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褶帘的制作方法_6

文档序号:9620432阅读:来源:国知局
r>[0426]进而,其特征也可以为:与所述纵绳连接的连接部位是连接于所述保持部的线状部且安装于纵绳的基端部上的帘布接触部。
[0427]进而,其特征也可以为:与所述纵绳连接的连接部位是被插入于所述保持部的基端环状部中的第二升降绳的帘布接触部。
[0428]在该百褶帘中,间距保持绳的纵绳并不进入褶线中,因此折叠尺寸小。
[0429]28-1.第一实施方式(折叠时的折叠厚度最小化)
[0430]在图16-1中示出第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间距保持绳6的纵绳上形成有基端部136a,在基端部136a上形成有线状保持部136d,且在保持部136d的前端形成有防脱件136b,其中,沿间距保持绳6的纵绳的长度方向与百褶帘各层的间距对应而呈等间隔地设置有柔软的线状保持部136d。防脱件136b插入帘布2中并卡定在帘布2的褶线9上。防脱件136b与帘布褶线的接触部位以使防脱件不会相对于帘布向间距保持绳的纵绳侧移动的方式将保持部136d束缚。束缚保持部的部分成为束缚部位。
[0431]该间距保持绳能够防止防脱件因帘布褶线的自重而下降,从而能够保持帘布各层褶线之间的间隔。当利用未图示的帘布的升降装置将帘布折叠时,如图16-1 (b)所示折叠成保持部136d被夹持于面料之间。在此,如图16-1 (b)所示,间距保持绳的保持部136d与防脱件136b的连接位置和保持部136d与基端部136a的连接位置之间的间隔(B),形成为帘布2折叠时的前后宽度(A)以上。(在图16-1中为相同)
[0432]在该百褶帘中,在折叠帘布时,以间距保持绳的保持部和纵绳不会被引入面料内(在该例中为图中的左方)的方式进行折叠,因此折叠尺寸小。另外,在不设置基端部136a而形成为直接从纵绳突出形成保持部136d这一形态时,纵绳成为基端部,并且,以使纵绳的基端部与夹着帘布相对的束缚部位之间的距离(图17-5(e)中的间隔(C))为㈧以上的方式构成保持部即可。
[0433]28-2.第二实施方式(纵绳不进入褶线中的百褶帘)
[0434]在图17-5 (a)和图22_16中示出第二实施方式。如图22_16所示,该实施方式中,将设置于间距保持绳6的环状保持部7插入设置于帘布2的褶线17上的插通孔18中。在该例中,间距保持绳的纵绳与褶线17之间设置有距离L1。
[0435]当通过使升降绳5上升而折叠帘布时,如图17_5(a)所示以将保持部7夹持于面料之间的方式进行折叠。在此,如图17-5 (a)所示,间距保持绳的保持部7构成为:作为保持部7的束缚部位的升降绳与室外侧(垂下升降绳的一侧)褶线的接点、和基端部(在此为纵绳)之间的前后方向上的间隔(B),为帘布2折叠时的前后宽度(A)以上。此时,保持部的前端呈环状(前端环状部),并与被插入环状的保持部7中的升降绳5 —同构成防脱部件。另外,升降绳5的与帘布2接触的接触部为束缚部位。
[0436]在该百褶帘中,在帘布折叠时以间距保持绳的保持部和纵绳不会被引入面料内(在该例中为图中的左方)方式进行折叠,因此折叠尺寸小。
[0437]图17-5 (b)是图17-5 (a)的变形例,在图22_21?图22_23的两端部垂下位置或图22-24、图22-26所示的所有层上设有保持部7的百褶帘中适用本观点。如图17_5 (b)所示,间距保持绳的保持部7构成为:作为保持部7的束缚部位的升降绳与褶线的接点、和基端部之间的前后方向上的间隔(B),为帘布2折叠时的前后宽度(A)以上,因此,在折叠帘布时,以间距保持绳的保持部和纵绳不会被引入面料内(在该例中为图中的左方)的方式进行折叠,因而折叠尺寸小。
[0438]图17_5(c)是图17_5(a)的变形例,在图22_17所示的百褶帘中适用本观点。如图17-5 (c)所示,间距保持绳的保持部7构成为:作为保持部7的束缚部位的升降绳与褶线的接点、和基端部之间的前后方向上的间隔(B),为帘布2折叠时的前后宽度㈧以上,因此,在折叠帘布时,以间距保持绳的保持部和纵绳不会被引入面料内(在该例中为图中的左方)的方式进行折叠,因而折叠尺寸小。
[0439]在图1-3、图1-11A?图1-16、图3-5、图5-1、图6-7、图7-1、图17-5中示出第二实施方式。各图中示出在帘布2的两侧具有间距保持绳6和防脱件的百褶帘。在该百褶帘中,能够将柔软的线状部构成为大至帘布2折叠时的前后宽度以上。该百褶帘的帘布折叠尺寸小。
