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构建管廊侧壁的H型混凝土桩及地下连续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9358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用于构建管廊侧壁的H型混凝土桩及地下连续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市政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构建管廊侧壁的H型混凝土桩及构成管廊侧壁的地下连续墙。



背景技术:

我国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分属不同的单位建设和管理,由于建设时间先后不同,并没有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统一规划和综合利用。地下管网建设多采用传统直埋的市政管网工程建设方式,各种市政管线多是按各自的系统直接埋设在土层中,检修不便,容易损坏,保障供应能力经常受到干扰。由于各种管线的埋设深度不一,容易造成冲突,城市道路经常受到破坏。路面反复开挖造成道路阻断、交通阻塞、路面补丁摞补丁。随着城市发展,地下管线日趋繁复,盘根错节,形成“地下面条问题”。地铁施工也因管线搬迁或临时移位而增加建设成本甚至引发居民不满。管网设施增加或维修,市政建设的工地也比比皆是,诸如煤气改天然气、铺设通信光缆、埋设电缆送电、供水管网抢修、煤气管道抢修等。很多城市路面也像拉链一样不断地挖开、填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因施工而引发的管网事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400亿元之多。

地下综合管廊亦称“共同沟”,把电力、通讯、燃气、供水、排水、热力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在城市道路的地下空间建造一个集约化的隧道。地下综合管廊,使空间利用更充分、紧凑、经济,也便于检修,更不会因检修旧管、敷排新管而不断开挖路面。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36个大中城市开展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不同形式的地下综合管廊,其断面形式、容纳管线种类、造价、维修及管理均有所不同。目前北京、深圳、杭州、宁波等城市已经建成或正建设部分地下综合管廊。

现有地下综合管廊主要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为现浇式管廊,先在待开挖基坑的两侧打设基坑围护,再开挖基坑土方,最后在基坑内的两侧进行现场浇筑混凝土形成管廊,最后回填土壤将管廊覆盖。基坑围护一般采用刚板桩或钻孔灌注桩连接形成,但因其强度及防水性能较差,且缺乏合适的用以与管廊底板、顶壁较好固定的连接点,不可能作为管廊侧壁的一部分,整个管廊主体必须全部在围护好的基坑内另行现场浇筑(钢筋扎制、模板支立、混凝土浇灌与保养等),因此,这种现场浇筑式管廊存在施工周期长、工程造价费用高、不便于先进施工技术的应用等缺点。第二种是整体预制式方涵地下管廊,其存在体积和重量大,带来制造装备要求高、起吊困难、运输量大,运输费用高等缺点,且容易发生管廊局部沉降和漏水现象。还有一种是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围护,这种作为基坑围护之用的地下连续墙虽然理论上可以作为管廊的侧壁,但实际施工过程中,同样存在墙体的力学性能差、且缺乏合适的用以与管廊底板、顶壁较好固定的连接点和受力点,因此不方便在相邻两连续墙之间直接浇注形成管廊的顶部和底部,另外还需要考虑连续墙与管廊顶部和底部之间的连接是否牢靠等技术问题,所以实践中从没有采用将作为基坑围护的地下连续墙直接作为管廊侧壁的工程先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可直接用于构建管廊侧壁的H型混凝土桩,为在桩身上设有便于与其他构件牢靠连接的连接结构提供可能。采用该桩制成的地下连续墙具有良好的抗弯、抗剪等力学性能,且通过桩身上设置的连接结构能方便在左右相邻两连续墙之间牢靠搭建底板,因而该桩可直接用于构建管廊的侧壁墙体,从而建造桩墙合一的管廊。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构建管廊侧壁的H型混凝土桩,包括桩身,该桩身的横截面为由前后间隔设置的两个翼缘及连接前后两个翼缘的腹板构成的H形,两个翼缘和腹板在桩身的两侧形成沿桩身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桩身的中部沿其周向包覆有钢制的第一桩套箍。所述桩身的中部,是指位于桩身的两个端部之间的某一部分,并非是指桩身的二分之一处的正中心部分,当然,从实际工程需要来看,第一桩套箍通常是位于桩身长度的二分之一处至四分之一处之间的某一合适位置。桩套箍,是指沿桩身周向包覆的一整圈或一部分钢板,桩套箍外形可以与桩身周向的棱廓外形匹配,也可以设置为方形的或其他形状。H型混凝土桩因其横截面为H型,其具有最佳的侧向抗弯、抗剪等力学性能,因此可满足管廊侧壁的抗弯、抗剪的性能要求。在H型混凝土桩身的中部设置所述钢制的第一桩套箍,就可以在第一桩套箍上焊接各种连接件,或事先对第一桩套箍进行符合工程需要的各种设计,预设各种用于连接的构件,从而能在桩身上获得便捷、牢靠的底板连接处,以牢靠、便捷的连接、搭建管廊的底板,不必为寻找与管廊底板连接的连接位而去破坏桩身及地下连续墙的自身结构,有效解决了地下连续墙构建的管廊其侧壁与底板难以连接或连接不牢靠的问题,同时,管廊底板通过第一桩套箍搭建在桩身上,相当于给底板及管廊事先打入了一个桩基基础,从而从根本上避免了管廊沉降而发生的管廊局部塌陷、变形、错位、开裂和渗水等安全隐患,更为重要的是还可避免内部为空腔的管廊及管廊底板因为地下水的浮力而上浮。采用该桩制成的连续墙不仅可作为管廊施工时的基坑围护之用,同时兼做管廊的墙壁使用,无需额外建造管廊两侧的墙壁。因此,采用该桩身中部带有第一桩套箍的H型混凝土桩可直接用于构建管廊的侧壁墙体,从而建造桩墙合一的管廊。

