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及收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21716阅读:2120来源:国知局
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及收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市政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及收集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道路排水通常通过绿化带两边雨水口收集路面雨水,路面雨水通过雨水口流入雨水检查井中,最后通过雨水管网送往下游水体。这种排水方式有两种弊端:一是在雨水峰值的时候,将所有雨水接入雨水管网,会增加雨水管网的负荷,造成下游管网饱和甚至倒灌;二是将这些未处理的、带有一定程度污染的初期雨水直接排放入下游水体,这样会造成下游水体如江河湖泊等的污染,使水体水质变坏甚至富营养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及收集方法,该系统和方法能对雨水进行初期净化,降低雨水污染,以及缓解暴雨峰值期间雨水管网排放的紧张情形。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包括缘石、过滤装置、渗管、蓄水池、放空管、排废管;

所述缘石置于绿化带两侧,其上设有若干进水口,进水口将道路路面雨水排入蓄水池中;

所述过滤装置安设在缘石的进水口处;

所述渗管埋在绿化带土壤内,倾斜设置,用于将绿化带内的水排入蓄水池中;

所述蓄水池用于收集雨水,并对雨水进行初期净化;包括第一蓄水室、第二蓄水室、第三蓄水室,第一蓄水室用于收集从进水口流入的雨水以及从渗管流入的雨水;第一蓄水室、第二蓄水室通过第一挡板隔开,且第一蓄水室、第二蓄水室的下部相连通;第二蓄水室、第三蓄水室通过第二挡板隔开,且第二蓄水室、第三蓄水室的上部相连通;在第二蓄水室和第三蓄水室上设有盖板,在第三蓄水室内设有液位计;

所述放空管与第三蓄水室连通,其上设有阀门,用于将第三蓄水室的水放空;当液位计检测到第三蓄水室内水位低于一定液位时,该阀门关闭;当液位计检测到第三蓄水室内水位高于一定液位时,该阀门开启,将第三蓄水室内的水排出;

所述排废管与第一蓄水室连通,用于将第一蓄水室中的水排入最近的污水检查井中。

按上述方案,所述放空管包括第一放空管和第二放空管,第一放空管按照一定坡度坡向最近的雨水检查井,第二放空管与下游水处理装置连通;第一放空管上设有电动阀,第二放空管上设有手动或电动阀。

按上述方案,所述过滤装置为进水格栅。

按上述方案,第三蓄水室内设有潜水泵,该潜水泵与第二放空管连接。

按上述方案,所述排废管上设有手动或电动阀,正常状态为关闭,当雨水结束时开启。

按上述方案,进水口之间的间距为20~50米。

按上述方案,渗管在绿化带下埋深不小于0.6米;在渗管四周填充砾石或其它多孔材料(比如陶瓷多孔材料、金属多孔材料等),在填充物外部包裹透水土工布。所述渗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35°。渗管可采用穿孔塑料管、无砂混凝土管和砾(碎)石等材料组合而成。渗管是开孔管,其孔隙率应满足渗水要求。

本发明中,绿化带两侧缘石的材质、大小与传统道路绿化带缘石没有区别。进水口及进水格栅沿绿化带布置,其排水能力必须满足道路排水要求,即其泄水能力,必须大于按照该地区暴雨强度公式计算的道路雨水流量。

蓄水池收集渗管和绿化带两侧进水口的雨水,通过自身特殊设计结构将污染过的雨水弃流沉淀,储存起来;放空管联通蓄水池和雨水检查井或是联通蓄水池和下游水处理装置,可以对蓄水池进行放空:排废管联通蓄水池和污水检查井,将沉淀下来的废水通过排废管排入污水管网,进而排入下游污水处理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道路雨水收集系统进行雨水收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缘石上的进水口、以及进水口处的进水格栅将道路上的雨水排入蓄水池的第一蓄水室中;通过渗管将绿化带上的雨水排入蓄水池中第一蓄水室中;

第一蓄水室中的水从第一蓄水室的下部流入第二蓄水室中,第二蓄水室中的水溢流入第三蓄水室中;

当液位计检测到第三蓄水室内水位高于一定液位时,第一放空管上的电动阀开启,将第三蓄水室内的水排入雨水检查井中;当液位计检测到第三蓄水室内水位低于一定液位时,第一放空管上的电动阀关闭;当下游水处理装置的进水液位比第三蓄水室液位高时,第三蓄水室中的水通过重力流无法实现自流时,通过潜水泵将第三蓄水室中的水送往下游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通过排废管将第一蓄水室中的污水排入污水检查井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蓄水室、第二蓄水室直接承接绿化带两侧进水口及进水口格栅、渗管流入的雨水,通过自身对雨水的沉淀功能,初步处理后的雨水通过溢流进入第三蓄水室,实现雨水的净化,降低雨水对下游水系的污染;

能够截留一部分的初期雨水,并将初步净化过的初期雨水储存起来,既缓解了暴雨峰值时期地下雨水管网对于雨水排放的紧张情况,又能够将一部分初期雨水进行弃除;

