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水系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住宅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今年来,不少人一家买了多处房产,有一些房子装修后不经常住人,用作度假性质,尤其是别墅类,一套别墅中有多个卫生间,带有花园、小型景观池等,在南方有些还有露天游泳池,此类住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经常住人,即内部设施不常用,导致户内管道中的水为不流动水,就是通常所说的“死水”,其危害是水质容易恶化,从而滋生各种病菌,如图1所示,图中A、B、C、D、E、F、G分别为易受污染处,即易形成“死水”区管段。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住宅供水系统,通过给水管道布置考虑用水器具接管的前后次序,采用全流通布管,而非支状布管,然后将最常用的器具设置在末端,有效避免了管道中的水形成“死水”,有效提高了供水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住宅供水系统,包括有给水立管,所述给水立管连接有消防水箱,所述消防水箱连接有最高层支管,所述最高层支管连接有水龙头;所述给水立管连接有安装在住宅区内的热水器,所述热水器连接有位于主卫生间内的第一热水管道,所述第一热水管道连接有位于次卫生间内的第二热水管道,所述第二热水管道连接有器具;所述给水立管连接有减压阀,所述减压阀连接有加压泵,所述加压泵连接有生活水箱,所述生活水箱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有第一进水阀,所述第一进水阀连接有消防水池,所述进水管连接有市政给水管;所述市政给水管连接有防污隔断阀,所述防污隔断阀连接有室外给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给水立管连接消防水箱,给消防水箱加水,消防水箱连接了最高层支管,最高层支管连接了水龙头,水龙头可以用来物业打扫卫生,使得给水立管中的水经常流动,给水立管连接了安装在住宅区内的热水器,热水器连接了位于主卫生间内的第一热水管道,第一热水管道连接了位于次卫生间内的第二热水管道,第二热水管道连接了器具,由于次卫生间的热水器一般很少使用,到热天基本不用,这样次卫生间内的第二热水管道内的水容易成为“死水”,通过将热水器出来的第一热水管道由主卫生间绕经次卫生间内的第二热水管道后到达器具,有效避免管道内的水形成“死水”;给水立管还连接了减压阀,减压阀连接了加压泵,加压泵连接了生活水箱,通过生活水箱经过加压泵然后通过减压阀后供生活用水,生活水箱连接了进水管,进水管连接了第一进水阀,第一进水阀连接了消防水池,进水管连接了市政给水管,生活用水经常处于流动状态,而和消防水池连接的水管不会经常流动,而将生活水箱的进水管连接在了消防水池的第一进水阀上,然后再连通市政给水管,避免了连接消防水池的水管形成“死水”;市政给水管连接了防污隔断阀,防污隔断阀连接了室外给水管,通过给室外单独配置了水管,避免了污染室内用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消防水箱上设有第二进水阀,所述第二进水阀分别和给水立管以及最高层支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屋顶的消防水箱通常情况下一次完成进水,很少再进行进水,这样最高一层的住户和消防水箱之间的水管就变成了“死水”,通过在消防水箱上设置了第二进水阀,第二进水阀分别和给水立管以及最高层支管连接,避免了连接消防水箱的水管内的水变成“死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热水管道连接有循环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热水管道连接了循环泵,在热水使用前提前循环热水管路,使得水经常处于流动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水器连接有冷水管,所述冷水管连接有坐便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水管一般各卫生间内的坐便器会经常使用,避免了“死水”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热水管道连接有洗脸盆,所述洗脸盆连接有洗浴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套卫生间用户,从热水器接至卫生间的热水管道也应先接洗脸盆,后接洗浴器,因为天热时洗脸盆是不用热水的,如果洗脸盆为末端,易形成“死水”管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压阀设置有两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减压阀损坏时维修需要停止供水,为了不影响用户的正常用水,设置减压阀为两个,当其中一个损坏,另一个还能继续使用,对用户的供水没有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压阀均呈常开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避免关闭状态的减压阀的水管内的水成为“死水”,在使用时,将两个减压阀都设置成常开状态,有效提高水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压泵