进一步改进,位于第一桩套箍处的前部的翼缘内设有一根或多根第一预埋管,第一桩套箍上设有供第一预埋管的开口显露的第一孔洞。第一预埋管的设置便于在桩身翼缘形成供钢棒插设的孔道,作为连接件的钢棒可方便的插设于预埋管内,从而管廊的底板可通过插设固定在预埋管内的钢棒稳定、牢靠的搭建在桩身上。因第一预埋管固定在第一桩套箍上,桩套箍作为嵌件预先置于模具内,在浇筑桩身时,预埋管的存在使得桩身相应位置形成贯穿桩身端面的孔道,无需直接在桩身上额外钻孔,利于批量化生产;另外,预埋管的孔道与钢棒的接触面积较大,也使得钢棒能更牢靠固定在桩身上。如果第一桩套箍上没有设置第一预埋管,为了获得桩身上的连接件,钢棒等锚固筋须直接焊接在钢制的桩套箍,为保证连接强度,钢制的桩套箍必须很厚,这就耗材,增加成本;如果锚筋直接穿设在桩身侧壁上,会破坏桩体自身的结构,影响管廊质量和安全;采用带有预埋管的本结构后,以上缺陷均可避免。第一桩套箍上设有供第一预埋管显露的第一孔洞,使得预埋管的孔道可以与桩身外界导通而不至于被桩套箍包覆封闭,便于钢棒等连接件方便的插设于预埋管内。

更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第一桩套箍处的后部的翼缘内也预设有一根或多根所述第一预埋管,前部的翼缘和后部的翼缘内的第一预埋管一一对应。这样可在凹槽部的前后两个翼缘上均形成穿孔,利于钢棒在穿过前部翼缘的第一预埋管后经由凹槽部再插入位于凹槽部后面的后部翼缘内的预埋管内,采用该桩制成墙时,在凹槽部内灌注混凝土,还可使钢棒与连续墙成为一体结构,进一步增强钢棒与桩身结合的牢固性,从而使得管廊底板的搭建更加稳定牢靠。

同理,上述桩身的顶部沿其周向包覆有钢制的第二桩套箍。桩身的顶部沿其周向包覆有一圈或一部分钢制的第二桩套箍,因桩套箍为钢制,可在桩套箍上固定类似钢棒一样的部件,钢棒可采用焊接或其它方式与桩套箍固定,外露的钢棒便于在混凝土桩顶部之间搭建管廊顶壁内部的钢筋骨架结构,以构建出管廊的顶壁;同时浇筑完成后,连续墙与顶壁之间还通过外露的钢棒连接在一起,墙与管廊的顶壁之间连接性更牢靠;采用该桩制成的连续墙不仅可作为管廊施工时的基坑围护之用,同时兼做管廊的墙壁使用,无需额外建造管廊两侧的墙壁。