[0440]29.观点二十九(使用卡钉的升降绳插通部)
[0441]29-1.第一实施方式(使用B型卡钉的升降绳插通部)
[0442]图示于图18-1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8-1 (a)所示,将通过对面料进行插入变形加工而固定的线状弹性变形部件(包括“卡钉”线状部的帘布贯穿部件150)保持在帘布2的褶线9上。
[0443]在该百褶帘的制造工序中,无需通过使用卡钉(staple)的加工事先在帘布2上形成升降绳插通部的插通孔,便能够同时地进行升降绳插通孔的形成和升降绳插通部的形成,因此效率高且容易进行。
[0444]29-2.第二实施方式(使用S型卡钉的升降绳插通部)
[0445]图示于图18-2中。
[0446]29-3.第三实施方式(利用树脂基体上注塑成形而形成升降绳插通部)
[0447]图示于图18-3中。
[0448]29-4.第四实施方式(使用蘑菇型卡钉的升降绳插通部)
[0449]图示于图18-4中。
[0450]29-5.第五实施方式(使用Μ型卡钉的升降绳插通部)
[0451]图示于图18-5中。
[0452]29-6.第六实施方式(使卡钉在上下方向上相通的升降绳插通部的制造方法)
[0453]图示于图18-6中。该实施方式中,示出使卡钉沿上下方向插入帘布2并成形的制造方法。
[0454]30.观点三十(与升降绳插通部或间距保持绳连接或卡合、能够在不使帘布纵向弯曲的情况下贯穿帘布、且前端尖细的帘布贯穿端部)
[0455]30-1.第一实施方式(使用具有弹性变形部的环状销)
[0456]图示于图18-7中。
[0457]30-2.第二实施方式(具有针状前端部的环状保持部)
[0458]图示于图18-8 (a)?(e)中。在图18_8(f)?⑴中示出变形例1。
[0459]30-3.第三实施方式(将针状前端部捆扎起来而强化的保持部)
[0460]图示于图18-9 (a)?(c)中。在图18_9(d)、(e)中示出变形例2。
[0461]30-4.第四实施方式(将尖锐的前端部压扁的保持部的保持方法)
[0462]图示于图18-10中。
[0463]30-5.第五实施方式(嵌合针状前端部并加以保持的保持部)
[0464]图示于图18-11 (a)?(d)中。在图18-11 (e)中示出变形例1。在图18-11(f)中示出变形例2。在图18-11 (g)中示出变形例3。
[0465]31.观点三^^一(将帘布的褶线夹持固定并加以保持的部件)
[0466]31-1.第一实施方式(通过自身的弹性变形固定于帘布的升降绳插通部)
[0467]图示于图18-12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升降绳插通部173a具有防止帘布2和升降绳插通部173a相对移动的部件。在图18-12(e)中示出变形例1。在图18_12(f)中示出变形例2。
[0468]33.观点三十三(从百褶帘的前后呈水平地支撑下梁)
[0469]33-1.第一实施方式(升降绳插入升降绳插通部)
[0470]在图19-1中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百褶帘的立体图。保持部7的防脱件23被构成翻折部9a的帘布2从上下两面加以夹持,并且,通过利用熔敷进行的帘布面料的接合而被固定在翻折部9a上。
[0471]33-2.第二实施方式(升降绳插入间距保持绳的保持部)
[0472]在图19-3 (a)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473]34.观点三十四(减少或省略接合部)
[0474]34-1.第一实施方式(使升降绳插通部的防脱件变小)
[0475]图示于图19_2(a)?(e)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帘布2前后方向的一侧面的褶线9上形成翻折部9a。通过在前后方向上具有一定宽度的翻折部9a的内侧保持防脱件23,能够保持升降绳插通部件25。
[0476]34-2.第二实施方式(使间距保持绳的保持部的防脱件变小)
[0477]图示于图19-3中。
[0478]34-3.第三实施方式(升降绳插通部的制造方法)
[0479]在图20-1 (a)?(f)中示出形成升降绳插通部的帘布2的制造方法。
[0480]34-4.第四实施方式(利用卡钉保持防脱件)
[0481]图示于图20-3中。
【主权项】
