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反复使用的建筑有害生物防治短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346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反复使用的建筑有害生物防治短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有害生物的防治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建筑有害生物防治短桩。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地下有害生物的防止对建筑物安全性的影响越来越凸显。土壤有害生物对建筑的侵害具有隐蔽性特征,因此强化土壤有害生物的防治是减少建筑灾害发生的重要途径。目前,对土壤有害生物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案,通过开掘的方式,将药剂投放于有害生物活动范围之内,在药剂有效成分消耗后需重新投放,致使在建筑物的使用周期内需进行多次投放时存在土壤反复开掘的现象。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对建筑物的安全与稳定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起次生的地质灾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生产简单的地下建筑有害生物防治设备—可重复使用的建筑有害生物防治短桩。

设备铺设后,能够对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有害生物进行立体化防治,且可反复使用,解决了对建筑周边环境反复开挖的问题,同时可显著提高投药效率。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建筑有害生物防治短桩,,使用时需要竖直埋在建筑物周围的地下,并将桩帽露出地面,投药后药剂盒中的药剂通过释放孔扩散至相应土壤层中,实现对土壤有害生物的防治。当药剂有效作用效果降低时,可将药剂盒取出更换其中药剂,从而实现防治短桩的重复使用。具体结构是:包括桩帽、桩身、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药剂盒8位于桩身3内,通过其顶部的下悬吊装置7与桩帽1相连,用于存放防治土壤生物的药剂,药剂盒表面有细小孔洞,药剂盒8上方是控释壳5,控释壳5表面具有控释孔6,桩身3表面具有多个药剂释放孔4,桩帽1与桩身3连接到一起。桩帽1通过螺旋方式或扣压方式与桩身3连接到一起。桩帽1内的中心处存在一个上悬挂装置2,可固定悬线。桩身(3)为短桩,中空结构,其材质可为耐蚀的金属,混凝土及其他非金属材料。桩身3底部是尖状9,便于打入地下。释放孔6遍布于桩身表面,其功能在与将药剂盒中通过控释壳释放出的药剂扩散释放到土壤层中,实现有害生物的防治。

桩尖,短桩主要部件之一,位于桩身末端,其功能是便于短桩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建筑有害生物防治短桩结构示意图。

图2是建筑白蚁防治短桩控释壳结构图。

图3是建筑白蚁防治短桩控释壳截面图。

本发明的结构部件如下

(1)桩帽,短桩主要部件之一,功能在于实现桩身的封闭和悬吊装置固定端的固定,并在投药短桩施工中保护桩身,使用时可通过内部螺旋固定于桩身顶部。

(2)桩身,短桩主要部件之一,位于桩帽下方,上部通过外部螺旋固定与桩帽下方,功能在于保护内部投药装置,在投药短桩施工中可凭借尖端构造减少施工阻力。

(3)上悬吊装置,短桩主要部件之一,位于桩身内部,上部通过锁扣与桩帽相连,实现固定端的固定,下端与药剂盒通过锁扣相连,功能在于药剂盒悬吊固定,实现不同深度生物防治需求。

(4)控释壳,短桩主要部件之一,位于桩身内部,为柱状多孔壳体结构,可从桩身内取出及更换。其功能在与配合药剂盒和药剂盒使用,以实现药剂在不同土壤深度条件下的投放。

(5)药剂盒,位于药剂控释壳表面,其上部与下悬吊装置自由端通过锁扣相连,功能再用盛放药剂,表面具孔结构,以实现药剂释放。

备齐附图零部件后,参照附图装配。药剂盒8位于桩身3内,通过其顶部的下悬吊装置7与桩帽1相连,用于存放防治土壤生物的药剂,药剂盒表面有细小孔洞,药剂盒8上方是控释壳5,控释壳5表面具有控释孔6,桩身3表面具有多个药剂释放孔4,桩帽1与桩身3连接到一起。桩帽1通过螺旋方式或扣压方式与桩身3连接到一起。桩帽1内的中心处存在一个上悬挂装置2,可固定悬线。桩身(3)为短桩,中空结构,其材质可为耐蚀的金属,混凝土及其他非金属材料。桩身(3)底部是桩尖(9),便于打入地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建筑物白蚁防治桩

白蚁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建筑物害虫,在我国分布较广,以隐蔽性侵害的方式对建筑物的安全产生影响。其主要活动在0.2-0.5m范围内的土层之中,依据白蚁活动特点,设计的短桩结构如下,桩身长度70cm,控释壳开孔范围0.1-0.6m,药剂盒采用串联形式,间隔10cm,药剂盒长度5cm,设计的投药装置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

实施例2:建筑物鼠害防治桩

鼠害是威胁建筑物基础安全,居民健康的重要隐患。在建筑物周围设置毒杀短桩,可减少鼠害造成的不良影响。鼠类一般活动在0.2-1.5m范围内的土层内,依据鼠类活动特点,设计的短桩结构如图,桩身长度200cm,控释壳开孔范0.07-1.90m,药剂盒采用串联形式,间隔10cm,药剂盒长度10cm,设计的投药装置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实现了一种建筑物地下有害生物防治装置,在建筑建设期,将短桩打入建筑物周围,在药剂失效后易于更换,克服了建筑物地下有害生物防治过程存在的反复开掘现象。主要结构包括:桩帽、悬吊装置、桩身、桩身药剂释放孔、控释壳、药剂释放孔、药剂盒、桩尖。使用时将整桩打于预定位置,随即取下桩帽,向药剂盒内投放药剂,并通过悬吊装置控制药剂盒与桩身内位置,使其位于药剂释放孔范围内。防护壳、药剂释放孔位置及桩身长度通过建筑物所在处地质条件、防治生物种类确定。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刘畅;张树江;孙峰;黄海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9.20
技术公布日:2018.01.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