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用管道疏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4643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用管道疏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管道疏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利用管道疏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城市街道、社区的地下遍布着大量的下水管道。下水管道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利,我们可以直接将我们的废水污水直接导入水池中,再通过管道输送至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但是实际中,会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管道堵塞,需要人力进行疏通。

目前,管道遇到堵塞主要是靠人工进行疏通,人们不能观测到管道内的堵塞情况,同时也会因不能处理彻底而导致堵塞事件频繁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用管道疏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用管道疏通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中间固定安装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有蓄电池、电机、控制装置和无线电信号接收装置,所述蓄电池右端设有电机,所述电机右端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电机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下端通过螺栓和螺丝与无线电信号接收装置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无线电信号接收装置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转动装置周围安装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一号连接丝杆、连接装置和二号连接丝杆,所述连接装置与一号连接丝杆和二号连接丝杆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装置另一端与弧形板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板上表面设有毛刷。

优选的,所述一号连接丝杆和二号连接丝杆为表面均设有防锈层。

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左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摄像头,摄像头周围安装有照明灯,且摄像头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无线电信号接收装置通过蓝牙与远程控制端信号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水利用管道疏通装置,设置调节装置,为了使该装置疏通不同管径的下水管,可通过连接装置对一号连接丝杆和二连接丝杆进行调节,从而使得弧形板表面的毛刷能够充分接触管道内径的上表面,在转动装置左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摄像头,为了更清楚的观测管道内的实时情况,并能突发事件作出及时处理,远程控制端发出控制命令,通过无线电信号接收装置对控制装置进行控制,转动装置带动装置本体转动,从而实现对管道疏通。该水利用管道疏通装置,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高效等优点,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本体、2转动装置、3调节装置、4弧形板、5毛刷、6蓄电池、7电机、8控制装置、9无线电信号接收装置、31一号连接丝杆、32连接装置、33二号连接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水利用管道疏通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中间固定安装有转动装置2,所述转动装置2包括有蓄电池6、电机7、控制装置8和无线电信号接收装置9,所述蓄电池6右端设有电机7,所述电机7右端安装有控制装置8,所述电机7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8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8下端通过螺栓和螺丝与无线电信号接收装置9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无线电信号接收装置9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8电性连接,所述转动装置2周围安装有调节装置3,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一号连接丝杆31、连接装置32和二号连接丝杆33,所述连接装置32与一号连接丝杆31和二号连接丝杆33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装置3另一端与弧形板4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板4上表面设有毛刷5,所述一号连接丝杆31和二号连接丝杆33为表面均设有防锈层,所述转动装置2左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摄像头,摄像头周围安装有照明灯,且摄像头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8电性连接,所述无线电信号接收装置9通过蓝牙与远程控制端信号连接。

工作原理:设置调节装置3,为了使该装置疏通不同管径的下水管,可通过连接装置32对一号连接丝杆31和二连接丝杆33进行调节,从而使得弧形板4表面的毛刷5能够充分接触管道内径的上表面,在转动装置2左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摄像头,为了更清楚的观测管道内的实时情况,并能突发事件作出及时处理,远程控制端发出控制命令,通过无线电信号接收装置9对控制装置8进行控制,转动装置2带动装置本体1转动,从而实现对管道疏通。该水利用管道疏通装置,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高效等优点,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