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褶帘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620432阅读:来源:国知局
并将贯穿自身中央部所形成的卡定部中的前端部卡定,从而形成环状部,并且利用环状部将升降绳的侧面周围包住。
[0302]另外,特征在于:在上述各构成中的防脱件的与帘布相抵接的边上设置有赋予摩擦阻力的突起。
[0303]另外,优选不夹住防脱件。
[0304]在该百褶帘中,防止了由于升降绳的上升或下降而引起的帘布褶线的磨损。另外,由于保持部不显眼,因此提高了百褶帘的外观性。
[0305]17-1.第一实施方式(具有线状部70b和防脱件70a的帘布贯穿部件)
[0306]图7-2中示出第一实施方式。利用线状部70c和插通孔8c形成俯视时呈闭合的空间(参照图7-2 (b)),其中,线状部70c在贯穿插通孔8c的状态下在帘布2的褶线9的一侧突出成U字形态(参照图7-2(c))。而且,垂下的升降绳5被插入该闭合空间内。即使间距保持绳6的线状部70b被拉向升降绳5侧,一对防脱件70a通过与帘布相抵接,也作为防脱部件发挥作用。在吊起或下拉升降绳5而调节帘布的开度时,上述闭合空间与升降绳之间会发生相对移动。但是,与现有技术下如图14-2(c)所示直接形成于帘布上的升降绳孔2a的边缘全周可能与升降绳摩擦的形态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能够与帘布接触的部位仅为插通孔8c的边缘,因此能够减少帘布的磨损。
[0307]17-2.第二实施方式(能够应用本观点的变形方式)
[0308]关于能够应用本发明的其他观点的各实施方式,在图1-1、图1-2、图1-7、图1_9、图 1-13 ?图 1-16、图 3-1、图 3-4、图 4-3C、图 6_5、图 6_8、图 7_3 ?图 7_7、图 8_1 ?图 8_4、图9-1、图9-2、图10-1?图10-6、图22_1?图22-33中示出第二实施方式。这些百褶帘中,具有绳状部(线状部)和防脱件的帘布贯穿部件中包括升降绳插通部。通过如此构成,防止了由于升降绳的上升或下降而引起的帘布褶线的磨损。另外,由于保持部不显眼,因此提高了百褶帘的外观性。
[0309]在能够应用本发明的其他观点的各实施方式中,存在间距保持绳的纵绳相当于防脱部件的情况。该情况下,即使间距保持绳的纵绳在帘布2的保持部插通孔中被保持部拉拽,间距保持绳的纵绳也不会从插通孔中脱落。
[0310]在图1-1中,如图1-1中区域A的放大图所示,间距保持绳6的保持部7由柔软的线状部构成,利用线状部和切口 8形成俯视时呈闭合的空间,其中,线状部在贯穿切口 8的状态下在帘布2的褶线9的背面侧突出成U字形态。而且,垂下的升降绳5被插入该闭合空间内。因此,即使间距保持绳6的线状部被拉向升降绳5侧,间距保持绳6的纵绳通过与帘布2相抵接,也作为防脱部件发挥作用。在吊起或下拉升降绳5而调节帘布2的开度时,帘部褶线9处的线状部与升降绳5之间会发生相对移动,直至帘布被折叠为止。但是,与现有技术下如图14_2(c)所示直接形成于帘布上的升降绳孔的边缘全周可能与升降绳摩擦的形态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能够与形成于帘布的孔接触的部位仅为切口 8的边缘,因此能够减少帘布的磨损。
[0311]在图1-2中,即使间距保持绳6经由保持部7而被拉向升降绳5侧,间距保持绳6的纵绳通过与帘布2的褶线9相抵接,也作为防脱部件发挥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能够与形成于帘布2的孔接触的部位仅为插通孔8b的边缘,因此能够减少帘布2的磨损。
[0312]在图1-7中,即使间距保持绳6被升降绳5(在图中为朝向右下方)拉拽,间距保持绳6的纵绳通过与帘布2的褶线9相抵接,也作为防脱部件发挥作用。
[0313]在图1-9中,通过在间距保持绳6的线状部21的端部上设置防脱件23,而发挥防脱作用。即使被升降绳5朝向图l-9(a)中的右方拉拽,两根线7也不会从褶线部脱落至右上方。另外,从右方观察时,虽然间距保持绳的纵绳呈露出,但是插通部为线状并不显眼,因此外观性得到提高。另外,由于褶线9作为中介物存在于插通孔8c与升降绳5之间,因此,插通孔8c与升降绳5不接触,从而防止了插通孔8c的磨损。
