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坝体的自动蓄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1759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适用于坝体的自动蓄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适用于水库、湖泊及大塘小坝等坝体的自动
蓄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的大、中、水型水库、湖泊坝体及大塘水坝等,因为每年梅雨季节来临时,突如其来的暴雨或特大暴雨时有发生,尤其是在海拔较高的“云”、“贵” “川”地区及一般的山区和丘陵地带,一旦洪水来临时,其冲击力大到数百吨、几十吨或十几吨不等, 如果坝基上没有自动蓄泄装置,坝基内的蓄水量猛增,受洪水冲力和压力愈来愈大,其坝基必然难以承受。同时还有可能遭到连根拔(坝基整体翻倒)的危险,它将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风险或难以估量的损失。基于以上的考虑,申请人已于2010年申请了《一种坝体的自动蓄泄板》的实用新型专利,并已获得授权。但是在将该实用新型进行实际模拟应用时,申请人发现尤其是对于大、中型水库等的大量洪水蓄泄,由于洪峰的急速性所带来的高压,对普通的单层蓄泄板也产生了极大的稳定性威胁。因此,以安全蓄泄为基础,提高蓄泄板的蓄泄能力,成为申请人的下一个科研目标。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泄功能强、安全稳定性高的适用于坝体的自动蓄泄装置。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适用于坝体的自动蓄泄装置,包括设置于坝体顶面上的多个坝墩,各坝墩间设有静置时与坝体顶面相垂直的蓄泄板,蓄泄板顶部铰接于坝墩上,蓄泄板板体与坝体间连接有板体回复装置,所述坝墩在垂直方向上分层设置,每层坝墩间分别连接蓄泄板。所述最下层坝墩后端呈斜坡状。所述除最下层外其它层坝墩后端呈垂向削尖状。所述板体回复装置为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连接于蓄泄板后的坝墩内侧,另一端连接于蓄泄板中部。所述弹簧埋设于坝墩内部。所述蓄泄板与坝墩前端间还设有用于辅助增强蓄泄板回复能力的安全插销。所述安全插销设置于蓄泄板与坝墩内侧铰接部下方。所述安全插销一端插接于坝墩前端内侧,另一端连接于蓄泄板外侧。所述安全插销一端固定连接于蓄泄板外侧,另一端沿蓄泄板平面水平延伸并插接于坝墩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当水流正常时,蓄泄板在板体回复装置和安全插销的共同作用下,保持与坝体顶面相垂直的静止状态,可确保坝内进行缓慢的蓄水作业,其核心作用是一是能把上游的丰富水源引灌到广阔的农田区域和城乡民生饮水之中,也就是说可以起以自然、永久地为人类造福的重大作用;二是当洪峰来临时水位超过警戒状态,强大的冲击力必然大大超过板体回复装置和安全插销的承受能力,蓄泄板会自然被水压冲开,这以实现洪峰的自动泄除。设置多层蓄泄装置,适用于大、中、小各类水库、湖泊、塘坝等,确保泄洪的安全和高效。


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右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背面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坝体;2为坝墩;3为蓄泄板;4为弹簧;5为安全插销。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坝体的自动蓄泄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于坝体1顶面上的多个坝墩2,各坝墩2间设有静置时与坝体1顶面相垂直的蓄泄板3,蓄泄板3顶部铰接于坝墩2上,蓄泄板3板体与坝体1间连接有板体回复装置,具体在本发明中所采用的板体回复装置为弹簧4。在对现有技术的单层蓄泄板进行实际模拟应用时,发现尤其是对于大、中型水库等的大量洪水蓄泄,由于洪峰的急速性所带来的高压和冲击,对普通的单层蓄泄板产生了极大的稳定性威胁,故本发明在坝墩2的垂直方向上采用分层设置的方式, 每层坝墩2间分别连接蓄泄板3。依据模拟应用,本发明中蓄泄板3 —般呈长方形,长度一般1. 5 2. 5m,高度一般为0. 8 1. : 为宜。针对对于中型以上的水库及大坝等,长度可设为2. 5 3m,高度可设为1. 3 1. 5m。具体的坝墩2层数设置,需要依据水库、湖泊、塘坝等的容水量及泄洪渠道的深度来确定,以实现合理的蓄积和泄除。多层蓄泄板3的设置,有利于适应洪峰的压力程度,分散并降低洪峰对单块蓄泄板3的压力,以确保泄洪的安全和高效。在本发明中,由最下层坝墩后端设置为斜坡状,而将其它层的坝墩后端设置为垂向削尖状,从流体动力学的角度减轻了洪峰来临时对于坝墩2的压力,确保了坝墩2的安全性。同时便于洪水中夹带的杂物也能顺水泄出,避免了杂物卡于坝墩2处对泄洪产生不利影响。在本发明中,板体回复装置的合理设置,决定了整个蓄泄装置的蓄积能力和泄除能力。故本发明将作为板体回复装置的弹簧4的一端连接于蓄泄板3后的坝墩2内侧,另一端连接于蓄泄板3中部,如图2所示。