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切削辅助刀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异形桩的成桩辅助刀具。
背景技术:
锚固桩、抗滑桩、挖孔桩等桩位施工以圆形居多,工程上异形桩多以方形、矩形、或方形与矩形组合体为主,根据异形桩大小不同,选择不同施工机械及钻头,异形桩施工一般以人工挖孔桩施工居多,现有施工机械对异形桩无法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有效解决异形桩机械施工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异形桩的成桩辅助刀具,包括刀具主体,和设于所述刀具主体四周的切削刀面,所述切削刀面包括两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刀面和第二刀面,以及第三刀面和第四刀面,所述第一刀面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刀面的高度,所述第三刀面和第四刀面与所述第一刀面通过底面朝向第一刀面倾斜的出土刀面连接;所述刀具主体、第一刀面、第二刀面、第三刀面和第四刀面共同围成容土腔室,所述刀具主体的上端设有连接部,用于与出土钻机连接。
其中,所述刀具主体为矩形钢板,所述第一刀面和第二刀面分别设于刀具主体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三刀面和第四刀面分别设于刀具主体长度方向的两侧。
其中,所述切削刀面的底部设有刀刃。
其中,所述第一刀面、第二刀面、第三刀面和第四刀面均为钢板,且与所述刀具主体焊接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刀具主体之间设有加强部。
其中,所述异形桩为T形桩或L形桩。
其中,所述第一刀面、第二刀面、第三刀面和第四刀面的厚度均不小于30mm。
其中,所述刀刃的厚度不小于5mm。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异形桩的成桩辅助刀具,包括刀具主体,和设于所述刀具主体四周的切削刀面,所述切削刀面包括两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刀面和第二刀面,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刀面和第四刀面,用于从刀具的四周同时切削异形桩内的泥土;所述第一刀面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刀面的高度,方便从第一刀面处出土,所述第三刀面和第四刀面与所述第一刀面通过底面朝向第一刀面倾斜的出土刀面连接;所述刀具主体、第一刀面、第二刀面、第三刀面和第四刀面共同围成容土腔室,切削刀面切削下来的泥土先容纳在该容土腔室中,然后从出土刀面和第一刀面处排出,所述刀具主体的上端设有连接部,用于与出土钻机连接,由出土钻机带动该刀具进行挖土动作;特别适用对于异形桩的切削,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异形桩的成桩辅助刀具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一种T形桩的示意图;
图中:1:刀具主体;2:切削刀面;3:出土刀面;4:连接部;5:加强部;6:异形桩;61:规则部分;62:不规则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4所示,对于异形桩6例如T形桩的挖掘,首先挖出T字型桩的竖直长条形孔槽,然后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异形桩6成桩辅助刀具顺着竖直长条形孔槽的两侧挖掘,挖出T字型的两侧翼,形成T形桩,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异形桩6的成桩辅助刀具,包括刀具主体1,和设于所述刀具主体1四周的切削刀面2,用于切削异形桩6内异形部分的泥土,所述切削刀面2包括两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刀面和第二刀面,以及第三刀面和第四刀面,所述第一刀面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刀面的高度,方便从第一刀面处出土,所述第三刀面和第四刀面与所述第一刀面通过底面朝向第一刀面倾斜的出土刀面3连接,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出土刀面3呈底面倾斜向上的三角形面,以方便切削后泥土的排出;所述刀具主体1、第一刀面、第二刀面、第三刀面和第四刀面共同围成容土腔室,切削刀面2切削下来的泥土先容纳在该容土腔室中,然后从出土刀面3和第一刀面处排出,所述刀具主体1的上端设有连接部4,该连接部4用于与出土钻机的连接孔口相匹配,两者实现连接,由出土钻机带动该刀具进行挖土动作。
施工前进行地质钻探,了解桩位下土质情况,了解土体抗剪强度,根据施工机械功率不同计算刀具向下切应力大小,比较两者大小,如果适于施工方可采用此工艺施工。具体施工方法为:以异形桩6外轮廓施工,所述异形桩6可以为T形桩或L形桩,或者为其他形状而不便于直接规则挖出的桩基,先挖出异形桩6两米左右深度的孔槽,然后在该孔槽的四周设置一定厚度及深度的导墙,然后利用干挖钻机对于异形桩6的规则部分61(图4中的矩形部分)下挖一定深度,取出土体,然后将本实用新型的切削刀具安装至钻机上,顺导墙切削异形桩6不规则部分62(图4中位于矩形部分两侧的长条形部分)的土体,然后换装干挖钻机提土装置将土取出,依次循环直至桩基成型,下钢筋笼,浇筑混凝土。
其中,所述刀具主体1优选为矩形钢板,所述第一刀面和第二刀面分别设于刀具主体1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三刀面和第四刀面分别设于刀具主体1长度方向的两侧;具体操作时,刀具的运动方向沿刀具主体1的宽度方向,刀具的长度要小于异形桩6不规则部分62的宽度,以便于多次切削,保证切削精度;所述切削刀面2的底部设有刀刃,方便快速切削泥土。
为了保证足够的切削强度,所述第一刀面、第二刀面、第三刀面和第四刀面均为钢板,且与所述刀具主体1焊接连接。
为了保证切削时刀具的稳固,所述连接部4与所述刀具主体1之间设有加强部5,例如加强筋。
为了保证切削强度,所述第一刀面、第二刀面、第三刀面和第四刀面的厚度均不小于30mm;所述刀刃的厚度不小于5mm。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适用对于异形桩6的切削,效果显著,通过施工检验,从时间、劳动强度、经济效益、安全隐患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