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池水面垃圾自动清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3168阅读:9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殖池水面垃圾自动清理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业,特别涉及一种养殖池水面垃圾自动清理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场的规模扩展迅速,用于养殖的水体环境也容易遭受来自垃圾、水葫芦以及死体等水面垃圾的破坏,然而现在收集水面垃圾的主要方式仍为人工手动捞取,具有工作强度大,捞取效率低,水面垃圾不便于集中处理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养殖池水面垃圾自动清理设备,旨在解决目前人工手动捞取水面水面垃圾工作强度大,捞取效率低,水面垃圾不便于集中处理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养殖池水面垃圾自动清理设备,包括耙子、轨道和收纳槽;所述轨道铺设在养殖池岸上两侧;所述耙子包括耙体、耙齿和固定耳,所述耙齿间隔排列在耙体上,所述固定耳设置在耙体两端;所述轨道设有滑轮,所述耙体通过固定耳与滑轮连接;所述收纳槽设置养殖池侧壁上,收纳槽的槽壁最高处与水面平行,所述收纳槽用于收纳耙子耙过来的垃圾;所述收纳槽内设有推板和推板驱动机构,所述推板的外沿的曲线与收纳槽内壁曲线相互吻合,所述推板驱动机构驱动推板在收纳槽中滑动。

有益效果是:所述耙子轨道铺设在养殖池岸上两侧,耙子通过固定耳与轨道上的滑轮连接并且在轨道上移动,通过耙子上的耙齿将耙到的水面垃圾收集至养殖池侧壁上的收纳槽,收纳槽内的推板由推板驱动机构驱动推板在收纳槽中滑动,将捞取到的水面垃圾集中在一起;通过耙子、轨道、收纳槽,实现了水面垃圾捞取过程的机械化;通过收纳槽内的推板和推板驱动机构的设置,使得在收纳槽内的水面垃圾能被收集在一起,便于水面垃圾的集中处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耙齿为弧形弯曲。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收纳槽底部设有抽水设备,所述抽水设备的抽水口设有滤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养殖池水面垃圾自动清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耙子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1、养殖池;

201、耙子;202、耙体;203、耙齿;204、固定耳;

301、轨道;302、滑轮;

401、收纳槽;402、滤网;403、抽水设备;404、推板;

405、推板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为一种养殖池水面垃圾自动清理设备包括耙子201、轨道301和收纳槽401;如图1所示,所述收纳槽401设置养殖池101侧壁上,收纳槽401的槽壁最高处与水面平行,耙子201通过轨道301上的滑轮302将捞取到的水面垃圾移动到收纳槽401内;收纳槽401内推板404的外沿曲线与收纳槽401内壁曲线相互吻合,所述推板404经推板驱动机构405驱动,将收集到的水面垃圾集中至收纳槽401的一侧,集中的水面垃圾便于清理;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耙子结构的示意图,所述耙子201包括耙体202、耙齿203和固定耳204,所述耙齿203间隔排列在耙体202上,所述固定耳204设置在耙体202两端;所述轨道301设有滑轮302,所述耙体202通过固定耳204与滑轮302连接;

为了能使水面垃圾能被稳定在耙齿203范围内,参照图2耙子结构示意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先实施例,所述耙齿203为弧形弯曲,通过弧形弯曲的耙齿203,可将捞取到的水面垃圾集中至耙齿203中部,便于稳定与收集,避免了水面垃圾被捞取到后从耙齿203下方滑出。

为了能使收纳槽401提高收纳效率以及收纳更多的水面垃圾,参照图1养殖池水面垃圾自动清理设备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先实施例,所述收纳槽401还包括抽水设备403,所述收纳槽401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抽水设备403连接,所述出水口设有滤网402;所述滤网402将收纳槽401内的水面垃圾与水分离,并通过抽水设备403将水抽离收纳槽401,节省了水占用的收纳槽401空间,使得收纳槽401能被更多地收集水面垃圾。

根据上述结构,在具体操作时,耙子201通过两端的固定耳204与轨道301上的滑轮302连接,通过耙子201在轨道301上移动,将被耙齿203捞取到的水面垃圾收集至收纳槽401内,所述收纳槽401内的滤网402分离水面垃圾与水,并将水通过抽水设备403排出收纳槽401,收纳槽401内的推板404通过推板驱动机构405的驱动,将收纳槽401内水面垃圾集中至收纳槽401一侧,便于取出水面垃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形状或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