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护结构及构件和公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1001发布日期:2019-02-01 19:07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挡护结构及构件和公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公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挡护结构及构件和公路。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原有公路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车辆通行需求,使得公路拓宽成了现阶段公路建设的主流。

公路的路坎护砌是为公路的路基稳定及公路的可靠使用年限提供安全保障的主要技术。传统的公路路坎护砌通常采用挡墙的形式,而挡墙的砾石层或混凝土覆盖层或砌块层一般都较薄,并因路面经长期的车辆辗轧和重力作用下,路体下的土层受压,导致路面沉降,这会对挡墙产生压力,可能引起挡墙裂开、向外倾倒,进而导致路基发生塌陷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挡护结构,通过该挡护结构可增加公路路面的宽度,并能起稳定路基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挡护结构,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第一弧形侧挡以及位于所述底板和第一弧形侧挡之间的第二弧形侧挡,所述底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弧形侧挡的底端与底板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弧形侧挡朝向左侧外凸,所述第一弧形侧挡朝向右侧内凹,所述第一弧形侧挡的底端与第二弧形侧挡的顶端连接并相切。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挡护构件,该构件采用混凝土一体筑而成,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第一弧形侧挡以及位于所述底板和第一弧形侧挡之间的第二弧形侧挡,所述底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弧形侧挡的底端与底板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弧形侧挡朝向左侧外凸,所述第一弧形侧挡朝向右侧内凹,所述第一弧形侧挡的底端与第二弧形侧挡的顶端连接并相切。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公路,公路,其特征在于:该公路采前述的挡护构件,所述挡护构件安装在路坎的外侧,在所述挡护构件下方设有混凝土基座,所述底板压在混凝土基座上,所述混凝土基座托起整个挡护。

优选的,多个所述挡护构件并排设置且相互连接。

优选的,路面靠路坎的一侧设有护栏板。

当挡护安装在路坎外侧时,混凝土路体延伸铺砌至第一弧形侧挡的顶端,这样可增加路面的宽度;另一方面,第一弧形侧挡上方的填土部分会使第一弧形侧挡的自重增加,其重力通过第二弧形侧挡传递至底板上,并且填土部分覆盖在底板上,相当于底板的自重增加,如背景技术中所述,当路面出现沉降时,这会对底板产生压力,使其与混凝土基座的摩擦力增大,这可提高挡护结构的抗侧压能力,更好地防止因路面沉降导致挡护件向外移位甚至倾倒的情况;同时,该挡护结构的第一弧形侧挡和第二弧形侧挡为圆弧型结构,所以该挡护结构面对因路面沉降而对其产生的压力时,能够产生多个不同角度的分力,提高挡护件抵抗侧向压力的能力,同样能更好地防止因路面沉降导致挡护件向外移位甚至倾倒的情况,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涉挡护结构的公路及挡护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弧形侧挡2——第二弧形侧挡3——底板

4——混凝土基座5——护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所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所涉挡护结构见图1所示,一种挡护结构,包括底板3、位于底板3上方的第一弧形侧挡1以及位于所述底板3和第一弧形侧挡1之间的第二弧形侧挡2,底板3水平设置,第二弧形侧挡2的底端与底板3的左端连接,第二弧形侧挡2朝向左侧外凸,第一弧形侧挡1朝向右侧内凹,第一弧形侧挡1的底端与第二弧形侧挡2的顶端连接并相切。

当挡护安装在路坎外侧时,混凝土路体延伸铺砌至第一弧形侧挡1的顶端,这样可增加路面的宽度;另一方面,第一弧形侧挡1上方的填土部分会使第一弧形侧挡1的自重增加,其重力通过第二弧形侧挡2传递至底板3上,并且填土部分覆盖在底板3上,相当于底板3的自重增加,如背景技术中所述,当路面出现沉降时,这会对底板3产生压力,使其与混凝土基座4的摩擦力增大,这可提高挡护结构的抗侧压能力,更好地防止因路面沉降导致挡护件向外移位甚至倾倒的情况;同时,该挡护结构的第一弧形侧挡1和第二弧形侧挡2为圆弧型结构,所以该挡护结构面对因路面沉降而对其产生的压力时,能够产生多个不同角度的分力,提高挡护件抵抗侧向压力的能力,同样能更好地防止因路面沉降导致挡护件向外移位甚至倾倒的情况,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挡护构件,该构件采用混凝土一体浇筑而成,包括底板3、位于底板3上方的第一弧形侧挡1以及位于底板3和第一弧形侧挡1之间的第二弧形侧挡2,底板3水平设置,第二弧形侧挡2的底端与底板3的左端连接,第二弧形侧挡2朝向左侧外凸,第一弧形侧挡1朝向右侧内凹,第一弧形侧挡1的底端与第二弧形侧挡2的顶端连接并相切。

公路,该公路采用前述的挡护构件,挡护构件安装在路坎的外侧,在挡护构件下方设有混凝土基座,底板压在混凝土基座上,混凝土基座托起整个挡护。

优选的,多个挡护构件并排设置且相互接连。

优选的,路面靠路坎的一侧设有护栏板5。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方便地理解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本发明的一些附图和描述已经被简化,并且为了清楚起见,本技术文件还省略了一些其它元素,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些省略的元素也可构成本发明的内容。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挡护结构及构件和公路,涉及公路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底板、位于底板上方的第一弧形侧挡以及位于底板和第一弧形侧挡之间的第二弧形侧挡,底板水平设置,第二弧形侧挡的底端与底板的左端连接,第二弧形侧挡朝向左侧外凸,第一弧形侧挡朝向右侧内凹,第一弧形侧挡的底端与第二弧形侧挡的顶端连接并相切。当挡护安装在路坎外侧时,混凝土路体延伸铺砌至第一弧形侧挡的顶端,可增加路面的宽度;第一弧形侧挡上方的填土部分使第一弧形侧挡的自重增加,其重力通过第二弧形侧挡传递至底板上,并且填土部分覆盖在底板上,相当于底板的自重增加,使其与混凝土基座的摩擦力增大,可提高挡护结构的抗侧压能力,防止因路面沉降导致挡护件向外移位甚至倾倒。

技术研发人员:谢金钊;谢飞帆;陶林辉;胡海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衡阳市金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21
技术公布日:2019.0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