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褶帘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620432阅读:来源:国知局
述间距保持绳6的上端6d被安装在上述上梁1上,而下端6d则被安装在上述下梁3上。
[0207]在上述间距保持绳6上呈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环状的保持部7。关于上述间距保持绳6,其纵绳是利用针织机编织线而形成的绳子,并且,在该绳子中编入有用于形成保持部7的线。而且,该线每隔一定间隔便呈环状地露出,从而形成了由柔软的线状部构成的保持部7。
[0208]在上述帘布2中的、靠近间距保持绳6的纵绳的褶线9处,形成有能够供上述保持部7插通的切口(插通孔)8(另外,在图1-1的区域A的放大图中夸大图示了切口 8。)。该切口 8是能够供由细线(线状部)形成的保持部7插通这一程度的宽度偏窄的切口(插通孔),并且明显小于升降绳用孔。如图1-1中区域A的放大图所示,两根线状部从一个切口(插通孔)8穿过,且线状部的从切口 8突出的前端部呈环状。在该例子中,在靠近间距保持绳6的褶线上,每隔一层褶线便形成有切口 8。
[0209]而且,使保持部7从间距保持绳6的纵绳垂下侧插入并穿过切口 8,并且,在保持部7的、插通切口 8后从帘布的前后方向上的相反一侧露出且呈环状的部分中插入升降绳5。因此,间距保持绳6成为帘布贯穿部件,并利用线状部和帘布的贯穿部将升降绳侧面周围包住。
[0210]通过如此构成,当如图1-1所示使下梁3下降至最低位置处时,各保持部7的前端部与升降绳5卡合,从而成为利用各保持部7从下方支撑各褶线9的状态,由此帘布2的褶线被保持呈等间隔。
[0211]根据如上构成的百褶帘,能够得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0212](1)、由于用于使帘布2上升或下降的升降绳5未插通于帘布2中,因此无需在帘布2上设置用于供升降绳5插入的插通孔。因此,不会发生外部光线从用于供升降绳5插入的插通孔中漏入室内的情况。
[0213](2)、由于能够利用从间距保持绳6延伸的保持部7来支撑褶线9,因此,在将帘布2降下时,能够将褶线9之间的间隔保持呈大致固定的间隔。
[0214](3)、由于供保持部7插入的切口 8为能够供由细线(线状部)形成的保持部7插通这一程度的宽度偏窄的切口,因此,相比现有技术下从升降绳孔中漏光的情况,能够显著减少从切口 8中漏入外部光线的现象。
[0215](4)、由于帘布2是利用一块能够呈Z字形弯折的面料形成,因而不需要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面料片的接合工序。因此,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0216](5)、由于将预先利用针织机形成的间距保持绳6的保持部7插入帘布2的各切口8中并将升降绳5仅插入该保持部7中即可,因此,能够显著减少插入升降绳所用的工时,且能够极其容易进行帘布部分的组装作业。
[0217](6)、由于将升降绳5插入到被插通于帘布2的切口 8的保持部7中且该升降绳5一直被绷紧,因此,防止了帘布2朝向左右方向的横向偏移,且保持部7和间距保持绳6也不会发生横向偏移。
[0218](7)、由于保持部7是直径较细的柔软线状部,因此,即使在帘布折叠时被夹入帘布中,也不会使折叠尺寸增大。
[0219](8)、由于从褶线9露出的保持部7的环状部分的前端为细的线状部,因此不会有损外观。
[0220]1-2.第一实施方式(使保持部贯穿帘布多次)
[0221]图l-2(a)?(b)中示出第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间距保持绳6和升降绳5从帘布2的前后方向的同一侧垂下并被支撑。另外,图1-2是从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在间距保持绳6的纵绳上以预先设定的间隔设置有多个环状的保持部7,环状的保持部7由柔软的线状部构成。
