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工格室和铆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8124发布日期:2018-08-14 18:41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工格室和铆接结构。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内容仅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可能并不构成现有技术。

土工格室在路基建设、边坡绿化等土工领域已有广泛应用。土工格室是由多条筋带按照不同方式连接而构成的蜂窝状或网格状的三维立体结构。目前,市场上的土工格室主要是通过对筋带进行焊接、铆接或插接连接而形成的。

对于铆接型土工格室,通过技术人员对接点处的结构进行的改进,铆接格室的接点处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均有所改善,然而铆接格室的接点处的剪切强度的提高仍较为有限。目前市场上的铆接格室通常通过平面状的铆接片将多条筋带铆接在一起,筋带与铆接片之间的接触面为平面。然而,受每个接点处的铆接片的宽度的限制,筋带与铆接片之间的接触面的面积较小,使得筋带与铆接片之间的摩擦力较小。由于在接点处的剪切强度明显受筋带与铆接片之间的摩擦力的影响,因此这种类型的铆接格室的接点处的剪切强度较低。

因此,需要提高铆接型土工格室的接点处的剪切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工格室,该土工格室包括多条筋带,多条筋带在多个接点处彼此连接而形成多个单元格。在每个接点处,多条筋带中的两条或更多条相邻筋带铆接在一起并被夹置在一对铆接片之间。一对铆接片中的每个铆接片与筋带的接触面具有沿筋带纵向方向的曲面部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铆接片与筋带的接触面的曲面部分具有一个或多个弧形部分。一对铆接片设置成使得一对铆接片中的一个铆接片的曲面部分与一对铆接片中的另一个铆接片的曲面部分凹凸相对并且具有大体相同的曲率和弧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铆接片与筋带的接触面的曲面部分沿筋带纵向方向呈s形并且具有彼此连接的两个弧形部分。两个弧形部分中的一个弧形部分为凹形部分,两个弧形部分中的另一个弧形部分为凸形部分。

优选地,凹形部分和凸形部分具有大体相同的曲率和弧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曲面部分沿筋带纵向方向呈波浪形,一对铆接片中的一个铆接片的曲面部分包括依次圆滑地连接的第一凹形部分、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凹形部分,一对铆接片中的另一个铆接片的曲面部分包括依次圆滑地连接的第一凸形部分、第二连接部分和第二凸形部分。

优选地,第一凹形部分和第二凹形部分具有大体相同的曲率和弧度,并且第一凸形部分和第二凸形部分具有大体相同的曲率和弧度。

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均为平面部分。可替换地,第一连接部分为凸形部分,并且第二连接部分为凹形部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铆接片与筋带的接触面的曲面部分具有凹形部分,一对铆接片设置成使得一对铆接片中的一个铆接片的凹形部分与一对铆接片中的另一个铆接片的凹形部分相对并夹置有棒形件,两条或更多条相邻筋带被夹置在棒形件的凸形的外周表面上。

棒形件的外周表面包括第一外周表面和第二外周表面。第一外周表面与一对铆接片中的一个铆接片的凹形部分相对并具有大体相同的曲率和弧度。第二外周表面与一对铆接片中的另一个铆接片的凹形部分相对并具有相同的曲率和弧度。

优选地,一对铆接片的彼此相对的凹形部分具有大体相同的曲率和弧度。

在曲面部分和两条或更多条相邻筋带上设置有多个通孔,铆钉穿过这些通孔以将两条或更多条相邻筋带铆接在一起。

铆接片由金属材料制成。铆钉是钢制铆钉,优选地经防腐处理。

优选地,一对铆接片的边缘均经圆角化处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接触面还包括平面部分,平面部分位于曲面部分的两侧并且与曲面部分圆滑地连接。

铆接片经裹塑处理,以增强接点处的抗腐蚀性能。

优选地,铆接片与筋带的接触面经处理以增大表面粗糙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铆接片与筋带的接触面的曲面部分的弧度介于0至π之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铆接结构。该铆接结构包括:一对铆接片以及一个或多个铆钉。一对铆接片中的每个铆接片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通孔,铆钉从这些通孔穿过,以在土工格室的接点处将一条或多条相邻筋带铆接在一对铆接片之间。每个铆接片与筋带的接触面具有沿筋带纵向方向的曲面部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铆接片与带的接触面的曲面部分具有一个或多个弧形部分。一对铆接片中的一个铆接片的曲面部分设置成与一对铆接片中的另一个铆接片的曲面部分凹凸相对并且具有大体相同的曲率和弧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一对铆接片中的一个铆接片的曲面部分的凹形部分与一对铆接片中的另一个铆接片的曲面部分的凹形部分相对并夹置有棒形件。

