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的基坑肥槽回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0220发布日期:2018-10-30 21:23阅读:25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城市的基坑肥槽回填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肥槽回填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的基坑肥槽回填结构。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很好解决了严重影响到市民生活和城市生产的内涝。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的海绵城市一般的施工步骤通常是单独建立吸水保水层,现有技术中需要单独开挖基坑设置储蓄设施,在海绵城市的下层设置为非透水层,雨水渗透到底层,大量的雨水蓄积在主体底板与非透水层的交界处,水会对地基会产生浮力,使海绵城市建设地基不稳,带来安全隐患,因此还需要设置抗浮设施,但是通过增设抗浮设施就大大增加了建设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海绵城市雨水沉降到对地基产生浮力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的基坑肥槽回填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绵城市的基坑肥槽回填结构,包括非透水地层、主体底板和挡土墙,所述挡土墙与主体底板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的外侧设置有支护墙,所述支护墙与挡土墙之间的空间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黏土层和第二黏土层,所述第二黏土层设置有多个雨水储渗装置,所述第二黏土层上方设置有与雨水储渗装置相互连通的雨水过滤收集层,所述雨水过滤收集器上方设置有透水土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黏土层下方位于非透水层设置有排水盲沟,用以排除地下水,将非透水层表面的积水排除,避免地下水蓄积对地基产生浮力,造成安全隐患。

优选的,所述第一黏土层采用1.0-1.5m厚黏土层或素砼隔水层,并且黏土压实度≥94%,保证了路面的刚度、强度、稳定性以及平稳度,保证基坑的回填质量,延长地基路面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第二黏土层采用黏土分层夯实回填或水泥土、素砼回填的方法进行回填,并且黏土压实度≥94%,分层回填,便于安装雨水储渗装置,同时保证了路面的刚度、强度、稳定性以及平稳度,保证基坑的回填质量,延长地基路面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在第二黏土层内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雨水储渗装置,相邻两个雨水储渗装置相互连通,使得在大降雨量时也能满足储蓄的需要,同时便于雨水的集中收集存放,以及在需要使用时的集中调配。

优选的,所述雨水过滤收集层下端还设置有PE隔水膜,避免雨水通过透水地层直接进入到第二黏土层内或者渗透挡土墙。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为:

基坑是指大面积的基础开挖,一般为独立基础或者筏板基础,肥槽是指基础施工基坑开挖后一般都与边坡之间的空间叫做肥槽,肥槽的回填即是在主体基坑施工完毕后,对主体结构柱与费渗透地层的边坡之间的空间进行回填。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基坑的主体底板下方是非透水层,部分雨水渗透到主体底板与非透水层之间,蓄积的雨水对地基产生浮力,带来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坑的外侧,紧靠非透水层的侧壁设置有支护墙,支护墙的深度大于主体基坑的深度,在主体结构与支护墙之间的空间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黏土层和第二黏土层,在第二黏土层以及主体基坑的上方还设置有雨水过滤收集层,雨水过滤收集层上方还设置有透水土层,在透水土层上方则是绿化植被层、透水地砖以及混凝土等。

雨水从天空降落后的一个运动路线图为:雨水降落到地表的绿化植被层,透水地砖或混凝土上,然后经过透水土层的渗透,进入到雨水过滤收集层中,再然后进入到雨水储渗装置集中收集,雨水储渗装置与绿化用水或市政管网相连,便于城市统一调配,将收集的水合理利用需要用水的地方。在第二黏土层内的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雨水储渗装置,在降水量较大的强降雨时也能满足容纳需求,第二黏土层与第一黏土层dg/*refg*/s长地基路面的使用寿命;在第一黏土层下方位于非透水层设置有排水盲沟,用以排除地下水,将非透水层表面的积水排除,避免地下水蓄积对地基产生浮力,造成安全隐患。通过雨水过滤收集层、第二黏土层、第一黏土层、雨水储渗装置、排水盲沟以及支护墙,将降水进行引导收集,有效避免了降水进入到基坑与非透水层的接触面,基坑回填质量保证,可以避免地表水排入,同时也避免了侧墙漏水以及抗浮问题,可以节约抗浮措施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利用现有基坑,对肥槽进行回填,无需单独进行开挖基坑设置雨水储蓄装置,覆盖面广,设计城市每一个角落,适于推广;将雨水收集到与绿化城市用水或市政网管相连的雨水储渗装置内,便于将雨水集中收集与使用;同时避免了地表水排入到基坑内,避免主体结构柱漏水以及水在主体底板处蓄积带来的抗浮问题,节约抗浮措施费用。