1.一种百褶帘,其特征在于, 具备: 帘布,其能够折叠成Z字形, 升降绳,其沿着与所述帘布的褶线大致垂直的方向设置,并且能够相对于于所述帘布进行移动,以及 帘布贯穿部件,其具有贯穿所述帘布的柔软的线状部; 所述线状部成为直接或经由其他部件保持所述升降绳的升降绳保持部; 所述帘布贯穿部件构成为:防止所述升降绳朝向远离所述帘布的方向移动而导致所述线状部从所述帘布上脱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褶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绳保持部具有下述I)?4)中的任一构成: 1)、所述线状部自身将所述升降绳的侧面周围包住; 2)、利用所述线状部和所述帘布贯穿部件的其他部分将所述升降绳的侧面周围包住; 3)、利用所述线状部和所述帘布的贯穿部将所述升降绳的侧面周围包住; 4)、利用所述线状部、所述帘布贯穿部件的其他部分、以及所述帘布的贯穿部将所述升降绳的侧面周围包住。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百褶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帘布贯穿部件自身具有防止所述线状部从所述帘布上脱落的防脱件,或者,所述帘布贯穿部件与其他部件一同作为防脱部件发挥作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百褶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帘布贯穿部件在所述线状部的一端部或两端部上设有所述防脱件或防脱部件, 当所述帘布被折叠时,不会将所述防脱件和防脱部件夹在所述帘布的褶线内。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百褶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绳保持部在所述帘布前后方向的一侧面侧的褶线的侧旁配置有所述防脱件或防脱部件; 所述线状部从所述防脱件或防脱部件贯穿所述帘布,并且至少延伸至所述帘布前后方向的另一侧面侧的褶线的侧旁; 所述升降绳保持部利用所述线状部和所述帘布的贯穿部将从所述另一侧面侧的褶线侧旁垂下的所述升降绳的侧面周围包住; 将升降绳保持于所述另一侧面侧的褶线与所述线状部之间。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百褶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帘布为织物; 所述线状部在不切断构成所述织物的线的情况下贯穿所述帘布而形成所述升降绳保持部。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百褶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帘布贯穿部件是用于保持所述帘布的褶线之间的间隔的间距保持绳; 所述防脱件是所述间距保持绳的纵绳。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的百褶帘,防止外部光线漏入室内,另外,能够解决因在帘布上形成绳孔以及插入绳而引起的结构上、制造上的问题;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以下的百褶帘,即,该百褶帘具备:能够折叠成Z字形的帘布、沿着与所述帘布的褶线大致垂直的方向设置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帘布进行移动的升降绳、以及具有贯穿所述帘布的柔软线状部的帘布贯穿部件,所述线状部成为直接或经由其他部件保持所述升降绳的升降绳保持部,所述帘布贯穿部件构成为:防止所述升降绳朝向远离所述帘布的方向移动而导致所述线状部从所述帘布上脱落。
【IPC分类】E06B9/262
【公开号】CN105378204
【申请号】CN201480038511
【发明人】立川光威, 高山庆弘, 江波户武信, 山本浩司
【申请人】立川窗饰工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4年5月9日
【公告号】WO2014185359A1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