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烫夹碗碟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36760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烫夹碗碟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庭厨房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烫夹碗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餐具温度过高而导致的转移不便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人们普遍使用抹布垫在餐具表壁,然后迅速用手端起餐具进行转移,然而抹布的隔热效果较差,一不小心便会导致烫伤事故,给人们造成人身伤害;此外,由于有些加热锅的结构特点,通常盘子和碗会低于加热锅的侧壁顶端,此时若用用普通的夹碗器,由于受到角度的影响以及加热锅侧壁的阻碍,就无法顺利地将锅内的碗或者盘子取出了。因此,基于目前的防烫夹在使用时出现的这些问题,研究一种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型防烫夹碗碟装置,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烫夹碗碟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烫夹碗碟装置,包括防烫夹和夹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盘由盘体和把手构成,所述盘体为圆形,所述盘体中间设有圆形镂空,所述把手与所述盘体固定连接,所述把手表面设有条形防滑纹;所述防烫夹由两个通过铰链连接的钳夹构成,所述钳夹由钳头和钳杆构成,所述钳头的夹持面为弧形,且在端面设有橡胶防滑层,所述钳杆尾部设有把手。
[0005]进一步,所述盘体材质为硅胶或聚四氟乙烯或陶瓷中的一种。
[0006]进一步,所述钳夹采用的材质为铁。
[0007]进一步,所述把手材质为木头或塑料中的一种。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9]一种防烫夹碗碟装置,既可以适用于端放盘碟,也可以适用于端放碗,且可以用防烫夹将碗盘从锅内夹出,橡胶防滑层的存在避免因为碗碟较滑而夹持不紧,导致碗碟摔碎,结构合理、工艺简单、方便实用,可避免烫伤,提高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其中:1、防烫夹 2、夹持盘 3、盘体4、把手
[0012]5、圆形镂空 6、防滑纹 7、铰链8、钳夹
[0013]9、钳头10、钳杆 11、防滑层1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
[0015]如图1所示一种防烫夹碗碟装置,包括防烫夹I和夹持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盘2由盘体3和把手4构成,所述盘体3为圆形,所述盘体3中间设有圆形镂空5,所述把手4与所述盘体3固定连接,所述把手4表面设有条形防滑纹6 ;所述防烫夹I由两个通过铰链7连接的钳夹8构成,所述钳夹8由钳头9和钳杆10构成,所述钳头9的夹持面为弧形,且在端面设有橡胶防滑层11,所述钳杆10尾部设有把手12。
[0016]进一步,所述盘体3材质为硅胶或聚四氟乙烯或陶瓷中的一种。
[0017]进一步,所述钳夹8采用的材质为铁。
[0018]进一步,所述把手4材质为木头或塑料中的一种。
[0019]工作方式:当盘或碗盛满食物较烫时,先用防烫夹将其夹出,具体操作为:将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套进把手里面,将防烫夹的钳头伸进碗或盘边沿处,将其夹住,从热锅内或厨台上夹到夹持盘里,使盘或碗的底边落入夹持盘的圆形镂空里面,然后用手端起夹持盘,从而实现将盘或碗转移。
[002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防烫夹碗碟装置,包括防烫夹和夹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盘由盘体和把手构成,所述盘体为圆形,所述盘体中间设有圆形镂空,所述把手与所述盘体固定连接,所述把手表面设有条形防滑纹;所述防烫夹由两个通过铰链连接的钳夹构成,所述钳夹由钳头和钳杆构成,所述钳头的夹持面为弧形,且在端面设有橡胶防滑层,所述钳杆尾部设有把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烫夹碗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材质为硅胶或聚四氟乙烯或陶瓷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烫夹碗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夹采用的材质为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烫夹碗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材质为木头或塑料中的一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烫夹碗碟装置,包括防烫夹和夹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盘由盘体和把手构成,所述盘体为圆形,所述盘体中间设有圆形镂空,所述把手与所述盘体固定连接,所述把手表面设有条形防滑纹;所述防烫夹由两个通过铰链连接的钳夹构成,所述钳夹由钳头和钳杆构成,所述钳头的夹持面为弧形,且在端面设有橡胶防滑层,所述钳杆尾部设有把手。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烫夹碗碟装置,既可以适用于端放盘碟,也可以适用于端放碗,且可以用防烫夹将碗盘从锅内夹出,橡胶防滑层的存在避免因为碗碟较滑而夹持不紧,导致碗碟摔碎,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可避免烫伤,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IPC分类】A47J45-10
【公开号】CN204445569
【申请号】CN201420739986
【发明人】杨昕沂
【申请人】杨昕沂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