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空透气防渗护砌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7103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空透气防渗护砌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蓄水池生态护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空透气防渗护砌砖。



背景技术:

当前的河道、蓄水池的护砌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混凝土护砌,一种是蜂窝状态的生态混凝土护砌。普通的混凝土护砌使得水与土壤完全隔离,破坏了生态;蜂窝状态的生态混凝土护砌则破坏了护砌应有的防渗功能,而且也不利于河道/蓄水池底部清淤工程的实施。同时,这两种护砌均不能使河道、蓄水池底部的水与空气接触,不利于水质的保鲜与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空透气防渗护砌砖,不仅能够起到防渗的作用,还能够使底部的水与空气接触,从而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空透气防渗护砌砖,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透气防渗护砌砖包括矩形的砖体,所述砖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纵向进气孔,所述纵向进气孔从所述砖体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砖体的第二端;

所述砖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纵向连接承口,所述砖体的第二端设置有纵向连接插口,所述纵向连接承口与所述纵向连接插口相匹配;

所述砖体的第一侧设置有横向连接承口,所述砖体的第二侧设置有横向连接插口,所述横向连接承口与所述横向连接插口相匹配;

所述砖体由防渗透气性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纵向连接承口为从所述砖体的第一端的端面向所述砖体内部凹陷的矩形凹槽,所述纵向连接插口为从所述砖体的第二端的端面向所述砖体外部延伸的矩形凸起;

所述矩形凸起在所述砖体纵向延伸的长度与所述矩形凹槽在所述砖体纵向延伸的长度相等;所述矩形凹槽的横向宽度和所述矩形凸起的横向宽度的尺寸相等;所述矩形凹槽的竖直高度和所述矩形凸起的竖直高度的尺寸相等。

优选地,所述横向连接承口由所述砖体的第一侧的下表面横向延伸出来,其截面呈横置的L型,所述横向连接承口的开口朝上;

所述横向连接插口由所述砖体的第二侧的上表面横向延伸出来,其截面呈横置的L型,所述横向连接插口的开口朝下;

所述横向连接承口和所述横向连接插口分别由所述砖体的两侧,从所述砖体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砖体的第二端。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中空透气防渗护砌砖内部设置有纵向进气口,并且由防渗透气性材料制成,所述防尘透气性材料能够有效地防止河道、蓄水池内的水从所述砖体的外部进入到所述砖体内部的纵向进气口,同时,使得所述纵向进气口的空气通过所述砖体溶入到河道、蓄水池内的水中,从而使得河道、蓄水池底部的水能够接触到空气,增加河道、蓄水池底部的水中的溶解氧,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中空透气防渗护砌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中空透气防渗护砌砖的端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中空透气防渗护砌砖纵向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由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空透气防渗护砌砖,所述中空透气防渗护砌砖包括矩形的砖体1,所述砖体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纵向进气孔2,所述纵向进气孔2从所述砖体1的第一端101延伸至所述砖体1的第二端102。

所述纵向进气口2的截面可以是矩形、正方形以及圆形等,其形状的构成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进气口2的截面设置为矩形,所述矩形的纵向进气口2从所述砖体1的第一端101延伸至所述砖体1的第二端102,贯穿整个砖体1的纵向方向。

在所述中空透气防渗护砌砖应用的过程中,多块所述中空透气防渗护砌砖相互连接平铺在河道、蓄水池的底部以及两侧斜坡部,在铺设的过程中,所述砖体1的摆放方向保持一致,即所述砖体1的横向和纵向均朝着同一方向铺设,在所述砖体1的横向方向,一块砖体1的第一侧103与另一块砖体1的第二侧104相互拼接;在所述砖体1的纵向方向,一块砖体1的第一端101与另一块砖体1的第二端102相互拼接,一块砖体1的纵向进气口2与另一块砖体1的纵向进气口2相互衔接,使得在同一纵向方向上的砖体1的纵向进气口2组成一条贯通的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的长度方向与水流的方向垂直设置,所述进气管道的两个进气口均暴露于空气中,通过所述进气管道实现河道或者蓄水池底部的换气。

所述砖体1由防渗透气性材料制成。所述防渗透气性材料由砂与憎水性的大分子胶凝材料混合而成;具体地,所述憎水性的大分子胶凝材料与砂的重量比为10:100~20:100。

