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盘及烹饪锅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339731阅读:来源:国知局
体中心为圆心的第一导热槽和第二导热槽,不仅增加了椭圆盘体的导热面积,提高了热传导效果,而且不需要用数控机床或者专门制作仿形加工机床加工,仅利用现有的普通车床就可以加工完成,从而降低了加工成本。
[0036]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圆弧为以椭圆盘体100的中心为圆心的一段弧。该第一圆弧包括同一半径的圆弧以及不同半径的圆弧。而且,同一半径的圆弧可以均匀设置。同理,第二圆弧也可以如此设置。如图2所示,沿第一圆弧的第一导热槽中,沿不同半径且邻近的第一圆弧延伸的第一导热槽111呈交错设置。具体地,如图3所示,同一半径的第一圆弧延伸的第一导热槽111a,且两个相邻的第一导热槽11 Ia之间形成缺口。而且,在椭圆盘体100的径向方向上与该第一导热槽Illa相邻的第一导热槽Illb与该缺口相对设置。椭圆形发热盘的导热槽加工和圆形发热盘的导热槽加工可以是一样的,都是通过车床车在盘体的第二面上车削出来的一段段圆弧槽。而且,当椭圆形发热盘表面在加工(x< 1/2L1)时,在这个半径为X同心圆形纹路加工过程中,车削刀具在第一导热槽形成的缺口处停止对盘体进行加工,仅在盘体的特定位置进行加工以形成第一导热槽。当椭圆形发热盘表面在加工(1/2L1 Sxg1/2L2)时,车削刀具在短轴区域上是悬空状态的,是没有加工的材料,车削刀具在长轴区域上才有车削加工的材料,从而形成第二导热槽。因此,椭圆形发热盘的导热槽加工时,利用现有的车床就可以加工完成。
[0037]进一步地,上述沿半径相等的第一圆弧延伸的第一导热槽111可以依次连接形成环形槽。如图2所示,沿第一圆弧的第一导热槽中,沿半径相等的第一圆弧延伸的第一导热槽Illa依次连接,可形成环形槽,如图1所示。椭圆形发热盘的导热槽加工和圆形发热盘的导热槽加工可以是一样的,都是通过车床在盘体的第二面上车削出来的一圈圈同心槽。只是,当椭圆形发热盘表面在加工(1/2L1 SxS 1/2L2)时,在这个半径为X同心圆形纹路加工过程中,车削刀具在短轴区域上是悬空状态的,是没有加工的材料,车削刀具在长轴区域上才有车削加工的材料。因此,椭圆形发热盘的导热槽加工时,利用现有的车床就可以加工完成。而且,该车削刀具在加工时,可以一直进行下去,直到整个盘体的导热槽加工完成,从而加快了加工效率。
[0038]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导热槽111的结构及在椭圆盘体100上的分布也存在多种变形结构。例如,沿同一半径的第一圆弧延伸的第一导热槽中,相邻的第一导热槽形成的缺口大小一致。而且,若该缺口较小时,基本不影响整个发热盘在该处的导热效果,从而导热效果均匀。另外,沿第一圆弧径向方向上的相邻的第一导热槽,可以一者为一段段圆弧槽,另一者为环形槽,如图4所示。
[0039]进一步地,如图5及图6所示,上述沿第二圆弧径向相邻的第二导热槽112的槽间距I比沿第二圆弧径向相邻的第一导热槽的槽间距小。另外,上述第二导热槽112的槽深h比第一导热槽的槽深大。通过对圆弧槽的槽间距和/或槽深进行设置,从而可以增大椭圆盘体100长轴区域的导热面积。因此,虽然第一导热槽区域的导热比较集中,导热效果较好,但是通过增大第二导热区域的导热面积,可以使得第二导热槽区域的导热效果与第一导热槽区域的导热效果基本一致,进而使得发热盘导热均匀。
[0040]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圆形槽的槽间距为[0.4mm,0.6mm],圆弧槽的槽间距为[0.2mm,0.4mm),优选为0.3mm。圆形槽的槽深为[0.lmm,0.3mm],圆弧槽的槽深为(0.3mm,0.5mm],优选为0.4mm0
[0041]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导热槽111沿第一圆弧径向的横截面可呈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倒梯形等等。同理,第二导热槽112沿第二圆弧径向的横截面也可以呈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倒梯形等等。
[004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发热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椭圆盘体,所述椭圆盘体具有沿其厚度方向呈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椭圆盘体的第一面上安装有发热管,所述椭圆盘体的第二面上设有导热槽,所述导热槽包括多个第一导热槽和多个第二导热槽,所述第一导热槽沿第一圆弧延伸,所述第一圆弧的圆心为椭圆盘体的圆心,所述第一圆弧的半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椭圆盘体的短半轴长度;所述第二导热槽沿第二圆弧延伸,所述第二圆弧的圆心为椭圆盘体的圆心,所述第二圆弧的半径大于所述椭圆盘体的短半轴长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沿不同半径且邻近的第一圆弧延伸的第一导热槽呈交错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沿相等半径的第一圆弧延伸的第一导热槽依次连接形成环形槽。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沿第二圆弧径向相邻的所述第二导热槽的槽间距比沿第一圆弧径向相邻的所述第一导热槽的槽间距小。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槽的槽深比所述第一导热槽的槽深大。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盘体的第二面为中部凹陷的弧面或中部突出的弧面。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盘体的长轴和短轴的长度之比为3:3.5?3:4.508.一种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锅具包括内锅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盘,所述内锅底部平面与所述发热盘第二面的形状相适配。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锅具为电饭煲或者电压力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热盘,包括椭圆盘体,所述椭圆盘体具有沿其厚度方向呈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椭圆盘体的第一面上安装有发热管,所述椭圆盘体的第二面上设有导热槽,所述导热槽包括多个第一导热槽和多个第二导热槽,所述第一导热槽沿第一圆弧延伸,所述第一圆弧的圆心为椭圆盘体的圆心,所述第一圆弧的半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椭圆盘体的短半轴长度;所述第二导热槽沿第二圆弧延伸,所述第二圆弧的圆心为椭圆盘体的圆心,所述第二圆弧的半径大于所述椭圆盘体的短半轴长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发热盘的烹饪锅具。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但保证热传导效果,而且降低了加工成本。
【IPC分类】A47J36/24, A47J27/00
【公开号】CN205251214
【申请号】CN201521087232
【发明人】龚俭龙, 何柏锋, 梅若愚, 江美霞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