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易于延长和加高、装配式防沙堤堤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7095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易于延长和加高、装配式防沙堤堤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港口与航道建设工程中的防沙堤堤身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预制、易于延长和加高、装配式防沙堤堤身结构。



背景技术:

在我国海岸线上已经建成了众多港口,另外还有一些港口正在规划或建设之中。通过对这些港口的设计研究及部分港口的实际运营情况可知,建港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航道和港池的泥沙淤积问题。因此,在建港之前,合理确定有效的减淤、防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大多数港口而言,较为有效的防淤、减淤同时还能节省工程造价的措施是沿航道两侧建设出水堤和潜堤相结合的防沙堤。

但是,在建港之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港口运营的迅速发展,对港口吞吐量、航道等级(如航道长度、深度、宽度等)要求不断提升,延伸、浚深后的航道面临的泥沙淤积问题也随之加剧,除了需要对现有防沙堤进行延长处理之外,还需要对潜堤段防沙堤进行加高处理,而现有的防沙堤结构型式易于延长但不易于加高。因此,在建港之前合理确定防沙堤的结构型式,既能保证在航道等级不增大时的防淤效果和经济合理可行,又能在航道等级增大后适时、快捷、方便地延长和加高防沙堤,是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结构稳固、易于加高和延长的预制、装配式防沙堤堤身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易于延长和加高、装配式防沙堤堤身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床上的下层结构和倒置于所述下层结构上、用于加高堤身的上层结构,所述下层结构由横断面方向为一整体的“凸”字形块纵向逐块连续排列衔接而成;所述上层结构由横断面方向为一整体的“凹”字形块纵向逐块连续排列衔接而成,所述上层结构和所述下层结构之间通过卡扣结构相互咬合成一整体。

所述下层结构的横向两侧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90度,所述上层结构的横向两侧直墙与水平面垂直。

所述上层结构和所述下层结构的迎浪面设置为弧面或平面。

所述卡扣结构包括横断面为“凹”字形的所述上层结构的凹槽和横断面为“凸”字形的所述下层结构的凸起,所述上层结构和所述下层结构通过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的相互咬合组装成一整体。

所述上层结构和所述下层结构内设置有一一对应的消浪泄压孔。

基床为抛石、砌石、混凝土结构时,所述消浪泄压孔贯通所述上层结构的顶面至所述下层结构的底面。

所述消浪泄压孔的形状采用圆孔或方孔。

所述消浪泄压孔的开孔率为10%~50%。

所述上层结构和所述下层结构之间通过锚具穿入至所述消浪泄压孔内相锚固。

所述锚具由素混凝土加构造配筋设置而成;所述锚具的形状与所述消浪泄压孔相匹配,长度根据所述上层结构和所述下层结构的高度确定,直径根据所述消浪泄压孔直径确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分层形式,结构稳定合理,上、下层结构既可分开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易于延长和加高,使用灵活多变能满足各种各样的市场需求。

(2)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装配式结构,易于工厂化生产,消耗人力物力少,施工简单快捷。

(3)本实用新型为大体积实心结构,且有一定顶宽,抵御集中力(冲切力)强,可以承受船舶等漂浮物的意外撞击而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易于延长和加高、装配式防沙堤堤身结构的整体断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易于延长和加高、装配式防沙堤堤身结构的下层结构断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易于延长和加高、装配式防沙堤堤身结构的上层结构断面图;

图4为图1中的下层结构俯视图;

图5为图1中的上层结构俯视图;

图6为图1中的锚具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注:1、下层结构,2、上层结构,3、消浪泄压孔,4、锚具,5、横向两侧坡面,6、横向两侧直墙,7、凸起,8、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附图1至图6所示,一种预制、易于延长和加高、装配式防沙堤堤身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床上的下层结构1和倒置于所述下层结构1上、用于加高堤身的上层结构2。所述下层结构1由横断面方向为一整体的“凸”字形块纵向逐块连续排列衔接而成;所述下层结构1的横向两侧坡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90度,所述下层结构1的迎浪面设置为弧面或平面。所述上层结构2由横断面方向为一整体的“凹”字形块纵向逐块连续排列衔接而成;所述上层结构2的横向两侧直墙6与水平面垂直,所述上层结构2的迎浪面设置为弧面或平面。