铆接片与带的接触面的曲面部分的弧度介于0至π之间。

本发明通过在土工格室的接点处将铆接片与筋带的接触面设置成曲面,增大了铆接片与筋带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铆接片与筋带之间的摩擦力,有效地增强了铆接型土工格室的接点处的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仅以示例方式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的特征或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且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在附图中:

图1是铆接型土工格室的平面图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铆接型土工格室的接点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接点结构的分解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铆接型土工格室的接点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接点结构的分解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铆接型土工格室的接点结构的改型示例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接点结构的分解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铆接型土工格室的接点结构的改型示例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接点结构的分解图;

图10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铆接型土工格室的接点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接点结构的分解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铆接型土工格室的接点结构的改型示例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接点结构的分解图;

图14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铆接型土工格室的接点结构的示意图;以及

图15是图14所示的接点结构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的描述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而并非意图限制本发明、应用及用途。应当理解,在所有这些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或相似的零件及特征。各个附图仅示意性地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思和原理,并不一定示出了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的具体尺寸及其比例,在特定的附图或图中的特定部分可能采用夸张的方式来图示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的相关细节或结构。

图1示出了铆接型土工格室100的示意图。土工格室100由多条筋带构成,即,第一筋带111、第二筋带112、第三筋带113、第四筋带114、第五筋带115、第六筋带116、第七筋带117和第八筋带118构成,多条筋带中的两条相邻的筋带在各个接点处彼此连接从而形成具有多个单元格101的网状结构。例如,多条筋带中的两条相邻的第一筋带111、第二筋带112分别在接点201、202、203、204、205、206、207处彼此铆接在一起。多条筋带中的另外两条相邻的第二筋带112、第三筋带113分别在接点301、302、303、304、305、306、307和308处彼此铆接在一起。其他筋带的连接方式与此类似,在此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筋带的数量和相邻筋带的接点的数量以及间距不限于此,而是可以根据具体应用而改变。

图2和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的铆接型土工格室的接点结构的示意图,其中,两条筋带10被夹置在一对平板状的铆接片p1、p2之间。如图2和图3所示,在铆接片p1上形成有通孔p11、p12、p13、p14,并且相应地分别在两条筋带10和铆接片p2上形成有通孔11、12、13、14以及通孔p21、p22、p23、p24。两条筋带10被夹置在铆接片p1和铆接片p2之间,铆钉(未示出)穿过铆接片p1、筋带10以及铆接片p2上的这些通孔,从而将两条筋带10铆接在一起。铆接片p1与两条筋带10中的位于铆接片p1侧的筋带15之间的接触面(表面p15)以及铆接片p2与两条筋带10中的位于铆接片p2侧的筋带16之间的接触面(表面p25)均为平面,因此筋带10与铆接片p1、铆接片p2之间的接触面积分别为表面p15的表面积以及表面p25的表面积。由于在施工现场,需将土工格室展开使得相邻的筋带在相应的接点之间形成单元格,因此铆接片p1、p2的宽度不能设置得过宽,表面p15、表面p25的表面积受此限制而较小。因此,筋带与铆接片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筋带与铆接片之间的摩擦力也受此限制,使得当在接点处顺着筋带15的一端的力(例如,以图3中的通孔所在的位置为分界,沿筋带15的左端的力)与顺着筋带16的相反端的力(例如,以图3中的通孔所在的位置为分界,沿筋带16的右端的力)较大时,接点受到较大的剪力,使得两条筋带10在接点处的连接被破坏,两条筋带10易于剥离,因此在接点处的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较低。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人提出了本发明构思,通过增大接点处的筋带与铆接片之间的接触面积来提高土工格室的接点处的剪切强度。

下面将结合图4和图5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的接点处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接点处,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被夹置在一对铆接片20、30之间。与使用上述直板形的铆接片铆接筋带的接点结构不同,铆接片20、30沿筋带纵向方向(图4中的x方向)呈弧形,铆接片20的与筋带接触的表面25以及铆接片30的与筋带接触的表面35均为曲面。具体地,表面25为凹形表面,表面35为凸形表面。

