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岩质边坡防护的柔性防护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8879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用于岩质边坡防护的柔性防护网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边坡、岩坡进行防护的防护网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岩质边坡防护的柔性防护网。
背景技术
:在线性工程建设中,对于岩质边坡滚石灾害的防护是保证工程得以安全运营的基础工作,岩质边坡地表岩石因结构面切割和风化作用,常形成块石并在重力作用下向坡体低处滚落。为限制坡面石块的破裂发展,并控制落石运动范围以避免形成边坡灾害,常在多碎石或卵砾石边坡表面安装柔性防护网系统,即将以钢丝绳网为主的各类柔性防护网覆盖包裹于所需防护边坡地表,以限制坡面石块的剥落或破坏,或将落石控制于一定范围内运动,避免滚石掉落至边坡底部工程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边坡岩石破坏的规模扩大,自坡体上部掉落并堆积于防护网网底部的碎石逐渐增多,形成防护网底部“鼓肚子”的现象,严重者甚至可因大量碎石堆积而导致防护网底部被剪破,而防护网底部一旦被剪破,便可成为滚石堆积体出口,危害坡下工程安全。因此,有必要针对岩质边坡柔性防护网底部因石块大量堆积而可能引发的防护网破坏问题,提出柔性防护网的优化改造方案。边坡柔性防护网作为一种新型公路边坡防护锚固处理方式,是通过将高强度钢丝所制的菱形网格与锚杆结合以加固岩质边坡表层,主要适用于山体深层稳定而表层节理、裂隙发育的弱风化—风化岩石边坡的表层坡体防护。边坡柔性防护网主要可分为主动防护网和被动防护网两种形式,二者的防护原理和适用范围各有差异。如表1所示,主动防护网可以限制坡面岩体的风化剥落和危岩崩塌,即发挥加固作用;或将落石控制于一定范围内运动,起围护作用。适用于边坡较长、缓、岩石不破碎、不易于下落的情况。工程实践中主动防护网的应用较为广泛。表1.两种防护网对比。防护网类型防护原理适用范围主动防护网采用系统锚杆固定,以钢丝绳网为主的各类柔性网覆盖或包裹在需防护的斜坡或岩石上边坡较长、缓、岩石并不破碎,不易于下落的情况下,可以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阻止岩体进一步破碎被动防护网钢柱和钢丝绳网连接组合构形成一个整体,对所防护的区域形成面式防护边坡较缓且坡脚至公路有一定的路段距离,可保证安装场地和落石冲击后缓冲场地,以拦截崩塌岩石块体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可将滚石运动限制和石块定期排放结合的用于岩质边坡防护的柔性防护网。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用于岩质边坡防护的柔性防护网,它包括由钢丝编织成栅格网状结构的本体;在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放石门,所述放石门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外框架,该外框架的外侧与本体连接,在所述外框架内还设有内嵌于该外框架内的内框架,所述内框架内设有挡件,所述内框架以可拆卸方式与所述外框架连接。优选的,所述外框架通过捆绑扎丝与所述本体框架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内框架通过锁固扣件与所述外框架固定连接,所述锁固扣件包括前后相向设置的两个板体,两个板体的中部向外侧凸起,在各板体的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穿孔,两个板体由螺栓贯穿所述穿孔将其固定。优选的,所述锁固扣件为至少四个,且对称均匀分布。优选的,在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直径大于本体上的钢丝直径的加强钢丝,所述加强钢丝还与所述外框架连接。优选的,在所述外框架的外围还设置有环绕该外框架设置、由所述加强钢丝构成、且呈环状或矩形的外围加强件。优选的,所述外框架还与所述外围加强件连接。优选的,所述挡件与所述本体结构相同。优选的,所述外框架和内框架均为圆形或矩形。优选的,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放石门为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碎石边坡挂网的底部区域设置可拆卸式放石门,实现拦阻和排放相结合。在拦阻碎石滚落、保护边坡稳定的基础上,通过放石门适当放石以腾空网底的有限空间,减少落石堆积对网底的持续拉伸作用,延长主动防护网的使用寿命,更好发挥其拦挡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状态主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锁固扣件主要结构示意图;图3为边坡落石分析预测模型示意图;图中:1.本体;2.加强钢丝;3.外围加强件;4.外框架;5.内框架;6.锁固扣件;7.挡件;601、602.板体;603、604.板体的中部;605、606.穿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用于岩质边坡防护的柔性防护网,参见图1,图2,图3;它包括由钢丝编织成栅格网状结构的本体;本设计在所述本体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放石门,具体的,所述放石门它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1上的外框架4,该外框架4的外侧与本体1连接,在所述外框架4内还设有内嵌于该外框架4内的内框架5,同时,在所述内框架5内设有挡件7,本设计中所述的挡件7可以由柔性网构成,诸如与所述本体1的结构相同,优选的,所述的外框架4和内框架5均为圆形或矩形结构。本设计中,所述的内框架5以可拆卸方式与所述外框架4连接,优选的,所述的外框架4可以通过捆绑扎丝与所述本体1框架固定连接,可以通过锁固扣件6与所述内框架5固定连接,本设计中,所述的锁固扣件6包括前后相向设置的两个板体601、602,两个板体的中部603、604向外侧凸起,在各板体601、602的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穿孔605、606,在应用中,两个板体601、602将内框架5和外框架4的边框夹在一起,而后两个板体601、602通过螺栓贯穿所述穿孔将其固定。优选的,所述的锁固扣件6为至少四个,且对称均匀分布。进一步的,本设计在所述本体1上还设置有直径大于本体1上的钢丝直径的加强钢丝2,所述加强钢丝2还与所述外框架4连接,优选的,还在所述外框架4的外围还设置有环绕该外框架设置、由所述加强钢丝构成、且呈环状或矩形的外围加强件3,而所述的外框架4还与所述外围加强件3连接。在现有技术中,主动防护网设计的主要依据是落石的形成位置、运动轨迹以及最大动能等因素,因此防护网底部放石门的设计也必须结合边坡类型和落石运动规律来设置相应的摆放位置、数量和间距。根据不同边坡的实际地质条件,对于岩质边坡碎裂岩体进行落石运动的模拟计算,预测落石的运动轨迹和落点分布,如图3所示。根据边坡落石轨迹的预测结果,可在不同边坡台阶落石堆积点的平台区域分段设置防护网的放石门,并进行相应的位置、数量和间距设计。通过本设计,在碎石边坡挂网的底部区域设置可拆卸式放石门,实现了边坡落石拦阻和排放的结合。在拦阻碎石滚落、保护边坡稳定的基础上,通过放石门适当放石以腾空网底的有限空间,减少落石堆积对网底的持续拉伸作用,延长主动防护网的使用寿命,更好地发挥其拦挡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