同理,位于所述第二桩套箍处的前部的翼缘内设有一根或多根第二预埋管,第二桩套箍上设有供第二预埋管的开口显露的第二孔洞。

位于所述第二桩套箍处的后部的翼缘内设有一根或多根所述第二预埋管,前部的翼缘和后部的翼缘内的第二预埋管一一对应。

作为改进,上述第一桩套箍与所述桩身顶部之间的前部的翼缘的左右两侧固定有钢板,钢板沿桩身的长度方向设置。在采用混凝土桩建造连续墙和管廊时,相邻的两根桩之间会存在间隙,进而水分会通过间隙渗入管廊内,采用该桩制成的连续墙,可通过将相邻的两根桩身前部的翼缘上固定的钢板焊接在一起以密封间隙,达到充分防水、止水的效果,焊接在一起的钢板,也进一步提高桩与桩之间结合的牢靠性、连续性,当然,如果相邻两钢板之间的间隙较大也可在间隙内填设辅助焊接钢板,分别与间隙左右两侧的两块钢板焊接。

作为最优方案,第一桩套箍与第二桩套箍之间的前部的翼缘的左右两侧固定有钢板,钢板沿桩身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优化,上述钢板为横截面呈L形的角钢,角钢的竖直壁固定在桩身前部的翼缘的侧面上,角钢的水平壁固定在桩身前部的翼缘的端面上。角钢的横截面呈L形,故其与混凝土桩在侧面和前端面两个面接触,与混凝土桩结合更为牢靠。

进一步优化,上述翼缘的侧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侧向凸起的用以搭接的台阶部,台阶部的中部断开以便设置所述第一桩套箍。采用该桩制成的连续墙,相邻的两根H型混凝土桩通过台阶部搭接在一起,便于搭建,相邻两H型混凝土桩的通过台阶部限位结合牢靠。另外采用本H型混凝土桩搭建的管廊侧壁,通过台阶部的相互抵靠,便完成搭建,施工更为方便;而且,上述结构的台阶部可以确保台阶部的强度,保证混凝土桩体拼接处的足够的力学性能,提高管廊的安全性。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特别适合用于管廊的构成管廊侧壁的地下连续墙,该地下连续墙可在施工时,方便在相邻两连续墙之间进行搭建管廊的底板,同时保证连续墙与管廊底板之间的连接牢靠。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地下连续墙,包括由依次打入土壤内的多根前述H型混凝土桩拼接形成的墙体,相邻的两根所述桩身中相对的两个凹槽部共同围成用以容纳填充物的填充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套箍上焊接有锚固筋,锚固筋外露出墙体的前端面。所述第一桩套箍与所述桩身的顶部之间的前部翼缘的左右两侧固定有钢板,所述钢板沿桩身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两根H型混凝土桩上的钢板焊接固定。

外露的锚固筋便于在混凝土桩形成的连续墙中部之间搭建管廊底板内部的钢筋骨架结构,以构建出管廊的底板;同时浇筑完成后,连续墙与底板之间还通过外露的锚固筋连接在一起,墙与管廊的底板之间连接性更牢靠;如上所述对钢板的描述,可通过将相邻的两根桩身前部的翼缘上固定的钢板焊接在一起以密封桩与桩之间的间隙,达到充分防水、止水的效果,并进一步提高桩与桩之间结合的牢靠性、连续性。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一种地下连续墙,包括由依次打入土壤内的多根前述H型混凝土桩拼接形成的墙体,相邻的两根所述桩身中相对的两个凹槽部共同围成用以容纳填充物的填充空间;其特征在于:位于前部的翼缘处的所述第一预埋管内插设有第一钢棒,第一钢棒的前端外露出墙体的前端面。