铆接片20设置有通孔21、22、23、24,并且相应地在所夹置的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上以及铆接片30上分别设置有通孔11、12、13、14以及通孔31、32、33、34。铆接片20和铆接片30设置成使得铆接片20的凹形表面25与铆接片30的凸形表面35相对。铆钉(未示出)穿过铆接片20、筋带10以及铆接片30上的这些通孔,从而将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夹置在铆接片20的凹形表面25与铆接片30的凸形表面35之间,铆接片20的凹形表面25与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中的位于铆接片20侧的筋带15(包括一条或者多条筋带)接触,铆接片30的凸形表面35与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中的位于铆接片30侧的筋带16(包括一条或者多条筋带)接触。铆接片20、30与被夹置在铆接片20、30之间的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之间的接触面为曲面。铆接片20的凹形表面25以及铆接片30的凸形表面35的曲率和弧度可以根据土工格室的具体需求来设置。优选地,铆接片20的凹形表面25以及铆接片30的凸形表面35具有相同的曲率(曲率的绝对值相等)和弧度。铆接片20的凹形表面25以及铆接片30的凸形表面35的弧度可以介于0至π之间。当凹形表面25和凸形表面35的曲率和弧度较小时,特别优选地是,将铆接片20、30设置成具有相同的轮廓,以便于铆接片的批量化生产。例如,将铆接片20的与凹形表面25相反的凸形表面设置成与铆接片30的凸形表面35具有相同的轮廓,并且将铆接片30的与凸形表面35相反的凹形表面设置成与铆接片20的凹形表面25具有相同的轮廓,由此使得铆接片20、30具有相同的轮廓,便于批量化生产。

凹形表面25和凸形表面35沿筋带纵向方向可以呈圆弧形、椭圆弧形或其他弧形。对于凹形表面25和凸形表面35沿筋带纵向方向均呈圆弧形的情况,例如,可以根据土工格室的使用环境的剪切应力水平以及筋带的高度等来将凹形表面25和凸形表面35的圆心角设置为0°至180°之间的任意合适的角度,例如,介于30°至120°之间。考虑到铆接片20、筋带10以及铆接片30分别具有一定的厚度,为了使铆接片20的凹形表面25与铆接片30的凸形表面35更好地彼此嵌合以将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夹置在其间,特别是在凹形表面25和凸形表面35的弧度较大的情况下,优选将凹形表面25的圆心角设置成大体等于凸形表面35的圆心角,并且凹形表面25的圆弧半径设置成略大于凸形表面35的圆弧半径,两者的圆弧半径之差基本等于或略小于所夹置的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的总厚度。

铆接片20、30的高度通常设置成大体等于筋带的高度。铆接片20、30的厚度例如可以设置成1mm至2mm之间。在此需说明的是,上述数值仅是示例性的,而并非限制。铆接片20、30的高度和厚度可以根据土工格室的筋带的高度以及使用环境的具体应力要求等来设置成合适的值。

铆接片20的沿筋带高度方向延伸的边缘26、27之间的直线距离限定铆接片20的宽度,铆接片30的沿筋带高度方向延伸的边缘36、37之间的直线距离限定铆接片30的宽度。为了便于土工格室在施工现场展开,铆接片20、30的宽度通常设置成不大于20mm,例如,设置成介于10mm与15mm之间。很显然,与使用具有相同宽度的直板形的上述铆接片p1、p2连接筋带的接点结构相比,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的接点处,弧形的铆接片20、30与筋带之间的接触面面积(凹形表面或凸形表面的面积)较大,使得铆接片20、30与筋带10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在该接点处的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因此增大。另外,由于铆接片20、30与筋带10之间的接触面为曲面,铆接片20、30与筋带10之间的摩擦力在接触面的各点处的方向沿着接触面变化,这进一步有利于增大接点处的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

优选地,铆接片20、30的所有边缘均经圆角化处理,特别是铆接片20的边缘26、27以及铆接片30的边缘36、37均经圆角化处理,以避免在筋带与铆接片20、30的边缘接触时出现应力集中。

铆接片20、30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可以用铁、钢、不锈钢等制成。所使用的铆钉为钢制铆钉。优选地,铆接片20、30经裹塑处理,并且铆钉也经防腐(例如镀锌)处理,以增强接点处的防腐性能。

实验数据表明,使用直板形的铆接片连接筋带的土工格室在接点处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切力约为2kn,而根据本发明的使用弧形的铆接片连接筋带的土工格室在接点处所能承受的剪切力能够高达6kn,剪切强度明显提高。

