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埋可调下水管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6040阅读:1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埋可调下水管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排水管件,特别涉及一种预埋可调下水管件。



背景技术:

在建筑室内排水领域施工中,因预埋下水管件可使施工周期缩短、费用低廉、减轻人员劳动强度、杜绝楼板渗漏等优点,已逐步在施工中普及使用。

现有的预埋下水管件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预埋施工后,由于土建地坪标高无法准确控制,导致地面砖铺完后,预埋下水高于或者低于地坪太多,达不到规范“低于地面2—5mm”的标准,而产生影响美观、渗漏、污水返溢及返味等等问题。二是预埋浇注混凝土时需要对预埋下水进行成品保护,为后续的排水管材安装提供便利;在施工过程中的楼板会存有积水,便于后续土建施工需要排除积水,现有产品不可相互兼顾成品保护及排除积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根据地坪标高随时调整高度的预埋可调下水管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调节柱、调节圈和外壳,调节柱、调节圈和外壳均为管体,外壳的下端设置有用于与楼板连接的连接结构,调节柱的下端设有外螺纹,调节圈内设有用于与调节柱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外壳的上端的内径大于调节圈的下端外径。

为了调节方便,所述的调节圈的内螺纹为一圈,调节圈的内螺纹的两个端点上下排列。因为内螺纹只有一圈,既能满足调节圈与调节柱的螺纹连接,又使得内螺纹较短,在施工过程中杂物碎粒不会卡在内螺纹中,使得调节柱旋转省力,调节方便,同时还能降低调节圈的高度,便于生产制造。

为了防止在现浇混凝土的时候,混凝土掉进外壳中,所述的外壳的上端口设置有保护盖。

为了便于排水和定位,所述的保护盖上设置有孔壁向上凸出于保护盖的定位孔,保护盖上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内设有堵块。

为了既便于排水又能防止杂物堵塞下水管件,所述的调节柱的上端口设置有环形的箅子,箅子的内口设置有旋转盖,旋转盖和箅子上均设置有多个漏水孔。

为了便于调节圈与外壳固定,所述的调节圈的上端设置有向外的翻边。

为了便于定位,所述的外壳的下端设有四个定位块,四个定位块排列成十字形,十字形的交叉点通过外壳的中心轴线。

为了便于连接下水管,所述的外壳的管孔为上粗下细的阶梯孔,外壳的下端管孔内设有内插接口。

为了使外壳与现浇混凝土结合牢靠,所述的外壳的外壁上设置有上下排列的多圈凸条圈,外壳的外壁的中部设有止水环槽,止水环槽的底面为斜面。

为了便于预埋可调下水管件固定在楼板上,所述的连接结构为多个均布在外壳下端的外壁上的定位座,定位座的宽度从与外壳相连的一端向外端变小,定位座上设有镂空孔和钉孔。该定位座的优点是施工抹灰面积减少及与模板连接位置不会发生偏移,镂空孔可以夯实混凝土,使得外壳与楼板固定得更牢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地坪标高随时调整下水管件的整体高度,并且调节方便,又可以兼顾成品保护和楼板积水排除。可根据地坪高度,合理自由调节下水管件的安装高度,降低施工难度及提高施工速度。具有很高的通用性及配套性,可大范围的市场推广采用。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件1与件6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件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件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件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件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件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件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调节圈,3、调节柱,4、箅子,5、旋转盖,6、保护盖,1-1、内插接口,1-2、止水环槽,1-3、定位座,1-4、钉孔,1-5、镂空孔,1-6、定位块,1-7、凸条圈,2-1、翻边,2-2、内螺纹,3-1、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8所示的预埋可调下水管件,它包括外壳1、调节圈2、调节柱3、箅子4、旋转盖5和保护盖6,调节柱3、调节圈2和外壳1均为管体。环形的箅子4设置在调节柱3的上端口内,旋转盖5设置在箅子4的内口中,如图4和图5所示,旋转盖5和箅子4上均设置有多个漏水孔。

如图1、图2和图8所示,外壳1的下端设置有用于与楼板连接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为多个均布在外壳1下端的外壁上的定位座1-3,定位座1-3的宽度从与外壳1相连的一端向外端变小,定位座1-3上设有镂空孔1-5和钉孔1-4。外壳1的下端设有四个定位块9,四个定位块9排列成十字形,十字形的交叉点通过外壳1的中心轴线。外壳1的管孔为上粗下细的阶梯孔,外壳1的下端管孔内设有内插接口1-1。外壳1的外壁上设置有上下排列的多圈凸条圈1-7,外壳1的外壁的中部设有止水环槽1-2,止水环槽1-2的底面为斜面。

如图1和图6所示,调节柱3的下端设有外螺纹3-1。如图1和图7所示,调节圈2内设有用于与调节柱3的外螺纹3-1配合的内螺纹2-2,调节圈2的内螺纹2-2为一圈,调节圈2的内螺纹2-2的两个端点上下排列。调节圈2的上端设置有向外的翻边2-1。

外壳1的上端的内径大于调节圈2的下端外径。调节圈2的下端可以插入到外壳1的上端中。外壳1的上端口设置有保护盖6。如图3所示,保护盖6上设置有孔壁向上凸出于保护盖6的定位孔6-1,保护盖6上设置有排水孔6-2,排水孔6-2内设有堵块,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排水时,可将堵块凿开排水。

施工方法:先将再保护盖6的外壳1安装到楼板中,外壳1安装过程中,需要排除楼板积水时,用起子轻轻凿掉堵块,露出排水孔6-2,排除楼板积水,又可防止施工过程中其他杂物掉进下水管件。外壳1施工完成后去除保护盖6,将调节圈2的下端插入外壳1上端中,并用胶水粘接固定,调节圈2的翻边2-1挂在外壳1的上端面上。再将调节柱3插入到调节圈2中并螺纹连接,根据地面标高位置,通过旋转调节柱3,即可调节下水管件的整体高度。施工过程中,因为预埋安装,先安装一层的下水管件,二层有下水管件需要红外线定位仪定位,首先确定预埋下水的中心点,然后以中心点画出十字交叉的线,然后再把外壳1放上去。放上去是以外壳1上的四个定位块1-6的十字定位点放到画出的十字交叉线上面为准。也可以通过定位孔6-1定位,一层的中心,打一个红外线到二层模板上,红外线的中心就是定位孔6-1的中心。两种定位方式可结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