外露的钢棒便于在混凝土桩形成的连续墙中部之间搭建构成管廊底板内部的钢筋骨架结构,以构建出管廊的底板;同时浇筑完成后,连续墙与底板之间还通过外露的钢棒连接在一起,墙与管廊的底板之间连接性更牢靠;在不破坏桩体自身的结构前提下,增加管廊的安全性,如钢棒直接焊接在钢制的桩套箍,为保证连接强度,钢制的桩套箍必须很厚,这就耗材,增加成本。如果钢棒直接穿设在桩身侧壁上,会破坏桩体自身的结构,影响管廊质量和安全;本连续墙不仅可作为管廊施工时的基坑围护之用,同时兼做管廊的墙壁使用,无需额外建造管廊两侧的墙壁,实现桩、墙合一,降低了建造成本,简化施工工序,施工时只需在待开挖的基坑两侧依次并排打入多根混凝土桩从而形成管廊两侧的连续墙,然后仅仅在两侧连续墙之间进行开挖土方,开挖的土方大大减少,大大减少工程的占地面积,也极大缩短管廊的建造工期,这对于繁华城市内的施工而言尤为重要;因混凝土桩在打桩时,可直接打入地下较深的硬质层,而管廊的整体牢靠地结合在由混凝土桩形成的连续墙上,这相当于给管廊构建了坚实的桩基基础工程,从而有效避免因地质沉降引发的管廊局部塌陷、变形、错位、开裂和渗水以及管廊上浮等安全隐患,采用本连续墙制成的管廊更适合在较软土质的城市进行施工,施工安全性更强。

优选,上述第一钢棒的后端插入所述填充空间内。在填充空间内灌注混凝土,还可使钢棒与连续墙成为一体结构,进一步增强钢棒与桩身结合的牢固性。

进一步优化,位于所述第一桩套箍处的后部的翼缘内也预设有一根或多根所述第一预埋管;所述第一钢棒的后端穿过凹槽部后插入位于后部的翼缘处的第一预埋管内。这样可在凹槽部的前后翼缘均形成穿孔,利于钢棒在穿过前部翼缘的第一预埋管后经由凹槽部插入位于凹槽后面的后部翼缘内的预埋管内,再有采用该桩制成墙时,在填充空间内灌注混凝土,还可使钢棒与连续墙成为一体结构,进一步增强钢棒与桩身结合的牢固性,从而使得管廊底板的搭建更加稳定牢靠。

进一步改进,上述桩身的顶部沿其周向包覆有钢制的第二桩套箍,位于所述第二桩套箍处的前部的翼缘设有一根或多根第二预埋管,所述第二预埋管内插设第二钢棒,第二钢棒的前端外露出墙体的前端面。外露的钢棒便于在混凝土桩形成的连续墙顶部之间搭建构成管廊顶壁内部的钢筋骨架结构,以构建出管廊的顶壁;同时浇筑完成后,连续墙与顶壁之间还通过外露的钢棒连接在一起,墙与管廊的顶壁之间连接性更牢靠;在不破坏桩体自身的结构前提,增加管廊的安全性,

同理,上述第二钢棒的后端插入所述填充空间内。

位于所述第二桩套箍处的后部的翼缘内也预设有一根或多根所述第二预埋管;所述第二钢棒的后端穿过凹槽部后插入位于后部的翼缘内的第二预埋管内。

上述第一桩套箍上部的前部的翼缘的左右两侧固定有钢板,钢板沿桩身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两根H型混凝土桩上的钢板焊接固定。如上所述对钢板的描述,可通过将相邻的两根桩身前部的翼缘上固定的钢板焊接在一起以密封桩与桩之间的间隙,达到充分防水、止水的效果,并进一步提高桩与桩之间结合的牢靠性、连续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桩身的中部沿其周向包覆有钢制的第一桩套箍,因桩套箍为钢制,可在桩套箍上固定类似钢棒的连接部件,钢棒可采用焊接、螺纹连接或其它方式与桩套箍固定;因桩身的翼缘上设有预埋管,钢棒等连接件可以方便而牢靠的插入预埋管内,从而能在桩身上获得便捷、牢靠的底板连接处,以牢靠、便捷的连接、搭建管廊的底板。外露的钢棒便于在混凝土桩中部之间搭建管廊底板内部的钢筋骨架结构,以构建出管廊的底板;同时浇筑完成后,连续墙与底板之间还通过外露的钢棒连接在一起,墙与管廊的底板之间连接性更牢靠;采用该桩制成的连续墙不仅可作为管廊施工时的基坑围护之用,同时兼做管廊的墙壁使用,无需额外建造管廊两侧的墙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H型混凝土桩实施例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H型混凝土桩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地下连续墙实施例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C处放大图;