另外,为了进一步增大铆接片与所夹置的筋带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对铆接片20、30与筋带10的接触面进行处理以增大表面粗糙度。例如,可以在铆接片20的凹形表面25以及铆接片30的凸形表面35上设置微小的凹凸点。可替换地,也可以在筋带10的表面上设置微小的凹凸结构,一方面,可以增大铆接片20、30与筋带10的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以增大摩擦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大土工格室在使用中对于颗粒物的保持性能。

在示出的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铆接片20、30以及筋带10上分别均设置有四个通孔,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土工格室的筋带的高度合适地设置铆接片20、30以及筋带10上的通孔的数量。另外,在示出的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铆接片20、筋带10以及铆接片30上的通孔可以设置成使铆钉(未示出)均从同一铆接片侧穿过铆接片20、筋带10以及铆接片30。例如,铆钉均从铆接片20的通孔穿入并从铆接片30的相应通孔穿出,或者铆钉均从从铆接片30的通孔穿入并从铆接片20的相应通孔穿出。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铆接片30、筋带10以及铆接片30上的通孔分别设置成使得相邻的铆钉分别从不同侧的铆接片穿入,使得铆接片上的受力更均匀,这在铆钉为锥形铆钉的情况下尤为有利。例如,一个铆钉可以从铆接片20的通孔21穿入并从铆接片30的相应通孔31穿出,另一铆钉则从铆接片30的通孔32穿入并从铆接片20的相应通孔22穿出。

在上述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铆接片20、30的分别与筋带15、16接触的整个表面均完全是曲面,即,呈单弧形的凹形表面25和凸形表面35。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为了便于在施工现场铺设土工格室的过程中方便地展开土工格室,使被夹置在一对铆接片之间的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分别从铆接片的两侧边缘向外展开以形成单元格,优选地,铆接片与筋带的接触面可以包括位于曲面部分两侧的平面部分。下面将结合图6和图7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这种变型示例的土工格室的接点结构进行说明。在该变型示例中,铆接片与筋带之间的接触表面包括曲面部分和位于曲面部分两侧的平面部分。

如图6和图7所示,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被夹置在一对铆接片20’、30’之间。与上述铆接片20、铆接片30类似,铆接片20’、30’以及筋带10上均设置有适当数量的通孔(图中示出均设置有4个通孔,通孔21’、22’、23’、24’、通孔31’、32’、33’、34’以及通孔11、12、13、14),以便铆钉(未示出)穿过这些通孔而将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铆接在一起。铆接片20’、30’与铆接片20、30大体上相同,铆接片20’的表面25’与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中的位于铆接片20’侧的筋带15(包括一条或者多条筋带)接触,铆接片30’的表面35’与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中的位于铆接片30’侧的筋带16(包括一条或者多条筋带)接触,区别仅在于,表面25’除了包括曲面部分(凹形部分252)之外,还包括位于曲面部分两侧的平面部分251和253,并且类似地,表面35’除了包括曲面部分(凸形部分352)之外,还包括位于曲面部分两侧的平面部分351和353。

通过在铆接片的曲面部分的两侧分别设置平面部分,可以便于在施工现场铺设土工格室时将筋带展开以形成单元格,同时能够在各接点处将筋带稳定地夹置在一对铆接片之间。

优选地,铆接片20’、30’的所有边缘均经圆角化处理,特别是铆接片20’的边缘26’、27’以及铆接片30’的边缘36’、37’均经圆角化处理,以避免当筋带与这些边缘接触时出现应力集中。

与铆接片20、30类似,铆接片20’、30’由金属材料制成,可以进行裹塑处理以增强接点处的防腐蚀性能,和/或进行表面处理以增加表面粗糙度。

图8和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的接点处的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8和图9所示,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被夹置在一对铆接片40、50之间。上述铆接片20、30以及铆接片20’、30’的与筋带接触的表面均分别包括呈单弧形的曲面部分,与此不同,铆接片40、50的与筋带接触的表面具有大体呈s形的双弧形的曲面部分。具体地,铆接片40的表面45与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中的位于铆接片40侧的筋带15(包括一条或者多条筋带)接触,表面45的曲面部分包括凹形部分451和凸形部分452,凹形部分451和凸形部分452彼此连接以形成大体呈s形的双弧形部分。铆接片50的表面55与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中的位于铆接片30侧的筋带16(包括一条或者多条筋带)接触,表面55的曲面部分包括凸形部分551和凹形部分552,凸形部分551和凹形部分552彼此连接以形成大体呈s形的双弧形部分。

