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节能灌注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4771发布日期:2018-09-14 20:3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灌注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节能灌注桩。



背景技术:

在建筑桩的构建过程中,基本构建理念是,通过建筑桩支承建筑物,使建筑物不会沉降。在目前的施工中,将桩孔打至足够深后,便可认为桩孔底部具有足够的坚硬度,可以支承建筑物,因此,通过灌注或预制桩的方式,在桩孔内成桩,即可构建出建筑物支承单元。

在建筑制桩作业中,目前主要有三种制桩方式:1.沉管灌注,即首先将钢管打入大地,此过程中,钢管将孔道内原有的泥浆挤至管壁外侧,为了防止泥浆回流至桩孔内,在钢管内直接灌注混凝土,然后拔出钢管;2.预制桩,即,将预制好的混凝土桩柱直接打入大地;3.钻孔灌注,通过钻机钻出桩孔,然后在桩孔内放入钢筋骨架,并灌注混凝土。

在上述的三种制桩方式中,预制桩与钻孔灌注的方式在大型工程项目中应用较多,但制桩机械设备的成本较大;对于小型工程项目,由于沉管灌注桩的桩机价格便宜,转移方便,因此仍然普遍采用。在沉管灌注过程中,钢管的下端需要套接一个圆锥形桩尖,因此,桩尖的结构和破土能力越强,直接影响打桩速度和打桩的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节能灌注桩,通过在顶锥上设置螺纹,使灌注桩的顶部更好破开土壤;在通过导向杆使灌注桩垂直向下挖掘,尽量减小挖掘方向的偏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节能灌注桩,包括有桩体、桩尖和顶锥,所述桩尖一端与桩体连接,所述桩尖另一端与顶锥连接;所述桩尖上开设有若干条刀槽,所述刀槽由桩尖一端沿轮廓线延伸至桩尖另一端,所述刀槽内设置有刀片;所述桩尖包括有后挤斜面、挤出过渡面、圆弧挤出面和导向杆,所述后挤斜面与桩体连接,所述挤出过渡面设置在后挤斜面与圆弧挤出面之间,所述圆弧挤出面与导向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挤出过渡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孔。

优选的,所述挤出过渡面上设置有4个出水孔。

优选的,所述顶锥上设置有螺纹。

优选的,所述顶锥两侧开均设有拆卸平面。

优选的,所述桩尖上开设有4条刀槽。

优选的,所述导向杆的长度为桩尖长度的1/2。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节能灌注桩,通过在顶锥上设置螺纹,使灌注桩的顶部更好破开土壤;在通过导向杆使灌注桩垂直向下挖掘,尽量减小挖掘方向的偏差。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节能灌注桩,其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通过后挤斜面、挤出过渡面和圆弧挤出面将导向杆挖出来的空洞再次扩大,同时通过刀片将较硬的土质层去除,同时通过出水口导入高压水将土质湿化,使土壤更容易挖掘。

附图说明

图1灌注桩的结构示意图;

1-桩体,2-桩尖,3-顶锥,4-刀槽,5-出水孔,6-后挤斜面,7-挤出过渡面,8-圆弧挤出面,9-导向杆,10-拆卸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节能灌注桩,包括有桩体1、桩尖2和顶锥3,所述桩尖2一端与桩体1连接,所述桩尖2另一端与顶锥3连接;所述桩尖2上开设有若干条刀槽4,所述刀槽4由桩尖2一端沿轮廓线延伸至桩尖2另一端,所述刀槽4内设置有刀片;所述桩尖2包括有后挤斜面6、挤出过渡面7、圆弧挤出面8和导向杆9,所述后挤斜面6与桩体1连接,所述挤出过渡面7设置在后挤斜面6与圆弧挤出面8之间,所述圆弧挤出面8与导向杆9连接;所述挤出过渡面7上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孔5,所述挤出过渡面7上设置有4个出水孔5;所述顶锥3上设置有螺纹;所述顶锥3两侧开均设有拆卸平面10,所述桩尖2上开设有4条刀槽4,所述导向杆9的长度为桩尖2长度的1/2。

上述的新型节能灌注桩,灌注桩下沉时通过顶锥3上是螺纹对土壤进行切割,达到降低顶锥3下沉的阻力,同时顶锥3向下沉的阻力分散至圆弧挤出面8;其导向杆9使下沉过程中其阻力均匀化同时起到一定导正方向作用;通过圆弧挤出面8在将灌注桩下沉阻力分散至挤出过渡面7在通过挤出过渡面7将下沉阻力分散至后挤斜面6上,直至下沉阻力分散至桩体1两侧;通过4片刀片对土壤层进行切割,使后挤斜面6、挤出过渡面7、圆弧挤出面8和导向杆9收到的阻力可以尽量减小,将传统灌注桩一个面承受的下沉阻力分散至多个面;当遇到较硬的土层时通过顶锥3预先进行开孔可减小后续后挤斜面6、挤出过渡面7和圆弧挤出面8的阻力;同时可通过出水孔5喷出的高压水对硬制土层进行软化,同时高压水会顺着顶锥3预先开设的孔流入靠近顶锥3处,对顶锥3处的土壤进行参透软化;其出水孔5与桩体1内的高压水管连接;达到低能耗快速开孔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