图7为图5的D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地下连续墙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9为本发明地下连续墙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地下连续墙实施例钢棒与预埋管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地下连续墙实施例中锚固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地下连续墙实施例在管廊上使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为本发明H型混凝土桩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一种用于构建管廊侧壁的H型混凝土桩,包括桩身1,该桩身1的横截面为由前后间隔设置的两个翼缘11及连接两个翼缘11的腹板12构成的H形,两个翼缘11和腹板12在桩身1的两侧形成沿桩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部13。

本发明的改进点主要在于:在桩身1长度的五分之二处沿其周向包覆有一圈钢制的第一桩套箍2a,第一桩套箍2a也大致呈H型,第一桩套箍2a一般采用嵌件的方式在生产中与桩身1浇筑成型在一起。

第一桩套箍2a所包覆的前部翼缘11内预设有多根第一预埋管3a,第一桩套箍2a所包覆的后部翼缘11内也预设有多根第一预埋管3a,前部的翼缘11内和后部的翼缘11内的第一预埋管3a一一对应。第一预埋管3a可以是一种具有内螺纹或光孔的钢制管件,第一桩套箍2a上开有供第一预埋管3a的前后开口显露出来的第一孔洞21a,在第一桩套箍2a成型在桩身1中部的状态下,第一预埋管3a位于所述桩身1内,第一预埋管3a的前后开口经由第一孔洞21a显露出来以与桩身外界导通。

桩身1的顶部沿其周向包覆有一圈钢制的第二桩套箍2b。

第二桩套箍2b所包覆的前部的翼缘11内预设有多根第二预埋管3b,第二桩套箍2b对应位置处的也即其所包覆的后部翼缘11内也预设有多根第二预埋管3b,前部的翼缘11内和后部的翼缘11内的第二预埋3b管一一对应。第二预埋管3b可以是一种具有内螺纹或光孔的钢制管件,第二桩套箍2b上开有供第二预埋管3b的前后开口显露出来的第二孔洞21b,在第二桩套箍2b成型在所述桩身1顶部的状态下,所述第二预埋管3b位于所述桩身1内,第二预埋管3b的前后开口经由第二孔洞21b显露出来以与桩身外界导通。

第一桩套箍2a和第二桩套箍2b之间的桩身1的前部翼缘11的左右两侧的两个边角固定有横截面呈L形的角铁5,角铁5的竖直壁51固定在桩身1前部翼缘11的侧面上,角铁5的水平壁52固定在桩身1的前部翼缘的前端面上。角铁5为长条状并沿桩身1的长度方向设置。

翼缘11的侧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侧向凸起的用以搭接的台阶部14,台阶部14的中部断开以便设置所述第一桩套箍2a,台阶部14的顶部与混凝土桩1的顶面之间有间距d,该间距d用以设置所述第二桩套箍2b,也即在桩身1的顶部第二桩套箍处没有设置台阶部14;相互拼接的两根桩身1能通过位于各自翼缘11侧面的台阶部14搭接在一起,搭接在一起的两翼缘11的台阶部14的搭接侧面141相互对设。台阶部14的搭接侧面141为斜面。当然台阶部14也可采用筋槽插配结构替代。