铆接片40、50设置成使得铆接片40的曲面部分与铆接片50的曲面部分凹凸相对。具体地,铆接片40、50设置成使得铆接片40的凹形部分451与铆接片50的凸形部分551相对,并且铆接片40的凸形部分452与铆接片50的凹形部分552相对。铆接片40的凹形部分451和凸形部分452以及铆接片50的凸形部分551和凹形部分552沿筋带纵向方向可以呈圆弧形、椭圆弧形或其他弧形,可以根据土工格室的具体需求来设置这些弧形部分的曲率和弧度。这些弧形部分的弧度可以介于0至π之间。如前文所述,当这些弧形部分的曲率和弧度较小时,特别优选地是,将铆接片40、50设置成具有相同的轮廓,以便于铆接片的批量化生产。铆接片40的凹形部分451和凸形部分452的曲率和弧度与铆接片50的凸形部分551和凹形部分552相对应地设置。优选地,铆接片40的凹形部分451与铆接片50的凸形部分551具有大体相同的曲率和弧度,以及铆接片40的凸形部分452与铆接片50的凹形部分552具有大体相同的曲率和弧度,使得铆接片40、50的曲面部分形状互补。还优选地,铆接片40的凹形部分451和凸形部分452具有相同的曲率和弧度,铆接片50的凸形部分551和凹形部分552具有相同的曲率和弧度。

对于凹形部分451、凸形部分452、凸形部分551和凹形部分552沿筋带纵向方向均呈圆弧形的情况,例如,可以根据土工格室的使用环境的剪切应力水平以及筋带的高度等来将凹形部分451、凸形部分452、凸形部分551和凹形部分552的圆心角设置为0°至180°之间的任意合适的角度,例如,介于30°至120°之间。优选地,将这些弧形部分设置成分别具有大体相同的圆心角,并具有大体相同的圆弧半径。鉴于所夹置的筋带的厚度以及铆接片自身的厚度,为了使彼此相对的凹凸部分更好地嵌合,特别是在这些弧形部分的弧度较大的情况下,优选将铆接片40的凹形部分451的圆弧半径设置成略大于铆接片50的凸形部分551的圆弧半径,两者的圆弧半径之差基本等于或略小于两者之间所夹置的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的总厚度。类似地,将铆接片50的凹形部分552的圆弧半径设置成略大于铆接片40的凸形部分452的圆弧半径,两者的圆弧半径之差基本等于或略小于两者之间所夹置的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的总厚度。通过上述设置,使铆接片40与铆接片50彼此凹凸地嵌合以将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夹置在其间。

与铆接片20、30类似,在铆接片40、50的每个弧形部上分别设置有合适数量的通孔。铆接片40、50均具有两个弧形部分,因此,铆接片40、50均分别设置有两列通孔。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铆接片40的凹形部分451上设置的一列通孔包括4个通孔,并且在铆接片40的凸形部分452上设置的一列通孔也包括4个通孔,这两列通孔在筋带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彼此对准。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铆接片的每个弧形部分上的一列通孔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合适地设置,并且铆接片40的凸形部分451上的一列通孔与凹形部分452上的一列通孔在筋带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可以彼此交错。相应地,在筋带10和铆接片50上也相应地分别设置有两列通孔。铆钉(未示出)从这些通孔穿过,从而将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牢固地夹置在铆接片40、50之间。

铆接片40的沿筋带高度方向延伸的边缘46、47之间的直线距离限定铆接片40的宽度,铆接片50的沿筋带高度方向延伸的边缘56、57之间的直线距离限定铆接片50的宽度。与使用具有相同宽度的直板形的上述铆接片p1、p2连接筋带的接点结构相比,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的接点处,呈双弧形的铆接片40、50与筋带之间的接触面均为曲面,接触面面积较大,因此能够实现与铆接片20、30类似的上述有益技术效果。

优选地,铆接片40、50的所有边缘均经圆角化处理,特别是铆接片40的边缘46、47以及铆接片50的边缘56、57均经圆角化处理,以避免当筋带与铆接片40、50的这些边缘接触时出现应力集中。

