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舱式锚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319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舱式锚固装置,包括结构锚固组件(21)、粘结套筒(24)和可扩展舱(25);所述粘结套筒(24)内至少设置有一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板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绞线(22),其特征在于,

包括上定位组件(23)、下定位组件(27)和注浆导向帽(28),所述可扩展舱(25)通过所述上定位组件(23)和所述下定位组件(27)固定在所述粘结套筒(24)上;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板或绞线(22)的下部锚固于所述粘结套筒(24)中,上部固定在所述结构锚固组件(21)中;所述结构锚固组件(21)或所述粘结套筒(24)由GFRP或BFRP或AFRP或CFRP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短切纤维注塑成型,或由钢材加工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舱式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定位组件(23)上,位于所述可扩展舱(25)内部设置有至少一根注浆管(26),所述注浆管(26)位于所述可扩展舱(25)内的部分设有至少一个液动单向注浆阀(2602);所述注浆导向帽(28)设置有液动单向注浆阀(28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舱式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板或绞线(2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结构锚固组件(21)中,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板或绞线(2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上定位组件(23)和所述下定位组件(27),所述注浆导向帽(28)上的所述液动单向注浆阀(2802)注入所述注浆导向帽(28)和所述粘结套筒(24)内的水泥浆、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或合成树脂粘结锚固于所述粘结套筒(24)中,所述注浆管(26)位于所述粘结套筒(24)的外侧且固定于所述上定位组件(23)上,并插入于所述可扩展舱 (25)内部;所述粘结套筒(24)是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或矩形或多边形的柱形筒;

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板或绞线(22)为等直径或等截面或在所述结构锚固组件(21)上端局部扩径或在所述粘结套筒(24)的底端局部扩径,并且由GFRP或BFRP或AFRP或CFRP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在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板或绞线(22)之间按照一定间距绑扎或外穿有若干个锚筋对中支架(22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舱式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粘结套管(24-G)为仅内装1根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板或绞线(22)的中空管,所述粘结套管(24-G)可以设置1-9根或更多根,所述粘结套管(24-G)是与所述上定位板(2301)同轴的单一中空圆形管或矩形管,或是若干个与所述上锚筋穿越过孔(2307)数量相同且同轴的圆形管或矩形管,所述粘结套管(24-G)为横截面是圆形或矩形的中空管,在所述下定位板(2701)上分别在所述粘结套管(24-G)的位置预留有与所述粘结套管(24-G)数量相同的下过流孔(2711),在所述上定位板(2301)上在所述粘结套管(24-G)的位置预留有等截面或变截面的环形上灌浆孔(2311)及封堵所述环形上灌浆孔(2311)的环形密封塞(2312);

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板或绞线(22)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上定位组件(23)和所述下定位组件(27),所述注浆导向帽(28)上的所述液动单向注浆阀(2802)注入所述注浆导向帽(28)和所述粘结套管(24-G)内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或合成树脂粘结锚固于所述粘结套管(24-G)中,或通过所述环形上灌浆孔(2311)将水泥浆、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或合成树脂注入所述粘结套管(24-G)内;所述粘结套管(24-G)内 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或合成树脂粘结锚固于所述粘结套管(24-G)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舱式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组件(23)包括所述上定位板(2301)、上筒(2302)和气动单向排气阀(2304),其中所述上筒(2302)的顶端焊接于所述上定位板(2301)底面,所述粘结套筒(24)的上端焊接固定于所述上定位板(2301)底面,所述气动单向排气阀(2304)在所述粘结套筒(24)外侧及所述上筒(2302)内侧穿过并固定于所述上定位板(2301);在所述上定位板(2301)上位于所述粘结套筒(24)内侧位置包含至少一个上锚筋穿越过孔(2307)和至少一个排气孔(2306),当所述粘结套筒(24)内部注满粘结浆液后,采用密封塞(2305)以旋紧或胀压或挤压或粘结的方式封闭所述排气孔(2306);所述上筒(2302)是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或矩形或多边形的柱形筒;所述可扩展舱(25)的上开口采用卡箍(2303)固定于所述上筒(2302)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舱式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定位组件(27)包括所述下定位板(2701)和下筒(2702),所述下筒(2702)的底端焊接固定于所述下定位板(2701)的顶面,所述粘结套筒(24)的下端焊接固定于所述下定位板(2701)的顶面;所述下定位板(2701)上位于所述粘结套筒(24)内侧包含与所述上锚筋穿越过孔(2307)同数量且同轴的下锚筋穿越过孔(2705)和至少一个过流孔(2704);所述下筒(2702)是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或多边形的柱形筒;所述可扩展舱(25)的下开口采用卡箍(2703)固定于所述下筒(2702)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舱式锚固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可扩展舱(25)的原始状态是折叠式筒状结构,所述可扩展舱(25)通过由所述注浆管(26)向其内部注入9MPa注浆压力以下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时向周围展开;所述可扩展舱(25)由所述注浆管(26)灌注浆液而展开后的横截面为等截面或变截面的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所述可扩展舱(25)由具有不渗透或弱渗透性的、弹性的复合材料构成;

