)是表示观点二十八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113]图17-6是现有的百褶帘折叠时的侧视图。
[0114]图17-7是观点二十五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115]图18-1中示出观点二十九的第一实施方式,其中,(a)、(b)是放大图,(c)?(e)表示制造方法。
[0116]图18-2中(a)、(b)是观点二十九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放大图。
[0117]图18-3中(a)、(b)是观点二十九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放大图。
[0118]图18-4中(a)、(b)是观点二十九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放大图。
[0119]图18-5中(a)、(b)是观点二十九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放大图。
[0120]图18-6中(a)?(c)表示观点二十九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d)表示变形例1。
[0121]图18-7中(a)?(g)表示观点三十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
[0122]图18-8中(a)?⑴表示观点三十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且(f)?⑴表示变形例1。
[0123]图18-9中(a)?(e)是观点三十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持部的放大图,且⑷?(e)表示变形例2。
[0124]图18-10中(a)?(e)是观点三十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保持部的放大图。
[0125]图18-11中(a)?(g)是观点三十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保持部的放大图,且(e)表示变形例1,(f)表示变形例2,(g)表示变形例3。
[0126]图18-12中(a)?(f)是观点三十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部的放大图,且(e)表示变形例1,(f)表示变形例2。
[0127]图19-1是观点三十三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128]图19-2是观点三十三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图。
[0129]图19-3是观点三十三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130]图20-1中(a)?(f)是观点三十四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0131]图20-2中(a)、(b)是观点三十四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132]图20-3中(a)?(c)是观点三十四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放大图。
[0133]图21-1是观点十二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134]图21-2中(a)是观点十二的第九实施方式的主视图,(b)是后视图。
[0135]图21-3是观点十二的第九实施方式的放大图。
[0136]图21-4是观点十二的第十实施方式的放大图。
[0137]图21-5是观点十二的第十实施方式的放大图。
[0138]图21-6是观点十二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立体图。
[0139]图21-7中(a)是观点十二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主视图,(b)是后视图。
[0140]图21-8是观点十二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放大图。
[0141]图21-9是观点十二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放大图。
[0142]图21-10是观点十二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放大图。
[0143]图22-1是表示百褶帘的立体图。
[0144]图22-2是表示百褶帘的侧视图。
[0145]图22-3是表示帘布的仰视图。
[0146]图22-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0147]图22-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0148]图22-6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149]图22-7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150]图22-8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间距保持绳折叠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0151]图22-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帘布折叠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0152]图22-10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153]图22-11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154]图22-12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155]图22-13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156]图22-14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157]图22-15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158]图22-16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159]图22-17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160]图22-18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161]图22-19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0162]图22-20是表示褶线被连带拉起情况的主视图。
[0163]图22-21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164]图22-2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165]图22-23是表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166]图22-24是表示第十三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其中,(a)是仅图示间距保持绳的图,(b)是表示组装状态的图。
[0167]图22-25是表示第十四实施方式的放大图。
[0168]图22-26中示出双层百褶帘,其中,(a)是表示第十五实施方式的侧视图,(b)是表示第十六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169]图22-27是表示第十七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170]图22-28是表示第十八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171]图22-29中(a)是第十八实施方式的侧视图,(b)是表示其比较例的侧视图,(c)、
(d)是表示其变形例的侧视图。
[0172]图22-30是表示第十九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173]图22-31中(a)?(c)是表示移动限制部件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0174]图22-32中(a)?(c)是表示移动限制部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0175]图22-33是表示第二十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176](符号说明)
[0177]图1-1?图21-10所示实施方式中的符号与图22-1?图22_33所示实施方式中的符号是相互独立的。
[0178]图1-1?图21-10中的符号:
[0179]1:上梁
[0180]2:帘布
[0181]3:下梁
[0182]5:升降绳
[0183]6:间距保持绳
[0184]7:保持部
[0185]8:切口
[0186]9:褶线
[0187]图22-1 ?图 22-33:
[0188]1…上梁
[0189]2、2a、2b、2c、2d …帘布
[0190]3、3a、3b …下梁
[0191]5、5a、5b …升降绳
[0192]6、6a…间距保持绳
[0193]7…保持部
[0194]8、11、16、18、24 …插通孔
[0195]9、17 …褶线
[0196]10…卡定部
[0197]20…弯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0198]本申请发明提供能够防止外部光线漏入室内从而提高遮蔽性的百褶帘(pleatedscreen)。
[0199]具体而言,根据下述观点一?观点三十四,对上述百褶帘进行说明。存在一个实施方式属于多个观点的情况,对于一些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明确示出其属于多个观点,但对于未明确示出的实施方式,也存在属于其他观点或其他实施方式的情况。
[0200]1.观点一(使升降绳和间距保持绳从帘布的前后同一侧垂下)
[0201]1-1.百褶帘的基本形态
[0202]以下,根据附图对百褶帘的基本形态进行说明。在图1-1所示的百褶帘中,从上梁(head box) 1悬挂支撑有能够沿上下方向弯折成Z字形的帘布2,并且在该帘布2的下端安装有下梁(bottom rail) 3。
[0203]上述上梁1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有卷轴(未图示),且该卷轴是基于操作装置的操作而进行旋转。
[0204]在上述上梁1内,各升降绳5的上端分别安装于上述卷轴上,从而通过操作装置的操作,能够使升降绳5卷绕于卷轴上或从卷轴上解绕(解开)。
[0205]如图1-1所示,处于上梁1的宽度方向两端的升降绳5从上述帘布2的背面侧垂下,处于上梁1的宽度方向中央的升降绳5从帘布2的前面侧垂下。升降绳5的下端5b安装在上述下梁3上。通过如此构成,当升降绳5被卷绕于卷轴时,下梁3被吊起从而将帘布2向上方折叠,而当升降绳5从卷轴上解绕时,下梁3下降从而将帘布2向下方拉伸展开。
[0206]从上梁1上垂下有间距保持绳6,且该间距保持绳6与升降绳5隔着帘布2而位于前后方向的相反侧。上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