2、第一黏土层与第二黏土层的压实度保证了路面的刚度、强度、稳定性以及平稳度,保证基坑的回填质量,延长地基路面的使用寿命。

3、第二黏土层采用分层夯实回填的方式,在回填的过程中,在不同高度层设置相互连通的雨水储渗装置,便于雨水储渗装置的安装。

4、通过设置排水盲沟,用以排除地下水,将非透水层表面的积水排除,避免地下水蓄积对地基产生浮力,造成安全隐患。

6、通过设置PE隔水膜,雨水通过雨水过滤层收集到雨水储渗装置中的利用率更高,避免雨水经过透水层后直接进入到第二黏土层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非透水地层,2-排水盲沟,3-第一黏土层,4-支护墙,5-第二黏土层,6-透水地砖,7-绿化植被层,8-透水土层,9-雨水过滤收集层,10-PE隔水膜,11-雨水储渗装置,12-挡土墙,13-主体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海绵城市的基坑肥槽回填结构,包括非透水地层1、主体底板13和挡土墙12,所述挡土墙12与主体底板13相互连接,所述挡土墙12的外侧设置有支护墙4,所述支护墙4与挡土墙12之间的空间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黏土层3和第二黏土层5,所述第二黏土层5设置有多个雨水储渗装置11,所述第二黏土层5上方设置有与雨水储渗装置11相互连通的雨水过滤收集层9,所述雨水过滤收集层9上方设置有透水土层8。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黏土层3下方位于非透水地层1设置有排水盲沟2。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黏土层3采用1.0-1.5m厚的黏土层或素砼隔水层,并且黏土层的压实度≥94%。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黏土层5采用黏土分层夯实回填或水泥土、素砼回填的方法进行回填,并且黏土层的压实度≥94%。

作为优选的,在第二黏土层5内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雨水储渗装置11,相邻两个雨水储渗装置11相互连通。

作为优选的,所述雨水过滤收集层9下端还设置有PE隔水膜10。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海绵城市的基坑肥槽回填结构,包括非透水地层1、主体底板13和挡土墙12,所述挡土墙12与主体底板13相互连接,所述挡土墙12的外侧设置有支护墙4,所述支护墙4与挡土墙12之间的空间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黏土层3和第二黏土层5,所述第二黏土层5设置有多个雨水储渗装置11,所述第二黏土层5上方设置有与雨水储渗装置11相互连通的雨水过滤收集层9,所述雨水过滤收集层9上方设置有透水土层8。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黏土层3下方位于非透水地层1设置有排水盲沟2。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黏土层3采用1.0厚的黏土层或素砼隔水层,并且黏土层的压实度为94%。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黏土层5采用黏土分层夯实回填或水泥土、素砼回填的方法进行回填,并且黏土层的压实度为94%。

作为优选的,在第二黏土层5内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雨水储渗装置11,相邻两个雨水储渗装置11相互连通。

作为优选的,所述雨水过滤收集层9下端还设置有PE隔水膜10。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海绵城市的基坑肥槽回填结构,包括非透水地层1、主体底板13和挡土墙12,所述挡土墙12与主体底板13相互连接,所述挡土墙12的外侧设置有支护墙4,所述支护墙4与挡土墙12之间的空间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黏土层3和第二黏土层5,所述第二黏土层5设置有多个雨水储渗装置11,所述第二黏土层5上方设置有与雨水储渗装置11相互连通的雨水过滤收集层9,所述雨水过滤收集层9上方设置有透水土层8。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黏土层3下方位于非透水地层1设置有排水盲沟2。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黏土层3采用1.3m厚的黏土层或素砼隔水层,并且黏土层的压实度为96%。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黏土层5采用黏土分层夯实回填或水泥土、素砼回填的方法进行回填,并且黏土层的压实度为96%。

作为优选的,在第二黏土层5内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雨水储渗装置11,相邻两个雨水储渗装置11相互连通。

作为优选的,所述雨水过滤收集层9下端还设置有PE隔水膜10。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的海绵城市的基坑肥槽回填结构,包括非透水地层1、主体底板13和挡土墙12,所述挡土墙12与主体底板13相互连接,所述挡土墙12的外侧设置有支护墙4,所述支护墙4与挡土墙12之间的空间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黏土层3和第二黏土层5,所述第二黏土层5设置有多个雨水储渗装置11,所述第二黏土层5上方设置有与雨水储渗装置11相互连通的雨水过滤收集层9,所述雨水过滤收集层9上方设置有透水土层8。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黏土层3下方位于非透水地层1设置有排水盲沟2。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黏土层3采用1.5m厚的黏土层或素砼隔水层,并且黏土层的压实度为100%。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黏土层5采用黏土分层夯实回填或水泥土、素砼回填的方法进行回填,并且黏土层的压实度为100%。

作为优选的,在第二黏土层5内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雨水储渗装置11,相邻两个雨水储渗装置11相互连通。

作为优选的,所述雨水过滤收集层9下端还设置有PE隔水膜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