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加压泵连接有控制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加压泵损坏时维修需要停止供水,为了不影响用户的正常用水,设置加压泵为三个,并且加压泵连接了控制器,控制器可以控制三个加压泵交替循环工作,有效避免“死水”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水器为即热式热水器,所述即热式热水器连接有太阳能热水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使用的热水器为即热式热水器时,将即热书热水器连接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可以作为预加热,可以起到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污隔断阀连接有加药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室外的植被受到虫害侵袭的时候,为了方便除虫,防污隔断阀还连接了加药箱,可以在给植被浇水的时候直接将除虫剂加入到加药箱中,在浇水的时候同时进行杀虫,方便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给水管道布置考虑用水器具接管的前后次序,采用全流通布管,而非支状布管,然后将最常用的器具设置在末端,有效避免了管道中的水形成“死水”,有效提高了供水安全;
其二,两组减压阀同时启用,解决了“死水”问题,而且没有丧失备用的功能;
其三,防污隔断阀还连接了加药箱,方便除虫。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住宅供水系统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住宅供水系统图。
图中:1、给水立管;2、消防水箱;3、最高层支管;4、水龙头;5、热水器;6、第一热水管道;7、第二热水管道;8、器具;9、减压阀;10、加压泵;11、生活水箱;12、进水管;13、消防水池;14、市政给水管;15、防污隔断阀;16、室外给水管;17、冷水管;18、坐便器;19、洗浴器;20、洗脸盆;21、加药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住宅供水系统,如图2所示:
A处污染点:屋顶的消防水箱2进水一般由给水系统中的给水立管1接入, 消防水箱2通常情况下一次完成进水,除了蒸发和配水管极少量的渗漏需补水外,平时水箱无需经常进水。这样最高一层住户支管以上管段内的水就变成“死水”。 图2改为消防水箱2进水管12在第二进水阀门前返回供最高层支管3,保证水管管道内的水经常流动。
B处污染点:目前住宅空置率很高,有些住户从买房到装修入住有很长的时间,如供水管的给水立管1最高一层住户没有人住,那从住户人住的某一层至最高一层立管内的水就成为“死水”。图2在最高层支管3加装一只水龙头4,作为物业打扫楼道卫生用,每天开启,使给水立管1中的水经常流动。
C处污染点:一套住宅内常常带有2套以上的卫生间,从很多用户使用情况来看,卧室次卫生间内的热水很少使用,到了热天基本不用,这样主卫生间洗脸盆20后的第二热水管道7内的水就成为“死水”,图2改从热水器5出来的第一热水管道6由主卫生间绕经过次卫生间后供给器具8用热水;如果为跃层或别墅可以采用全循环布管,热水管道上可加设循环泵,在热水使用前提前循环热水管路。冷水管17一般各卫生间内的坐便器18会经常使用,跃层或别墅可根据住户的用水特点考虑管道布置的前后次序,常用的器具8布置在不常用的器具8管道后,这样可以保证所有管道中的水都经常流动;另外单套卫生间的住户,从热水器5接至卫生间的热水管道也应注意管道要先接洗脸盆20,后接洗浴器19,因为天气热的时候,洗脸盆20是不用热水的,如果洗脸盆20为末端,容易形成“死水”管段。
如果住宅用户的热水器5是即热式热水器5的时候,可以再连接一个太阳能热水器5,太阳能可以作为预加热,而且在阴天的时候也可以使用热水,还能起到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效果。
D处污染点:设置减压阀9时为使维修时不停止供水,一般设计2组,一组为备用,平时关闭,关闭的减压阀9组管段内的水就成为“死水”,当另一组需要维修,打开平时关闭的减压阀9组的时候,就带来卫生问题,图2中设置的减压阀9设置成常开的状态,常用的配件反而不易损坏,即使坏了,2组同时坏的可能几率很小,水在2组阀门间都流动,对使用没有影响。
E处污染点:消防水池13进水一般由给水系统单独接入, 消防水池13通常情况下一次完成进水,除了蒸发和配水管极少量的渗漏需补水外,平时水池无需经常进水。这样消防水池13的连接管道内的水就变成“死水”。 图2改为生活水箱11连接了进水管12,进水管12连接了第一进水阀,第一进水阀连接了消防水池13,进水管12连接了市政给水管14,生活用水经常处于流动状态,而将生活水箱11的进水管12连接在了消防水池13的第一进水阀上,然后再连通市政给水管14,避免了连接消防水池13的水管形成“死水”。
F处污染点:供水设备的加压泵10设置了三个,加压泵10如果没有交替使用可能会产生“死水”,所以加压泵10连接了控制器,通过控制器使得三个加压泵10每天交替使用,使的水能够经常的流动。
G处污染点:绿地、植被、水景、泳池补水等单独设置了室外给水管16,在室外给水管16的连接处还连接了防污隔断阀15,通过给室外单独配置了水管,避免了污染室内用水;当室外的植被受到虫害侵袭的时候,为了方便除虫,防污隔断阀15还连接了加药箱21,可以在给植被浇水的时候直接将除虫剂加入到加药箱21中,在浇水的时候同时进行杀虫,方便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