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桩,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桩可使用于大型或重要建筑物,作为下部结构,将建筑物的载重传递至土壤承载层或较坚硬的底盘,以增加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在预应力混凝土桩中,以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为工程上最常被使用的桩型式,在此以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为例,预应力混凝土桩需要设置深入土层中以提供足够的土壤承载力,然而现有预应力混凝土桩大多是先在工厂中预先被制作完成,再运送至工地进行埋入土层的施工,但是受限于工厂模具与运输车辆的长度限制,现有预应力混凝土桩一般最长约18米,在单一预应力混凝土桩长度受限的情况下,现有大多是利用连接多段预应力混凝土桩的接桩方式,以延长预应力混凝土桩的长度达到伸入土层的需求。
总所周知的将多段预应力混凝土桩连接起来,在其连接的部分结构强度是最为脆弱的,当连接处长期暴露于地下土壤或地下水环境中,很容易发生锈蚀影响结合强度以及耐久性,从而导致建筑物容易遭到破坏,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不容易被侵蚀、使用寿命长、安全稳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包括上节桩与下节桩,所述上节桩与下节桩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带有若干自留孔的桩端板,还包括与自留孔对应数量的销钉,所述销钉承插于下节桩与上节桩的自留孔内,所述上节桩与下节桩在连接处均内切形成有台阶,在台阶处套设有环件,所述环件分别与上节桩与下节桩抵触固定,所述环件表面设置有镀锌层以及聚乙烯防腐涂层。
作为优选,所述环件外壁一体成型有加强凸起。
作为优选,所述桩端板的直径大于上节桩以及下节桩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通过在上节桩与下节桩上设置带有自留孔的桩端板,当将上节桩与下节桩连接时,在自留孔内插入销钉从而使上节桩与下节桩固定,并且在上节桩与下节桩在连接处均内切有台阶,在台阶处套设环件,环件起到在外围将上节桩与下节桩固定的作用,同时能够保护桩端板以及销钉不会受到外界的侵蚀,并且在环件上设置镀锌层是为了防止环件发生氧化,同时还设置有聚乙烯防腐涂层,同样是为了保护内部的在连接处的位置不会受到外界的侵蚀、结合强度以及耐久性的影响,同时在环件外壁设置加强凸起是为了进一步增加在连接处的结构强度,而桩端板的支架设置大于上节桩以及下节桩的直径是为了增加连接处的抵触面积,进一步增加其稳定性,这样就能够达到使预应力混凝土桩具有结构强度高、不容易被侵蚀、使用寿命长、安全稳定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节桩;2、下节桩;3、桩端板;4、销钉;5、环件;6、加强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如图1所示,在上节桩1与下节桩2的端部均固定安装有桩端板3,在桩端板3上开设有若干相互对应的自留孔,当将上节桩1与下节桩2合并安装时,在自留孔内插入有销钉4,这样销钉4可以对上节桩1与下节桩2起到限制作用,并且上节桩1与下节桩2在衔接的端部均呈膨大型设置,即连接的端部的直径大于上节桩1以及下节桩2的直径,这样大大增加了上节桩1与下节桩2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其连接稳定性,同时可以提高安装销钉4的数量从而实现更好的稳定效果。
同时在上节桩1与下节桩2均内切形成有台阶,在台阶处套装有环件5,环件5的上半部分与上节桩1抵触固定,环件5的下半部分与下节桩2抵触固定,这样环件5就起到衔接上节桩1与下节桩2的作用了,从而在外围提高了上节桩1与下节桩2的衔接性,同时能够对桩端板3以及销钉4起到保护作用,使其不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并且在环件5的表面还喷涂有一层镀锌层,用于防止环件5受到侵蚀,从而保证环件5的使用寿命,这样就能够保证上节桩1与下节桩2的使用寿命了,同时在环件5表面还涂覆有聚乙烯防腐涂层,聚乙烯防腐涂层用于保证上节桩1、环件5以及下节桩2的周围不会受到细菌的侵蚀发生腐化现在,从而保证在其连接处不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这样就能够保证其使用寿命,同时环件5在其外壁上一体成型有加强凸起6,加强凸起6用于增加环件5的结构强度;这样就能够实现使预应力混凝土桩具有结构强度高、不容易被侵蚀、使用寿命长、安全稳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