[0314]在图1-13中,帘布贯穿部件具备柔软的线状升降绳插通部25a和防脱件43a。在上梁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上,即使升降绳插通部25a的环状部被升降绳5拉向帘布2前后方向上的室内侧方向,由于升降绳插通部25a的防脱件43a(防脱部件)与面料卡合,因此升降绳插通部25a也不会脱落至室内侧。
[0315]在图1-14中,帘布贯穿部件具备柔软线状的环状部44。在上梁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上,即使环状部44被升降绳5拉向帘布2前后方向上的室内侧方向,由于被插入于作为升降绳插通部的环状部44中的间距保持绳6的纵绳(防脱部件)与帘布2卡合,因此环状部44也不会脱落至室内侧。在该实施方式中,帘布贯穿部件自身并不具有防脱部,但是构成为帘布贯穿部件与间距保持绳6的纵绳一同作为防脱部件发挥作用。
[0316]在图1-15中,帘布贯穿部件具有:沿着纵绳设置有多个柔软线状的保持部7的间距保持绳6,或者,沿着纵绳设置有多个柔软线状的升降绳插通部25a的升降绳插通部件25。在上梁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上,即使环状的保持部7被升降绳5拉向帘布2前后方向上的室内侧方向,由于与环状的保持部7呈一体的间距保持绳6的纵绳(防脱部件)、或者具有不保持间距的多个环状升降绳插通部25a的升降绳插通部件25的纵绳(防脱部件)与面料卡合,因此保持部7或升降绳插通部件25不会脱落至室内侧。
[0317]在图1-16中,帘布贯穿部件具备柔软的线状的环状部44。在上梁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上,即使环状部44被升降绳5拉向帘布2前后方向上的室内侧方向,由于被插入于环状部44中的背面侧升降绳(防脱部件)与面料相抵接,因此环状部44也不会脱落至室内侦k虽然室内侧的升降绳5有可能与插通孔8接触,但是,与现有技术下直接形成于帘布上的升降绳孔的边缘全周可能与升降绳摩擦的形态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能够与形成于帘布的孔接触的部位仅为插通孔边缘,因此能够减少帘布的磨损。
[0318]在图3-1及图3-2中,环状部44在保持部卡合部44b处与间距保持绳6卡合。因此,即使环状部44被升降绳5拉向帘布前后方向上的升降绳垂下侧方向(图中为左方),由于与环状部44卡合的间距保持绳6的纵绳(防脱部件)与面料卡合,因此环状部44也不会脱落至室内侧。
[0319]在图3-4中,升降绳5被插入多个插通环12中,通过使保持部7与插通环12卡合,使得升降绳5被保持部7保持。因此,即使环状的保持部7被升降绳5拉向帘布2前后方向上的升降绳垂下侧方向(图中为右方),由于与保持部7呈一体的间距保持绳6的纵绳(防脱部件)与面料卡合,因此保持部7也不会脱落至室内侧。
[0320]在图4-1中,即使半环状部60a被升降绳5拉向帘布前后方向上的升降绳垂下侧方向(图中为左上方),由于与半环状部60a呈一体的间距保持绳6的纵绳(防脱部件)与面料卡合,因此半环状部60a也不会脱落至室内侧。
[0321]在图4-2中,即使半环状部21a被升降绳5拉向帘布前后方向上的升降绳垂下侧方向(图中为左上方),由于与半环状部21a呈一体的间距保持绳6的纵绳及防脱件23作为防脱部件与面料卡合,因此半环状部21a也不会脱落至室内侧。
[0322]在图6-7中,即使保持部7被升降绳5拉向帘布前后方向上的升降绳垂下侧方向(图中为左方),由于夹着保持部7的带有狭缝455b的嵌合部件455作为防脱部件发挥作用,并且,即使保持部7相对于插通孔滑动,与保持部7呈一体的间距保持绳6的纵绳也作为防脱部件与面料卡合,因此保持部7也不会脱落至室内侧。
[0323]在图6-8中,带(tape) 6a为防脱部件,即使环状的保持部7被升降绳5拉拽,环状的保持部7也不会脱落至升降绳侧。