所述上层结构2和所述下层结构1之间通过卡扣结构相互咬合成一整体。所述卡扣结构包括横断面为“凹”字形的所述上层结构2的凹槽8和横断面为“凸”字形的所述下层结构1的凸起7,所述上层结构2和所述下层结构1通过所述凹槽8和所述凸起7的相互咬合组装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防沙堤堤身结构的顶宽(即上层结构2的顶宽和下层结构1的顶宽)根据波浪作用下的抗滑稳定性确定,一般不小于1m。上层结构2和下层结构1的单件长度(即分段长度)一般根据施工条件确定,从运输、安装角度来看,不宜大于10m。

为提高波浪作用下的抗滑稳定性、减小块体自重和基底压力,可在所述上层结构2和所述下层结构1内设置一一对应的消浪泄压孔3,即消浪泄压孔3的开孔位置在上层结构2和下层结构1中保持一致。所述消浪泄压孔3的形状采用圆孔或方孔,开孔率为10%~50%,孔径大小根据当地波浪条件和实际防护标准确定。当基床为抛石、砌石、混凝土结构时,所述消浪泄压孔3贯通所述上层结构2的顶面至所述下层结构1的底面。

在防护要求不高的港口与航道工程中,可以只采用下层结构1,节省工程成本;如后续发展过程中,港口与航道工程防护要求提高,可将上层结构2放置于既有的下层结构1之上,实现方便快捷地对防沙堤进行加高处理。

另外,在波浪较大或海域经常发生台风等极端天气时,所述上层结构2和所述下层结构1之间可通过锚具4穿入至所述消浪泄压孔3内相锚固,提高抗滑稳定性。所述锚具4由素混凝土加构造配筋设置而成;所述锚具4的形状为与所述消浪泄压孔3相匹配的圆柱式或长方体式,其长度根据所述上层结构2和所述下层结构1的高度确定,其直径根据所述消浪泄压孔3直径确定。

本实用新型防沙堤堤身结构的上层结构2和下层结构1均采用素混凝土或素混凝土加构造配筋,也可采用埋石混凝土、灌砌块石、浆砌块石、钢筋混凝土等。

本实用新型防沙堤堤身结构是一种装配式结构,易于工厂化生产,施工、使用均非常方便快捷。

实施例一:在防护要求不高或水深较浅的港口与航道工程中,安放本实用新型防沙堤堤身结构。

参见图2,当港口与航道工程对挡沙或消波要求不高时,可仅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下层结构1形成潜堤。由横断面方向为一整块的“凸”字形块安放在基床上,并在纵向逐块连续排列衔接而成,“凸”字形块为一个横断面方向为近“凸”字、整体呈近似“凸”字形棱柱体的块体,块体横向两侧坡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在45°~90°之间。纵向相邻块体的衔接方式为铅直平面接触衔接,或铅直企口榫接,峰宽一般不大于5cm,或铅直平面加橡胶止水接触衔接,均为现有技术。

实施例二:在防护要求较高或水深较深或一期工程防护要求不高、二期工程防护要求提高的港口与航道工程中,安放本实用新型防沙堤堤身结构。

参见图1、图2、图3,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层结构2和下层结构1形成导堤。下层结由横断面方向为一整块的“凸”字形块安放在基床上,并在纵向逐块连续排列衔接而成,“凸”字形块为一个横断面方向为近“凸”字、整体呈近似“凸”字形棱柱体的块体。

上层结构2由横断面方向为一整体的“凹”字形块倒置在下层结构1上,并在纵向逐块连续排列衔接而成,“凹”字形块为一个横断面方向为近“凹”字、整体呈近似“凹”字形棱柱体的块体。

上层结构2和下层结构1之间通过卡扣(上层结构2的凹槽8和下层结构1的凸起7)将两者相互咬合成一整体。该整体在纵向逐块连续排列衔接而成,为一个横断面方向为近似梯形、整体呈近似梯形棱柱体的块体。

下层结构1的横向两侧坡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大于60°,上层结构2的横向两侧直墙6与水平面垂直。纵向相邻块体的衔接方式为铅直平面接触衔接,或铅直企口榫接,峰宽一般不大于5cm,或铅直平面加橡胶止水接触衔接,均为现有技术。

实施例三:在波浪较大或经常发生台风等极端天气的港口与航道工程中,安放本实用新型防沙堤堤身结构。

参见图1、图2、图3、图5,在波浪较大或经常发生台风等极端天气的港口与航道工程中,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用锚具4贯通上层结构2和下层结构1的消浪泄压孔3,使上层结构2和下层结构1能更加牢固的咬合进而提升本防护块体整体的强度。

锚具4长度根据上、下层块体高度确定,直径根据消浪泄压孔3直径确定。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