桩身1的中部和顶部沿其周向分别对应包覆有一圈钢制的桩套箍,因桩套箍为钢制,可在桩套箍上固定类似钢棒的部件,钢棒可采用焊接或其它方式与桩套箍固定,桩身中部外露的钢棒便于在混凝土桩构建的连续墙的中部之间搭建管廊底板内部的钢筋骨架结构,以构建出管廊的底板,桩身顶部外漏的钢棒便于搭建管廊的顶壁;同时浇筑完成后,连续墙与底板之间还通过外露的钢棒连接在一起,墙与管廊的底板之间连接性更牢靠;采用该桩制成的连续墙不仅可作为管廊施工时的基坑围护之用,同时兼做管廊的墙壁使用,无需额外建造管廊两侧的墙壁。

如图5~12所示,为本发明地下连续墙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一种地下连续墙,包括由依次打入土壤内的多根前述实施例所述H型混凝土桩拼接形成的墙体4,相邻的两根所述桩身1中相对的两个凹槽部13共同围成用以容纳填充物的填充空间15,填充空间15内填充有混凝土。

位于前部翼缘11处的所述第一预埋管3a内插设第一钢棒6a,第一钢棒6a的前端外露出墙体4的前端面41;位于前部翼缘11处的第二预埋管3b内插设第二钢棒6b,第二钢棒6b的前端外露出墙体4的前端面41。第一钢棒6a的后端穿过凹槽部13后插入位于后部翼缘11处的第一预埋管3a内;第二钢棒6b的后端穿过凹槽部13后插入位于后部翼缘11处的第二预埋管3b内。插入预埋管的钢棒可以通过预埋管内的内螺纹固定,当然也可焊接在桩套箍上固定。

相邻两根桩身1之间的第一桩套箍2a具有一定的间距以形成一段第一安装间隙8a,第一安装间隙8a内固定有第一锚固件7a,第一锚固件7a固定在第一桩套箍2a上,第一锚固件7a的外端伸出墙体4的前端面41;相邻两根桩身1之间的第二桩套箍2b具有一定的间距以形成一段第二安装间隙8b,第二安装间隙8b内固定有第二锚固件7b,第二锚固件7b固定在第二桩套箍2b上,第二锚固件7b的外端伸出墙体4的前端面41。

第一锚固件7a包括第一固定板71a、一根或多根第一锚固棒72a,第一锚固棒72a穿设并固定在第一固定板71a上,第一固定板71a则焊接固定在相邻两根桩身1上的第一桩套箍2a外端面,第一固定板71a将所述第一安装间隙8a遮盖;第二锚固件7b包括第二固定板71b、一根或多根第二锚固棒72b,所述第二锚固棒72b穿设并固定在第二固定板71b上,第二固定板71b则焊接固定在相邻两根桩身1上的第二桩套箍2b外端面,第二固定板71b将所述第二安装间隙8b遮盖。

第一锚固件7a还包括第一背板73a,第一锚固棒72a后部固定在第一背板73a上,第一背板73a抵靠在翼缘11的后面,第一锚固棒72a活动穿过第一固定板71a后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锚固棒72a上的第一锁紧螺母74a而锁定在第一固定板71a上;第二锚固件7b还包括第二背板73b,第二锚固棒72b后部固定在第二背板73b上,第二背板73b抵靠在翼缘11的后面,第二锚固棒72b活动穿过第二固定板71b后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二锚固棒72b上的第二锁紧螺母74b而锁定在第二固定板71b上。

第一桩套箍2a和第二桩套箍2b之间的桩身1的前部翼缘11的左右两侧的两个边角固定有横截面呈L形的角铁5,角铁5的竖直壁51固定在桩身1前部的翼缘11的侧面上,角铁5的水平壁52固定在桩身1前部的翼缘的前端面上,相邻两桩身1之间的角铁5焊接在一起以起到止水、防水作用。

如图12所示,外露的钢棒6a、6b和锚固棒72a、72b便于在混凝土桩形成的连续墙之间搭建管廊底板17、顶壁16内部的钢筋骨架结构,以构建出管廊的底板17和顶壁16;同时浇筑完成后,连续墙与底板17及顶壁16之间还通过外露的钢棒6a、6b及锚固棒72a、72b连接在一起,墙与管廊的底板17和顶壁16之间连接性更牢靠;在不破坏桩体自身的结构前提,增加管廊的安全性。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