[0222]如图1-2 (b)所示,在帘布2的被间距保持绳保持的规定褶层上,具有设置于褶线9的上侧附近的切口 8a和设置于褶线9上的切口 8b。环状的保持部7从背面侧依次贯穿切口 8b、切口 8a(反向贯穿结构)。因此,间距保持绳6成为帘布贯穿部件。在环状的保持部7贯穿帘布2两次之后,从与间距保持绳的纵绳同一侧垂下的升降绳5被插入保持部7中。
[0223]1-3.第二实施方式(利用虚设绳(dummy cord)支撑保持部)
[0224]图1-3 (a)中示出第二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帘布2的前后方向上处于同一侧的各升降绳的垂下位置处,垂下并支撑有间距保持绳6和升降绳5。在帘布2的前后方向上与间距保持绳的纵绳呈相反的一侧上,垂下有虚设绳11。所谓的虚设绳11,是指对从切口 8突出的间距保持绳的保持部的环状部分的前端进行限制从而使其不会从帘布脱落的绳子。如图l_3(c)所示,虚设绳11的上端固定在上梁上,下端固定在下梁3上。在下梁3上升时,虚设绳11与间距保持绳6同样地被折叠成Z字形。
[0225]1-4.第三实施方式(升降绳位于两侧)
[0226]如图1-4所示,升降绳也可以位于面料的前后两侧。
[0227]1-5.第四实施方式(使防脱件插通帘布多次)
[0228]图示于图1-5、图1-5A、图1-5B、图1-6中。
[0229]1-6.第五实施方式(使线穿过上下相邻的帘布褶线的插通孔)
[0230]图示于图1-7、图1-7B及图1-7C中。
[0231]1-7.第六实施方式(在褶线的上下方向上具有多个插通孔,并且利用防脱件保持褶线)
[0232]图示于图1-8、图1-9、图1-10中。
[0233]1-8.第七实施方式(沿着褶线引导升降绳)
[0234]图示于图1-11A?图1-16中。
[0235]1-9.第八实施方式(利用防脱部件卡定保持部)
[0236]图示于图8-1?图8-5中。
[0237]2.观点二(不贯穿帘布的保持部)
[0238]2-1.第一实施方式(在线状的保持部的前端设置嵌合防脱件)
[0239]图示于图2-1中。
[0240]2-2.第二实施方式(在环状的保持部的前端设置嵌合防脱件)
[0241]图示于图2-2中。
[0242]2-3.第三实施方式(在环状的保持部的前端设置嵌合部件)
[0243]图示于图2-3中。
[0244]2-4.第四实施方式(夹持并接合于褶线上的升降绳插通部件)
[0245]如图19-2所示,通过将升降绳插通部件25的一部分保持于帘布2的褶线9上,无需在帘布2上设置插通孔便能够引导升降绳5。
[0246]2-5.第五实施方式(夹持并接合于褶线上的间距保持绳)
[0247]图示于图19-3中。
[0248]3.观点三(具有附加升降绳插通部的保持部)
[0249]3-1.第一实施方式(环与防脱件)
[0250]图示于图3-1、图3-2、图3-3中。
[0251]3-2.第二实施方式(环)
[0252]图示于图3-4、图3-4A中。
[0253]3-4.第四实施方式(利用插通孔封闭的环状保持部)
[0254]图示于图1-12中。
[0255]3-5.第五实施方式(从基体上注塑成形部至环和防脱件)
[0256]图示于图3-5中。
[0257]3-6.第六实施方式(从防脱件至环状部、嵌合防脱部、嵌合部件、从嵌合部至环状部)
[0258]图示于图3-6中。
[0259]4.观点四(半环状的保持部)
[0260]4-1.第一实施方式(具有两根纵绳的间距保持绳)
[0261]图示于图4-1中。
[0262]4-2.第二实施方式(具有防脱件的线状部)
[0263]图示于图4-2中。
[0264]4-3.第三实施方式(通过针加工进行的梯形间距保持绳的插通方法)
[0265]也可以如图4-3A、图4-3B、图4_3C所示进行插通。