与铆接片20、30类似,铆接片40、50由金属材料制成,所使用的铆钉为钢制铆钉。铆接片40、50可以进行裹塑处理,铆钉可以经防腐处理,以增强接点处的防腐蚀性能。铆接片40、50可以进行表面处理以增加表面粗糙度。

另外,与铆接片20’、30’类似,铆接片40、50可以包括位于双弧形部分两侧的平面部分,以便于在使用现场铺设土工格室时将筋带展开以形成单元格。例如,可以分别在铆接片40的边缘46、47侧设置平面部分,以及在铆接片50的边缘56、57侧分别设置平面部分。

图10和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的接点处的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0和图11所示,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被夹置在一对铆接片60、70之间。铆接片60、70的结构与铆接片40、50的结构大体类似,下面仅针对铆接片60、70的结构与铆接片40、50之间的区别进行详细介绍。

铆接片60、70的与筋带接触的表面具有呈波浪形的曲面部分。具体地,铆接片60的表面65与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中的位于铆接片60侧的筋带15(包括一条或者多条筋带)接触,表面65具有呈波浪形的曲面部分,该曲面部分包括第一凸形部分651、第二凸形部分653以及第一连接部分652,第一连接部分652圆滑地连接第一凸形部分651和第二凸形部分653。在示出的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分652为凹形部分,因此,表面65的曲面部分包括三个弧形部分。可替换地,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分652也可以为平面部分。铆接片70的表面75与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中的位于铆接片70侧的筋带16(包括一条或者多条筋带)接触,表面75具有呈波浪形的曲面部分,该曲面部分包括第一凹形部分751、第二凹形部分753以及第二连接部分752,第二连接部分752圆滑地连接第一凹形部分751和第二凹形部分753。在示出的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分752为凸形部分,因此,表面75的曲面部分包括三个弧形部分。可替换地,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分752也可以为平面部分。

铆接片60、70设置成使得铆接片60的表面65的曲面部分与铆接片70的表面75的曲面部分凹凸相对。具体地,铆接片60的第一凸形部分651与铆接片70的第一凹形部分751相对,铆接片60的第二凸形部分653与铆接片70的第二凹形部分753相对,铆接片60的第一连接部分652与铆接片70的第二连接部分752相对。铆接片60的三个弧形部分(第一凸形部分651、第二凸形部分653以及第一连接部分652)和铆接片70的三个弧形部分(第一凹形部分751、第二凹形部分753以及第二连接部分752)的曲率和弧度可以根据土工格室的具体需求设置。这些弧形部分的弧度可以介于0至π之间。如前文所述,当这些弧形部分的曲率和弧度较小时,特别优选地是,将铆接片60、70设置成具有相同的轮廓,以便于铆接片的批量化生产。

与铆接片40、50类似,铆接片60的第一凸形部分651、第二凸形部分653、第一连接部分652以及铆接片70的第一凹形部分751、第二凹形部分753以及第二连接部分752沿筋带纵向方向可以呈圆弧形、椭圆弧形或其他弧形。铆接片60的第一凸形部分651、第二凸形部分653、第一连接部分652的曲率和弧度分别与铆接片70的第一凹形部分751、第二凹形部分753以及第二连接部分752的曲率和弧度相对应地设置。优选地,铆接片60的第一凸形部分651与铆接片70的第一凹形部分751具有相同的曲率和弧度,铆接片60的第二凸形部分653与铆接片70的第二凹形部分753具有相同的曲率和弧度,以及铆接片60的第一连接部分652与铆接片70的第二连接部分752具有相同的曲率和弧度,以使铆接片60、70的曲面部分形状互补。还优选地,铆接片60的第一凸形部分651和第二凸形部分653具有相同的曲率和弧度,铆接片70的第一凹形部分751和第二凹形部分753具有相同的曲率和弧度,以使接点处的剪切强度更均匀。

对于铆接片60的第一凸形部分651、第二凸形部分653、第一连接部分652以及铆接片70的第一凹形部分751、第二凹形部分753以及第二连接部分752沿筋带纵向方向均呈圆弧形的情况,例如,可以根据土工格室的使用环境的剪切应力水平以及筋带的高度等来将上述弧形部分的圆心角设置为0°至180°之间的任意合适的角度,例如,介于30°至120°之间。优选地,将铆接片60的第一凸形部分651、第二凸形部分653以及铆接片70的第一凹形部分751、第二凹形部分753设置成均具有大体相同的圆心角和圆弧半径。并且,如上文所述,为了使彼此相对的凹凸部分更好地嵌合,特别是在上述弧形部分的曲率和弧度较大的情况下,优选地将凹形部分(第一凹形部分751、第二凹形部分753、第一连接部分652)的圆弧半径设置成略大于相对的凸形部分(第一凸形部分651、第二凸形部分653、第二连接部分752)的圆弧半径,两者的圆弧半径之差基本等于或略小于所夹置的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的总厚度。通过上述设置,使铆接片60与铆接片70彼此凹凸地嵌合以将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夹置在其间。

