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集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319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集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集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市中心繁华区域改扩建工程中,逆作法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影响逆作法施工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土方开挖,而基坑内降水问题是土方开挖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中,逆作法是指先沿建筑物地下室轴线或周围施工地下连续墙或其他支护结构,同时建筑物内部的有关位置浇筑或打下中间支承桩,作为施工期间于底板封底之前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支撑。然后施工地面一层的梁板楼面结构,作为地下连续墙刚度很大的支撑,随后逐层向下开挖土方和浇筑各层地下结构,直至底板封底。同时,由于地面一层的楼面结构已完成,为上部结构施工创造了条件,所以可以同时向上逐层进行地上结构的施工。如此地面上、下同时进行施工,直至工程结束。

通常类似工程均是采用潜污泵直接抽排,因土方开挖等问题,地下室集水坑内集水较为混浊,直接采用潜污泵抽排,容易引起泵堵塞,且如水较为混浊,淤泥较多,根本无法抽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集水装置,该地下集水装置可以对集水中的淤泥进行吸收,方便对集水进行抽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集水装置,包括降水井以及位于所述降水井内部用以排出污水的泵体,所述降水井的内侧壁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海绵层、细砂层和碎石子层,且所述海绵层与所述细砂层之间设置第一钢板,所述细砂层与所述碎石子层之间设置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钢板与所述第二钢板设置通孔;所述泵体的下方设置具有开口的底板,且所述底板与所述海绵层、所述细砂层和所述碎石子层紧密贴合,所述底板设置用以遮盖所述开口且能够开启的底盖。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集水装置,其核心在于,降水井的内侧壁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海绵层、细砂层和碎石子层,且海绵层与细砂层之间设置第一钢板,细砂层与碎石子层之间设置第二钢板,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设置通孔;这样一来,位于降水井内部的污水,污水中的淤泥等杂质依次经过海绵层、第一钢板的通孔、细砂层、第二钢板的通孔和碎石子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污水,并利用降水井内部的泵体将净化后的污水排出降水井;由于污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净化,使得泵体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如此设置,可以对集水中的淤泥进行吸收,方便对集水进行抽排。

优选地,所述底板具体为底部钢板,且所述底部钢板与所述第一钢板和所述第二钢板焊接。

优选地,所述底盖的一侧铰接于所述底板,且所述底盖位于所述底板的下端。

优选地,所述底盖设置能够遮盖和开启所述开口的铁丝。

优选地,所述海绵层、所述细砂层和所述碎石子层的厚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通孔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钢板和所述第二钢板。

优选地,所述泵体具体为潜水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地下集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底板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底板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泵体、2-海绵层、3-细砂层、4-碎石子层、5-底板、6-底盖、7-铁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地下集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底板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底板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下集水装置,主要包括降水井、泵体1、海绵层2、细砂层3、碎石子层4、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底板5和底盖6,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

降水井的设置方式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泵体1位于降水井的内部,用于对降水井内部的污水进行抽排。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降水井的内侧壁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海绵层2、细砂层3和碎石子层4,并且海绵层2与细砂层3之间设置第一钢板,细砂层3与碎石子层4之间设置第二钢板,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均设置通孔;其目的在于,污水中的淤泥等杂质可以依次经过海绵层2、第一钢板的通孔、细砂层3、第二钢板的通孔和碎石子层4,进而起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降水井通常设置为圆柱状,直径在300mm~400mm之间,海绵层2、细砂层3和碎石子层4作为三层不同材质的过滤层,可以将三层的厚度设置相同,厚度可以设置在45mm~55mm之间。

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能够支撑海绵层2、细砂层3和碎石子层4,由于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设置于海绵层2、细砂层3和碎石子层4之间,因而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不易腐蚀,能够起到较好的支撑效果。

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的厚度可以设置在5mm~10mm之间;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的通孔可以供污水中的淤泥等杂质经过;经过实际测试,降水井的内侧壁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海绵层2、细砂层3和碎石子层4可以最大限度的净化污水,并且配合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的支撑作用,使得地下集水装置的使用寿命明显延长;当然,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可以采用不锈钢钢板,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的通孔尺寸与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用新型优选将通孔均匀设置于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且通孔的尺寸相同。

泵体1的下方设置具有开口的底板5,且底板5与海绵层2、细砂层3和碎石子层4紧密贴合,底板5设置用以遮盖开口且能够开启的底盖6。

底板5可以设置为圆形金属底板,且厚度在15mm~25mm之间;为了实现底板5与海绵层2、细砂层3和碎石子层4的紧密贴合,可以将底板5焊接于第一钢板和所述第二钢板,实现底板5与海绵层2、细砂层3和碎石子层4的底端紧密贴合,确保集水效果。当然,底板5还可以采用其他工艺实现其与海绵层2、细砂层3和碎石子层4的紧密贴合,本文将不再赘述。

底板5设置底盖6的目的在于,当需要利用泵体1排出污水时,泵体1位于污水中,此时底盖6将底板5的开口遮盖,实现降水井的密封效果。当污水排出完毕后,打开底盖6,实现降水井的底部与外界气压一致,避免因真空导致泵体1无法从降水井内取出。

底板5的开口尺寸可以设置为直径80mm~120mm的圆口,底盖6的直径尺寸可以在100mm~140mm之间,以实现遮盖底板5的开口,确保地下集水装置的密封效果。

针对底盖6的设置方式,如说明书附图2与附图3所示;底盖6的一侧铰接于底板5,且底盖6位于底板5的下端。

为了实现底盖6相对于底板5的开启和关闭,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开启方式;本实用新型在底盖6设置铁丝7,铁丝7与降水井的内侧壁平行,铁丝7垂直于底盖6和底板5;当向上拉动铁丝7时,即可实现底盖6的关闭;当松开铁丝7时,即可实现底盖6的开启。

本文中的泵体1可以为潜水泵。众所周知,潜水泵一般用于常温清水,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的含量不超过0.1%,粒度不大于0.2mm,PH值在6.5--8范围内;利用潜水泵能够有效排除经海绵层2、细砂层3和碎石子层4过滤之后的污水,且针对污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利用潜水泵可以实现较好的排污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地下集水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