[0266]5.观点五(利用与间距保持绳独立的升降绳插通部引导升降绳)
[0267]5-1.第一实施方式(在帘布褶线上设置升降绳插通部)
[0268]图示于图1-13中。
[0269]5-2.第二实施方式(与间距保持绳独立的环状保持部)
[0270]图示于图1-14中。
[0271]5-3.第三实施方式(环和环状保持部)
[0272]图示于图5-1中。
[0273]11.观点十一(利用面料前后的升降绳限制帘布的移动、利用独立的环状保持部限制移动)
[0274]图示于图10-1?图10-6中。
[0275]12.观点十二(升降绳插通部、从间距保持绳突出的防脱件至环状部)
[0276]在图1-11A、图 1-12、图 1-13、图 1-14、图 1-15、图 1-16、图 5-1、图 21-1 ?图 21-10中示出实施方式。
[0277]13.观点十三(间距保持绳的保持方法)
[0278](利用虚设绳保持)
[0279]在图7-1中示出实施方式。
[0280]15.观点十五(使间距保持绳沿褶线的上下方向插通)
[0281]15-2.第二实施方式(沿褶线的上下方向形成通过树脂成形的防脱件)
[0282]在图12-1、图12-2中示出实施方式。
[0283]16.观点十六(使保持部贯穿帘布的两处以上从而实现防脱)
[0284]在图1-5中示出第一实施方式。
[0285]17.观点十七(通过线状部和防脱部件形成升降绳保持部)
[0286]观点17中示出通过线状部和防脱部件形成升降绳保持部的百褶帘。
[0287]本观点提供如下构成的百褶帘:g卩,该百褶帘具备:能够折叠成Z字形的帘布、沿着与上述帘布的褶线大致垂直的方向设置且能够相对于上述帘布进行移动的升降绳、以及具有贯穿上述帘布的柔软线状部的帘布贯穿部件,并且,上述线状部成为直接或经由其他部件保持上述升降绳的升降绳保持部,上述帘布贯穿部件防止上述升降绳朝向远离上述帘布的方向移动从而导致上述线状部从上述帘布上脱落这一情况。
[0288]上述升降绳保持部优选具有下述1)?4)中所记载的任一构成。
[0289]1)、上述线状部自身将上述升降绳的侧面周围包住;
[0290]2)、利用上述线状部和上述帘布贯穿部件的其他部分将上述升降绳的侧面周围包住;
[0291]3)、利用上述线状部和上述帘布的贯穿部将上述升降绳的侧面周围包住;
[0292]4)、利用上述线状部、上述帘布贯穿部件的其他部分、以及上述帘布的贯穿部将上述升降绳的侧面周围包住;
[0293]优选构成为:上述帘布贯穿部件自身具有防止上述线状部从上述帘布上脱落的防脱件,或者,上述帘布贯穿部件与其他部件一同作为防脱部件发挥作用。
[0294]另外,优选构成为:将上述防脱件作为间距保持绳的纵绳,将上述线状部作为从间距保持绳的纵绳上呈等间隔且环状地突出的保持部,并且,相对于帘布从褶线的侧面将上述线状部插入插通孔中。
[0295]另外,优选构成为:在线状部的两端设有防脱件,并从帘布的褶线的侧面将上述线状部插入插通孔中。
[0296]另外,优选具备如下构成,即:上述帘布贯穿部件具有编入纤维并硬化而成的带状防脱件,并且,线状部从上述防脱件的中央部呈环状地突出。
[0297]另外,优选具备如下构成,即:上述帘布贯穿部件通过合成树脂的一体成形而形成,在使上述线状部从设置于上述线状部两端的防脱件的角部突出并插入于帘布的状态下,上述防脱件的一边重叠。
[0298]另外,上述帘布贯穿部件的特征在于:具有沿着帘布的褶线延伸的横绳,并且,由线状部构成的牙边(Picot)在上述横绳上于升降绳垂下位置自褶线处突出。
[0299]另外,上述帘布贯穿部件的特征在于:形成为由线状部构成的环状部件,并且,从两处插通孔插入帘布中,并被同一根升降绳插通从而实现防脱。
[0300]另外,上述帘布贯穿部件的特征在于:构成为从带状的防脱件上突出多个由线状部构成的环状插通部,并且,从两处插通孔插入帘布中,并被同一根升降绳插通从而实现防脱。
[0301]另外,上述帘布贯穿部件的特征在于:通过使端部贯穿帘布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