与铆接片40、50类似,在铆接片60、70上以及在夹置于其间的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上分别均设置有两列通孔,铆钉(未示出)穿过这些通孔以将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牢固地夹置在铆接片60、70之间。

优选地,铆接片60、70的所有边缘均经圆角化处理,特别是铆接片60的边缘66、67以及铆接片70的边缘76、77均经圆角化处理,以避免当筋带与这些边缘接触时出现应力集中。

与前文介绍的铆接片类似,铆接片60、70由金属材料制成,所使用的铆钉为钢制铆钉。铆接片60、70可以进行裹塑处理,铆钉可以经防腐处理,以增强接点处的防腐蚀性能。铆接片60、70可以进行表面处理以增加表面粗糙度。

如前面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为了便于在施工现场铺设土工格室的过程中方便地展开土工格室,使被夹置在一对铆接片之间的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分别从铆接片的两侧边缘向外展开以形成单元格,优选地,铆接片与筋带的接触面可以包括位于曲面部分两侧的平面部分。图12和图13示出了一种示例性变型示例。在该变型示例中,铆接片与筋带之间的接触表面包括曲面部分和位于曲面部分两侧的平面部分。

如图12和图13所示,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被夹置在一对铆接片60’、70’之间。铆接片60’、70’与铆接片60、70的结构大体相同,区别仅在于铆接片60’、70’的与筋带接触的表面还包括位于曲面部分的两侧的平面部分。具体地,铆接片60’的表面65’与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中的位于铆接片60’侧的筋带15接触,表面65’除了包括曲面部分(第一凸形部分651、第二凸形部分653以及第一连接部分652)之外,还包括位于该曲面部分的两侧的平面部分654、655,平面部分654与第一凸形部分651圆滑地连接,平面部分655与第二凸形部分653圆滑地连接。类似地,铆接片70’的表面75’与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中的位于铆接片70’侧的筋带16接触,表面75’除了包括曲面部分(第一凹形部分751、第二凹形部分753以及第二连接部分752)之外,还包括位于该曲面部分的两侧的平面部分754、755,平面部分754与第一凹形部分751圆滑地连接,平面部分755与第二凹形部分753圆滑地连接。

图14和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土工格室的接点处的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4和图15所示,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被夹置在一对铆接片80、90之间。铆接片80的表面85与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中的位于铆接片80侧的筋带15(包括一条或者多条筋带)接触,表面85包括凹形部分852以及平面部分851、853,平面部分851、853分别位于凹形部分852的两侧并且与凹形部分852圆滑地连接。类似地,铆接片90的表面95与两条或更多条筋带10中的位于铆接片90侧的筋带16(包括一条或者多条筋带)接触,表面95包括凹形部分952以及平面部分951、953,平面部分951、953分别位于凹形部分952的两侧并且与凹形部分952圆滑地连接。

铆接片80、90设置成使得铆接片80的凹形部分852与铆接片90的凹形部分952相对,从而在凹形部分852与凹形部分952之间限定有空间,棒形件b设置在该空间中。棒形件b可以由塑料制成。与前文介绍的铆接片20、30等类似,铆接片80的凹形部分852上设置有通孔81、82、83、84,并且相应地,在筋带15上设置有通孔151、152、153、154,在棒形件b上设置有通孔b11、b12、b13、b14,在筋带16上设置有通孔161、162、163、164,以及在铆接片90的凹形部分952上设置有通孔91、92、93、94。很显然,如前文所述,通孔的数量可以根据筋带的高度以及使用环境的应力要求等来合适地设置。铆钉(未示出)穿过铆接片80、筋带15、棒形件b、筋带16以及铆接片90上的这些通孔,从而将筋带牢固地夹置在铆接片80、90之间。筋带15被夹置在铆接片80的表面85与棒形件b的凸形的第一外周表面b1之间,筋带16被夹置在铆接片90的表面95与棒形件b的凸形的第二外周表面b2之间。

