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型桩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6328阅读:1070来源:国知局
扩大型桩基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桩基础,特别是一种扩大型桩基础。



背景技术:

现有的桩基础如中国专利库公开的一种扩大型桩基础[申请号:200820214446.4;授权公告号:CN 201314042 Y]包括桩体,桩体的下侧设有桩翼,桩翼的延伸方向与桩体的轴线相垂直,桩翼自桩体的轴心向外呈辐条状均匀地设置在桩体的四周。

上述的桩基础中,通过在桩体底部的四周均匀地设置多个呈支翼状的局部底座,一方面基本上保持了采用整体底座时的桩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另一方面也方便了桩底的扩孔施工,且对土层的破坏性较小,施工处的土层不易坍塌,从而也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少了施工成本。

但上述的桩基础存在一个问题:实际产品中,桩翼和桩体是借助粘合剂固定在一起的,且由于桩体的外侧壁是一个圆柱面,导致多个桩翼的均匀安装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加工方便的扩大型桩基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扩大型桩基础,包括呈圆柱状的桩体,其特征在于,桩体的下端套有呈圆筒状的底座,且底座的下端封闭,所述的桩体通过紧配合的方式与底座相固定,底座的内侧壁上设有与该底座同轴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至少有两个且沿底座的轴向均布,每个所述的环形凹槽内均设有橡胶圈,且橡胶圈的内侧壁与桩体的侧壁相抵,所述的底座的外侧壁上具有呈块状凸出的支撑部,支撑部有多个且沿底座的周向均布,每个支撑部的截面均呈直角梯形且截面的高度延伸方向与底座的轴线延伸方向相垂直,支撑部的下侧面与底座的底壁相齐平,且支撑部上其截面的最长底边所在的面与底座的外侧壁接触,所述的底座和支撑部由同一材料一次性成型。

通过在底座外侧设置截面呈梯形的支撑部,既可以减少对所施工土层的影响,便于施工以及扩孔,又可以大幅度提高桩体的稳定性以及支撑能力。

通过设置底座呈圆筒状以及桩体呈圆柱状,使在底座内侧壁和桩体的侧壁的配合下,对桩体和底座的连接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从而方便了桩体和底座的组装;其次,桩体和底座是通过紧配合的方式组装在一起的,即两者的组装不需要借助其他零部件,这样不仅缩短了组装的工序,来进一步方便本桩基础加工,而且又可以降低成本的投入;更进一步的,底座和支撑部由同一材料一次性成型,使底座和多个支撑部的组装一次性完成,从而更进一步地方便了本桩基础的加工。

通过在桩体和底座之间设置橡胶圈,橡胶圈可以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来吸收桩体受到的冲击力,这样便可减弱桩体发生晃动的趋势,从而提高整个桩基础的结构稳定性。

在上述的扩大型桩基础中,所述的底座位于上端口处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储存润滑油脂的储油槽,储油槽呈环状且与底座同轴。

通过在底座上端口的位置设置用于储存润滑油脂的储油槽,这样便可对桩体和底座的接触处进行润滑,使桩体和底座的组装能够较为轻松且顺畅地完成,继而提高了加工本桩基础的方便性。

在上述的扩大型桩基础中,所述的桩体的下端面以及底座的内底壁均为平面且两者相贴靠。

采用上述的结构,可以增加桩体和底座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桩基础的结构稳定性。

在上述的扩大型桩基础中,所述的底座的内底壁的中心处设有定位槽,定位槽内固定有橡胶块,且橡胶块的上侧面与桩体的下端面相贴靠。

在橡胶块的作用下,能够吸收更多的桩体受到的冲击,以进一步减弱桩体发生晃动的趋势,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桩基础的结构稳定性。

在上述的扩大型桩基础中,所述的桩体的下端的侧壁上具有呈锥形的导向面,且导向面延伸至桩体的下端面。

通过设置呈锥形的导向面,对桩体插入到底座内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以确保桩体一次性安装到位,从而提高了加工本桩基础的方便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扩大型桩基础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底座呈圆筒状以及桩体呈圆柱状,使在底座内侧壁和桩体的侧壁的配合下,对桩体和底座的连接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从而方便了桩体和底座的组装;其次,桩体和底座是通过紧配合的方式组装在一起的,即两者的组装不需要借助其他零部件,这样不仅缩短了组装的工序,来进一步方便本桩基础加工,而且又可以降低成本的投入;更进一步的,底座和支撑部由同一材料一次性成型,使底座和多个支撑部的组装一次性完成,从而更进一步地方便了本桩基础的加工。

2、通过在桩体和底座之间设置橡胶圈以及与桩体下端面接触的橡胶块,橡胶圈和橡胶块均可以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来吸收桩体受到的冲击力,这样便可减弱桩体发生晃动的趋势,从而提高整个桩基础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扩大型桩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桩体;1a、导向面;2、底座;2a、储油槽;2b、支撑部;3、橡胶圈;4、橡胶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扩大型桩基础由桩体1、底座2、橡胶圈3和橡胶块4组成。其中,橡胶圈3和橡胶块4均由橡胶材料制成。

具体来说,桩体1呈圆柱状,底座2呈圆筒状,且该底座2上端敞开、下端封闭。底座2套在桩体1的下端上,且底座2和桩体1通过紧配合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即此时,底座2的内侧壁与桩体1的外侧壁紧密贴靠在一起。进一步说明,桩体1的下端面以及底座2的内底壁均为平面且两者相贴靠,这样便可增加桩体1和底座2的接触面积,来提高桩体1和底座2连接的牢靠性。如图1所示,桩体1的下端的侧壁上具有呈锥形的导向面1a,且导向面1a延伸至桩体1的下端面;底座2位于上端口处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储存润滑油脂的储油槽2a,储油槽2a呈环状且与底座2同轴。采用上述的结构,可以提高桩体1和底座2组装的方便性。

底座2的内侧壁上设有与该底座2同轴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至少有两个且沿底座2的轴向均布,每个环形凹槽内均设有橡胶圈3,且橡胶圈3的内侧壁与桩体1的侧壁相抵。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环形凹槽的数量有2个,即橡胶圈3的数量也为2个。进一步说明,底座2的内底壁的中心处设有定位槽,定位槽内固定有橡胶块4,且橡胶块4的上侧面与桩体1的下端面相贴靠。通过在桩体1和底座2之间设置橡胶圈3以及与桩体1下端面接触的橡胶块4,橡胶圈3和橡胶块4均可以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来吸收桩体1受到的冲击力,这样便可减弱桩体1发生晃动的趋势,从而提高整个桩基础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2的外侧壁上具有呈块状凸出的支撑部2b,且底座2和支撑部2b由同一材料一次性成型。支撑部2b有多个且沿底座2的周向均布,每个支撑部2b的截面均呈直角梯形且截面的高度延伸方向与底座2的轴线延伸方向相垂直,支撑部2b的下侧面与底座2的底壁相齐平,且支撑部2b上其截面的最长底边所在的面与底座2的外侧壁接触。具体产品中,支撑部2b的数量为3个到5个之间。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