所述注浆导向帽(28)包含一个下端封闭,上端开口的导向帽(2801),所述导向帽(2801)是横截面为等截面或变截面的圆形或椭圆形或矩形或多边形的半封闭筒盖,或是锥形或圆台形筒盖,所述导向帽(2801)的侧面或底面固定有1个向所述注浆导向帽(28)内的液动单向注浆阀(2802);所述注浆导向帽(28)通过焊接或螺栓或旋接固定于所述下定位组件(27)的底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舱式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26)包含一根金属或塑料长管(2601)和至少一个液动单向注浆阀(2602);所述注浆管(26)通过所述上定位板(2301)固定于所述上定位组件(23)上,并且位于所述粘结套筒(24)的外侧和所述上筒(2302)的内侧,并插入所述可扩展舱(25)的内部,并且所述液动单向注浆阀(2602)位于所述可扩展舱(25)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舱式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锚固组件(21)包含1个锚固套筒(2101A)、1个上承力板(2102A)、1个下承力板(2106A)、1个带有内螺纹的可调谐的承载螺母(2107A)和与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板或绞线(22)数量相同的若干套夹片(2103A);其中所述锚固套筒(2101A) 是截面内侧为等截面或变截面的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截面外侧为圆形并带有外螺纹的套筒;所述锚固套筒(2101A)内侧靠近顶端位置设有一圈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的凸台(2105A),在所述凸台(2105A)上安装有带有与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板或绞线(22)数量相同且同轴的倒圆台形通孔(2104A)的所述上承力板(2102A);所述锚固套筒(2101A)的下端焊接有带有圆形通孔(2109A)的所述下承力板(2106A),在所述下承力板(2106A)的顶面,并位于所述锚固套筒(2101A)内侧放置带有圆形通孔(2110A)的橡胶垫圈(2108A),其中所述橡胶垫圈(2108A)的所述圆形通孔(2110A)的直径略小于所述下承载板(2106A)上的所述圆形通孔(2109A),并且两者数量相同且同轴;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板或绞线(22)依次穿过所述下承力板(2106A)、所述橡胶垫圈(2108A)和所述上承力板(2102A);最终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板或绞线(22)通过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或合成树脂锚固于所述锚固套筒(2101A)内,并利用所述夹片(2103A)固定于所述上承力板(2102A)上;

所述结构锚固组件(21)包括1个承力板(2101B),与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板或绞线(22)数量相同的若干个锚固套管(2102B)和若干套夹片(2106B);所述承力板(2101B)上包括与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板或绞线(22)数量相同的若干个倒圆台形通孔(2105B),各所述锚固套管(2102B)焊接固定于所述承力板(2101B)底面,并与所述倒圆台形通孔(2105B)同轴;所述承力板(2101B)包括至少有1个与各所述锚固套管(2102B)连通的注浆孔(2103B)和与所述锚固套管(2102B)数量相同且连通的排气孔(2104B);各所述锚固套管(2102B)底面包含1个圆形通孔(2107B);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板或绞线(22)依次穿过 所述圆形通孔(2107B)和所述倒圆台形通孔(2105B),并通过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或合成树脂固定于所述各锚固套管(2102B)内,并采用所述夹片(2106B)固定于所述承力板(2101B)上;

所述结构锚固组件(21)包含1个承力板(2101C)和与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板或绞线(22)数量相同的若干组夹片(2103C);在所述承力板(2101C)上包括与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板或绞线(22)数量相同的倒圆台形通孔(2102C);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板或绞线(22)穿过所述承力板(2101C),并采用所述夹片(2103C)固定于所述承力板(2101C)上。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