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液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3190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液排水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液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应用中,管道是一种常见的用于导通介质的元件,管道通常与设备相连接,连接形式为焊接或法兰连接。当连接方式为法兰连接时,两片法兰之间为运输介质的管道,法兰的另外一端分别与上设备和下设备连接,通常设置一个阀门装置用于控制介质的流通和截止。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阀门的密闭性难免会存在问题,或因温度,湿度,气压等原因造成损坏。当阀门不能完全密闭而发生泄漏时,介质会顺着管道从上设备流到下设备,尤其在两台设备处于相对上下的位置时,介质会不断的由上设备滴落到下设备,一旦出现问题视同存储体本身出现裂缝,极易造成无法控制的大面积泄漏。此时,如果该介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更会对下设备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危害,影响整个装置的清洁度,也容易使下设备生锈。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设备之间在非导通状态下,避免介质意外滴落的装置。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集液排水装置,其包括一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包括一第一集水部,一第二集水部和一排液导槽,所述排液导槽由所述第一集水部和第二集水部相拼焊接而成。

较佳的,所述第一集水部和第二集水部相拼呈一夹角a,所述夹角a的取值范围为a>0°且a<180°,其用于使所述第一集水部和第二集水部相对于水平面形成一定斜度。

较佳的,所述排水槽还包括一挡板,所述挡板焊接在所述第一集水部和第二集水部相对两侧的端部,所述挡板和所述第一集水部及所述第二集水部共同界定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集水部和所述第二集水部所界定的高度区域。

较佳的,所述排水槽还包括一背部挡板,所述挡板焊接在所述排水槽的一侧,并同时与所述第一集水部和第二集水部相接触。

较佳的,所述排水槽还包括一抽拉把手,其焊接在所述背部挡板上。

较佳的,所述集液排水装置还包括一管道防溢水单元,所述排水槽倾斜的插在所述管道防溢水单元的内部。

较佳的,所述管道防溢水单元两侧焊接有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所述第一侧挡板和所述第二侧挡板在管道上的轴向高度,大于因所述排水槽的插入而在管道上设置的切缝的轴向高度,即在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侧挡板和所述第二侧挡板的包络区域将所述切缝完全覆盖。

较佳的,所述集液排水装置还包括一蓄水槽,所述蓄水槽设置于相对所述排水槽的下端,且与所述排液导槽内液体的滴落位置相对应。

较佳的,所述管道防溢水单元设置至少一个滚轮,所述蓄水槽布置于所述排水槽安装和拆卸路径的下方。

较佳的,所述管道防溢水单元还设置一带压锁止机构,其用于在所述排水槽安装于所述管道防溢水单元上时,对所述排水槽进行锁止。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液排水装置,用于设备之间在非导通状态下,避免介质意外滴落,考虑到了上设备发生介质泄漏的情况,可以将上设备泄漏的介质及时的拦截,排出,保证其不会流入下设备,同时保证了整个设备的安全和清洁;2、所述集液排水装置上设置所述挡板,所述挡板和所述第一集水部及第二集水部共同界定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集水部和所述第二集水部界定的高度区域,从而防止意外滴落到所述第一集水部和所述第二集水部上的介质,因流速过快或泄漏量过多而溢出所述排水槽;3、所述集液排水装置上设置所述背部挡板,从而限制意外泄露的所述介质只能够从所述排液导槽的一侧流出,而不能够从所述排液导槽的两侧流出;4、所述集液排水装置上设置管道防溢水单元,从而对所述切缝处泄露出来的液体进行拦截,防止从所述管道上滴落;5、所述集液排水装置上设置所述蓄水槽,用来收集被所述排水槽排出的所述上设备泄漏的介质;6、所述集液排水装置的管道防溢水单元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滚轮,所属滚轮方便所述排水槽在所述管道防溢水单元上进行插拔;7、所述集液排水装置的排水槽设置所述抽拉把手,握持所述抽拉把手即可对所述排水槽进行安装和拆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液排水装置中排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液排水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液排水装置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液排水装置的带压锁止机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液排水装置中管道防溢水单元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法兰 2.管道防溢水单元 3.排水槽 4.蓄水槽

11.上法兰 12.下法兰

21.第一侧挡板 22.第二侧挡板 23.滚轮 24.带压锁止机构

31.第一集水部 32.第二集水部 33.排液导槽 34.挡板 35.背部挡板36.抽拉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集液排水装置,其用于布置于一上设备和一下设备之间,从而在两个设备未导通的情况下,对意外滴落的介质进行疏导,避免直接由所述上设备滴落到所述下设备;所述集液排水装置包括一排水槽3;所述排水槽3,包括:第一集水部31,第二集水部32,排液导槽33,挡板34,背部挡板35。