一般来说,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弹簧4的回复能力, 以弹簧4与坝墩2的底边构成45度夹角来确定弹簧4与坝墩2的连接位置。另外,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弹簧4必须埋设于坝墩2内部,以避免在泄洪过程中弹簧4对于顺水泄出的杂物的挂钩,排除对泄洪的不利影响。此外,对于蓄泄板3在两层以上的大、中型水库或坝体的安全性考虑,本发明在蓄泄板3与坝墩2前端间还设有用于辅助增强蓄泄板3回复能力的安全插销5,多采用钢丝弹簧制成,如图3所示。具体来说,安全插销5设置于蓄泄板3与坝墩2内侧铰接部的下方,一端插接于坝墩2前端内侧,另一端连接于蓄泄板3的外侧,在设置安全插销时,将安全插销5 —端固定连接于蓄泄板3外侧,另一端沿蓄泄板3平面水平延伸并插接于坝墩2内。具体到安全插销5的安装要求,一般建议多层蓄泄板从上自下自第2层开始安装。由于不同的蓄泄环境要求,本发明的安全插销5可设于蓄泄板3的一侧,也可双侧都设。此时,蓄泄板3即拥有了双重的回复保护能力,为其外侧的安全插销5和内侧的板体回复装置弹簧4。当水流正常时,蓄泄板3在板体回复装置和安全插销5的共同作用下,保持与坝体 1顶面相垂直的静止状态,可确保坝内进行缓慢的蓄水作业;当洪峰来临时水位超过警戒状态,强大的冲击力必然大大超过板体回复装置和安全插销5的承受能力,蓄泄板3会自然被水压冲开,以实现洪峰的自动泄除。
权利要求
1.适用于坝体的自动蓄泄装置,包括设置于坝体顶面上的多个坝墩,各坝墩间设有静置时与坝体顶面相垂直的蓄泄板,蓄泄板顶部铰接于坝墩上,蓄泄板板体与坝体间连接有板体回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坝墩在垂直方向上分层设置,每层坝墩间分别连接蓄泄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坝体的自动蓄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下层坝墩后端呈斜坡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坝体的自动蓄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最下层外其它层坝墩后端呈垂向削尖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坝体的自动蓄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回复装置为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坝体的自动蓄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一端连接于蓄泄板后的坝墩内侧,另一端连接于蓄泄板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坝体的自动蓄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埋设于坝墩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坝体的自动蓄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泄板与坝墩前端间还设有用于辅助增强蓄泄板回复能力的安全插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坝体的自动蓄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插销设置于蓄泄板与坝墩内侧铰接部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适用于坝体的自动蓄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插销一端插接于坝墩前端内侧,另一端连接于蓄泄板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用于坝体的自动蓄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插销一端固定连接于蓄泄板外侧,另一端沿蓄泄板平面水平延伸并插接于坝墩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坝体的自动蓄泄装置,包括设置于坝体顶面上的多个坝墩,各坝墩间设有静置时与坝体顶面相垂直的蓄泄板,蓄泄板顶部铰接于坝墩上,蓄泄板板体与坝体间连接有板体回复装置,坝墩在垂直方向上分层设置,每层坝墩间分别连接蓄泄板。当水流正常时,蓄泄板在板体回复装置和安全插销的共同作用下,保持与坝体顶面相垂直的静止状态,可确保坝内进行缓慢的蓄水作业;当洪峰来临时水位超过警戒状态,强大的冲击力必然大大超过板体回复装置和安全插销的承受能力,蓄泄板会自然被水压冲开,以实现洪峰的自动泄除。设置多层蓄泄装置,适用于大、中、小各类水库,确保泄洪的安全和高效。
文档编号E02B8/04GK102352616SQ20111032807
公开日2012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6日
发明者李祖德 申请人:李祖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