将雨水进行了初期净化,可以降低后续处理的难度,便于后续雨水的处理利用。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道路雨水收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蓄水池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缘石,2、进水格栅,3、渗管,4、蓄水池,4-1、第一蓄水室,4-2、第二蓄水室,4-3、第三蓄水室,4-4、第一挡板,4-5、第二挡板,5、盖板,6、液位计,7、潜水泵,8、第一放空管,9、第二放空管,10、排废管,11、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包括缘石1、进水格栅2、渗管3、蓄水池4、第一放空管8、第二放空管9、排废管10。缘石1置于绿化带两侧,其上设有将道路路面雨水排入蓄水池4中的若干进水口11,在进水口11处安设进水格栅2,相邻进水口的间距为20~50米,在较佳实施例中,间距为30米。渗管3埋在绿化带土壤内,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为10-35°,用于将绿化带内的水排入蓄水池4中。蓄水池4用于收集从渗管3流入的雨水、从进水口11流入的雨水、从进水格栅2流入的雨水,并对雨水进行初期净化;它包括第一蓄水室4-1、第二蓄水室4-2、第三蓄水室4-3,第一蓄水室4-1用于收集从渗管3流入的雨水、从进水口11流入的雨水、从进水格栅2流入的雨水;第一蓄水室4-1、第二蓄水室4-2通过第一挡板4-4隔开,且第一蓄水室4-1、第二蓄水室4-2的下部相连通,第一蓄水室4-1中的水从下部流入第二蓄水室4-2中;第二蓄水室4-2、第三蓄水室4-3通过第二挡板4-5隔开,且第二蓄水室4-2、第三蓄水室4-3的上部相连通,第二蓄水室4-2的水溢流入第三蓄水室4-3中;在第二蓄水室4-2和第三蓄水室4-3上设有盖板5,在第三蓄水室4-3内设有液位计6。第一放空管8的一端与第三蓄水室4-3连通,第一放空管8的另一端按照一定坡度坡向最近的雨水检查井,在第一放空管8上设有电动阀,当液位计6检测到第三蓄水室4-3内水位低于一定液位时,该电动阀关闭;当液位计6检测到第三蓄水室4-3内水位高于一定液位时,该电动阀开启,将第三蓄水室4-3内的水排入雨水检查井中。第二放空管9的一端与第三蓄水室4-3连通,第二放空管9的另一端与下游水处理装置连接,在第二放空管上设有手动阀或电动阀;当下游水处理装置的进水液位相对于第三蓄水室4-3液位较高时,第三蓄水室4-3中的水通过重力流无法实现自流,可在第三蓄水室4-3内设置潜水泵7,即第二放空管9为重力流管道,通过潜水泵7将水送往下游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带有手动或电动阀的排废管10与第一蓄水室4-1连通,用于将第一蓄水室4-1中的水排入最近的污水检查井中。

本发明中,渗管3渗管是开孔管,在绿化带下埋深不小于0.6米;在渗管3四周填充砾石或其它多孔材料(比如陶瓷多孔材料、金属多孔材料等),在填充物外部包裹透水土工布。

采用上述道路雨水收集系统进行雨水收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缘石1上的进水口11、以及进水口11处的进水格栅2将道路上的雨水排入蓄水池4的第一蓄水室4-1中;通过渗管3将绿化带上的雨水排入蓄水池4中第一蓄水室4-1中;

第一蓄水室4-1中的水从第一蓄水室4-1的下部流入第二蓄水室4-2中,第二蓄水室4-2中的水溢流入第三蓄水室4-3中;

当液位计6检测到第三蓄水室4-3内水位高于一定液位时,第一放空管8上的电动阀开启,将第三蓄水室4-3内的水排入雨水检查井中;当液位计6检测到第三蓄水室4-3内水位低于一定液位时,第一放空管8上的电动阀关闭;当下游水处理装置的进水液位比第三蓄水室4-3液位高时,第三蓄水室4-3中的水通过重力流无法实现自流时,通过潜水泵7将第三蓄水室4-3中的水送往下游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通过排废管10将第一蓄水室4-1中的污水排入污水检查井中,进而排入下游污水处理厂。

本发明收集雨水有两种来源,一种是绿化带两侧车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雨水,另一种是绿化带内渗管收集的雨水。蓄水池通过自身特殊设计结构将污染过的雨水弃流沉淀,储存起来,以便后续处理。

液位计可采用浮球液位计,该液位计和第一放空管上的电动阀联动。

本发明集成了进水口、渗管、蓄水池,其功能是截留一部分的初期雨水,并将初步净化过的初期雨水储存起来。这样既缓解了暴雨峰值时期地下雨水管网对于雨水排放的紧张情况,又能够将一部分将初期雨水进行弃除:如果想利用这部分雨水,可以降低后续处理的难度;如果想直接将雨水排放进入下游水体,又可降低雨水对下游水系的污染。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