所述排液导槽33由所述第一集水部31和所述第二集水部32相拼焊接而成,所述第一集水部31和第二集水部32呈一夹角a,所述夹角a的取值范围为a>0°且a<180°,目的是使所述第一集水部31和第二集水部32相对于水平面形成一定斜度,从而在重力的作用下,将意外滴落的所述介质拦截并汇聚到所述排液导槽33内,所述排液导槽33用来暂时存储泄漏的所述介质,保证所述介质不会通过管道流入所述下设备。

所述挡板34焊接在所述第一集水部31和第二集水部32相对两侧的端部,所述挡板34和所述第一集水部31及所述第二集水部32共同界定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集水部31和所述第二集水部32所界定的高度区域,从而防止意外滴落到所述第一集水部31和所述第二集水部32上的介质,因流速过快或泄漏量过多而溢出所述排水槽3。

所述背部挡板35设置于所述排水槽3的一侧,并同时与所述第一集水部31和所述第二集水部32相接触,从而限制意外泄露的所述介质只能够从所述排液导槽33的一侧流出,而不能够从两侧流出。

实施例二

如上述所述的集液排水装置,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集液排水装置还包括一管道防溢水单元2,所述管道防溢水单元2包括一第一侧挡板21和一第二侧挡板22,所述第一侧挡板21和所述第二侧挡板22设置于所述管道外侧。

所述管道为了能够将所述排水槽3插入进去,在所述管道上设置有切缝,当所述排水槽3从所述管道上拆卸下来时,如果所述上设备与所述下设备通过所述管道导通,此时,所述管道上的所述切缝将会成为所述管道的泄漏位置。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发生,所述管道外侧设置的所述第一侧挡板21和所述第二侧挡板22能够将所述切缝处泄露出来的液体进行拦截,防止从所述管道上滴落,所述第一侧挡板21和所述第二侧挡板22在所述管道上的轴向高度,大于所述切缝的轴向高度,即在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侧挡板21和所述第二侧挡板22的包络区域将所述切缝完全覆盖。

实施例三

如上述所述的集液排水装置,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集液排水装置还包括一蓄水槽4,所述蓄水槽4设置于相对所述排水槽3的下端,且与所述排液导槽33内液体的滴落位置相对应,从而用于收集被所述排水槽3排出的所述上设备泄漏的介质。

实施例四

如上述所述的集液排水装置,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排水槽3与所述管道防溢水单元2的连接为:所述排水槽3倾斜的插在所述管道防溢水单元2的内部,倾斜一定的角度便于排出所述泄漏的介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当管道正常工作运输介质时:

所述排水槽3从所述管道防溢水单元2上拆除,所述第一挡板21和所述第二挡板22能够将所述管道切缝处泄露出来的介质进行拦截,防止从所述管道上滴落,保证介质顺利的从所述上设备经由管道流经到所述下设备中。

当上设备发生泄漏时:

将所述排水槽3安装在所述管道防溢水单元2上,所述上设备泄露的介质会被所述排水槽3拦住而不再下流,所述排水槽3上的所述挡板34,保证了泄漏的液体不会因为量多或流速过大而溢出。由于所述排水槽是倾斜的插入所述管道中的,所以泄露的液体会由于重力的作用很快的排出去,保证了所述下设备的清洁和安全。

实施例五

如上述所述的集液排水装置,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管道防溢水单元2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滚轮23,所述滚轮布置于所述排水槽3安装及拆卸路径的下方,所述滚轮23方便所述排水槽3在所述管道防溢水单元2上进行插拔。

实施例六

如上述所述的集液排水装置,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管道上下两端还设置有法兰1,所述法兰1包括:上法兰11和下法兰12;所述上法兰11上端连接的设备为所述上设备,所述下法兰12下端连接的设备为所述下设备。

实施例七

如上述所述的集液排水装置,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排水槽3还包括一抽拉把手36,所述抽拉把手36焊接在所述背部挡板35上,方便握持所述抽拉把手36对所述排水槽3进行安装和拆除。

实施例八

如上述所述的集液排水装置,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管道防溢水单元2还设置一带压锁止机构24,其用于在所述排水槽3安装于所述管道防溢水单元2上时,对所述排水槽3进行锁止,防止所述管道内部压力过大,将所述排水槽顶出所述管道防溢水单元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