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静压植桩机,尤其涉及一种静压植桩机机身旋转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液压植桩机(又称静压植桩机)是利用反作用力将钢板桩压入到地下的工程机械,由液压站、打桩机及附属设备组成。其原理是抓住数支已压入地中的反力桩,利用其拔出阻力作为反力,用油压进行下一支桩的压入作业。
申请号为201520401929.5(申请日为2015年6月11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液压多功能植桩机的转动机构”,通过蜗轮蜗杆相互啮合实现立柱(机身)与主机之间传递动力使立柱实现相对主机的转动动作,可实现立柱转动施工时的自锁动作,保证施工精度和稳定性。在静压植桩机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在其机身上增加了旋挖设备和水刀设备的安装位置,使静压植桩机实现了一机多用,充分开发其机体的功能。但是在增加设备的同时,由于载重量的增加,原有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驱动力较小,无法满足机身的转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静压植桩机机身旋转驱动机构,适用于一机多用的多功能静压植桩机,采用2组驱动装置并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同步驱动,其驱动力大,工作可靠,能够满足机身重载下的转动要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静压植桩机机身旋转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静压植桩机机身内的2组驱动装置,2组驱动装置同时与主机主轴上的固定齿轮啮合传动,主轴与主机固定连接,机身可在驱动装置驱动下绕主轴轴线转动;每组驱动装置分别由安装座、驱动液压马达和传动齿轮组组成,2组驱动装置中的驱动液压马达分别连接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控制其输出轴同步转动。
所述传动齿轮组由主动小齿轮一、被动大齿轮一、主动小齿轮二、被动大齿轮二和驱动齿轮组成,其中主动小齿轮一与驱动液压马达同轴设置,驱动齿轮与被动大齿轮二同轴 设置。
所述2组驱动装置位于机身前部,对称安装在固定齿轮两侧,2个驱动齿轮与固定齿轮中心线连线的夹角为100~1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适用于一机多用的多功能静压植桩机,采用2组驱动装置并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同步驱动,其驱动力大,工作可靠,能够满足机身重载下的转动要求;
2)结构紧凑,节省空间,采用模块化结构,安装维修更换方便;
3)静压植桩机施工过程中钢板桩压入地下时存在压偏的情况,2组驱动装置还具有纠偏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静压植桩机的结构示意图一。(加装旋挖卷筒)
图4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静压植桩机的结构示意图二。(加装水刀卷筒)
图中:1.机身 2.主轴 3.固定齿轮 4.驱动装置一 5.驱动装置二 6.主机 7.旋挖卷筒 8.水刀卷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种静压植桩机机身旋转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静压植桩机机身1内的2组驱动装置4、5,2组驱动装置4、5同时与主机主轴2上的固定齿轮3啮合传动,主轴2与主机6固定连接,机身1可在驱动装置4、5驱动下绕主轴2轴线转动;每组驱动装置4/5分别由安装座101、驱动液压马达102和传动齿轮组组成,2组驱动装置4、5中的驱动液压马达101分别连接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控制其输出轴同步转动。
如图2所示,所述传动齿轮组由主动小齿轮一103、被动大齿轮一104、主动小齿轮二105、被动大齿轮二106和驱动齿轮107组成,其中主动小齿轮一103与驱动液压马达102同轴设置,驱动齿轮107与被动大齿轮二106同轴设置。
所述2组驱动装置4.5位于机身1前部,对称安装在固定齿轮3两侧,2个驱动齿轮107与固定齿轮3中心线连线的夹角为100~130°。
图3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机构的多功能静压植桩机安装了旋挖卷筒7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机构的多功能静压植桩机安装了水刀卷筒8后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