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平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3350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平地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地面在铺设石子、水泥、泥土等后,需要通过打击将铺设的材料打实,防止铺设材料的流失、地面平整效果差,在后期地面铺设地板后由于由于铺设材料的流失而导致地板下方空虚、出现破裂等问题。

现有打实地面一般采用为人工操作,即通过锤子、石磙对地面进行压实,压实效率低、效果差,亟需研究一种机械化程度高、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平地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平地方法压实效率低、效果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平地装置,包括前方支架和后方支架,所述后方支架整体呈A型,其第一角点通过第一转轴安装在所述前方支架上,所述后方支架可沿所述第一转轴轴线作旋转运动;所述后方支架第二角点设在后方支架顶部,其上设有第一旋转圆盘,所述第一旋转圆盘一侧固定安装有扇形摆锤;所述后方支架第三角点上设有平地平板。

在平地时,第一转轴带动后方支架第一旋转圆盘旋转,在第一旋转圆盘上扇形摆锤的惯性作用带动下,所述后方支架被带起并沿第一转轴轴线旋转,使得平地平板离地并随着扇形摆锤旋转到第一旋转圆盘下方,平地平板在向前运动一小段位置处落下,利用重力作用对前方地面进行打实,并带动前方支架向前移动一小段距离,从而完成一次平地操作。

进一步,所述第三角点和所述第二角点连接线上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三角点和所述第二角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所述平地平板所在平面与第一连接杆垂直。

进一步,所述第一角点和所述第二角点的连接线上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角点和所述第二角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两端,当所述第二连接杆与地平面所在面夹角最小时,所述平地平板刚好与地平面所在面重合。

进一步,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旋转圆盘之间通过第一皮带连接。

进一步,所述前方支架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通过第二皮带与所述第一转轴轴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转轴轴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旋转圆盘,所述第二旋转圆盘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转轴轴线垂直,且第二旋转圆盘中心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轴线上,所述第二皮带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旋转圆盘圆周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平地平板连接处设有两个以上的三角形加强筋,每个所述三角形加强筋所在平面均与所述平地平板所在平面垂直。

进一步,所述前方支架前侧还安装有手扶架,所述手扶架所在平面与地平面呈30~60°夹角。

将手扶架与地平面设置一定夹角,这样平地装置在向前运动时,可以尽量降低手扶架震动的幅度,其与第一转轴所在面形成固定面,使在前方支架向前运动时固定面保持相对固定。

进一步,所述手扶架最上方设有手扶杆,所述手扶杆所在直线与所述地平面平行。

进一步,所述手扶杆上包覆有一层防震面料。

进一步,所述防震面料为针刺非织造材料,其克重为500g/cm2,厚度为3~4cm。

在手扶杆上包覆一层防震面料,平地时,手扶在手扶杆上,不会因为手扶杆向前运动时的震动而对手产生不适感,减少震动感,采用厚度较大的针刺非织造材料,还可以防止出现手滑,利用针刺非织造材料的柔软特性,手扶在其上时,还可以增加其与手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手面的舒适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平地时,第一转轴带动后方支架第一旋转圆盘旋转,在第一旋转圆盘上扇形摆锤的惯性作用带动下,所述后方支架被带起并沿第一转轴轴线旋转,使得平地平板离地并随着扇形摆锤旋转到第一旋转圆盘下方,平地平板在向前运动一小段位置处落下,利用重力作用对前方地面进行打实,并带动前方支架向前移动一小段距离,从而完成一次平地操作。

(2)将手扶架与地平面设置一定夹角,这样平地装置在向前运动时,可以尽量降低手扶架震动的幅度,其与第一转轴所在面形成固定面,使在前方支架向前运动时固定面保持相对固定。

(3)在手扶杆上包覆一层防震面料,平地时,手扶在手扶杆上,不会因为手扶杆向前运动时的震动而对手产生不适感,减少震动感,采用厚度较大的针刺非织造材料,还可以防止出现手滑,利用针刺非织造材料的柔软特性,手扶在其上时,还可以增加其与手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手面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为建筑施工用平地装置,包括前方支架1和后方支架3,所述后方支架2整体呈A型,其第一角点3通过第一转轴4安装在所述前方支架1上,所述后方支架2可沿所述第一转轴4轴线作旋转运动;所述后方支架2第二角点5设在后方支架2顶部,其上设有第一旋转圆盘6,所述第一旋转圆盘6一侧固定安装有扇形摆锤7;所述后方支架2第三角点9上设有平地平板8。

在平地时,第一转轴带动后方支架第一旋转圆盘旋转,在第一旋转圆盘上扇形摆锤的惯性作用带动下,所述后方支架被带起并沿第一转轴轴线旋转,使得平地平板离地并随着扇形摆锤旋转到第一旋转圆盘下方,平地平板在向前运动一小段位置处落下,利用重力作用对前方地面进行打实,并带动前方支架向前移动一小段距离,从而完成一次平地操作。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角点9和所述第二角点5连接线上设有第一连接杆10,所述第三角点9和所述第二角点5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0两端,所述平地平板8所在平面与第一连接杆10垂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角点3和所述第二角点5的连接线上设有第二连接杆11,所述第一角点3和所述第二角点5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杆11两端,当所述第二连接杆11与地平面所在面夹角最小时,所述平地平板8刚好与地平面所在面重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转轴4与所述第一旋转圆盘6之间通过第一皮带12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前方支架1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3,所述驱动电机13输出端通过第二皮带14与所述第一转轴4轴端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转轴4轴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旋转圆盘15,所述第二旋转圆盘15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转轴4轴线垂直,且第二旋转圆盘15中心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4轴线上,所述第二皮带14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旋转圆盘15圆周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杆10与所述平地平板8连接处设有两个以上的三角形加强筋16,每个所述三角形加强筋16所在平面均与所述平地平板8所在平面垂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前方支架1前侧还安装有手扶架17,所述手扶架17所在平面与地平面呈30~60°夹角。

将手扶架与地平面设置一定夹角,这样平地装置在向前运动时,可以尽量降低手扶架震动的幅度,其与第一转轴所在面形成固定面,使在前方支架向前运动时固定面保持相对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手扶架17最上方设有手扶杆18,所述手扶杆18所在直线与所述地平面平行。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手扶杆18上包覆有一层防震面料19。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震面料19为针刺非织造材料,其克重为500g/cm2,厚度为3~4cm。

在手扶杆上包覆一层防震面料,平地时,手扶在手扶杆上,不会因为手扶杆向前运动时的震动而对手产生不适感,减少震动感,采用厚度较大的针刺非织造材料,还可以防止出现手滑,利用针刺非织造材料的柔软特性,手扶在其上时,还可以增加其与手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手面的舒适感。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前方支架1下方还设有辊轮20,所述辊轮20为可拆卸辊轮,在平地时,将辊轮20拆下,使前方支架下方与地面接触;当需要移动平地装置时,即将辊轮装在前方支架上,推动手扶杆即可实现平地装置的移动。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