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抗滑桩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55131阅读:6645来源:国知局
方形抗滑桩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抗滑桩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形抗滑桩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方形抗滑桩通常采用人工分节开挖方式进行施工,每节施工完成后,采用爆破或者风镐对岩层依次要进行开挖→出渣→关模施工护壁→等待护壁强度→依次循环。

这种施工方法具有以下缺点(1)施工效率低,每日进尺受爆破及护壁混凝土强度影响,基本每日只能爆破一次,每次爆破深度不超过0.8m,抗滑桩施工进度慢;(2)安全风险高,遇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及较长抗滑桩,人工开挖孔内作业风险系数高;(3)费用高,随着社会发展,人工费用日益增加。而采用本发明,通过旋挖钻对方形抗滑桩进行扩孔方式施工,施工效率高、安全风险低及成本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效率高、安全风险低及成本低的方形抗滑桩施工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方形抗滑桩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覆盖层施工步骤和岩层施工步骤,

所述覆盖层施工步骤包括,

采用第一钻头和第二钻头相配合的方式,以锁口外侧尺寸大小为界,对界内对应的覆盖层区域进行钻进,直至到达预设位置,其中第一钻头的直径小于第二钻头的直径;

采用吊机整体吊装护壁钢筋,然后安装护壁钢模板;

浇筑护壁混凝土,等待混凝土强度达到预设强度时拆模;

所述覆盖层施工步骤包括,

采用第一钻头和第二钻头相配合的方式,以护壁外侧尺寸大小为界,对界内对应的岩层进行钻进,直至到达设计标高;

进行抗滑桩钢筋混凝土施工,结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覆盖层施工步骤中,首先利用第一钻头对锁口外侧尺寸的四个角点位置进行钻进,直至到达预设位置;然后利用第一钻头沿着锁口周边位置进行钻进,直至到达预设位置;最后利用第二钻头对锁口周边内的区域进行钻进,直至到达预设位置,并保证锁口界内对应的覆盖层区域全部钻进完毕。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预设位置为覆盖层下0.8至1.2米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岩层施工步骤中,首先利用第一钻头对护壁外侧尺寸的四个角点位置进行钻进,直至到达设计标高,然后利用第二钻头对护壁内的区域进行钻进,直至到达设计标高,保证护壁界内对应的岩层区域全部钻进完毕。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拆模。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覆盖层施工步骤中,所述第一钻头和第二钻头采用宝峨齿进行钻进。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岩层施工步骤中,所述第一钻头和第二钻头采用截齿进行钻进。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钻头的直径为1米,所述第二钻头的直径为2.5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方形抗滑桩施工方法,采用旋挖钻对方形抗滑桩进行扩孔方式施工,和传统的采用爆破或者风镐的方式相比施工效率高,且安全风险低。

(2)本发明的方形抗滑桩施工方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针对覆盖层的施工,第二个阶段是针对岩层的施工,其中第一个阶段中以锁口外侧尺寸大小为界来进行钻进,能够确保第二阶段施工中对抗滑桩桩体尺寸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方形抗滑桩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覆盖层施工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岩层施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方形抗滑桩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覆盖层施工步骤和岩层施工步骤。

其中,覆盖层施工步骤包括:

s1.采用第一钻头和第二钻头相配合的方式,以锁口外侧尺寸大小为界,对对应的覆盖层区域进行钻进,直至到达预设位置,其中第一钻头的直径小于第二钻头的直径;

锁口、护壁二者都是在桩井开挖施工过程中起到支护、避免桩周土体或岩体坍塌的措施。现在设计一般采用的都是钢筋混凝土支护形式,厚度一般15~25cm厚,视所开挖土体或岩体的自身稳定性或岩性而定。

采用一大一小两个钻头相配合的方式,并按照锁口外侧尺寸大小进行钻进取土,可以确保岩层施工中对桩体尺寸的控制。

覆盖层施工中,为了更均匀和平稳的进行钻进工作,首先利用第一钻头对锁口外侧尺寸的四个角点位置进行钻进,直至到达预设位置;然后利用第一钻头沿着锁口周边位置进行钻进,直至到达预设位置;最后利用第二钻头对锁口周边内的区域进行钻进,直至到达预设位置,并保证锁口界内对应的覆盖层区域全部钻进完毕。

本发明中的预设位置大概在覆盖层下0.8至1.2米处,优选的为覆盖层下1米处。此外,第一钻头的直径为1米,第二钻头的直径为2.5米。由于覆盖层所处地层强度较低,故覆盖层施工中第一钻头和第二钻头采用宝峨齿进行钻进。

s2.采用吊机整体吊装护壁钢筋,然后安装护壁钢模板;

其中,护壁钢模板是在地面拼接完成后采用吊机进行整体吊装。

s3.浇筑护壁混凝土,等待混凝土强度达到预设强度时拆模;

本发明中是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进行的拆模。

覆盖层施工步骤包括,

s4.采用第一钻头和第二钻头相配合的方式,以护壁外侧尺寸大小为界,对岩层进行钻进,直至到达设计标高;

岩层施工步骤中,首先利用第一钻头对护壁外侧尺寸的四个角点位置进行钻进,直至到达设计标高,然后利用第二钻头对护壁内的区域进行钻进,直至到达设计标高,保证护壁界内对应的岩层区域全部钻进完毕。

s5.进行抗滑桩钢筋混凝土施工,结束。

下面结合实施例再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虎跳峡金沙江大桥b排抗滑桩桩体尺寸为2.5m×2m,护壁厚度为0.2m,锁口外侧尺寸为3m×3.4m,桩长为26m-33m不等,采用旋挖钻进行施工。

第一阶段即覆盖层区域施工:参见图2所示,采用第一钻头(φ1.0m)及第二钻头(φ2.5m)两种型号钻头按照锁口外侧尺寸(3m×3.4m)进行钻进。先采用φ1.0m双底捞砂钻斗钻进四个角点(区域1),直至覆盖层以下1米处,然后继续采用φ1.0m双底捞砂钻斗钻进除四个角点以外周边孔(区域2),直至覆盖层以下1米处。该阶段施工过程中需注意控制钻进压力及速度,确保钻斗平顺钻进,最后采用φ2.5m双底捞砂钻斗钻进区域3至覆盖层以下1m处。钻进完成后采用吊机整体吊装护壁钢筋、护壁钢模板,浇筑护壁混凝土。由于阶段所处地层强度低,故选择宝峨齿作为钻头钻齿。

第二阶段即岩层区域施工:参见图3所示,采用φ1.0m及φ2.5m两种型号钻斗按照护壁外侧尺寸进行钻进(2.5m×2.9m)。由于岩层区域自稳能力加高,因此钻进过程中,可省去护壁结构施工。岩层区域采用两步施工,第一步采用φ1.0m双底捞砂钻斗钻进抗滑桩四个角点(区域1),直接钻孔至设计标高。第二步采用φ2.5m双底捞砂钻斗钻进在抗滑桩中部钻进至设计高程(区域2),清孔过程中降低钻进压力及速度,清孔完成后进行抗滑桩钢筋混凝土施工。由于该阶段岩层岩石强度在40-70mpa之间,故选择截齿作为钻头钻齿。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