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水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235317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双向水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水封装置,包括U型管、第一内部排空管、第二内部排空管,所述的第一内部排空管、第二内部排空管分别与U型管两边连接,所述的第一内部排空管、第二内部排空管外部分别密封安装有第一缓冲罐、第二缓冲罐,所述的第一缓冲罐、第二缓冲罐顶部分别装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无需特殊零部件,可进行标准化生产;由于本实用新型依靠自身水压密封,没有机械运动或可移动部分,不会磨损,可提高安全性;又由于本实用新型设有的第一缓冲罐、第二缓冲罐,当系统出现过压或负压时,U型管内的水流入缓冲罐儿避免U型管中的水流出或倒灌,影响产品质量。
【专利说明】双向水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水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水封装置通常采用U形管,由于U形管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而受到购买者的青睐。但是由于U形管自身的结构特点,导致其只能使用在压力稳定、无较大波动的情况中,当系统压力波动较大时,使用U形管水封在正压波动时,水封中的水会被冲出去,当压力恢复正常时,由于水封中的无水或水位很低,无法保证系统密封;在系统出现负压时,U形管中的水又会进入容器中,与产品混合,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有效保证密封效果并且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广的双向水封装置。
[0004]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向水封装置,包括U形管、第一内部排空管、第二内部排空管,所述的第一内部排空管、第二内部排空管分别与U形管两边连接,所述的第一内部排空管、第二内部排空管外部分别密封安装有第一缓冲罐、第二缓冲罐,所述的第一缓冲罐、第二缓冲罐顶部分别装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
[0005]所述的第一内部排空管、第二内部排空管与第一缓冲罐、第二缓冲罐连接的底部分别设有回流孔5,可实现被气体带出的水的回收,提高系统的密封性。
[0006]所述的U形管的底部设有排空口,可在U形管不使用时,对管内溶液的完全排空。
[0007]所述的第一缓冲罐、第二缓冲罐以及U形管上分别装有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以便与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液位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0008]所述的第一内部排空管、第二内部排空管出水口侧向弯曲,便与水分的排出。
[0009]所述的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上均设有液位计接线盒,可讲液位数据远传,节省人力资源消耗的同事也能够实时对系统进行监控,提高安全性。
[0010]所述的液位计为电极式液位计,所述的电极式液位计可及时发出过压或负压警报,提高安全性。
[0011]所述的双向水封装置的工作过程为:
[0012](a)将第二接口与工作系统相连接,设定工作系统的压力可承受范围,并根据工作系统的压力可承受范围调节U形管高度以及第一缓冲罐、第二缓冲罐之间的位差,系统中的保护气体不泄露,双向水封装置外的空气不能进入水封装置;
[0013](b)当系统中的正压超过设计范围时,系统中的气体通过第二接口进入第二缓冲罐,所述的气体经U形管从第一内部排空管排出,随着气体带出的水在第一内部排空管的出水口分离,通过第一内部排空管底部设有的回流孔5回流至U形管;
[0014](c)当系统中的负压超过设计范围时,空气通过第一接口进入第一缓冲罐,所述的空气经U形管从第二内部排空管排出,随着气体带出的水在第二内部排空管的出水口分离,通过第二内部排空管底部舍友的回流孔5回流至U形管内;
[0015](d)当水位低于正常水位或出现(b) (C)的状况时,所述的电极式液位计发出警报,也可通过液位计接线盒远传显示液位状态。
[0016]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无需特殊零部件,可进行标准化生产。
[0017]由于本实用新型依靠自身水压密封,没有机械运动或可移动部分,不会磨损,可提高安全性。
[0018]由于本实用新型设有的第一缓冲罐、第二缓冲罐,当系统出现过压或负压时,U形管内的水流入缓冲罐儿避免U形管中的水流出或倒灌,影响产品质量。
[0019]由于本实用新型设有的电极式液位计以及液位计接线盒可实时对系统状态进行监控,提高安全性,也能够对系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U形管,2.第一内部排空管,3.第二内部排空管,4.液位计接线盒,5.底部回流孔,11,排空口,21.第一缓冲罐,22.第一接口,23.第一液位计,31.第二缓冲罐,32.第二接口,33.第二液位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 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0023]如图1所示的一种双向水封装置,其具体结构如下所示:包括U形管1、第一内部排空管2、第二内部排空管3,所述的U形管I的底部设有排空口 5,所述的第一内部排空管
2、第二内部排空管3分别与U形管I两边连接,所述的第一内部排空管2、第二内部排空管3出水口侧向弯曲;所述的第一内部排空管2、第二内部排空管3外部分别密封安装有第一缓冲罐21、第二缓冲罐31,所述的第一内部排空管2、第二内部排空管3与第一缓冲罐21、第二缓冲罐31连接的底部分别设有回流孔5 ;所述的第一缓冲罐21上部及U形管I下部连接第一液位计23、第二缓冲罐31上部及U形管I下部连接第二液位计33,所述的第一液位计23、第二液位计33上均设有液位计接线盒4 ;所述的液位计为电极式液位计,所述的第一缓冲罐21、第二缓冲罐31顶部分别装有第一接口 22、第二接口 32。
[0024]双向水封装置的工作过程为:
[0025](a)将第二接口 32与工作系统相连接,设定工作系统的压力可承受范围+7000Pa'2000Pa,并根据工作系统的压力可承受范围调节U形管I高度以及第一缓冲罐21、第二缓冲罐31之间的位差,U形管I直径d4以及高度h3、h4根据系统需要压力范围选择,通常情况下,d2=d3=d4,根据系统的排气量选择,dl=2^5d4,系统中的保护气体不泄露,双向水封装置外的空气不能进入水封装置;
[0026](b)当系统中的正压超过设计范围时,系统中的气体通过第二接口 32进入第二缓冲罐31,所述的气体经U形管I从第一内部排空管2排出,随着气体带出的水在第一内部排空管2的出水口分离,通过第一内部排空管2底部设有的回流孔5回流至U形管I ;
[0027](c)当系统中的负压超过设计范围时,空气通过第一接口 22进入第一缓冲罐21,所述的空气经U形管I从第二内部排空管3排出,随着气体带出的水在第二内部排空管3的出水口分离,通过第二内部排空管3底部设有的回流孔5回流至U形管I内;
[0028](d)当水位低于正常水位或出现(b) (C)的状况时,所述的电极式液位计发出警报,也可通过液位计接线盒4远传显示液位状态。
[0029]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向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U形管(I)、第一内部排空管(2)、第二内部排空管(3),所述的第一内部排空管(2)、第二内部排空管(3)分别与U形管(I)两边连接,所述的第一内部排空管(2)、第二内部排空管(3)外部分别密封安装有第一缓冲罐(21)、第二缓冲罐(31),所述的第一缓冲罐(21)、第二缓冲罐(31)顶部分别装有第一接口(22)、第二接口(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内部排空管(2)、第二内部排空管(3)与第一缓冲罐(21)、第二缓冲罐(32)连接的底部分别设有回流孔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管(I)的底部设有排空口(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缓冲罐(21)上部及U形管(I)下部连接第一液位计(23)、第二缓冲罐(32)上部及U形管(I)下部连接第二液位计(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内部排空管(2)、第二内部排空管(3)出水口侧向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双向水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液位计(23)、第二液位计(33)上均设有液位计接线盒(4)。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水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位计为电极式液位计。
【文档编号】E03C1/284GK203583610SQ201320659634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5日
【发明者】金琰, 陶进 申请人:挪亚圣诺(太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