所述中空透气防渗护砌砖由防渗透气性材料制成,所述防尘透气性材料能够有效地防止河道、蓄水池内的水从所述砖体1的外部进入到所述砖体1内部的纵向进气口2,同时,使得所述纵向进气口2的空气通过所述砖体1溶入到河道、蓄水池内的水中,从而使得河道、蓄水池底部的水能够接触到空气,增加河道、蓄水池底部的水中的溶解氧,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防渗透气性材料的主体为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砂,在砂中增加憎水性的大分子胶凝材料,将所述防渗透气性材料经过压制成型工艺一次压制成所述砖体的形状即可。

胶凝材料是指通过自身的物理化学作用,由可塑性浆体变为坚硬石状体的过程中,能将散粒或块状材料粘结成为整体的材料,亦称为胶结材料,在物理、化学作用下,能从浆体变成坚固的石状体,并能胶结其他物料,制成有一定机械强度的复合固体的物质。在砂中加入胶凝材料,有助于固体砖的成型,同时,选用憎水性的胶凝材料,使得砖体具有防水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中空透气防渗护砌砖的砖体1内部设置有纵向进气口2,铺设完成的砖体1的同一纵向方向上的纵向进气口2组成一条贯通的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的长度方向与水流的方向垂直设置,所述进气管道的两个进气口均暴露于空气中,通过所述进气管道实现河道或者蓄水池底部的换气。同时,所述砖体1由防渗透气性材料制成,所述防渗透气性材料将河道、蓄水池内的水阻隔在所述砖体1外部,而将所述纵向进气口2内空气输送至河道、蓄水池底部,以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改善水质。

另外,所述砖体1与砖体1之间拼接的缝隙军用防水砂浆填缝,以防止河道、蓄水池内的水进入到所述纵向进气口2内。

进一步地,所述砖体1的第一端101设置有纵向连接承口3,所述砖体1的第二端102设置有纵向连接插口4,所述纵向连接承口3与所述纵向连接插口4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连接承口3为从所述砖体1的第一端101的端面向所述砖体1内部凹陷的矩形凹槽,所述纵向连接插4口为从所述砖体1的第二端102的端面向所述砖体外部延伸的矩形凸起;所述矩形凸起在所述砖体1纵向延伸的长度与所述矩形凹槽在所述砖体1纵向延伸的长度相等;所述矩形凹槽的横向宽度和所述矩形凸起的横向宽度的尺寸形同;所述矩形凹槽的竖直高度和所述矩形凸起的竖直高度的尺寸相同。

将一块砖体1的纵向连接插4插入另一块砖体1的纵向连接承口3内,即完成两块砖体1在纵向方向上的拼接。

进一步地,所述砖体的第一侧103设置有横向连接承口5,所述砖体1的第二侧104设置有横向连接插口6,所述横向连接承口5与所述横向连接插口6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连接承口5由所述砖体1的第一侧103的下表面横向延伸出来,其截面呈横置的L型,所述横向连接承口5的开口朝上;所述横向连接插口6由所述砖体1的第二侧104的上表面横向延伸出来,其截面呈横置的L型,所述横向连接插口的开口朝下;所述横向连接承口5和所述横向连接插口6分别由所述砖体的两侧,从所述砖体1的第一端101延伸至所述砖体1的第二端102。

将一块砖体1的横向连接插口6与另一块砖体1的横向连接承口5相扣合,即完成两块砖体1在横向方向上的拼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砖体1的纵向长度L1的尺寸为520mm,所述砖体1横向宽度W1的尺寸为200mm,所述砖体1的竖直高度H1的尺寸为80mm。

所述纵向连接承口3在所述砖体1纵向延伸的长度为L3和纵向连接插4在所述砖体1纵向延伸的长度为L4均为20mm;所述纵向连接承口3的横向宽度的尺寸W3和所述纵向连接插4的横向宽度的尺寸W4(图中未示出)的尺寸均为120mm;所述纵向连接承口3的竖直高度的尺寸H3和所述纵向连接插4的竖直高度的尺寸H4的尺寸均为60mm。

所述横向连接承口5在横向的延伸宽度W5和所述横向连接插口6在横向的延伸宽度W6均为50mm;所述横向连接承口5的高度H5和所述横向连接插口6的高度H6设置为5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进气口2的截面设置为矩形,所述纵向进气口2横向宽度W7的尺寸为100mm,所述纵向进气口2的竖直高度H7的尺寸为40mm。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中空透气防渗护砌砖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模具的准备工作:首先清洗模具,将模具内部清洗干净,并在模具的内壁擦拭脱模剂;

步骤2,将憎水性的大分子胶凝材料与砂以重量比为10:100~20:100混合均匀;

步骤3,将搅拌均匀的混合料填进模具;

步骤4,压制成型,压制2~6小时之后脱模;

步骤5,自然风干48小时。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