[0324]在图7-3中,防脱部71a为防脱部件。
[0325]在图7-4中,防脱部72a为防脱部件。
[0326]在图7-5中,防脱部73、73a为防脱部件。
[0327]在图7-6中,插入于闭合空间80a和闭合空间80b的升降绳5自身为防脱部件。
[0328]在图8-1中,卡定于环状的保持部7的防脱部91为防脱部件。虽然间距保持绳6的纵绳呈露出,但是保持部7细而不显眼。另外,升降绳5被引导至俯视时由面料的褶峰和纵绳和两根线构成的闭合空间中,且与间距保持绳6的保持部7的插通孔8不接触,因此插通孔8不会绽开。
[0329]在图8-2中,卡定于环状的保持部7的防脱部92为防脱部件。
[0330]在图8-3中,卡定于环状的保持部7的防脱部93为防脱部件。
[0331]在图8-4中,铆接于环状的保持部7的铆接部94为防脱部件。
[0332]在图9-1中,防脱部74a为防脱部件。与图7-2的形态相比较,绳状部(线状部)74b长,这适合于将升降绳插通部设置在从升降绳垂下侧观察时为谷底的部位上的情况。由于防脱部74a作为防脱部件发挥作用,因此,即使防脱部74a被升降绳拉拽(图9_1 (g)的右下方),也不会脱落至升降绳垂下侧。在折叠帘布时,成为好像只能看到升降绳5的外观,因此外观性得到提高。另外,即使防脱部74a的厚度比绳状部74b厚,由于防脱部74a不会进入面料之间,因此折叠尺寸也不会增大。
[0333]图9-2具有与图7-2相同的效果。
[0334]在图10-1中,在中央部发挥与图1-13同样的效果。在两端部从室内侧和室外侧垂下的一对升降绳5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为防脱部件。在外观性得到提高且抑制了插通孔的磨损这一点上,也与图1-16的形态相同。
[0335]在图22-1?图22-33中,间距保持绳6、6a的纵绳及带状部相当于防脱部件,保持部7相当于线状部。
[0336]另外,如图7-6、图 7-6B、图 7-6C、图 1-13 (c)、图 9-1、图 16-1、图 16-2、图 16-3、图 16-3A、图 16-3B、图 16-4、图 18-8 (h)、图 18-8 ⑴、图 18-10 (e)、图 18-11 (d)、图 20-1、图20-2中记载的实施方式所示,防脱件可以形成为不被夹在帘布2的褶线内。
[0337]18.观点十八(将帘布上插入有升降绳的部位隐藏)
[0338]图示于图9-3、图9-4中。
[0339]19.观点十九(容易贯穿帘布的防脱件)
[0340]19-1.第一实施方式(在与细线状部连接的根部处能够转动的防脱件)
[0341]图示于图6-6中。
[0342]19-2.第二实施方式(前端部尖细的能够转动的防脱件)
[0343]图示于图13-1中。
[0344]19-3.第三实施方式(带有升降绳插通部的防脱件)
[0345]图示于图13-2中。
[0346]19-4.第四实施方式(带有卡合孔的防脱件)
[0347]图示于图13-3中。
[0348]19-5.第五实施方式(能够倾斜的防脱件)
[0349]图示于图13-4中。
[0350]19-6.第六实施方式(能够旋转的防脱件)
[0351]图示于图13-5中。
[0352]20.观点二十(相对于根部能够旋转的防脱件)
[0353]20-2.第二实施方式(能够在细线状部插通孔中旋转的防脱件)
[0354]图示于图14-1中。
[0355]20-3.第三实施方式(能够在细线状部插通孔中旋转的防脱件)
[0356]图示于图13-5中。
[0357]21.观点二十一(不会切断褶线的线的保持部等的插通孔)
[0358]在专利文献1的百褶帘中,对帘布(面料)进行用于插入升降绳的孔加工,因此,现有技术下如图14_2(c)所示升降绳孔的整个周边的线被切断而相对于升降绳升降时的摩擦的耐受性变弱,从而线容易散开并磨损。另外,在帘布上具有花纹的情况下,会导致相当于升降绳插通孔的面积的部分缺失,从而有损外观性。
[0359]观点21中示出以下的百褶帘:SP,
[0360]该百褶帘具备:能够折叠成Z字形的帘布、相对于所述帘布进行相对移动的升降绳、以及具有贯穿所述帘布的柔软线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