铆接片80的凹形部分852、棒形件b的弧形外表面b1和b2以及铆接片90的凹形部分952的曲率和弧度可以根据土工格室的具体需求设置来设置。这些弧形部分的弧度可以介于0至π之间。铆接片80的凹形部分852、棒形件b的第一外周表面b1、第二外周表面b2以及铆接片90的凹形部分952沿筋带纵向方向可以呈圆弧形、椭圆弧形或其他弧形。铆接片80的凹形部分852的曲率和弧度与棒形件b的第一外周表面b1的曲率和弧度相对应地设置,并且铆接片90的凹形部分952的曲率和弧度与棒形件b的第二外周表面b2的曲率和弧度相对应地设置。优选地,铆接片80的凹形部分852与棒形件b的第一外周表面b1具有相同的曲率和弧度,铆接片90的凹形部分952与棒形件b的第二外周表面b2具有相同的曲率和弧度。还优选地,铆接片80的凹形部分852和铆接片90的凹形部分952具有相同的曲率和弧度,以使接点处的剪切强度更均匀。特别优选地,铆接片80、90可以设置成具有相同的轮廓,以便于铆接片的批量化生产。在此情况下,在使用中,铆接片80与铆接片90彼此镜像设置。

对于铆接片80的凹形部分852、棒形件b的第一外周表面b1和第二外周表面b2以及铆接片90的凹形部分952沿筋带纵向方向均呈圆弧形的情况,例如,可以根据土工格室的使用环境的剪切应力水平以及筋带的高度等来设置这些弧形部分的圆心角和圆弧半径,将圆心角设置为0°至180°之间的任意合适的角度,例如,介于30°至120°之间。优选地,将铆接片80的凹形部分852、棒形件b的第一外周表面b1和第二外周表面b2以及铆接片90的凹形部分952设置成具有大体相同的圆心角。鉴于所夹置的筋带的厚度,铆接片80的凹形部分852的圆弧半径可以设置成略大于棒形件b的第一外周表面b1的圆弧半径,两者的圆弧半径之差可以基本等于或略小于在两者之间夹置的筋带15的总厚度。类似地,铆接片90的凹形部分952的圆弧半径可以设置成略大于棒形件b的第二外周表面b2的圆弧半径,两者的圆弧半径之差可以基本等于或略小于在两者之间夹置的筋带16的总厚度。

优选地,铆接片80、90的所有边缘均经圆角化处理,特别是铆接片80的边缘86、87以及铆接片90的边缘96、97均经圆角化处理,以避免当筋带与铆接片80、90的这些边缘接触时出现应力集中。

与前文介绍的铆接片类似,铆接片80、90由金属材料制成,所使用的铆钉为钢制铆钉。铆接片80、90可以进行裹塑处理,铆钉可以经防腐处理,以增强接点处的防腐蚀性能。铆接片80、90可以进行表面处理以增加表面粗糙度。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铆接片80、90的与筋带接触的表面(表面85;表面95)均既包括曲面部分(凹形部分852;凹形部分952),又包括平面部分(平面部分851、853;平面部分951、953)。然而,在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可能的变型示例中,铆接片80、90也可以仅包括曲面部分,而不包括位于曲面部分两侧的上述平面部分(平面部分851、853;平面部分951、953)。这种变型示例也能够实现如上文所述的增大铆接片与筋带的接触面积并由此增大接点处的剪切强度的有益技术效果。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及其变型示例中,两条或更多条筋带被夹置在一对铆接片之间,被夹置的多条筋带之间以及筋带与铆接片之间直接接触。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铆接片与筋带之间以及被夹置的多条筋带之间设置软质夹层,例如胶体层。

本发明构思可以应用于各种形式的铆接型土工格室。根据本发明的土工格室的单元格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为呈正方形、菱形、三角形等任意合适的形状。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土工格室中,相邻接点之间筋带段可以具有相同的高度,也可以具有不同的高度,即,相邻接点之间的筋带段的上边缘可以具有曲线(例如,波浪形)轮廓。进一步地,在根据本发明的土工格室中,可以根据需要在筋带上设置多个微孔,以增强土工格室的透水性。

在此,已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文详细描述和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型和变体。所有这些变型和变体都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而且,所有在此描述的构件都可以由其他技术性上等同的构件来代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